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北部灣海盜 第五百八十五章 東明縣(下)

順著開封城的五丈河往東去,就是宋朝的東明縣,它也屬於開封府管轄。

知縣叫賈蕃,這個人也許沒什麼名氣,但他有一個很有名氣的岳父,那就是范仲淹。

但整件事肯定與范仲淹無關了,說不定范仲淹如果活著,他看到他那些志同道合的君子們脫化成這個樣子,能氣得活活吐血而死。

開封府現在執行了免役法,事情就從免役法引起。

這天早上,忽然開封府衙前湧來一千多個老百姓,這時候包拯也死了多年,開封府早恢複了原樣,不象包拯那時將大門毀去,讓百姓自由告狀。

因此這些老百姓小心翼翼地站在衙門口,對著大鐵門外的衙役說,我們要告狀。

然而鐵門始終關閉著,新府尹並不受理他們的告狀。

新府尹是誰,神童劉庠,這也是一個很名氣的大臣。王安石曾經刻意囑咐過他家的門房,其他客人來不見,如果是劉尹來,立即通知我。

有人聽到後便對劉庠說,王公意如此,你應當去見一見。

劉庠便說,見之,我說什麼?自他執政後,未嘗有一事合人情,如果他與我說起青苗免役,我用什麼應對?

好了,先將派系分清楚,這件事便能看懂一點。

然而百姓不知道這中間亂七八糟的關係,他們在等,劉庠越不受理,百姓怨氣就越大,這時候邊上忽然有人指教他們,你們找府尹不管用,應當去找主持變法的人。沒有這個免役法,你們能受害嗎?

一千多個老百姓在這個好心人的指點下,一下子沖向王安石的家。

這時在劉庠有意拖延下,整整拖延了大半天,官員都下值了,才有人「提醒」這些百姓,百姓的怒火可想而知。

一千多個老百姓一下子將王安石的宅子圍住。

這是太平時光。那個官員能想到會有這樣的事發生?

這時若是王安石此時應對失措,或者逃跑,他這個首相就保不住了。

不過面對著一千多個憤怒的百姓,王安石沒有選擇逃跑。而是從宅子走出來,問,你們這是要幹什麼?

很是冷靜。

他終是國家首相,只要有膽色站在這裡,百姓還會感到畏懼的。所以百姓停止了吵鬧,有人答道,我們都是五等戶,但免役法到了東明縣後,忽然間他們全部變成了三等戶。

首先說說免役法的攤派,因為各州縣貧富情況不同,百姓收入花銷也不同,物價更不同,所以是根據各州縣的實際情況去攤派。

差役法的執行對象是三等戶以上的人家,最少明面上是如此。所以免役錢也是主要從三等戶以上攤派,越富攤派的越多,多者上等戶能攤派到數百萬錢,也就是一年得支付幾千貫免役錢。想一想青苗法一年攤派的那點青苗貸就引起的轟動吧……

但也是無奈,全國那麼多差役,全改用了募役,還想多餘一個寬剩錢,攤派得少,那可能嗎?

因此在史上熙寧九年僅是役錢就攤派了六百五十萬(貫匹石),並且不止如此。一是這是役錢,因此石束占的比例不高,多是貫與匹,也就是以錢與絹為主。因此實際數額大於貫。其次除了這個役錢外,還有三百九十萬寬剩錢。因為成都府路富裕,僅是熙寧六年到九年間,寬剩錢就攤派了六百多萬貫!

就是如此,那時整個宋朝還沒有全部執行了這個新役法。

況且這是國家統計上來的數據,下面的貪污同樣沒有包納進去。也就是其實際攤派的數量可能是其一倍半。

再說富裕,開封府地區無疑也要算富裕的地方,所以攤派的數量同樣不少。

東明縣一下子將這些五等戶百姓變成了三等戶,那豈不是要了這些百姓的命?

這個問題十分嚴重,東明縣在哪兒,就在京城邊上,想一想新法執行,京城邊上的都會扭曲成這樣,那麼餘下地區會變成什麼樣子?

東明縣這麼干,分明是想徹底毀掉新法,不過他依然很冷靜,問,你們來東明知縣知道嗎?

百姓想了想回答道,不知。

王安石便說,既然開封府不受,那你們去御史台投訴。

這是標準按照程序辦事的,無可挑剔。

這些百姓又去御史台,御史台是楊繪,他搪塞道,本衙只受理官員糾紛,你們這些平民百姓與御史台無關。這豈不是胡說八道,御史台在宋朝相當於什麼,最高檢察院兼最高法院,百姓冤案的最終受審部門,怎麼與御史台無關呢?

但這些五等戶百姓哪裡懂,他們上訴無門,一個個呆若木雞的離開京城。

他們一走,楊繪立即來了精神,第二天便上書,役錢按照戶等財產高下徵收,因此這個甄別應當由本縣,本縣須憑戶長,里正,戶長里正須憑鄉里,自下而上,才能得實。但現在不是這樣,而是司農寺在京城裡大筆一揮,然後強行向各縣攤派,甚至都不看朝廷原來的戶薄,就攤派到各縣,所以才出現這幕鬧劇。

其實在這裡,楊繪等人也犯下一個嚴重錯誤。

那就是新法確實在斂財,再加上執行能力,所以推廣下去後,東明縣絕不是個案,只是背後可能不會產生陰謀,規模也不會有這麼浩大,更不會震動京城。

然而楊繪將矛頭指向了司農寺,原來王安石設了三司條例司,在文彥博韓琦反對聲音中,三司條例司廢除了,改成中書條例司,但放在中書十分不便,因此王安石將這些權力又向司農寺轉移,雖然決策權不及原來的三司條例司,可它包括了執行權,實際權利疊合起來,已經超過了原來的三司條例司。

王安石聽到後,反而長舒了一口氣,於是他在家裝病,反正一不高興了,一起生病了,韓琦、陳襄、文彥博、王安石……

然後派人暗中打探事情真相。

原來這個賈蕃不僅是范仲淹的女婿。還曾經是文彥博的幕屬官員。

憑藉這個,說明不了什麼問題。

不過王安石手下又打聽到一件事,東明縣在試行免役法時,因為執行官吏欺軟怕硬。搞權錢交易,所以劃分戶等很不標準,真正的一等戶能劃成二等戶三等戶,以減少攤派數量。但司農寺已經確實了免役錢數,這些上戶減等。錢數往哪裡攤派,只好將四五等戶強行提等,這才出現了一千多戶五等戶變成三等戶的故事。

這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一下子就駁倒了楊繪所說的什麼甄別須則本縣,本縣須由戶長里長,戶長里正須由鄉里的說法。

還不僅如此,這些百姓不服氣,一起到縣衙告狀,賈蕃不僅不受理,還說了一句話。爾等刁民,官不貪污,何以養家糊口,爾等再鬧,大刑伺候。

百姓們走投無路,這才聚集來到京城。

真相出來了,趙頊刻意讓太監傳王安石進宮,有這種混蛋官員,無論有沒有免役法,都得出事情。不過趙頊問的是另一句話。賈蕃與樞密官關係如何?

樞密官無疑指的是文彥博。

這中間有很多古怪的,由不得趙頊不多想。

王安石說,臣不知也。

沒有證據,他能說什麼。不過王安石又含蓄地補充了一句,今大臣近臣誰能成為助成聖政之人,台諫官誰是不附流俗者,陛下又於忠邪真偽之際,沒有仔細判然明白,而去示以政刑。小人何所忌憚?小人不忌憚,所以敢紛紛,雖然陛下持耳目聰明以勝之,臣恐怕陛下雖勞終不能成治也。

這說得很隱晦了,你想憑藉個人的力量搞平衡之術,而不去打擊反對的大臣,所以這些反對變法的人才不怕,才搞出這麼多事,最後這個變法必敗無疑!

十幾年後,變法果然失敗……

趙頊默然。

所以王安石雖倔強,但他在變法中並不是後人所想像的那麼風光,更非是後人想像中的那麼得到重用。

王巨心中評價趙頊是縮小版的漢武大帝,也就是這個原因,一是沒有識人之能,雖同樣用外戚,但衛青與霍去病一開始並沒有率領三軍,而是一步步打出來證明了自己。高遵裕證明了什麼?靠洮州那場小型狙擊戰嗎?二是疑人不用,疑人不用,這才是用人的辦法,然而趙頊器量太小,所以沒有做到,特別是搞平衡,這才讓保守派的大臣力量得到保存,最終壯大,因此趙頊前面一死,後面變法便被全盤推翻。

王安石看到趙頊不說話,心中有數了,默默退下。

這件事不了了之。

但文彥博在家中又氣得吐血,你這個賈蕃,什麼話都能說出口嗎?在宋朝居然敢說出官不貪污,何以養家糊口?

賈蕃官職一扒倒底,連文彥博也無法庇護。

這場陰謀最終鬧劇般地收尾。

王巨也長舒了一口氣。

雖然東明縣事件沒有文彥博參與的證據,但文彥博也有瓜田李下之嫌,那麼在這段時間裡,文彥博不敢有什麼動靜了。

然而在他心中,仍然有點不大開心。

不過也到了離開鹽州之時。

王巨帶著官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