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關學弟子 第三十九章 勞動吧

王巨一陣沉默。

朱歡是好心。

道士對付的是朱俊,不會對付他,會出手對付他的那就是那群黑蜂盜了,可他們還敢呆在延州?

但這些事絞在一起,便有了牽連,如果自己與李家聯親,不講未來會有多少幫助吧,至少在安全上多了一份保障,不要說天才,扼殺在搖藍里的天才什麼才都不是。

「但我有三個要求,我不排斥入贅,不過我不會入贅。」

在古代入贅很悲催,不但在女家會遭岐視,以後妻子生下的孩子還要隨女方姓。所以司馬相如幹了一件很無恥的事,他寧肯將卓家的俏寡婦拐走私奔,都不商議婚嫁,無錢婚,最後恐怕結果就是入贅。最後無錢了,讓卓文君賣酒,這可不是一個好活計,在賣酒過程中會遭人狎戲的。非是妓,但性質差得不遠。卓家無奈,只好資助這個卑鄙的女婿。

除非到了范仲淹與杜淹這一步。

范仲淹將朱姓重新改成范姓,估計相里家也不敢讓杜衍的孩子姓相里。

但對這個王巨真心不排斥。

孩子姓嘛重要嗎?重要的能不能讓他們平安長成,並且成為人才。

可他有弟弟有妹妹啊,李家也是大戶人家,人多,自己遭一點白眼也罷了,何必拖累弟弟妹妹?姜家似乎他無關,卻也讓王巨怕了。

「這一條不難,李家也有兩個郎君,沒必要要求女婿入贅。」

「東翁,小子家中窮,因此訂親禮節務必簡單。」

「這個不難……實際你也沒必要在乎太多,當年太宗還不是張侍中資助。」

柴榮征契丹,半路上撿了一個木牌,上書點檢做天子,當時的點檢正好是他的妹夫張永德,柴榮疑心哪,便換成了草根趙匡胤擔任殿前指揮使。

趙匡胤卻嚇著了。

有了這個木牌,那就是一張催命符。

張永德是柴榮妹夫,所以不殺,萬一柴榮懷疑自己,趙匡胤必死無疑哪。於是擔憂地回到家中,結果讓他兇悍的妹妹拿著擀麵杖攆出去,男人的事到外面說,跑到家裡訴什麼苦!

趙匡胤無奈,只好想出一個主意,正好趙匡義的妻子尹氏去世,趙匡胤便讓趙匡義求柴榮的小姨子小小符。但當時趙匡胤剛上位不久,手中又沒錢。這時趙匡胤老上司張永德出面,替趙匡義求親,並且資助了大筆財產做聘禮。於是柴榮對趙匡胤更放心了。沒多久,柴榮去世,陳驛橋兵變,趙匡胤皇袍加身。

當然,朱歡可沒膽量讓王巨去做天子。

他的意思可以在低谷里,適當地接受別人的資助。

「東翁,無需,我就是一個窮小子,若是李家看不起,這門親事不結也罷。我可不想以後拜節拜年,在李家遭到嘲諷。」

「老夫試試看。」

「最後一個要求,想唱名東華門不易,不然延州也不會至今一個進士也沒有中過。在這六年我想安心讀書,李家能等便等,不能等我也不想高攀。」

不能將前世的婚姻觀念帶到這一世。

但就是五六年後,他自己也不過二十歲,李家小娘子才十八歲,還算是早婚的。

可它卻是最難辦的一條要求。

朱歡想勸說。

「東翁,我意已決。」

不過李家真同意了,王巨也不介意有這門親事。

至於愛情,他能與一個小蘿莉產生什麼愛情?

……

春天的腳步便悄無聲息來臨。

王家寨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寨子四周是一道結實的寨牆,雖不能與宋朝朝廷所築的堡砦城牆相比,不過對於一個寨子,能起到了有效防禦作用。西北角便是那個水庫。

由水庫分出三道溪流,將整個寨子環繞著,又在寨子附近的溪上開挖了一些塘泊,不深,裡面載了大片蘆葦,一旦這些蘆葦長大了,不僅起青飼料作用,還能想第二道防禦工事之妙用。至少騎兵不能揚馬直衝到寨子前。

水庫打開陡門,放了兩次水,已開始起到灌溉作用。

家家戶戶開始忙碌起來。

寨子里的事務忙清了,得要準備春耕生產。

就在這時候,官府下達了一份命令。

程勘追得緊,各個大戶無奈,捐了近兩萬貫錢帛。

若是無能的官員,用這個錢擴建一下州學,或者救濟一下貧困百姓,至於多少落入貪官污吏腰包那是不管的,但做了,也就功德圓滿。

程勘不是無能官員。

他不及龐籍范仲淹等人名聲赫赫,不過也是宋朝一個重臣。

得到這個錢,只撥了很少一部分用於州學,延州擴建州學幹嘛?反正也不出文臣,浪費!

餘下的派小吏查看,春天到了,開始大肆興修道路。

利用這筆錢,將延州各個堡砦之間的道路全部興修,鋪上石子與沙子。不問勞力。

這也是宋朝的弊病之一。

起初趙匡胤與趙匡義為了節約民力,減少百姓勞役,安撫災民,組建了大量廂兵,用廂兵去代替百姓的勞役。甚至各州縣也有許多專門的服役苦力。開始執行得很好,例如黃河決堤,趙匡義多次用軍隊去填缺口,連大量散落的災民都不動用。

不過隨著宋朝內治,這項制度已經落後。比如蔡襄主持的泉州洛陽江萬安渡大石橋。「壘址於淵,釃水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五尺,翼以扶欄,如其長數而兩立之。」

其實就是蔡襄看到洛陽江入海口處水流涌急,兩岸百姓來往只能靠船渡,然而多次發生船翻人亡事件,於是蔡襄主持建設洛陽橋。他先派人測量,造橋基時,先沿橋樑中線拋大量石塊,在江底形成一道矮石堤,再於上面建橋墩,並在橋下種植了大量牡蠣,使橋基與橋墩石之間膠結牢固,這就是橋樑史上有名的「種蠣固基法」。始建於皇佑五年,嘉佑四年竣工,工程歷七年,建成一座長達一千兩百米,寬約五米的超級大橋。橋上共有四十六座橋墩,五百個扶欄,兩十八個石獅子,七座石亭,九座石塔。

但它花費了多少錢?

一萬四千緡。

可以說這個錢連一年的工錢都付不出來。

為什麼只花費了這點錢,那便是無償的人工,連石料都是無成本的人工開採運輸過來的。如果雇民造橋,那麼這座橋可能成本會在二十倍三十倍以上才能造好它。

不能怪蔡襄。

他也是好心,在規則內辦事的。

但這就是宋朝的弊病,每年花費許多錢養了無數廂兵,同時還迫使著許多百姓做役戶擔負著無償勞役,可是官府還動用餘下的百姓時不時去勞役。

程勘也是同樣在這個規則內辦事。

百姓勞役是無償的,那麼這點錢便能辦成很多事,甚至能讓所有砦堡道路擴建一番。當然,這也是好心,若實現了,以後運輸便變得方便,就可以替朝廷節約大量錢帛。畢竟每一個砦堡里都駐紮著大量軍隊,每年要運輸許多物資到各個砦堡。而且道路擴建了,對百姓也會形成許多方便。

胥吏苦口婆心地解釋一番。

那還說什麼呢,大家一起去勞動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