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彎弓射天狼 第三百七十三章 增兵

趙頊這個心態很不好。

其實它的一畝真實成本,應當摺合成六七石稻米的收入,工人的薪酬,一床普通棉套的成本,大約不會超過三百文錢,再加上運費、稅務與利潤,到了其他百姓的手中,一床棉被六百文足矣了。

這個價格與後世的價格幾乎相當,王巨所說的可以民用,達到這個價格,就可以真正進入千家萬戶,民用開始。

但現在開始,內庫便給了六貫錢一床的高價,「用心不良」,又是奇貨可居,商人如何不哄抬?

這才是真正的商業。

比如趙頊與蘇利涉擔心,汴水冰封,到不了京城怎麼辦?但到了商人手中就好辦了,不要忘記了江淮百姓冬天同樣很冷,照樣下雪結冰,實際嚴格說,過了五嶺,所有百姓都需要大量的棉製品。這點產量,根本就不會存在滯存的可能。

趙頊心中不平衡,於是下了詔令到三司。

他們吃肉,總得讓朕喝點湯吧。

朕窮哪,不但窮,而且超級窮,身上背負著一個巨大沉重的包袱。

詔書到了三司,實際三司官員也在觀望這件事。

三司官員心態同樣不大好,與稅務無關,該征的必然會征,該不征的就是棉製品也征不到。

但他們是在想另一件事,這個收入太猛了,內庫能辦,俺們三司同樣能辦,要不要讓兩廣轉使官員,同樣經營這個棉花,至少內庫吃羊肉。俺們三司吃點豬肉吧。

為什麼王安石青苗法、市易法與均輸法能推廣起來。它確實有了一定的土壤。

除了利益受損的大臣。或者只會動嘴巴講大道理不做實事的大臣,其他的大臣都為這個財政有些著急,特別是三司的諸臣更急。

趙頊下發詔書後,又將王安石喊來商議。

他實在想不通,想一想,為了賺這個錢,國家付出了什麼,不要問內庫。內庫也是國家機構。福建路許多官員配合,組織百姓遷徙,廣東路許多官員配合修水利,勞力,修路,墊付錢帛。驚動了那麼多官員胥吏,動援了那麼多百姓,憑什麼商人一轉手,便比朝廷獲利更多?

王安石說道:「這就是術。」

「王卿,你說來聽聽。何謂術?」

「陛下,全國有多少百姓生活在城中。一天需要購買多少事物,由是讓許多商賈成為巨富……不過此事騷動巨大,讓臣想好了,才能回答陛下。」

趙頊會意,道:「徐,不急,確實要想好了。」

王安石說的意思他聽出來了,不過王巨也再三說到騷動,喧嘩,爭議,趙頊知道如果國家插足商業,這三個詞都會有了。

其實兩人已陷入最大的誤區。比如這個棉被,一床能賣出十幾貫錢,不錯,物以稀為貴,但也是商人操作的結果,它真正的成本不過一貫錢!

交給朝廷,朝廷能炒出這樣的天價?

實際這個市易法與均輸法能賺多少錢?

也不用市易法與均輸法了,如王安石所說的,宋朝一年會有多少交易量,打算有三百萬戶城市居民,這些百姓吃的喝的全部要買,貧富一戶一年一百貫,就是三個億,加上農村的,以及國與國的貿易,一年交易額最少五億,實際不止五億,可能還要增加兩三億。扣除一兩億國家直接調運與供給,餘下的盡數交納商稅,也不用層層設場務苛征商稅,只要將一個往稅與住稅交齊了,那一年的商稅收益也會達到三四千萬貫。即便松一松,也有兩千萬貫。

然而現在那麼斂,為何只有八百來萬貫?

有這個心思經營市易法與均輸法,為何不將商稅規範起來?

這是錢,還有河。

黃河兩處決堤,河水在恩、冀、深、瀛四州泛濫成災,將幾百里平川當成河道,歡快的流向東海,它流得暢快了,但趙頊卻讓它流苦了。

於是他將群臣召集商議。

不能這樣隨便流吧,怎麼辦。

當然王巨那個策子有人提出來了,但立即遭到大家的反駁。

興修一條河道,而且是容納黃河的河道得多少錢?從三門到新河道建設月堤縷堤得要多少錢?濟水必須重新浚通,得多少錢?

就不要說勞力了,僅是這個錢帛,眼下就拿不出來。

再者這長達一千多里的河道,高低落差、寬窄、山川平原、湍緩的不同,涉及到的各種月堤縷堤的建設也必有所不同,一個疏忽,又會出現嘉佑大決堤改道的慘案發生。僅是這個技術與相關的考察,那就需要很久時間了。

因此還是老話題,東流還是北流,仁宗時吵了那麼久,現在豈能吵好?

趙頊差一點被吵吐掉了,無力地揮揮手說:「散吧,散吧。」

然後他就想到一個人。但他就是想到了王巨也沒有用,多大錢辦多大事,憑藉現在的財政,王巨有何治河良策,無論東流與北流,都非是治河佳策。

……

「子安,五營新兵,請接收。」章楶說道。

「質夫兄,韓公打算什麼時候結束?」王巨苦笑道。

這便是軍事理念的不同。

宋朝的冗兵制度必須要改進了,這是所有士大夫的看法。當然,政治才是最高任務,如果不用手段,只說裁兵,天知道會被某些大臣曲解成什麼樣子?

但拋開這些不好的所謂的政治,整個士大夫對冗兵的想法總體分為兩種。一種是文彥博式的,包括司馬光、呂化弼在內,都是這類看法。

他們反對戰爭,最大限度地換取和平,有了和平。那麼用不著這麼多軍隊了。便可大量裁兵。節約國家經費。不用多,少養五萬禁兵,就夠遼夏兩國吃香的喝辣的。

一種是韓琦式的想法,包括王安石、郭逵與王韶等人。

他們也贊成裁兵,但不認為能換來真正的和平,因此可以裁兵,不是以裁兵為主,而是想辦法以最少的費用養活這支軍隊。不過他們也知道唐朝的府兵制或者以前的種種役兵制度不能實施了。於是換了方法,如韓琦的義勇,王安石的保丁。

兩者都是誤區,前者想法太天真,有西夏在,就不可能換來真正的和平。

和平是打出來的,而不是買出來的。

後者的看法太爛漫,不是百姓不能當兵,關健這是和平年代的百姓,未經戰火考驗。然後冬天時集訓還能發生種種不好的故事,如何能練出一支強軍。能走向戰場?除非他們生活在現在生女真那種惡劣而又貧窮的環境里,否則就是遼國,大量用役兵,都危險了。

不過這些人想法一般人不易改變的。

朝廷要裁兵,韓琦來到陝西後主動配合裁兵,做得不錯。去年陝西裁兵雖產生了一些動蕩,但因為有韓琦坐鎮,也只是稍許動蕩,最後一一落實下去。

但能載兵,便要增兵,並且鄭白渠增兵益處多多,第一個集中,萬一前線有戰事,能迅速集結,並且它位地陝西腹心地區,不管到哪裡都很近,那怕到最遠的綏州,從集結到抵達,半個月足夠了,若是到慶州時間會更快,頂多七天時間。

第二用費少,僅是支付緡錢,養一個禁兵能養四個鄭白渠這樣的保捷兵。

第三上水位地區有一些荒山,就水就山種一些苜蓿與蘆葦,再就著秸桿黃豆,便能豢養幾營保捷騎兵。

第四它正好散在長安前面,在長安前構成了一道有力的屏障。

第五他們遠離都市的繁華,百姓淳樸,加之本土,作戰時會十分強悍。

第六這些保捷軍且耕且戰,不用交稅務,也不會隱田賣田,官府便能以公道的價格將糧食收購下來,為陝西幾大戰區輸送糧草,一旦大型戰事拉開,再也會象以前那樣,僅是糧草一項,就會將朝廷財政坑得苦逼。

因此他對王巨吩咐道,勿得安置廂兵,安置了也沒有多大作用,這些廂兵任務繁重,能抽出空來耕作嗎?以安置保捷軍為主。實際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又讓章楶在整個陝西,包括秦鳳路與環慶路、鄜延路、涇原路內陸地區的義勇與廂兵中挑選保捷。

包括眼前五營保捷,已經挑來了四十六營新保捷軍,未來僅是鄭白渠就可能安置了九十多營保捷軍。當然,這會有很多好處的,陝西沒有保捷,禁兵又在猛裁,到時候用什麼來戰鬥?但有了這九十營保捷那載然不同的,無論投放到那一個戰場,都是決定勝負走向的利器。

然而王巨又苦笑:「不能再增派了,再增派,沒那麼耕地安置。我只答應官家安置八十營官兵,而不是一百多營官兵。」

「難道上白渠也安置不下去嗎?」

「質夫兄,不瞞你說,內庫木棉得了一筆意外之財,於是陛下給我下了一份詔書,額外多撥了五十萬緡錢供修渠之用。前幾天為此我還與侯知縣刻意到北面察看了一番,渠工不會做大的改動了。但看看能否在上游,不干涉下游取水蓄水的情況下,再建幾座水堰,以使最大限度將幾條支流的河水截住,這樣才能多開墾出一兩千頃耕地。只能如此了,否則就是你這五營保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