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江東內爭

從荊州前往江東,陸路極為不便,大多地段人跡罕至,被高山和森林阻隔,只有城市附近才出現一段官道,而且南方城池大多臨水而建,靠水路出行。

無數河流和湖泊彙集,最後彙集到一起,形成了一條寬蕩蕩的貫通東西的水路大動脈,這就是長江。

荊州受戰爭影響,長江江面上的船隻已不多見,但過了柴桑後,江面上的船隻明顯增多了,大江之上隨處可見列隊而行的貨船隊,載人遠行的三桅客船,在靠近江邊,捕魚的小船更是數不勝數。

此時已是八月上旬,一支由十幾艘戰船組成的船隊在江面上劈波斬浪,順流向東而行,這支船隊便是從江陵而來的劉備座船,受孫權邀請,劉備前來參加孫老夫人壽辰。

孫老夫人是孫權母親之妹,也同樣嫁給了孫堅,在江東最早被稱為孫二夫人,建安七年,孫權之母不幸病逝,遺言命孫權視姨娘為母,孫權謹記亡母遺言,尊孫二夫人為國母,從此稱為孫老夫人。

今年是孫老夫人的四十七歲壽辰,按照江東風俗,六十以下,逢五和十祝壽。

孫權雖然事母極孝,但另一方面他又厲行節儉,所以一般情況下,也不會特地為母親辦四十七歲壽,但這次為了給劉備一個來江東的借口,孫權破例為母親舉壽。

劉備的船隊早已過了蕪湖,正向丹徒疾駛,三國時期,江南還未得到充分開發,自然沒有大運河走水路,因此去東吳只能在丹徒下船,走陸路經曲阿、毗陵、無錫到達江東都城東吳。

其實也有一條水路,就是在蕪湖進入溧水,經溧陽、陽羨進入太湖穿越太湖也能抵達東吳,不過溧水最後只能行駛五百石的船隻,而劉備所乘的千石戰船無法通過,他們一行人只得去丹徒走陸路。

二樓的船艙里,劉備坐在窗前,飽覽沿途的風光人情,在他對面坐著龐統,而江東使者步騭在後面一艘船上。

此次東行,劉備把軍政大權都交給了諸葛亮,而沒有交給關羽,這讓軍中上下都感到異常驚訝,諸葛亮效忠劉備還不足一月,劉備便將軍政大權交給了他,這讓很多人不滿,連關羽和張飛也頗有怨言。

龐統也是不滿者之一,他雖名為副軍師,卻沒有什麼實權,遠遠不如諸葛亮受劉備重用,他實際上只是一個幕僚。

龐統心裡很清楚,劉備之所以不帶諸葛亮去江東,主要目的是為了給他一個獨掌大權的機會,建立威望,而自己就沒有這種機會,這讓龐統心中又是嫉妒,又是不滿。

他一路不斷提醒劉備,諸葛亮經驗不足,若襄陽軍隊大舉南攻,諸葛亮恐怕擔不起反擊重任,希望劉備能改變主意,轉命關羽為主將,對他不斷的善意提醒,劉備也只是一笑了之。

「這次江東之行,我們名為拜壽,實際上是要爭取江東的支持,和江東建立一種同盟關係,進則共榮,敗則同損,第一步便是要讓江東承認琦公子為荊州牧。」

劉備緩緩和龐統商量著此行的目的,這已是第二次商談了,龐統早已胸有成竹,他沉吟一下道:「這次孫權邀我們前往東吳,很大程度上是張昭派系力爭,他們很明顯是想利用劉景升病逝的機會,謀取荊州利益,頗有一點遠交近攻的意味,我感覺江東是想和我們共同對付劉璟,那麼長沙郡就是首當其衝。」

劉備卻搖了搖頭道:「孔明可不是這樣認為。」

劉備張口孔明,閉口諸葛,讓龐統深為嫉恨,他今天剛提出一個建議,便被劉備因為孔明意見不同而否決了,使龐統心中大恨,但他又不敢表露出來,只得乾笑一聲問道:「那孔明是怎麼認為?」

「孔明認為,那只是張昭的想法,未必是孫權的意思,我們其實就只是孫權的一顆棋子,被孫權用來對付劉璟,孫權還是想和劉璟結盟,但他想獲得更大利益,所以把我們請去東吳,對我們而言,要利用這次機會,千方百計阻撓孫權和劉璟的結盟,只要劉璟和孫權談判破裂,那我們的機會就來了,所以這次東吳之行,消息靈通是第一要務。」

龐統啞口無言,半晌轉開話題笑道:「聽說皇叔和張昭有舊,這是真的嗎?」

劉備點點頭笑道:「早在徐州時我們便認識了,確實有交情,陶州牧病逝,還是我去請張子布給陶州牧寫墓誌,這次張子布支持江陵,或許有那麼一點念舊的緣故,不過關鍵還是利益,荊州三分,讓江東看到其中的利益。」

龐統沉默片刻道:「屬下有點擔心江東會對皇叔不利,我們此行有點冒險了。」

劉備呵呵一笑,「我劉備名望天下,孫權豈會害我?士元多慮了。」

「雖說如此,也應帶一員武藝高強之將,其實我覺得子龍不錯,皇叔為何不肯帶他?」

提到趙雲,劉備的臉立刻沉了下來,不久前他聽說劉璟派人去武陵探望趙雲,送給他一封信和一些襄陽土產,趙雲竟然欣然收下。

而且看完了信就立刻燒掉,信中究竟是什麼內容,就這麼見不得人?更讓劉備惱火之事,是趙雲居然還回信給了劉璟,寫滿了兩頁信紙。

他以為身在偏僻武陵,自己就不知情嗎?如果趙雲問心無愧,為何不把信交給自己過目?

儘管龐統和諸葛亮也多次勸自己重用趙雲,人才難得,但他們不知道趙雲和劉璟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

而他劉備很清楚,這麼多年來,趙雲始終不肯斷掉和劉璟的情義,劉備早就對趙雲失望之極。

龐統雖然也知道趙雲和劉璟交情不錯,但他不知道細節,不過此時他見劉備臉色陰沉下來,便不敢再多問趙雲之事。

這時,一名士兵跑來稟報:「啟稟皇叔,前方來一艘江東大船,船上人要見皇叔!」

劉備心中微怔,他起身快步來到船頭,船隊已停下,只見對面一艘大船上站著一名三十餘歲的文士,身材高大,頭戴高冠,身著白色儒袍,在船頭顯得風度翩翩,他抱拳微微笑道:「在下諸葛瑾,奉吳侯之命前來迎接皇叔!」

東吳,吳王宮,張昭步履匆匆,穿過一條長廊,向吳侯孫權的書房走去,張昭年約五十餘歲,鬚髮已半白,他長得身材高大,相貌清奇,衣著峨冠儒袍,頗有幾分仙風道骨之感。

張昭是徐州名士,躲避戰亂逃到江東,被孫策啟用,在孫權繼位中又有擁立之功,深得孫權器重。

張昭出任江東長史,主管政務,實際上就是行丞相之職,是江東公認的第二號人物,也是江東北派領袖。

在這次荊州內亂中,張昭主張支持江陵劉琦,一方面是他認為曹操數年之內難以南下,應趁機統一南方。

另一方面劉琦嬴弱,可以利用他為傀儡而吞併荊州,至於劉備的故人之誼,在張昭心中,早已被江東的利益所取代。

孫權書房內,孫權也正在和周瑜、程晉商量軍隊事務,周瑜在荊州三家中主張支持劉璟,儘管三年前他們在柴桑慘敗,再和劉璟結盟,作為軍方頭號人物,周瑜也頗感屈辱,不過從大局出發,周瑜還是極力主張與劉璟結盟。

周瑜和張昭同為託孤之臣,在名聲和官場人脈中,周瑜並不輸給張昭,但周瑜卻受到以程晉為首的軍方老將制肘,使他只能屈居為江東的第三號人物。

在江東派系中,周瑜是少壯派領袖,在他身邊聚集了大批江東年輕才俊。

這次周瑜和張昭的荊州之爭,他們的出發點都是一致,都是為了江東的利益。

但在具體方案上兩人卻有了分歧,張昭是主張先統一南方,再全力抗曹,而周瑜則認為曹軍大舉南下在即,他們沒有時間統一南方了,現在只能聯合劉璟共同抗曹,統一南方的大業只能以後再談。

儘管周瑜的想法更加現實,但在軍方卻遭到了程普、韓當等老將的堅決反對,他們無法忘懷當年的柴桑之恥,不願和劉璟同盟。

早在孫權和劉璟和解之時,程普等人便極力反對,現在談及結盟,他們態度更加堅定。

而在江東內部,張昭的方案卻得到了廣泛支持,這令偏向於周瑜的孫權也感到十分為難。今天他把周瑜和程普找來,就是想統一兩人的意見。

「請吳侯恕臣直言!」

程普態度十分堅決地說道:「如果沒有選擇餘地,為了江東的利益,我可以忘記當年柴桑之恥,支持和劉璟同盟,但現在我們有選擇餘地,我們完全可以聯合江陵,共同滅掉江夏和襄陽,扶劉琦為荊州傀儡,轉而抗曹,待擊敗曹軍,荊州也同時是我們囊中之物,再順江攻克巴蜀,江東帝業已成。」

「程公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周瑜忍住心中對程普的反感,勉強笑道:「江夏軍的戰鬥力程將軍不是沒有見過,聽說這幾年他們又培養出一支強大的騎兵,程公以為他們那麼容易戰勝?」

程普可沒有周瑜的謙虛,他是三朝老將,開國功臣,資歷在江東第一,除了在孫權面前略表臣子之態,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周瑜更是他的晚輩後生,對周瑜說話的語氣也十分傲慢。

「周將軍別忘了,我們也今非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