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千古鄭國渠 第三百三十八章 小人

黃良也好奇地看著她。

那少女卻再次象受驚的小兔子一樣,飛快地跑走。

「一個好奇的小娘子!」黃良說道。

可能是吧,王巨在鄭白渠所做的,有人說好,有人說壞,但不會有人說什麼寬厚。不管怎麼評價,算是幾縣最風雲的人物。或者這個小姑娘是好奇。

不過他們都看不到那個白衣少女跑走後,用嘴唇咬著手指頭,臉上的表情很是沮喪……

「恆之,你與希言先過去,對程都監說一聲,讓他派出一些兵士,專門在那些圈田上查,看看誰還在繼續圈田。」

「這些人,也在觀望。」

「賊心不死罷了,畢竟這是漫長的兩年時光,說不定他們指望朝廷能將我調走。」

「有沒有這個可能?」

「幾乎沒有,鄭白渠的意義太大了,」王巨說道。

不說自己修建的這個鄭白渠規模更大,與史上相比,它的出現時間更早,史上的鄭白渠,或者說三白渠、豐利渠,直到宋徽宗時才完善。實際那時候出現,因為人口激增,已經稀釋了它的意義。

然而自己讓鄭白渠於熙寧之初便修築成功,那就會成為西北軍事最強大的底牌。

朝廷會有人找自己麻煩,但認識到這個意義的同樣會大有人在,因此調自己走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

「恆之,到了那邊後,趙員外作用不大了。這樣吧。你也將趙度帶過去。讓他放出風聲,現在越早配合官府,最後損失會越小。今年我沒有殺人,但我不戒意明年後年殺人。」

「行。不過子安,最後那個判決確實太輕了,減少了震懾力。」

「恆之,我也反覆思考慮過,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樣的道理,反對聲音不在於鄭白渠。眼下你還不懂。」

「為何?」

「侵田、隱田與高利貸,這三樣若是完全揭開,恐怕朝堂上的文公與韓公都要找我拚命了,所以見好就收了。」

「人心不足啊。」

「人心不足是好事,這才進步,只是朝廷沒有引導得當……」

涉及到這些大佬,黃良也不敢亂說了,於是轉移了話題:「勞力將是一個問題啊。」

按照當初的預計,今年工程是大幅度提前了。主渠提前的時間不多,但擴大了許多支渠。但田出來了,軍士與百姓一起耕種了,下面的工程就是大麻煩了。而且西夏祭山陵使也去了京城,司馬光又上書,趙頊沒辦法了,下詔,讓王巨將戰俘甄別出來,押向延州,由西夏使者帶回。王巨也沒辦法了,於是派了慶州一營兵士,押著這幾千名戰俘奔向延州。這一營保捷軍過來主要就是教導爆破的,爆破不用教了,他們本身就是騎兵,放在渠工上是小材大用,因此讓他們將戰俘押到延州後,返回駐軍地。這一來,勞力更少。

以至侯可一看到雨天就唉聲嘆氣。

一落雨,便不能施工,而且雨後路又泥濘。

這個心態可不好,陝西若不落雨,那才是悲催。

為什麼有這個心態,就是勞力逼的。

「有勞力……」王巨說道。

有勞力,但韓琦不下,就沒有勞力!

……

「二十萬貫錢,二十萬匹絹,四十萬石糧啊,一眨眼之間只有十一萬貫錢,八萬餘匹絹,十六萬石糧。」張茂則說道。

確實在當時,他感到太可惜了。

並且這不是王巨提出來的,而是這些豪強自己提出來的捐助。

可是王巨「虎頭蛇尾」,整少了一半多。

如果不少,再加上抄了李曾兩家的家產,今年下半年修渠的錢帛就有了。

「茂則,這樣做好啊,哀家又擔心這個孩子要殺很多人,雖然他公忠體國,不過官家不是才即位嗎,本來鄭白渠辦得挺能的,殺人多了,終是不祥。」曹太太說道。

趙頊在邊上聽得也有些肉痛,這等於是到嘴的肉,王巨又吐了回去。

曹太太又問:「哀家不懂哪,為什麼這些鄉紳家產都過萬?」

不就是一些地主嗎,一非官戶,二非貴戚,那來的錢。

確實,北宋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出了很多有錢的人,僅是王巨前世所知道的歷史,有兩個有名有姓的人大商人,家產超了千萬貫。比如海州楊六秀才遺孀看到百姓可憐,出其家積錢數十屋中的十餘間,便一次性捐出一百萬貫,代替百姓交稅。要知道宋朝錢很緊張的,這一百萬貫只是她手中一部分錢,而錢又只是一部分財產,那個家產多少,不可想像了。有人說沈萬三有錢,但肯定不及這個寡婦有錢。

所以哲宗時岑象求上書,說達到一千六百緡錢,才是中人之產。

這些大紳士,家產幾萬貫,又算什麼?這是在涇陽,若在長安,幾萬貫家產根本就拿不出手,甚至秦州那邊極少數蕃人貴族也有一個二三十萬貫家產!

實際不僅這些富人,就說朝廷財政,宋朝收入不高嗎?

因此後人怒其不爭,呼宋朝為土豪宋。

有褒義,有貶義。

這麼多錢,若是放在漢唐,天知道國家會強大到什麼地步?

不過老太太久在宮中,顯然已經在行情上落伍了。

張茂則為了讓老太太開心,說道:「這是仁宗之德,英宗之德。」

趙頊在邊上冷不丁地說了一句:「富的更富,窮的更窮,若不治理,東漢末年之象也。」

「皇兒,你在胡說什麼?」高滔滔不悅道。

「是。」

「不過這次王巨做得很好,有張有馳,有放有收。就這樣吧。再說那些手段都非是常規手段。一旦盛行,官員良莠不齊,那時就會貽害天下。」高滔滔道。

「頊兒,治國之道,務必仁愛寬厚,錢帛緊張,我們能省,但不能魚肉百姓。茂則,明天陪哀家去相國寺進香。」曹太太說道。

趙頊鬱悶了。

他當然知道節省,但那怕自己不吃不喝,又能省出多少錢帛?

不過總的來說,張茂則帶回的消息很不錯。

得了一筆罰款,地也分下去,並且一起出現在田冊上了,這意味著自明年起,百姓的耕地也一起要交兩稅了。至於軍士那邊的地,雖不交稅。可那個省的錢更多。

三十八營兵士,朝廷不用支付糧帛。那一年節約的財政就是三十萬!

實際建好後,節約的軍費,再加上稅務,可能三四年就能建渠成本收回。

就不要說它的意義了。

趙頊在這裡也犯了糊塗,就象有人算蔡襄修的那個跨海大橋,當真就那麼一點錢嗎?

那麼修建鄭白渠,究竟花了多少錢?這個要等王巨回來算,而且算出來,將所有人都嚇著了。

宮中在議論著,王巨與楊蟠寫的奏章也到了中書。

韓琦翻看著,然後做了一個人事調動,將侯可與三原知縣來一個互換。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可能第一段的河渠到了明年,經過觀察後,還會陸續做一些小的維修,不過那只是零碎的工程。實際渠工已經轉移到高水位區,也就是史上的鄭渠前段,與太白渠,只有中白渠一半未修好的屬於低水位區。

侯可再呆在涇陽,已失去了意義。

因此讓他去三原,繼續保持著這四駕馬車。但韓琦心中古怪,難道這個鄭白渠修起來很容易嗎?

當然他也知道這個想法是不對的,首先那張圖,自己看著都頭痛了,就不要說實際的執行。再說,若容易,唐朝首都就在長安,難道不知道修成這種規模?應當那時候從舊渠首的水位來看,涇水的水位線更高,引水也更容易。這個想法不對,那麼只有第二種可能了,那就是王巨一懂水利,二是選擇的幾個官員也懂水利,四駕馬車合作起來,這才順利修起鄭白渠。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王巨那來的識人之明?

調令下達後,他坐在哪裡沉思。

想了許久後,又迷戀地看著中書。

鄭白渠雖不能說竣工了,但第一道喜訊已經到達。再說,他也不可能拖到鄭白渠竣工那一天。

「這一下,中書再也回不來了吧?」他心中嘲諷道。

王陶下去後,朝堂似乎很安靜。

但是不是很安靜?

趙頊在宮中幾乎成了傀儡,當然,趙頊也不會甘心做傀儡,繼續為未來做準備。

然而他權利被韓琦架空,想問一個人都問不到,沒辦法,只好吩咐內侍打聽,那個大臣有什麼本領,或那個大臣無能。

司馬光便上疏,陛下,你內有兩府,兩省,台諫,外有提轉牧守,都是腹心股肱之臣,陛下何患什麼不知道?但你深處九重,不信任大臣,詢於近習,采道聽塗說之言,喜歡讓內臣採訪外事,這是不對的。種種。

他揣著明白裝糊塗。

但韓琦清楚,趙頊此舉深意。

不過司馬光也犯了回糊塗。

他是台諫官,御史台的大佬,感覺到這樣光明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