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千古鄭國渠 第三百五十九章 聰明人

這麼說趙頊就放心了。

位子好辦,京兆府能混幾年,并州能混幾年,混完了,北京大名府,南京應天府,西京洛陽,混混韓琦就隔屁了。反正死活不能讓韓琦進入兩府。

趙頊一顆心定下,然後說道:「那個世襲。」

為什麼王巨很多不敢說,就是這個原因,趙頊心是不錯的,想一下子將宋朝變好。但他進取心太強。

不錯,宋朝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但越是這時候越不能急。再說那一個國家沒有弊病呢,反正王巨沒有看到過。

他低聲說:「陛下,實際那個淘汰冗員,就涉及到這個世襲,雖然不大徹底。但陛下切記,欲速則不達,就象西漢一樣,從文景二帝積累實力,漢武帝再將這個實力化為戰鬥力,再到漢宣帝的休養生息,漢朝走了多少年?雖然整個民族以漢為光榮,以漢為民族的族號,但中間差有差池,就不會有這個偉大的國家。」

「然而呂后……」趙頊下句話不大好說了,就是呂雉下台後,留下的漢朝有現在的宋朝坑嗎?有這個大黑窟窿嗎?

「陛下,這樣想是錯誤的,你只看到了積欠,卻沒有看到民間積累的財富,呂后死後,民間有這麼龐大的財富嗎?」

不就是積欠嗎,看看後世的那些發達國家,那一個國家不欠了一屁股債?越發達欠的越多!

實際在這裡,趙頊多少還是有些抵觸的。畢竟他年青氣盛,龐大的黑窟窿要填上。西夏想平滅。一旦伐夏。那得準備海量的錢帛。一億,兩億,天知道?也就是他想在這十幾年內,最少讓財政盈餘三億多以上,才能實現他的夢想。這個活……

不過總的來說,趙頊這次來了很滿意。

雖然王巨不是無所不能,但比他認識的大臣都能了,再說。這世上那有無所不能的人?

恐怕即將到京的王安石同樣辦不到。

……

韓琦赴京。

西夏人開始了反擊。

宋朝為什麼有這麼多苟和派,實際說來,也情有可願。為什麼,財政太困難,打不起。不過就是財政不困難,他們也不想打,一打仗,錢嘩啦啦地象水洗一般。不打仗多好哪,就象宋仁宗晚年,沒有大型戰事發生。於是賑災救濟,百姓開心了。於是大肆賞賜。官員開心了。但只要發生一場大型戰事,那個夢一般的年代就沒有了。

然而西夏同樣打不起,至少今年打不起了,並且二戰又敗,三軍上下有些沮喪。

因此以嵬名浪遇為首的權貴,便再三勸梁氏與宋朝交好。不過嵬名山事件發生後,主和派就漸漸佔據下風。

於是梁氏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司馬光再三怦擊的保安知軍楊定。

為什麼要殺楊定,連王巨也不知道,畢竟楊定在歷史上只算是一個小人物。

但梁氏似乎確實有誅殺楊定的理由。

楊定以前曾經做過使者出使過西夏,來到西夏,不知西夏使了什麼手段,楊定被他們一嚇,向李諒祚跪拜稱臣。李諒祚很滿意,於是賜了楊定許多錢帛,楊定立即承諾,找機會勸宋朝君臣退讓部分扯皮的閑田區域。

然後楊定回來了。

這時候宋神宗登基,保安知軍空缺,趙頊便想到曾經出使西夏的楊定,將楊定召到宮中會見。楊定信誓旦旦,表現自己的勇敢,並且說,李諒祚賜他劍,他曾想用劍刺死李諒祚,報效國君。

好勇敢的臣子,於是趙頊便讓楊定知保安軍,這個連司馬光都相信了,因此再三說楊定不好,為什麼不好,楊定是激進派大臣,能好嗎?

西夏人一聽是楊定知保安軍,相反很高興。

有事沒事,相互友好,表示一下聯繫。

楊定有這個把柄在西夏人手中攥著,無奈,只好外面場上虛張聲勢,俺是不怕死的大臣。骨子裡,與西夏人無奈的眉來眼去。

種諤暴起發難,西夏人打又沒有打贏,只好用言語軟硬兼逼。

另外背下里就派了人與楊定聯繫,又送了許多錢帛,楊定,你也替我們說說好話吧。楊定沒辦法,只好答應,我替你說好話。有沒有說?真說了,但他只敢在陸詵面前說,不敢上書朝廷。不能上書,一上書皇上怎麼看自己啦?

梁氏產生了誤會,以為楊定是宋朝虛晃一槍,一邊故意派楊定與西夏人眉來眼去,好拖延時間,一邊用這個贏來的時間,迅速將綏州嵬名山部安定下來,這是陰謀!

特別是王巨,他的動作很快,前面得到消息,後面就派趙壯騎馬回去,朱李兩家立即先行從河東調撥了一批糧食,渡過黃河渡口,抵達綏州。

這個時間還有點短,調來的糧食不多。

不過有了糧食,嵬名山各部帳也弄不清楚這個糧食是怎麼調來的,反正是宋朝支援或交易的,於是各部始安。就是有一些部帳不想投降的,這一回也不作聲了。投降宋朝是不大好,但我們要活啊。看看,前面投降了宋朝,後面糧食就過來了。那還反對什麼?

並且折繼世心中也大喜,種諤不知如何處理,綏州只好由他來全權負責,然而陸詵這個小兔崽子不放錢不放糧,三軍終有些不安。然而這些糧草源源不斷過來了,三軍心也安定了。不就是交換嗎,僅是懷寧寨一戰,就得到了大量的牛馬羊與駱駝,一匹馬得換多少糧食?

這一招太狠了。

因此梁氏準備報復楊定,先是讓使者通知楊定,我們到邊境上商議,在保安軍城我們是說不清楚。楊定迫於無奈,只好帶著保安軍的都巡檢侍其臻、順寧寨主張時庸,以及他的兒子楊仲通來到邊境上。

談個鬼啊。一行人剛到達邊境。西夏重臣李崇貴與韓道善帶著伏兵殺了出來。將楊定三人殺死,楊仲通跪地求饒,未殺,擄到西夏。

所以梁氏只是一個瘋狂的女子,但絕不是蕭燕燕這樣的巾幗英雄。看看蕭燕燕的收放自如,對時機的把握,梁氏那一點能與她相比?殺楊定管屁用哪,宋朝象他這樣無能的官員不要太多了。不要說殺了一個楊定,殺了一百個楊定,對宋朝也不會產生影響,反而殺得越多,對宋朝幫助越大。

但這一殺,就落了口舌。

要命的還有王巨的行刺案。

暫時消息還沒有傳到京城。

不過西夏有聰明人。

李諒祚死後,梁氏對這個宋吉很看重。第一宋吉成功地將丈夫帶出宋境,反正是死了,不過同樣是死,死法不同的。若是在宋境被殺死,或抓獲而死。對西夏士氣打擊太大了。

其次宋吉再三提醒,丈夫不聽,終於大敗。

因此宋吉成功上位,也撈了一個學士。

宋吉聽到楊定被殺,潛意識感到此舉做得不大好。不過他也想得沒有那麼長遠,然後又做了一件使西夏與陸詵雪上加霜的事。

他覲見梁氏,說道:「太后,臣有一議。」

「宋卿,何議?」

「太后,去年大順城一戰,許多宋朝將士穿著沉重的步人甲,奔跑如飛,一度讓我夏軍以為神助,由有喪氣。當時大家沒有注意,後來微臣在邊境廣派斥候打聽,才知道宋朝由我朝夏國劍之法,發明了一種冶鋼之法。」

「你是說宋朝用夏國劍之法鍛打鎧甲?」

「不是,宋朝沒那麼錢帛,實際據臣所知,宋朝財政困窘比我們想的還要困難。」

「怎麼會?」

「太后,宋朝是有錢,但錢在豪強手中,士大夫手中,外戚手中,權貴手中,國庫卻無錢。否則我國危矣了。這是我國之幸。因此他們是捨不得用我國真正夏國劍之法鍛打鎧甲的,這是一種新方法。用這個新方法冶鋼,可以一套鎧甲減輕二十餘斤。」

「降了這麼多?」梁氏嚇了一大跳。

一個三十斤不足的鎧甲,一個是五十斤的鎧甲,上了戰場,會有什麼樣的區別?

「太后也不用擔心,那只是小範圍的鍛打換裝,如今恐怕只有原來環慶路極少數指揮使換了新鎧甲。至於其他官兵,宋朝是沒有那個錢帛換裝的。」

「這一種冶鋼技術我們一定要得到。」

「不易,原來大順城之戰前,環慶路秘密打造了一些鎧甲武器,隨著戰後要恢複,數量越來越少,先是華池水畔那個作坊停下來,後是慶州那個作坊也停了下來。隨後宋朝用李肅之替代蔡挺知慶州,西北便沒有作坊生產了。可能在繼續生產,但轉到宋朝的京城,估計宋朝因財政之困,規模也不會太大。」

「當時你們為什麼沒有獲取?」

「當時那小子與蔡挺十分狡猾,甚至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任何風聲,如何獲取?不過臣卻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保安軍還有一處在用這個新式冶鋼之法,仿冒我朝的夏國劍,鍛打新劍出售獲利。」

「王家寨?」王家寨這個桃溪劍名氣也不小,連梁氏也聽說了。

「就是這個寨子,離邊境不算太遠,但這個寨子如今修起高大的寨牆,太后也不可輕視。」

「寨子有多少人?」

「一百七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