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千古鄭國渠 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家比著坑(上)

王巨在那份奏章上的坊場河渡,趙頊全部說出來了。

其實在史上,這個制度同樣也在吵,反正實行一項就吵一項。

但真實的,這項制度爭議最少,弊端也最少。

所以王巨讓趙頊先行拋出來。

落實下去再說吧。

但那份奏章上還有,包括許多裁兵強兵策略,淘汰官員策略。

然而官員暫時不能動,這一動非得會吵,因此王巨在奏章里進勸,讓趙頊先行將這一部分執行下去。

不僅為了緩解財政困難,也是為了鞏固皇權威信。為什麼讓文彥博領手裁兵,文彥博會立即同意,這是一個秘密,道理實際是一樣。不完全是功勞,西府由韓琦之手,許多權利被東府剝奪。只要文彥博領手裁兵,這些權利就會陸續被收回來。加上他本來對裁兵不反感,所以王巨料定文彥博配合。

可能當時趙頊看了後,不大相信,但經過倒韓一事後,他才意會到這個皇權威信的苦澀。

大家開始商議。

在青苗法未出來之前,又面臨著巨大的財政壓力,它們確實又是良策,大家還是很贊成的。於是一項項具體的條款迅速決策出來,又化成了詔令。

包括司馬光在內,也插了幾句嘴。這幾乎是宋朝最心齊的一次行動,兩府宰執,三司幾個大佬,知諫院與御史台兩個大佬,兩制官員。

王巨心中長出了一口氣,只要能執行。宋朝會變得更好。做為私人。這次的執行。那無疑會為他帶來一道道美麗耀眼的光環。

從早上大伙兒一直商議到下午,連續出來十幾道詔令,大家才散去。

走了出來,王珪說道:「小王巨,做得不錯。」

他心中也惋惜啊,當初捉婿捉得有些馬虎,根本沒有想到這個小傢伙成長得這麼快,未來不可限量啊。這一想。心中那個悔啊。

「王公,不敢當。」

「好好做,公道自在人心,」王珪含糊地說了一句。

實際這句話頗有含意的,意思是說老夫看好你,以後有事,老夫說不定也會罩著你,這與蔡挺一樣,大家都在找幫手。

王巨會意,躬身說道:「下官謝過王公。」

「小小年紀。玲瓏心思,」王珪哈哈一樂。笑著上前走了。

王巨回到驛館。

黃良問道:「子安,安否?」

「還好,」王巨說道。這個還好,得感謝趙念奴,由她搭上了趙頊這條線,趙頊庇護。若非如此,自己蒙在谷中,司馬光猛然發作,自己那就悲催了。

因此王巨又說道:「只能說第一關過去了,以後說不定還會有麻煩。」

若是因為自己推動,嵬名山兄弟不投降呢?若是韓琦不去陝西呢?那麼即便王安石來到京城,司馬光還能抽調精力專心對付自己。

當真憑藉自己現在的小胳膊小腿的,能抗住司馬光一波波攻擊。

……

趙頊興奮莫明。

這大半年皇帝當得苦逼的。

磕磕碰碰的,今天終於第一次嘗到了皇權的滋味。

趙頊正興奮地走來走去,一個黃門走了進來,說道:「官家,太后請官家到後面坐一坐。」

「好。」

趙頊來到後宮,唱了一喏:「兒臣見過母后。」

「皇兒,哀家問你,今天司馬卿有沒有為難王巨?」

「母后,為難了,不過沒有成功。」

「說來聽聽。」

趙頊將大約情況說了一遍。高滔滔說道:「那就好,王巨是人才,司馬光也是良臣。之所以發生衝突,乃是王巨年青,做事略有些不守規矩,司馬光乃是一個老成的大臣,便略有些看得不習慣。你是大宋的官家,當學會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兒臣知道了,兒臣也沒有袒護誰,只是希望他們不要相互攻擊,傷了和氣。」

「這就對了,而且輕泥懷側的事,也與司馬光無關,他老成持重,斷斷不會做出如此通敵的事。」

「兒臣也是這麼想的。」

不過這時候高滔滔與趙頊都忽視了一件事,唐朝太和五年,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請降,李德裕派兵入據其城。消息傳到朝中,牛僧孺卻說,李德裕收復了一個維州不算什麼,與吐蕃人關係惡化,那才不划算呢。因此牛僧孺請唐文宗下詔讓李德裕將維州還給吐蕃,並且派人縛還悉怛謀及從者,交給吐蕃官吏,讓吐蕃人盡殺於維州城。

難道牛僧孺通敵?

不往這上面想,加上司馬光滿嘴仁義道德,那就被迷惑了。所以王巨在驛館幸慶,幸慶提前搭上了趙頊這根線,否則他自己就慘了。

當然,高滔滔有高滔滔的想法。

兩人都是人才,最好不要來一場火拚。

高滔滔又說道:「募役法?」

「恐怕有些爭議,因此兒臣當時沒有問。」

「你將他召到宮中問一問,可以做一個參考,這個差役哀家也聽聞了,確實苦了百姓。」

「母后,二八分制與坊場河渡制實行下去,會緩一緩差役。」

「那緩的也有限。」

「兒臣這就召他進宮詢問。」

王巨剛要休息呢,又被喊到皇宮。

「王巨,那個募役法你似乎言猶未盡。」

「陛下,這個真麻煩,」王巨有些後悔了。

在王安石諸多改革中,也有許多爭議比較少的,這一類按照效果可分成數類,一種爭議少,見效不大,卻是真正的勞民之舉,如保馬法。一種爭議少,見效大,也是益民之舉。如二八分制。將兵法。坊場河渡制,倉法。

還有一種就是爭議很大的,比如通商法,也就是市易法,均輸法,青苗法,還有這個免役法。

所以王巨後悔自己說漏了嘴。

「說說吧,朕權當是參考。」

到時候你就不參考了。王巨心道。他想了想說道:「若此,請兩位太后於簾後聆聽。」

「咦。」

「說到它,就要說到高曹兩家,故臣請兩位太后聆聽。」

趙禎臉色立即變了變,不過差役弊病太多了,他想了想說:「你先吃茶,桌上還有幾個果子,就是粗糙一點,不過也沒有關係,你不是奢侈的大臣。」

趙念奴轉告。趙頊真聽了,有時候熬夜批閱一些奏章。便讓太監端來果子,或者湯,滋補一下。但再三叮囑,讓朕不餓著就行了,不能奢華。可能這對於王巨來說,才是一個真正的好消息。只要趙頊多熬兩年,將司馬光熬下去,一切便OK了。

一會兒趙頊又從後面轉出來,說道:「王巨,隨朕來。」

他帶著王巨來到後宮。

路上有一些宮女盯著王巨看,還有膽大的在小聲議論。

「他就是那個王巨啊。」

「就是他。」

「好年青,就是黑,不象傳聞中的那個美將領。」

「你不懂,這是為了渠工吃苦的。」

趙頊不由喝斥道:「退下。」

幾個小宮女吐著舌頭,退開了。

主要王巨年青,若是老頭子來了,她們才沒興趣看呢。王巨也不由一笑,但趙頊對王巨很放心,至少在這上面比較放心。看看那個瓊娘子,倒貼,王巨都不要,這也是一種德操。

幾聲碎碎的腳步聲,來到簾後。

其實懸不懸這個帘子無所謂,年齡懸差太大,用不著避諱。

王巨沖簾後說道:「微臣見過太皇太后以及皇太后。」

「平身吧。」

「坐吧。」

兩個聲音,一個無疑是曹太后,另一個是高滔滔。

高滔滔說道:「王巨,你讓我與太皇太后聽你議論,現在哀家與太皇太后過來了,你就說說你那個募役法。」

「有遵兩位太后懿旨,那微臣就說了,說這個募役法,微臣斗膽先說一件事,兼并。」

「兼并?」

「就是兼并,隋秦暴政,那兩個大一統朝代不必說了,微臣只說漢唐。西漢由於外戚專權才產生的更替,與暴政關係不大。再到東漢,東漢外部環境比我朝好得多,僅是一些西戎作亂,那個危害並不大。但為何衰敗,外戚專政,宦官當權。然而這兩樣就使東漢滅亡了嗎?非是,真正滅亡的原來乃是兼并。沒有兼并,就沒有張角賊作亂。」

「有點道理。」

「再到唐朝,唐朝之敗,朋黨之爭,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然而即便如此,唐朝還能苟延殘喘地延續下去,真正讓唐朝滅亡的乃是黃巢。黃巢為何作亂?兼并。」

「兼并?」高滔滔茫然。

「我朝制度是不禁止兼并的,祖宗英明,為何不禁止,這也是堵不如疏之術。先是祖宗的齊人之術,給貧困百姓權利與生機,沒有奴隸,沒有部曲,甚至又不禁止百姓流動,用此來減少主戶對客戶與佃農的壓迫,減少矛盾激化。」

「堵不如疏,說得有理,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