第六卷 北部灣海盜 第六百一十一章 毀滅的敲詐

在這道奏摺的最後面,王巨又提醒了一件事。

進入夏天后,北方開始落雨,雖然秋收雖泡湯,但這是好事。

然而有兩件事需要注意,這次乾旱很嚴重,許多地方的地面都曬得龜裂了。包括黃河河堤,同樣被曬了許多天。然後雨水猛地到來,反而會容易出現問題。

不要老百姓前面回到家,再來一個黃河決堤,百姓那才叫苦逼。

第二件事便是旱情並沒有結束,相反的,它漸漸向淮河長江轉移。莫要問東南就沒有旱情,除了一些水下田圩田外,或者臨近河邊的水田,若是久不落雨,東南大片耕地同樣會受到旱情影響。

必須要未雨綢繆,先從巴蜀荊湖南路那邊籌集一些糧草,運向東南。

即便旱情不嚴重,也可以調到河北,賑濟災民。

這時候不能計畫浪費了,人命關天!

「東南也會有旱情?」趙頊頭痛地想。

東南便是指兩浙路,哪裡可是宋朝的大糧倉以及錢倉。

這便是第一道奏摺,包括這些書籍裝在一個厚厚的紙袋裡,然後才到了趙頊要問的事。那是第二道奏章,放在第二個紙袋裡。

王巨先行解釋了海客遷徙百姓的原因。

早先是王巨的關注與提醒,一些海客用鑽風船轉向了南海的東南方向。果如王巨所說。

因為這裡的百姓愚昧無知,所以不知道香料玉料珊瑚的珍貴,當然這意味著有極大的利潤空間。

然而言語不通,而且多數百姓十分兇悍,甚至有許多部族喜吃人肉,落在他們手中。立即就被這些土著人生吞活咽了。距離又十分遙遠,遠了,路上就要布置一些供給點。這些供給點必須有避風港。還有一些能種植莊稼的地方。一是給船隊救急,提供補給。二是建設一些燈塔,指明航道。

特別是現在航道的末端,哪裡有一片很大的陸地,似乎是宋朝面積的三倍。而且氣候很彷彿,只是因為在南半球,所以季節恰恰相反的。這個季節無所謂,主要是氣候差不多,也就意味著百姓容易生存。

然後他們又在當地發現大量的珊瑚礁玉石礦以及銅鐵礦藏。

無論是開採種植交易。還是防禦當地土著人的傷害,都需要大量的百姓。那隻能從宋朝遷徙百姓過去。

正好王巨去了泉州,這些海客一一反饋,王巨表示了支持。

現在遷徙了一些百姓,戶數雖多,但不是每一戶都全部去了,有的一戶去了一個人,有的一戶去了兩個人。具體多少人王巨就沒有說了。

且不說那個大陸是宋朝的三倍大,有數個大島嶼相當於宋朝一路或幾路的面積,相當於宋朝一州面積大小的島嶼也有幾十個。不管遷徙了幾萬或十幾萬百姓,但這點百姓散落在這麼若大片的地域里,幾乎就象沒有遷徙一般。

因此現在的百姓對於這些海客來說。是很珍貴的,倒也不用擔心苛待。

王巨又說了海船,除了小型海船與漁船不算,泉州註冊的一千料以上的中大型海船共有三百八十餘艘,船主合計九百二十餘人。

船主多於船隻數量,是因為許多船是多家合夥打造出來的。

王巨支持了他們,又指導了他們,這才有許多船主協助王巨,做出這番義舉。不過這些船主不僅有泉州的。還有廣州與杭州那邊的海客。

王巨所說的,基本是真的。只能說有的刻意沒有說了,比如這麼多船主當中。實際有許多空戶,不存在的戶主!不然怎麼辦?唾沫也要將他淹死了。

也確實有部分沾光的船戶協助王巨做出這番義舉,然而主要還是延州十商戶與王巨的船隊。這更不能說了。

否則這個財富會讓人惦記,否則這個義舉又會被說成收買民心,而且趙頊也是一個多疑的人。

然後王巨還刻意繪畫了一張大海圖。

這個海圖有不少誤差,畢竟正式經營的時間還不算太長,但準確率也能接近七成,大方向是畫出來了。並且畫了這些移民安置的地點。海圖雖大,但這些移民區域太小了,幾乎都看不到。

最後王巨才發表自己的想法。

移民未必是一件壞事,可許多士大夫不懂,必然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爭議。

如果朝廷真同意了,為免去不必要的爭議,請務必提出幾個要求,第一必須按照王巨與海商的那個「苛刻」條件與海商們簽訂協議。

第二這次遷民乃是京東路與河北路的百姓,爭議會更多,因此必須是六等以下戶,才能同意他們遷徙。

宋朝開始只劃分五個等級戶,但五等以下戶各人收入又大不相同,於是後來又細劃分了一次,分成五等到九等五個等級,五等戶還有一些財產,以及一些自留地。但從六等戶開始,實際已經屬於赤貧百姓,他們對國家很難貢獻稅務,甚至從七等戶以下者,即便平時,國家也要補貼。這些百姓遷徙了,爭議聲會小一點。畢竟他們能貢獻的稅賦不多,這一遷徙,反過來給予他們一條生路。

而且時間也正好,隨船到了彼岸,那邊正是春天,趙頊看到這裡,表示頭痛,因為宋朝這邊是秋天。

那麼正好能趕上種植時季。

這些百姓走了,國家也少了一部分救災壓力。

第三海客們很需要百姓,但他們手中都有一定的財富,因此呢,每遷徙一戶百姓,讓他們提前支付二十貫,或者相當於二十貫的銀絹,給其親友。讓其親友可以用這筆錢回去重建家園。那麼等於遷徙一戶百姓,救了兩戶百姓,也能進一步分解朝廷的負擔,讓百姓從大災中恢複過來。

趙頊看著奏摺,心中想,這樣不大好吧。

畢竟這些海商們這次表現真的不錯。那麼多糧食,並且是高成本代價運輸過來的,主動救濟了災民。

而且王巨所制訂的條件已經很苛刻了。現在朝廷不感謝,反過來還要他們支付二十貫錢。未免做得有點過份。

其實呢,王巨就權當做好事了。

而且這樣一來,他也洗脫了嫌疑。宋朝有的是聰明人,相信已經有人懷疑他了,只是沒有準確的證據,二是他在泉州,也犯不著得罪他。否則早有人彈劾了。

趙頊看完,將重臣一起召集到延和殿商議。

大夥看後。也知道王巨所怦擊的人就是司馬光,這兩人同樣是生死對頭了。

但不得不承認王巨說的有理,別看福建路那邊遷徙了兩萬戶百姓,讓人矚目。實際這場大災到來,直接餓死的,賣兒賣女的,妻離子散的,直接間接的,還不知死了多少百姓。

司馬光只攻擊變法了,可提出什麼救災措施?更兇猛的呂惠卿上位。老天還不是落了雨?

然而因為王巨的勸說,至少一百多萬災民得活。這些災民得活了,國家就可以將糧食轉移到其他災民頭上。

實際因為這次善舉。救活的百姓數量恐怕也遠超過了泉州那邊遷徙的百姓數量。

不管王巨脾氣是多少地糟糕,但不得不承認,他很關愛百姓,至少在這一條上,罕有官員能及之。大約與他少年時貧困的生活有關吧。

但到了皇上手中,那就是詔書了。

詔書同意公開將百姓向海外遷徙?

所以這些大佬一個個表示為難。

商議了許久,最後才搭成一個命令,非是六等戶,而是七等戶以下。真正的赤貧百姓,才讓他們遷徙。同時這個二十貫也太多了一點。搞得象朝廷賣人似的。因此換了一個說法,每遷走一戶百姓。許以海商捐助十貫錢帛,但非是交給這些移的親友手中,而是交給朝廷,用以周濟更多的災民。而且是用口詔形式,向密州下達。

大家心領意會就行了,不能下明詔……

但就是這道口詔,還是有兩個原因才同意的。

第一現在密州港只有一百多艘海船,由他們裝,能裝多少百姓走?

確實也如此,最後秋風起,這些海船離開密州港,帶走了兩萬六千餘戶不足八萬百姓離開。船雖大,還要載貨,沒辦法帶更多百姓離開。

即便這樣,還讓一些大臣感到不妥。

實際他們想搞錯了,口詔做了進一步限制,是七等戶以下的百姓,這些百姓即便沒有災害,朝廷又能指望他們做什麼?

不是兩萬六千餘戶,若是這次能帶走二十六萬戶,那麼能帶走兩路一半的赤貧戶,以後各州府都好治理地方了。如果想土地不緊張,兼并降低,那不是二十六萬戶,而是五十萬,七十萬戶,才能解決兩路土地與兼并的危機。

雖然讓一些大臣感到肉痛,然而另一條好消息到來。秋風到來,先行去潤州港的船隻從倭國高麗那邊返回,速度快得出忽所有人意料之外。

只是帶來的糧食並不多。

其實翻一下各個市舶司的記錄也能了解原因。

宋朝進口貨物,包括各種香料珍寶藥材棉布高麗絹高麗秘色(青瓷)高麗參倭國刀扇各式木材板材硫黃鑌鐵皮貨筋角玻璃,基本就這些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