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彎弓射天狼 第四百四十八章 以牙還牙

王巨似乎很憤怒,連曾章兩人都抱不住,但周圍大臣一起圍上來,不管支持王巨的,還是支持陳襄的,一起動手拉。

好不容易才將王巨的手鬆開。

這一來,連走在前面的重臣也回頭走了過來,馮京喝道:「王子安,你要做什麼?」

「馮京,你也想對付我嗎?」王巨捋起服袖道。

馮京官職遠高過王巨,又是富弼的女婿,後台硬,而且科舉連中大三元,才氣驚人。不過王巨這個大胳膊一捋,他也傻了眼。

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在宋朝兵整讓文官壓了下去,但王巨不是秀才,是文臣,是進士,殺又不能殺。經過今天這一鬧,王巨早遲得下去,反正是下去了,王巨豁出去,幾拳下來,自己能吃得消嗎?吃不消問題不要緊,然而挨了幾拳頭後,那自己就會成為天下人笑柄了。

趙頊先下殿,才來到殿後,就聽到太監稟報,連忙又返回朝殿。

這事兒可不小。

他看著諸多大臣,看著兩個怒容滿面的主角,問:「怎麼回事?」

「陛下,王巨絆我,又要打我,然後誣衊我,又罵我是老東西,請陛下替老臣做主啊。」陳襄號淘大哭道。

「王巨!」

「陛下,切莫聽這個偽君子的話。剛才散朝,微臣等前面大臣離殿,這個偽君子突然走過來,狠狠地在微臣腳上踩了一下。」

「你胡說。」

「陳襄,你莫想狡辨。有沒有胡說。請看。」王巨伸出腿。這時天氣也漸漸有些熱,大家都穿著布鞋子,妃兒就要臨盆了,不敢走動,呆在家中也無聊,便替王巨做了一些女紅,包括幾雙新布鞋。

鞋子很新,鞋面很乾凈。但現在王巨左腳鞋面上有半個鞋印,當然,拉扯了一會,鞋印已經不大清楚了,不過能看到。王巨又脫下布鞋與羅襪,腳面也有些紅。

「是別人踩的……不對,是他自己踩的。」陳襄突然醒悟道。

讓他猜對了。

然而證據在哪兒?

「陳襄,你也休想狡辨,你是偽虛君子,我是真小人。你這種人只能對付真正的君子,但休想對付我這個小人。」

大家不由又皺眉。反正經過王巨這一鬧。很長時間,君子小人這兩個詞都在朝堂消失了。

王巨一邊說一邊穿上襪子與布鞋,指著身後:「陛下,剛才臣準備散朝,正等著前面重臣離去,陳襄走過來,沖臣冷哼一聲,耀武揚威,然後在臣腳上狠踩了一下,臣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就往前趴下,臣這才反應過來,原來是這個偽君子想載贓臣。」

可能王巨說的是真相。

陳襄在朝殿上彈劾王巨,然而張載做了證明,加上王巨有功勞,未必會將王巨怎麼樣。

不過若是載贓成功,這是大朝會,那麼王巨必然一二三下去了,並且會貶得很慘。

但陳襄也沒有料到王巨的反應速度,以及激烈的性格,所才成鬧成這樣。

不過有可能是如陳襄所說,陳襄先行離開,大家都在散朝,王巨也準備散朝,朝殿很大,雖然王巨沒有離殿,不過從班列走出來了,接近了中間線,正好陳襄走過來。剛才鬧成那樣,陳襄心中不高興,沒有給王巨好臉色,王巨靈機一動,先是絆了陳襄一下,畢竟王巨是練武之人,陳襄哪裡能想到。於是陳襄一下子絆倒了,然後王巨賊喊捉賊。

究竟如何,誰注意腳下,只有兩人心中清楚了。

陳襄不傻,立即大叫起來:「你這個陰險的小人。」

王巨哈哈冷笑:「真是一個顛倒黑白的世界,陳襄,莫要以為你是一個言臣,就可以胡作非為,從今天起,我必派人調查你所有的作為,看看你是君子,還是偽君子,然後將你的生平編寫文字,印十萬冊,分發天下!」

這句說完,一半官員蛋痛了。

在宋朝做官,內斂是主題,岳飛的不算,正常情況下,象王韶這樣的,那在武功上就達到了巔峰。文治上趙普不算,那麼象李沆、王旦、呂夷簡這樣的也達到了巔峰。

但他們都在風雲際會時才取得的政績。

比如李沆,那是宋真宗最奮發向上的幾年。比如王旦,那是宋真宗拜大神時的朝堂砥柱中流。比如呂夷簡,那是慶曆戰爭,國家困窘,才有機會取得的成就。

然而普通官員,想要上位,只有兩條,第一條手伸短一點,沒有大惡,對百姓不惡,那就是一個好官了。

第二條,那就得要互相吹捧,贏得一個好名聲,這豈不是拉幫結派?不錯,正是拉幫結派,不然如何吹捧,如果想做孤臣,請看張亢的下場。

所以正常的官員上位,陳襄就是一個典型。

文章寫得好,特別在儒學上頗有建樹,為官時沒有大惡,下面有鄉紳吹,上面有朋友拉,那麼就是一個名臣了。

但誰人不犯錯,王巨調查陳襄一生,難道會調查陳襄好的一面嗎?這一查,必然會查出陳襄一些犯錯的地方,再逐一放大,要命的是王巨似乎還有這個財力調查與印書,雖然會花掉王巨很多錢,但陳襄一輩子肯定完蛋了。

然後再到王巨的權利,王巨沒有這個權利,不過宋朝的政策是歡迎互相監督,也就是異論相攪,雖然王巨犯錯了,卻也在規則之內。

王巨這樣干,那麼千人恨,萬人罵了,但陳襄呢?

司馬光蹙眉道:「王巨,你太囂張了。」

「學你的。」王巨不屑地答道。

關於王安石與司馬光的是是非非,爭議千古。

一是當不當變法的爭議。

二是兩人的品德爭議。

但事實讓王巨更加對司馬光反感,最好的例證。就是王安石的三不足。天命不足畏、眾言不足從、祖宗之法不足用也。

王安石有沒有說過。王巨未聽到。不過他聽到一件事,今年春天,在倒王安石之前,趙頊將王安石召到內宮問,聞有三不足之說否?

王安石道,不聞,何謂三不足。

趙頊道,陳薦言外人說。今朝廷謂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昨天學士院進試官職策,專指此三事,此是何理?朝廷亦何嘗有此?

王安石緊張地說,這是怎麼傳出來的?

這也說明王安石根本沒有說過這番話,倒是王巨以前冤枉了王安石,以為王安石是傻B。

同時也說明了趙頊根本就沒有這心意,只是變法,改革罷了。就象二祖改革,否則了太祖功績嗎?

然後趙頊道。已別作策問了。

隨後調查,其典故出自兩人身上,第一人乃是司馬光所寫,其原文中有這一段話:今之論者或曰:天地與人,了不相關,薄食、震揺,皆有常數,不足畏忌。祖宗之法,未必盡善,可革則革,不足循守。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憚改為,可與樂成,難與慮始。紛紜之議,不足聽采。

第二人就是蘇東坡,他在擬進士對御試策中有一段,其施設之方,各隨其時而不可知。其所可知者,必畏天,必從眾,必法祖宗。故其言曰:戒之戒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稽於眾,捨己從人……丕顯哉,文王謨;丕承哉,武王烈。詩書所稱,大略如此。未嘗言天命不足畏,眾言不足從,祖宗之法不足用』也……凡今之人,欲陛下違眾而自用者,必以此藉口。

然後大伙兒便將這個三不足當成了借口,攻擊王安石。

那麼為什麼連後世的史書都認為是王安石說的,這正是因為司馬光。

他好名喜進,自己平時所寫的文章,刻意流傳於市井,讓文人謄抄傳揚,包括他這個三不足的《學士院試李清臣等策問一首》,以及他寫給王安石的那三封信。

謊言說了一百遍,那麼自然就成了真相!

所以在史上,元佑八年時,王安石死了,真相無從查詢,范祖禹等人將這個子虛烏有的三不足,當成了真相,用以攻擊王安石呂惠卿,南宋之時,又因這個三不足,王安石被黜從祀孔子廟宇。

也就是王巨若真這麼干,也是司馬光開的頭。

司馬光語塞,又扭頭看著趙頊道:「陛下,你看,老臣很早就說過此子乃是國家之害。」

「夠了!」趙頊打斷他的話,又道:「你們都是國家棟樑之材,這成何體統,都散吧。」

陳襄道:「陛下,臣冤枉哪。」

「散!」趙頊又喝道。

大家不得不散。

然而許多人都不停地看著王巨與陳襄。當然,也未必是所有人相信王巨,反而相信陳襄的人更多,畢竟此人以前名氣還不錯,相反王巨做了幾年官,陰謀陽謀,層出不窮,手段狠毒果決,詭計多端。不過現在陳襄說不清楚啊。而且有的人心中更是感到惡寒,這一鬧,不管最後結果怎麼處理,陳襄在京城也呆不下去了。

不過也有支持王巨的大臣,不管怎麼說,王巨在變法中始終是緘默的,若是陳襄剛才彈劾的是事實倒也罷了,關健陳襄完全是誣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