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彎弓射天狼 第四百七十九章 旅 下

「旅?」幾乎所有人都納悶。

實際按照宋朝的說法,就是重置軍頭,真正的軍頭,而且兵力與宋初的軍也差不多。不過將兵法還沒有開始,沾到軍頭二字,總有點不好。

反正換湯不換藥,何必碰那個腥氣?

「第一旅將乃是竇老將軍。」王巨說著,拿著一面旗幟,以後這就是第一旅的旗幟。這個各旅的旗子,未來可能會很管用的,馬上王巨也要解釋。

不僅是旗子,還有兵力的補充。

原有的環慶路軍隊中馬兵禁兵合計才二十一營,不過就近又從華州與永興軍調來十一營禁兵支持。此外還有近十營蕃落,十幾營清邊弩手與保捷。

正規的兵力就這麼多。餘下就是三萬多名強人壯馬。

不過這些兵力不可能全部投放到戰場上,後方多少要留下一些兵力駐守,即便鄭白渠的兵力也不可能全部帶過來的,事實經過挑揀後,王巨只帶來八十六營保捷,戰鬥力稍稍偏弱的數營保捷也留在了後方,協助官府維護治安,安頓逃難的環慶百姓。

至於三萬多名強人壯馬,更不可能全部投放到戰場上,所以王巨說八萬對三十萬。

在三原王巨還不大清楚,畢竟他離開慶州好幾年,兵力分布與以前大不相同了。直到四天前,王巨才從李復圭手中拿來環慶路的兵力布置。除了從後方帶來的十一營禁兵,隨著保捷軍秘密呆在寧州,環慶路能調出來的兵力。幾乎全來到了慶州前線。包括華州與長安的禁兵合計是二十七營馬步禁兵。八營蕃落。十四營原有的保捷。兩萬來兵力。

餘下就看有多少強人與壯馬願意投入到戰鬥中。

因此還要對前線進行少許兵力補充。

幾萬保捷軍也行軍了,不過打著拉訓的名義,行軍到了寧州,並不在慶州境內。但從現在起,他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開始向慶州正式進軍。但諸將不知道的。

不過這些保捷軍編入到最前線的很少。也不是說王巨不用他們,戰爭一旦開始,很快就會不分前線與後線。後線也是前線。

「我報各營的軍號,聽到軍號後。各營指使請站在諸旅將的身後,從現在起,他們就要聽從他們的號令。」

王巨報出一個個營號。

一個個指使也站到了竇舜卿的身後。

實際此時環慶路最能打的不是竇舜卿,但誰讓老竇官職高資歷深呢。

第一旅將是竇舜卿,第二旅將就是燕達。

姚兕劉昌祚並不比燕達弱,但同理,人家官職高,已經打了出來。

第三旅將才到了姚兕。

第四旅將到了李三狗。

李三狗咧嘴笑了笑,還是很滿意的,一個老蕃將。能排在前面,這也是王巨。換作其他官員,會可能嗎?

不過大家也會意,一是李三狗確實能打,二是他資歷同樣不淺,只不過他以前的資歷是用宋朝將士鮮血建立起來的,如今換了位置,成了宋朝的蕃將。最後一個原因就不用說了,李三狗乃是王巨的嫡系。第五旅將是劉昌祚,這個略有異議,因為劉昌祚未打出來,不過劉昌祚官職高哪,倒也說得過去。第六旅將是王君萬。第七旅將是劉闃。第八旅將是林廣。

大順城乃是重中之重,兩個旅將駐紮很正常,不過各人臉上又有些古怪。都是旅將,竇舜卿這是名升暗降哪,而且到打的時候誰聽誰的?

老竇臉上也有些不高興。

「竇將軍,莫急,稍後我還有安排。」王巨說道。

說完繼續任命。

第九旅將是姚麟、第十旅將是種誼。

這回輪到李復圭有些不高興的,不過他也無輒,因為種詠之死,種家兄弟對他皆有些怨懟,然而誰讓種誼是王巨嫡系呢。

第十一旅將是高敏,此人是一個宦官,也是環慶路的都監,王巨秘密來到慶州後,也與高敏交談了一會,發覺此人在軍事上還不錯,所以這時讓他單獨統帥一旅。第十二旅將是種古,他同時繼續主持環州事務,主要是以側應為主。環州哪裡不是主戰場。

第十三旅將是魏慶宗,第十四旅將是秦渤,第十五旅將是李克忠,第十六旅將是楊培,第十七旅將是顧永平,第十八旅將是蕃將趙明之子趙餘慶。

趙餘慶雖是趙明之子,但去年數戰表現不大好,讓王巨排到後面了。後面幾個旅將都是慶州與環州原來的重要武將,但大多數王巨都不大熟悉,不過王巨真正指望的也就是前十個旅將,後面的八個,看著辦吧。

就是這十八旅將,將一百三十五營士兵瓜分。多者一旅能有十餘營官兵,少者只有幾營官兵。

至於強人與壯馬,再根據實際報名的人數,以及他們位置的分布進行第二次分配。

兵力布置完畢,王巨說道:「諸位,相信三川口之役,大家皆知道其經過吧。非是我軍不勇敢,即便我軍遇伏,但也多次殺退了敵人,特別是郭遵,更是殺出了我軍的尊嚴。然而隨著都監黃德和的逃跑,終於導致我軍慘敗。可是黃德和乃是三軍都監,即便劉平也無權處置。但正是這個無權處置,讓數千將士亡魂於三川口,也奠定了西夏士兵的信心。」

「為懲此之戒,我現在置了這個臨時的旅,也下令,自此以後,直到戰爭全部結束,三軍必須遵從我的號令。餘下便是章通判,竇總管。」

竇舜卿這才色霽,原來他除了這個旅將,統領著十六營官兵外,還有著三號長官之職。

至於他排在了章楶下面,章楶乃是一個文官,並且是二甲進士。他能爭什麼?

「除我們三人之號令。各旅必須聽從各旅將的號令。」

也就是什麼都監、押監的什麼。都無權干涉三軍行動與戰鬥。

「至於不聽號令者,各旅將有權利對指使,包括指使在內以下各將士,殺。」

轟!

下面立即傳出嗡嗡地議論聲。

各指使看著他們各自的旅將,面面相覷。

「敵軍勢眾,兵力可能是我軍數倍,如果軍令不行,如何得勝?如果你們不聽從各旅將指揮調動。即便各旅將不殺,我也要殺!」王巨森冷地說道。

「從今天起,不聽從號令者,殺。」

「不前者,殺!」

「延誤戰機者,殺!」

「投敵叛變者,殺!」

「泄露軍情者,殺!」

「違反軍紀者,殺!」

「如果各旅將也違反這數條,我來殺!」

也就是老竇犯了這幾條。王巨照樣要殺掉老竇。

這是威的一面,王巨又說道:「但是……但是你們只要有功勞。這次必有賞賜。官家讓我來慶州,我在延和殿當著所有宰執與重臣的面問了官家一個問題。上次大順城之戰後,微臣的年齡小,不大好重賞了。可是蔡公呢,繼續於邊州任知州,姚兕繼續呆在了荔原堡,張玉到了河北仍是一個副總管,章楶至今都不是一個知州。」

「官家什麼反應?」有人問。

「官家說這是朕的失誤。」

王巨語氣說得平淡。

但很多將領聽了心潮澎湃,自宋仁宗以後,士大夫越來越得勢,也造成了軍事上越來越畸形,就是各將立下了大功,賞賜也很輕。最好的一個例子,慶曆時最牛逼的勇將張岊,立下了那麼大功勞,也不過遷為禮賓副使,一個從七品的小官。直到明鎬來到河東後,得明鎬推薦,才遷為沿邊都巡檢使。

試問這種情況下,諸將願不願拚命?

議論聲再次響起。

王巨拍拍手說道:「接下來就是安排,不過安排之前,我還有一些新物事拿給諸位看,之所以讓李公下令,讓諸位來到此處集結,一是為了隱瞞我來到慶州的消息,其次就是為了這些物事。」

……

趙頊將王巨的奏摺傳給諸人看:「西夏真向慶州出動大軍了。」

文彥博很不喜歡的,王巨替李復圭略略辨解了一下,這個倒無所謂,反正李復圭下了海。主要是王巨置的這十八旅,似乎隱隱在推翻宋朝的原有軍制。

趙頊對此倒不是很在意,八萬對三十萬,事急從權罷了。況且只是戰時的臨置,戰後還是原還原,該幹嘛還是幹嘛。

他在看大家的動態。

對於戰爭,王巨原來與他仔細地談論過,王巨詮注的戰爭乃是三個階段,戰前準備,戰時,戰後的善後。這三條重要性一樣,包括這個善後,無論打敗或戰勝,善後不處理好,打敗了就是真正的慘敗,打勝了也只是一場勞命傷財式的戰爭。只有善後處理好,才能將一場戰爭所帶來的效果無窮的放大。

現在奏摺上所說的戰略與戰役區別,也隱隱與此有些聯繫。

但讓他十分失望。

大家看後,臉色精彩紛呈,可沒有一個人說話。

趙頊只好看著王安石,王安石無奈地說:「王巨此去,他所要的朝廷都給了,又是提前準備,勝負只能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這顯然不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