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東宮醜聞

稱心,原本是太常寺的一名樂工,一個偶然的機會被太子殿下發現,帶入東宮。

對外的說法是此人樂技不錯,可以陪太子妃切磋樂理,但實際太子妃壓根沒怎麼見到過稱心,但卻對他耿耿於懷,甚至記恨在心。

無他,太子李承乾過於寵愛此人,時常帶在身邊不說,就連私下相處的時間的很多,甚至是夜晚……

太子妃蘇氏已經記不清李承乾上次進自己的房間是什麼時候,好像自從兒子李象出生之後就再未有過。而且之前的幾次好像全都是匆匆了事,應付支差,為的不過是子嗣罷了,根本不曾有過夫妻之情,甚至男女間該有的感情。

但是稱心卻多次在晚上出入,甚至直接留宿在太子的寢宮之中,難道每天晚上太子殿下都要聽樂曲,還是通宵達旦的聽嗎?

這種話說出去都覺得可笑,誰會相信呢?

堂堂太子妃被一個男人爭去了寵愛,這讓蘇氏十分惱怒,曾經勸說過幾次,但李承乾的表現十分冷淡,甚至有些不悅。

蘇氏對此十分無奈,他能說什麼呢?和太子吵架?這顯然是有損婦德,不符合她太子妃的身份;去告訴父皇?身為女子陷自己的夫君落入不好的境地,顯然是不合適的。太子妃比誰都清楚此事外傳之後意味著什麼,無論是為了自己、兒子還是娘家,都不能這麼做。

太子妃都管不了,東宮之中其他人也只能視而不見了,根本插嘴不得。即便是侍衛首領,太子心腹紇干承基,也只能無奈嘆息。

這幾日因為孔穎達頭破血流,李承乾身陷流言漩渦,心情十分不好。借酒澆愁,醉酒埋怨傾訴幾句。可是遍尋東宮,除了稱心似乎找不到一個傾訴的對象。

也只有這個嫵媚的人兒一直默默陪伴著自己,哪怕是無言無聲,但溫柔坐在一邊,也是莫大的慰藉。

李承乾醉了,順手講稱心攬入懷中,嫵媚的眉眼,顧盼生歡,楚楚動人,讓他忍不住心動不已。以至於忘了場合。忘了不在寢宮之中,竟然直接伸手撕扯衣服……

東宮後園的花廳之中,兩個身影緊緊挨在一起,其中有一作雄兔雌伏狀,還有許多想入非非的聲音傳出……

如果沒人看到倒還罷了,可偏偏有兩個宮女經過此間,瞧見了不堪入目的一幕,也沒在意是什麼人,便發出了一聲尖叫。

東宮裡的一聲尖叫驚動了東宮的侍衛。然後有很多人趕到了這裡,看到了驚世駭俗的一幕。

太子的私生活本來只有很少一部分近侍知,外圍的侍衛和宮女門是不知道的,至少沒有親眼見到過。然而此刻。他們看的真真切切……

紇干承基趕來的時候覺得很無奈,太子殿下竟然這麼不小心,這麼荒唐。事情等於是鬧大了,今晚的情形要是傳出去。後果會怎樣他太清楚不過。

當此之時,最要緊的便是封鎖消息,一道嚴令立即下達給東宮上下人等。務必守口如瓶,今晚的事情誰都沒看到。

話是這麼說,明明發生的事情,明明看在眼裡,完全當沒看見可能嗎?至於守口如瓶,這個世上除了死人能做到,其他人想都不要想。

但是紇干承基顯然沒有在東宮殺很多人的膽量和可能,最終的結果是擔心的事情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不過一兩日時間,長安城裡便瘋傳太子殿下在東宮蓄養男寵,更加勁爆的是竟然還當眾行事……

這些日子東宮本來就處在風口浪尖,加之消息本身很勁爆,所以頓時傳遍長安,引得無數的關注與熱議。

皇家和達官貴人府上的隱私之事本就是街頭巷尾八卦的主要內容,當主角成為太子殿下,內容從哪位夫人擅妒,哪位貴人在外養了外宅,某位勛貴的小妾在外偷人了,一下子上升到太子殿下的男風之好。

其實男風本來就不是什麼大事,後世文明社會對此很寬容,在這個年代其實也算不得什麼大事。達官貴人,文人雅士好男風,蓄養孌童甚至本認為是附庸風雅之舉,沒什麼大的不妥。

至於宮廷之中,龍陽斷袖之事更是比比皆是,不足為奇,戰國時魏安厘王與龍陽君之間的親密之舉眾所周知。

但這些事在當時或許算是私下話題,至少沒有在檯面上鬧得沸沸揚揚,但是如今李承乾的舉動卻……

而且李承乾的身份太過特殊,國之儲君好男風,這不是有違天下陰陽之道嗎?有人甚至立即聯想到,東宮子嗣不多與此大有關係,在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年代,此等舉動簡直是不孝之舉。

加之事情剛好發生在李承乾毆打孔穎達之後,毆打太傅加上好男風兩件事聯繫在一起,太子殿下的形象簡直是一落萬丈,更加為人所不恥,更加遭到質疑和失望。

試想一下,東宮太子該是勤勉學習,彬彬有禮,積極學習政務的,但太子在東宮裡都做了些什麼?打老師,扮胡戲,還與男樂工不清不楚,簡直就是不務正業,十分不肖嗎?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作為大唐的儲君,有什麼資格擔任將來的大唐皇帝呢?

空前的質疑聲出現了,朝堂之上諸位勛貴官員也都紛紛搖頭,顯然太子殿下的作為讓他們很失望,也都深深表示擔憂,不過大部分人都暫時沒有說什麼,暫時處於觀望狀態。

這已經不簡簡單單是皇子品行的問題了,涉及的人是東宮太子,已然關係到國本,這種天大的事情豈敢隨隨便便開口多嘴?這種事情謹慎些沒什麼壞處。

但是也有一些激進的臣子上書,所談論的問題主要是東宮的管理,以及太子殿下應該加強修養云云。這些人的言辭也都十分謹慎,指責的話沒有,廢立之說更是絲毫不敢提及,但意味已然十分明顯。

而且這也是一個明顯的訊號,東宮的醜聞已經發酵到了爆發的地步,隨時可能演變成為更大的變故。

當此之時,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皇帝李世民身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