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北部灣海盜 第六百零四章 幾振(下)

熙河僅是熙寧五年六年的一個縮影,但不僅是熙河。

振奮人心的還有。

在江陵府與潭州以西就是蠻人地區,宋朝在這裡控制力很弱。特別是潭州西邊的梅山地區,哪裡生活著鼎鼎大名的梅山蠻。因為山大林茂,無法節制,宋初讓他們逼得沒辦法,於是划了一條線,禁止周邊漢人與他們有任何往來,包括商業貿易,所以有一個名詞,叫禁梅山。

關健得禁住。

上哪兒禁去?這一禁,梅山蠻生活更苦,越苦就越兇悍。宋朝禁,他們主動出擊,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這一來,周邊姓苦逼了,他們連一個正常生活都無法維持了。

於是朝廷只好派兵剿,最有名的便是潘美的從孫潘夙率大軍前去剿滅,結果剿滅了九十個寨,看似數量大,實際就是九十個小村莊。餘下的人一起撤到大山裡了。無法剿,官兵,撤到大山。官兵走了,他們出來,再次為惡。

這是梅山地區。

再往前就是南北江蠻,再往西北去就是夔峽蠻。

千萬不要說宋朝壓迫,宋朝為了維護和平,那一年不是送去大量腦白金娃哈哈,就差一點跪著求他們做做好事,不要做得過份,讓你們做土皇帝得了。

不服管制,宋朝真的無所謂。把持商業以及徵稅,宋朝也無所謂。關健他們擄掠漢人為奴,什麼吃心肝,權等等。

這是平年代,趙匡胤的小舅吃人肉,都被趙匡義斬殺了,況且這些蠻人。

難道漢人的心肝特別好吃?

所以一提到這幾個地區的蠻人,不論那個宋朝君王都會有一大把辛酸淚。畢竟是一個相對比較開明的王朝,境內出現這些情況,那無疑是君王的恥辱。

然而考慮到這片地區的特殊性,大隻好裝作看不到。

但在熙寧五年七月。南方送來一份比較有誘惑的快奏,當地有姓彙報,說是梅山蠻與南北江蠻有內亂,而且這些族酋不將姓當人看。許多蠻人嚮往宋朝的仁慈,請求內附。

這份快奏迅速到了王安石面前。

當然,王安石也不指望能從這片地區斂出什麼錢帛,關健若是這一片地區能治理起來,只要他們不危害周邊的漢人。讓漢人安居樂業,那麼整個湘水流域就可以象江東圩那樣大開發了。

這時候他並不知道長沙成了明朝的四大米市,也就是全國最重要的四大糧食基地之一。但隱約地感到如果將這片地區安定,會給荊湖南帶來大的好處。

但王安石考慮的乃是兵費。

不過還好,王巨的事剛剛解決,王巨本人去了泉州,不然彥博難堪,王安石也難堪。王巨辭官的事情解決了,河湟正式提上議程了。

後來王韶鑒於王巨的下場,以及王巨以前在信上的暗示。拿下武勝軍,也就是熙州後,沒有說出那句欠扁的話,俺沒有朝廷一錢,這一戰經費糧草全是俺開荒經商得來的。

可在史上,他在秦州經營數年的錢帛糧草,也僅僅是支持洮河。隨後用兵河州,以及戰後的獎勵撫恤,還是從國庫掏的錢。但總的來說,有他這句話。說明王韶用兵成本真的很低。

王安石這時還不知道啊,他用王巨用兵的成本,往王韶用兵成本上套,那麼未來收復熙河得要花多少錢?然後再用兵南北江與梅山。又得花多少錢?

想了許久,王安石還是決定不放過這次機會。畢竟這次機會難得,錯過了,下次用兵,還不知得用多少兵費。除非象以前那樣裝作看不到,然而這幾塊地區已經成了宋朝南方的一個超級大爛瘡。不揭開早晚會出大事情。

由是王安石讓章惇去了荊南。

章惇來到荊南,先派了兩個使者前去招撫,然而這兩個使者去了蠻族地面,不是招撫,而是安撫了當地的婦女,蠻人也是人,一怒之下將兩使腦袋砍了。這一砍事兒大了,沒辦法投降,於是聚集起來不是投降宋朝,而是進城殺官造反。

章惇聽到消息大怒,不管官員是不是操蛋,但殺了使者不算,還進城殺官造反,再不收拾,這片地區整個就亂了套,說不定就會產生第二個李繼遷儂智高了。

因此迅速帶著大軍滾滾南下,消息傳到京城,趙頊有些傻眼,朕讓你帶兵前去,是震懾,不是真打的,歷史多次證明,打不管用,只要宋軍撤了,當地蠻人立即變本加厲地。

王安石只好說,章惇還是可信的,但一定要穩住,戒惇勿要輕舉妄動。

但他們都低估了章惇,章惇的攻勢反而變得更猛。

轉運副使蔡燁擔心了,上書朝廷,不能打,請將章惇立即調走,由臣來接手,則臣慢慢處理。和平統一吧。

如果真能和平統一,這麼多年早就和平統一了。

不過趙頊確實很擔心又象以前那樣,師老無功,因此同意了蔡燁的意見。然而王安石卻是堅決不同意。

但章惇不管朝堂上是什麼動向,繼續用兵。這一回朝廷來真格的了,而且戰鬥力驚人,為宋軍所逼,當地最大的蘇氏來降。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章惇打破了宋朝以往治梅山的紀錄,非是打一下就撤軍回去,而是正式開梅山。

所謂開,一要設治置縣建城,官府正式管理。二是籍戶,梅山蠻族一萬四千八戶二十六萬畝山田全部籍入戶冊田冊。要徵稅,但考慮到新附,為示優待,一年兩稅只征一稅,比內地姓減半。四是駐兵。

做完了這些,章惇想想還不夠,於是在當地開設堂,傳授蠻人漢家的詩書經義禮儀。以前宋朝封鎖這片地區,不準商貿往來,也不準工匠與銅鐵流入這片地區。現在統統解除了封鎖,而且章惇主動替他們調爭民族矛盾,於是諸蠻徭爭辟道,以待得其地。

因此有些磚家哀嘆,「後來梅山蠻發現對他們不利。即官方侵逼洞穴,至生疑懼,久而久之,梅山蠻大部與過來的漢人同化了。小部因為種種變故,遷出了梅山。」

傻逼磚家!

難道漢化不好嗎?

看看人家小倭國,為什麼團結,難道他們當真是單一種族?正是因為民族融合得好,最終無數外來人種。各島人種,全部融合,全國除了少數阿伊努族(又稱蝦夷族)人以外,只有一個大和民族,所以這個國家才如此的團結。難道倭國這樣做不好嗎?

磚家也許是精英公知,但也說明了章惇之作用。

正是章惇這次開梅山,為長沙周邊地區的安定打下了一個牢固的基礎,最終成了四大米市之一。

梅山蠻,這個頭痛的老大難問題,一下徹底解決了。

這是好事。趙頊還能說什麼呢。

梅山解決,章惇盯上了南北江。南江蠻向永晤舒光銀兩部挺不住,率先向章惇投降。但也有人不服,田元猛跳出來反抗,結果讓章惇派出大軍,一二剿滅。不過北江那邊更複雜,章惇先停下來,將梅山與南江消化。

這是荊湖帶來的捷報。

然後再轉到巴蜀瀘州地區。

據傳當年趙匡胤用玉斧,不是兵器的那個斧,而是鎮紙的一種器皿。在地圖上往大渡河一划,說,從這往西朕不要了。

這個說法王巨同樣很,因為當時實際情況是王全彬與他的部下暴行。引起巴蜀姓的激烈反抗,滅蜀國只用了六十幾天,但鎮壓了這次反抗卻花了近一年時間。

況且還有南唐,南漢與河東,因此從戰略上再往南往西經營,那是很不划算的。

但趙匡胤確實對西南不大感興趣。為何呢,難治,而出產有限,有出產也不易運出來,即便能治理,朝廷不能獲利,治理後要駐軍,要發放官員的薪酬,等於變相地剝削中原姓的利益,而用於這些落後地區。

也許這個是不錯的,關健你不要這些地區,這些地區的蠻人會主動地找上門……

所以巴蜀周邊,特別是長江金沙江以南地區的蠻人不停地入侵燒殺搶掠。宋朝也被迫著不停地將江南納入管理當中……

在瀘州有兩個酋長,一個叫晏,與春秋那個晏嬰同一個名字,一個叫斧望個恕。兩人將晏州山外六姓納溪二十四姓的生夷全部整合。

這個當地官員也無所謂,反正在江南,巴蜀長江以南,宋朝是不大感興趣的。

可這兩人將這些部族整合後,忽然對江北富裕的漢人地區感興趣了,準備入侵內地。

消息送到了京城,京城將熊本調去平亂。

熊本上任後,立即找到進攻方向,先將這兩個酋長丟下不問,而是先抓內鬼,這些夷人敢冒險,是附近有十二個村的刁民準備替他們做嚮導。

熊本找了一個理由,將這些人聚集,然後一二全部給殺了。

其實無論章惇或王巨,或熊本,人平叛方法都有些不大一樣,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敢殺人。

在宋朝,敢對這些反叛不軌的蕃蠻動屠刀,其實就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一多個人頭掛在木竿上,比什麼都管用,餘下的人爭先恐後的向熊本宣誓效忠。當然,殺是輔,撫還是主。於是刺吏巡檢這些官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