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東華唱名 第一百零一章 見龍在田(下)

「若是如你所說,一旦西夏入侵,陝西會危矣。」韓琦沉聲道。

「韓公在陝西時小的就跟隨韓公,萬萬不敢誤導韓公。」劉西平說道。

這有一個背景,趙曙即位,西夏派使者吳宗來賀,到了保安軍,就象王巨所想的那樣,程勘不算是特激進的大臣,但也不是苟和派。吳宗自稱樞密,程勘卻改喚為領盧,領盧,西夏語中樞密院號。也就是你是蕃人一個機構的蕃官,而不是我們大宋樞密那樣的官員。

吳宗怏怏不樂。

程勘沒有考慮到他的自尊心,讓保安軍大臣高宜做為引伴使陪吳宗一道去了京城。

按照以前的規矩,夏使來覲見,必須於皇儀門外,朝辭後等候太監傳旨再於垂拱殿面見宋朝皇帝。

這是規矩,即便後世,如何接見外國來賓,同樣有著種種規矩。

但吳宗偏偏不按規矩來,闖入順天門,帶著佩魚與儀物,想拋下引伴使直接面見趙曙。

高宜急了,你壞了規矩,大不了拍拍屁股回西夏,俺就讓你害苦了,立即派人禁止,吳宗不同意。兩相爭吵起來,高宜也惱了,就是遼國人來也沒你這小子猖獗吧,一怒之下將吳宗扣在皇城的馬棚子裡面,又不給他們吃喝,生生關了一天。

吳宗老實了,一天後趙曙賜食於殿門,吳宗便向押伴使張覲投訴。張覲稟報趙曙,趙曙是滾肉刀,但不是西晉那個晉惠帝,心中也氣啦,這是俺們大宋皇宮,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啦?

這時司馬光與呂誨來了,要處罰高宜。

趙曙不聽,高宜做得沒錯,這是維護大宋的尊嚴,幹嘛要處罰他。但為了兩國大局,便讓吳宗去延州,與程勘自辨。

吳宗便說:「引伴使對我說,當用一百萬兵,遂入賀蘭穴。」

延州的通判代程勘回答:「我倒聽說過一件事,你呼你們國主為少帝,所以引伴使才有此對,失在你,不在引伴。」

可能高宜不夠「尊重」吧,但這個吳宗絕對不是一個省事的主,儘管他也是漢人。

於是回到西夏後在李諒祚面前反覆挑唆。

而且吳宗有理了,如果我做錯了,宋朝重臣司馬光與呂誨為什麼還要替我說話。

李諒祚一想,不錯,是這個理。

但程勘在延州修道路,築城防,訓士兵,這個骨頭不好啃,於是轉到了其他地方。

先是將視線轉向涇原路,原來是施昌言,但在司馬光反覆搗鼓下,朝廷用王素代替了施昌言,此人乃是王旦之子,似乎很有名氣,那麼先放一放,觀察後再說。

然後轉向了秦州與慶州。慶州是孫長卿,孫長卿似乎在政事上還可以,不過不長於軍事。知秦州乃是錢明逸,就是吳越王錢俶的後人,曾擔任過宋朝的開封府尹,就是那個假太子將他喝站起來的開封府尹。不過宋朝的南方人會打仗么?

可能就這麼想的。

另外定遠寨蕃官蘇恩背叛,慶州官兵陳大兵於境,然後派裨將前去捉拿蘇恩,蘇恩看到宋朝官兵浩大,伏首就擒,爭取寬大處理了。可接著乜臼族劫獄囚,殺官吏,據堡不用命,當時的慶州知州韓絳一怒之下發大兵夷其族,這是嘉佑五年的事,過去了三四年。但說明慶州許多熟蕃與宋朝關係僵化。

秦鳳路原因更簡單了,西使城的禹藏花麻!他是嚮導,他又是主力入侵力量。而且禹藏花麻背叛了吐蕃,再與宋朝交惡,那麼只能與西夏一路走到黑。

兩條原因合在一起,西夏開始數次分兵抄掠秦鳳路與涇原路。沒有敢深入,受害的也是宋朝蕃人熟戶,但這次抄掠規模之大,遠勝過沒藏訛龐的小打小敲,僅是殺掠的人畜就達到了數萬。

宋朝震動。

國家有事,首相有責,韓琦一邊看著陝西的軍報,一邊又派家中的門客親自去陝西察看,主要看禁兵的。可是門客回來反饋,卻是一個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情況。

正是這個背景,王巨才進入韓琦視野。

程勘將王巨兩個策子遞到京城,各地的奏文第一步不是到皇帝手中,而且到宰相手中,宰相看有沒有價值,或事情重不重大,這才決定向不向皇帝呈現。

韓琦於是又想起一件事,那就是王家寨一戰。

本來功勞能被圍林寨指使程平搶去的,然而程平做得太過份,讓王巨將事情鬧大。程勘就沒有讓程平與禁兵分功,如實向朝廷彙報了這件事。

那時候首相乃是富弼,他不想事態擴大,又是一場不上檯面的戰鬥,便冷處理了。但那時韓琦已是二號首相,同樣也看到了這篇奏章。

總之,可能是一件好事,可能是一件壞事,朝廷不缺少治理內政的大臣,就象孫長卿在環慶路的內政還做得差嗎?但缺少善長軍事的人,包括將領。就是換風向,重新重用武將,天知道那個武將能打?

但若是和平年代,王巨那幾戰,就會讓他悲催了。

這個比喻就象韓琦斬焦用,若是西夏正在打,焦用頂在前線,韓琦能不能斬?但不打了,那就斬吧。

所以王巨前面一到京城,後面韓琦便派人將他請過來問話。

……

羅曾說道:「見龍在田啊。」

乾卦第一爻,潛龍勿用,龍在深淵裡還是一條小蛇呢,只能養精蓄銳,慢慢成長。

不過到了第二爻,龍已出現在地上,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了。

以前王巨是一個窮小子,如今終於成長起來,雖然不能說飛龍在天,至少也能算是見龍在田,正好大人來召見……

「平雲兄拿我打趣了。」王巨平靜地說。

然後有禮貌似地沖韓琦家下人做了一個手勢:「請帶路。」

來到韓琦家,客廳里坐著好幾個人,但看穿著打扮與舉止,王巨立即判斷出正中那個五十來歲的老者便是韓琦了,上前說道:「晚生見過韓公。」

如今他也是一個舉子,所以自稱由小子改成了晚生。

「坐吧。」

王巨於末席坐下。

「你是保安軍人氏?」

「是。」

「西夏人入侵,你率著一群鄉民打敗了西夏人?」

黑嶴嶺那一戰萬萬不能承認的,不僅沾到了禁軍,還沾到了私鹽。

然而背騾子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忌諱,都不敢深挖,想一想緣邊四路長官出了多少重臣,包括韓琦也擔任過緣邊四路的長官!

可能大家心照不宣,對王巨會產生一些不利的感觀,可是王巨也無奈啊,難道那時坐等著被黑蜂盜殺嗎?

但王家寨一戰是無法隱瞞了,王巨老實地答道:「是,晚生僥倖打敗了他們。」

「這個策子可是你寫的?」韓琦將程勘獻給朝廷的奏章遞給了王巨。

「是晚生寫的。」

「為什麼想起來寫這個策子?」

「程公用它作為秋闈試題,晚生不得不寫。」

「某是問你,為何想起來這樣寫這個策子?」

「程公出題,晚生破題,便想到了我朝宋遼各個戰役。兩次北伐我朝都大敗了。但也不是我朝軍隊羸弱,如唐河之戰,滿城之戰,徐河之戰,破虜軍之戰。」

「晚生將它們甄別出來,發現一個真相,若是將戰役放在我朝領土上,卻是勝多敗少,可一旦學入敵境,我朝又是敗多勝少,那怕真宗時兵伐李繼遷,最終也勞而無功,導致靈州失守,西夏坐大。」

「如果用兵法來說,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不過那說得終是有些虛,晚生便又想具體原因。便想出一條,我朝軍隊多是步卒,行軍緩慢,又需要龐大的供給,因此一旦深入敵境,便易被敵人所乘。」

「於是晚生想到了這種戰術,風險不大,而且能鼓勵起士氣,晚生陋言,讓韓公見笑。」

算是一個回答,韓琦又問:「你看過範文正的上書?」

「晚生沒有,」王巨果斷地搖了搖頭,他知道最早提出淺攻戰術的不是章楶,而是范仲淹,但范仲淹的淺攻戰術不成熟,並且沒有實施的土壤。

章楶之所以能成功,那是他自己有著高明的指揮能力,王韻開邊,熙寧伐夏,永樂城之役,不管敗了或勝了,將士已得到戰火的錘鍊,一些能打的名將也湧現出來。

所以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將梁太后殺得落花流水。

但范仲淹那道奏章王巨確實沒有看過。

「你認為西夏軍隊戰鬥力如何?」

不要問韓琦,韓琦雖擔任過邊區的長官,可一直沒有親自呆在最前線。

可這個問題將王巨為難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