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彎弓射天狼 第四百六十三章 三十萬

「遼國?」幾個宰相全部傻眼了。

這是王巨最想不通的地方,其實宋遼戰爭中,除了高梁河與岐溝關慘戰外,其他戰役里卻是互有勝敗,特別是在宋境內發起的防禦戰,勝率達了七成,即便是澶淵之盟前的數場戰役,也多是宋朝勝了的,然而提起來遼國,一個個面如土色。

當然,在今天這種情況下,如果夏遼聯手,對宋朝發起進攻,宋朝確實會有危險。

王巨不得不開口:「諸公,無妨,你們難道忘記了河曲之戰?」

「對啊,那是契丹的恥辱。」趙頊道。

「慶曆戰爭,給我朝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但西夏那邊更為不堪,包拯等大臣在疏奏上也寫了此事,說西夏人因為貧困饑寒,捕鳥挖鼠為食,甚至吃樹皮泥土。雖然河曲之戰,遼國大敗。如果我朝與契丹人聯手,契丹人為了報復,必然同意,那麼西夏必亡。然而為何仁宗陛下沒有發兵,僅僅是坐山觀虎鬥,甚至提前迅速搭成契約,每年給西夏二十五萬五千?」

「那有那麼容易,當時如果與遼國聯手,然我朝將士屢戰屢敗,最後未能侵佔多少西夏疆域,反而為遼國所得,一旦靈夏橫山為遼國所得,我朝才真正危矣。」文彥博道。

「文公,如果現在萬一遼國出手,我朝又迅速與西夏搭成契約,聯手對付遼國,遼國怎麼辦?」

「這不可能。」

「為什麼不可能?如果我朝讓出綏州,再將五十萬給遼國的歲幣賜給西夏,西夏會不會答應?」

「這更不可能!」

「為什麼不可能。用一個綏州換回燕雲十六州。難道我朝不想嗎?」

「西夏人不會眼看著我朝獨大。」

「但西夏會不會也學習慶曆之時。既得了好處,又能看宋遼慘戰,他們在一邊或和或趁機撈取更大的好處?」

文彥博無語了。

「五十萬哪,對遼國來說,也是巨大的錢帛,還有以前夏遼的仇恨,以及未知的風險,遼國會不會盲目的配合西夏出兵?」

「他們為什麼會同意?」趙頊問。

「原因簡單。不同意,西夏就休戰了,同意了,西夏才有膽量與我朝慘戰不休,那麼遼國好從一邊看好戲,甚至及時撈便宜。」

諸人這才鬆了一口氣,吳充忽然問:「你是如何得到這個消息的?」

今天這番討論,乃是王巨送了一封密奏,密奏上說西夏派使者去遼國請求遼國救援西夏,遼國同意發兵。梁氏大喜。因此一邊反攻羅兀城,一邊從各地抽出龐大的軍隊。準備兵伐大順城。到時候兵力可能接近三十萬。

趙頊看到密奏,大驚失色,立即將幾位宰執召集商議,隨著又將王巨召進了延和殿議事。

但這條消息里包含的信息量太大了,比如吳充這一問。

宋夏遼都建立了一套間諜系統,但這個有效範圍,只是在邊境,其實只要想一想,如果西夏有效範圍不要說開封了,只要達到了長安,那宋朝如何調兵遣將?

吳充還不是指這條,而是指王巨對陳襄所說的那番話,王巨如手中有這麼強的「地下勢力」,又放在打探各個大臣或者過錯上,以後誰還敢說王巨的壞話?

這絕對絕對不准許!

王巨也不可能犯下這個錯誤,他說道:「吳公,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燒酒作坊所得之利,幾乎全部交給了國用,因此賬目陸續出現了混亂。」

幾人額首,這比較好容易理解的,燒酒作坊算是不錯了。

「所以我讓我請來的傔客韓韞前去京兆府,主持燒酒作坊,不過臨行前,我囑咐他,如果有機會,可以利用讓利等形式,通過私酒渠道,看看能否打探到西夏的有用消息。」

雖然宋朝比較憎恨私商,特別是私鹽商人,但王巨那個燒酒作坊性質不同,一是謀利完全用在國家上了,二則賺的不是宋朝人錢,而是吐蕃人的錢,西夏人的錢,甚至聽聞都運到西域與阻卜那邊。

所以若是韓韞會做事,運氣好,聽到這則消息也不奇怪。

實際上為了這條消息,韓韞搭上了近萬貫的貨物,不過王巨就不解釋了。

而且王巨也不是怎麼看重,即便韓韞未送過來這條消息,相信這麼大規模的兵力調動,宋朝邊境將士遲早也會得知。頂多說能提前半個月準備吧。

但就是不準備,李復圭也不會失去慶州與大順城。只能說能在西夏那邊漸漸收買幾條有用的消息渠道,對於將來會大有幫助。

「韓韞接到消息後,立即派人快馬將情報送到我手中,我又交給了官家。」

吳充,你就不要疑神疑鬼啦!

「原來是這樣,那為何西夏又打大順城的主意?」

「不是打大順城的主意,而是打慶州的主意,慶州有子午山,一旦讓西夏人得到慶州,又可以子午山為界,阻擋我朝大軍反攻,環州許多蕃人首鼠兩端,又能迅速得到環州。環慶二州一失,整個陝西邊防危矣。此只是其一。其二李諒祚攻伐大順城兵敗,自己也重傷身亡,若梁氏奪到大順城,不但替丈夫報仇雪恨,在西夏的地位也得到了鞏固。」

「梁氏是漢人哪。」

「韓德讓也是漢人,難道不忠於契丹?慕容延釗、党進、康延澤兄弟、折家軍都是蕃人,難道不忠於我大宋。安史之亂當懲戒之,然不能草木皆兵。就更不要說人家乃是一國太后,兒子乃是一國之主。西夏與遼國境內有許多漢人,可我朝境內同樣有許多蕃人蠻人,如果不包融之。將其割裂。必然動亂不休。況且西陲有許多蕃兵正在為我朝浴血奮戰!」

吳充老臉一紅,又問:「慶州位置如此重要,為何李元昊不攻之?」

「吳公,李元昊不是李諒祚與梁氏這兩個傻貨。」

王安石無語,人家好歹是一國之主與太后吧,居然成了傻貨。

王巨繼續說道:「李元昊雖也敗過,被唃廝啰大敗,被張亢大敗。然在戰略眼光上,無幾人能及。因此他陣兵府麟路,鄜延路與涇原路,因為在這三路用兵,不會對我朝構成致命的危脅,能占則占,不能占則利用這幾路離京城與京兆府遙遠的優勢,將我朝大軍擊敗。」

「為何?」

「立國!為何要立國,看看吐蕃就知道了,因為唃廝啰未立國。他一死,吐蕃四分五裂。甚至子孫不顧吐蕃與党項的世仇,居然有人與西夏人苟和。但西夏立國了,正統一定,因此從李諒祚到現在的梁氏,國家總體比較安定,至少未產生分裂。這就是正統的作用。所以當時聽聞李元昊自立為君,仁宗暴怒,包括遼國對李元昊也產生了極度不滿。」

「若是李元昊陣兵慶州,我朝會與李元昊不死不休,這對李元昊不利?」

「吳公這句話就中的了,慶州離長安太近了。雖然李元昊也曾兵至長安,不過只是危脅了一下,隨即撤軍回去。隨後我朝拿出二十五萬五千歲賜,承認其為國主,加上遼國出兵,所以李元昊就未曾再用兵於西北,臨死前也留下遺囑,讓後人不得與我朝交惡。但李諒祚力小心大,試圖蛇吞象,故親政沒幾年,便兵伐大順城。梁氏還是如此。」

「上次他們慘敗了。」

「是啊,可現在遼國支持,並用口頭上承諾會出兵相助,加上他們可能會聚集三十萬大軍,那麼拿下大順城還不可能嗎?拿下大順城,慶州門戶一失,用什麼來阻擋三十萬軍隊的進軍?」

「瘋子,這個婦人乃是一個瘋子,難道她不顧西夏百姓嗎?」馮京罵道。

西夏有多少戶百姓與軍隊,這是一個謎。首先是軍隊,在李元昊晚年,置十八軍監軍司,委酋豪分統,北河套至卧羅娘山七萬軍眾,以備契丹,白豹城到天都山五萬軍眾,以備環慶與涇原路的宋軍,宥州五萬軍眾,以備鄜延路與府麟路的宋軍,甘州三萬軍眾,以備回鶻與吐蕃,賀蘭山駐兵五萬,靈州駐兵五萬,興慶府駐兵七萬,總掌全國。也就是那時西夏兵力達到了三十七萬。

西夏軍制,男子十歲就要進入預備役,十五歲到六十歲就要自備甲胄弓矢以行,若是隱瞞不報會處以重刑。一戶丁數肯定不止一丁,所以有人以為西夏只有三十萬戶百姓。這也是王安石說僅陝西一路戶數就是西夏四倍的原因。

但實際上豈止三十萬戶。

比如河西走廊,那麼肥美的地方,難道只有兩萬餘戶?

這與宋朝一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制度是制度,執行時未必如此。所以王巨的說法比較準確些,那就是整個西夏戶數會達到七十萬戶。這也是後來西夏軍隊居然膨脹到了六十多萬的原因。

不過因為西夏貧困,又是戰亂不休,因此每個戶數人口遠不及宋朝,即便有七十萬戶,人口頂多三百來萬,不會超過四百萬,其戶數僅是陝西路的三分之二,人口僅是陝西路的一半。拋卻沙漠地區,西夏面積不及陝西路面積,可是陝西路除了關中地區外同樣是多山地區,西夏卻有靈夏平原與河西走廊。因此王巨這個說法,還是得到許多大臣承認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