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彎弓射天狼 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始了

王巨當著章楶的面寫奏摺。

反正這個章家之傑,他死活抓住不放了。就打算以後他去了邊路擔任那個知州,也可以推薦,比如他到了慶州,可以將章楶推薦到了延州,或渭州。

那麼還可以同樣配合商議。

一會兒奏摺寫好,章楶也在邊上看。

還是兩人所說的問題,一個是這個合資,一是賣馬。

不過王巨也刻意提醒了時間,就算蔗糖出來了,那也到年關邊上,然後用這個錢帛裝備器甲,分到士兵手中,那也要到明年了。但那時,王巨早就離開了鄭白渠。

還是為了國家,與王巨無關。確實司馬光一個豢養私兵,噁心了王巨。

王巨又說明其意義,這幾萬保捷軍非是糜爛的禁兵,而且就在鄭白渠,無論陝西那一路出現危險,立即可以調動增兵,其意義不可想像。北方太遙遠,如今國家重心仍是西北。

因此先將他們裝備起來,然後一邊繼續淘汰士兵,一邊換裝,幾年下來,軍中將會再無不良器甲,整個軍隊戰鬥力會提高。這也是趙頊的心病,雖然那是一招乾坤大挪移,不過看到器甲如此,趙頊心情同樣糟糕透頂。

不過寫完了,王巨略有些出神。

他還在想骨瓷甲。

不過隨後收起心神,無奈,人手太不夠用了。攤子若再鋪大的話,准得出大問題。

於是用火漆封好,對全二長子說:「你送到大長公主哪裡。」

「大長公主?」章楶喃喃道。

「難道送到東府或西府?」王巨反問了一句,這個真不能解釋了。

王巨返回三原。

不過回去後暗中派出一些人,配合章楶查賣馬一事。

春天始來,江河融化。

大家不知道一件大事已經開始發生。

王巨的密奏通過趙念奴的手,轉到了趙頊手中。全二長子免不了。又被趙念奴抱怨一頓。然而全二長子能說什麼呢。甚至以為自家小主人對不起這個溫婉的大長公主。

趙頊看了,真沒有在意,他都打算變法了。還在乎這個「合資」?

再說,這是一件好事。一個表率。

不過這個他也不大懂,畢竟從來沒有出現過。還有糖霜,應當利潤很大吧,為什麼會萎縮?

於是又讓黃公公去了三原。

「為什麼會萎縮?」王巨遲疑地反問一句。

宋朝糖霜主要是在四川遂寧,次之兩浙路四明。但這兩個地方他一次都沒有從過,也沒有派人調查,哪裡知道原因。

他想了許久問:「黃中使,朝廷有沒有和買?」

「應當和買了。宮中也有糖霜。」

「那就是了,據我所知,除了遂寧與四明外,還有番禺、廣漢、福唐等處也有糖霜,不過色澤差,甜味低,因此價格不高。但其製作時間長,成本卻很高。雖然遂寧與四明的糖霜能賣上價錢,然而朝廷若是和買,又能給多少錢帛?一旦逼得各作坊主不能獲利。即便獲利,又有幾人願意種植?」

「恐怕是吧。」

其實這種和買也是一種變相的剝削,但官吏層層貪墨剋扣。朝廷實際也沒有撈到什麼錢。

它也是宋朝弊病之一,但真動手改起來又很麻煩,糖霜倒也罷了,關健各種糧草布帛的和買,誰敢禁絕?

「我來寫一個奏子吧。」王巨說道。

「最好不過。」

「趙度,今年你要委屈一下。」

「子安請吩咐。」

「你馬上去巴蜀與兩浙,去看一看百姓甘蔗的種植規模。」

「行。」

無論怎麼變,甘蔗得主材料,缺少它是不行的。

不過趙度笑容滿面。這事兒辦好了,說不定也能撈一個官做。

王巨看著他的表情。又好氣又好笑,心中想到。這樣不行,得再找一兩個幫手,否則趙度一飛,自己又沒有缺少助手了。

王巨開始寫奏摺。

現在《糖霜譜》沒有出來,但王巨聽過一些糖霜的傳聞。

比如它時間很長,春天種甘蔗,冬天榨糖結晶,有很多工藝的,到來年夏天,才能完成結晶。這個結晶一靠技術,二靠運氣了。如果只能結成豆大的晶狀,那就不能獲利了。如果結晶成百斤的假山狀,就可以獲得暴利,以至其主人能暴富。

原因簡單,到了這時,不能完成結晶,那麼瓮里的糖水必須倒掉了。

也就是能獲利多少,要看其結晶的比例,與結晶的質量。所以王巨說它有一定的偶然性與運氣。

但這時候還沒有結束,必須將這結晶拿出來進行再加工,看其色澤,分成等級,進行一系列保管措施後,就可以銷售了。

所以它還有時間長,成本高的缺點。

王巨這種取糖法缺點同樣很多,但比這種糖霜肯定要好。

成本低,意味著銷路更大。

其次它與棉花不同,大食那邊就產這個,而且往南方去,天氣熱,棉製品需求不大。

然而天竺雖有甘蔗,卻未必有蔗糖,因此它的銷售範圍更大,完全可以通過市舶司,賣給海客,讓他們銷往海外國家,賺外夷人的錢帛金銀。

也就是說,它與棉花一樣,前景無限,銷售量無限。弄不好,將會成為宋朝的一個支柱產業,也是宋朝重要的財政收入。

「王大夫學問真廣啦。」

「也不是廣,就是多聽多看多想。」王巨「謙虛」地說道。

瓊娘沏上茶。

「請用茶。」

「謝了。」黃公公呷了一口茶,又說道:「官家要做大事了。」

「說來聽聽。」

黃公公便將朝堂發生的事大約說了一遍。

欲變法,必須用王安石。

於是趙頊問曾公亮,王安石能不能用,王安石就是曾公亮推薦上來的,肯定能說用。並且說能大用。

不過中書里有一個人急了,唐介。

這時候還沒有提到變法,唐介之所以急。與變法無關係。而是阿雲案,王安石堅持阿雲不當斬。司馬光與唐介認為阿雲必須斬。實際在這件事上王安石真沒有做錯,不過就砍掉了一根手指頭,卻判了N年有期徒刑,也足夠了。何必與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過意不去?

最後趙頊同意了王安石意見。

簡單的道理,何必弄得那麼複雜。

因此唐介恨上了王安石。

所以這時唐介,已非是昔日那個與包拯齊名的唐介了。脫變的人很多,如歐陽修,韓琦。特別是文彥博,文彥博第一次擔任首相時,那個表現才叫驚艷,後來就不行了,越變越糟糕。

或者他們都嘗到了權利的真味道,就是臟,就是暗黑……

當然,如果王巨不能推動這個歷史,最後讓司馬光等人得逞的話,以後不會有人提到這個阿雲案的過節與唐介的私心。只能說唐介有識人之明。

因此他在中書堅決反對。

趙頊被他吵得煩,便喝問:「卿說王安石文學不行,或是經術不行。或者吏事不行?」

宋朝用文臣,無非就這三點,以文學所長,以經術所長,以吏事所長,只要有一條能行,就可以重用了,況且王安石三條都不弱!

唐介便說:「王安石好學而泥古,議論迂闊。若使為政,恐多變更。」

再不變。宋朝馬上就要完蛋了,趙頊不悅地怒哼一聲。

唐介也知道自己的理由很勉強。於是退下後勸曾公亮等人:「若用王安石,天下必產生困擾,諸公自知。」

這個理由同樣勉強,不變繼續發展下去,宋朝危機會越來越大。況且還有那個黑窟窿呢。

但一變,豈能不產生困擾?一個鄭白渠都產生那麼多風波,況且是天下。

所以沒有人將他的話當成一回事。

趙頊又問孫固。此人是鄭州人,長儒術,精通書畫,百工技藝,人稱百會先生。與司馬光等人關係不錯,因此得司馬光與呂公著等人推薦,成為新帝師。

孫固答道:「王安石文行甚高,處侍從獻納之職就可以了,宰相自有度,王安石卻狷狹少容,不是擔任宰相的好人選。」

如此,還能起一點作用。

然而他在後面說了一句畫蛇添足的話:「如果求賢相,呂公著、司馬光、韓維都可以。」

趙頊十分失望,你們倒好,你推薦我,我推薦你,真是君子舉人不避親仇啊,但你們只不避親,卻痛恨仇,還是君子嗎?而且他又想到了王巨所說的話,南北之爭。

這幾人都是北方人,那個「世襲」的核心人物。

於是趙頊不以為然,將王安石召見,問:「人都以為卿知道經術,不曉世務。」

「陛下,經術,正所以經世務,但後世所謂的儒者,大多是庸人,故流俗以為經術不可施於世務。」

「然則卿所設施,以何為先?」

「變風俗,立法度,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