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公主擇婿

貞觀十五年上元節,長安相當熱鬧。

太平盛世,每年城中的慶祝活動都不會少,而且越發的豐富多彩,百姓都會在上元之夜出門遊玩,從而成為大唐每年最喧囂歡樂的節日。

今年的熱鬧對針對朝廷而言的,各國使臣在上元之日湧入長安,向皇帝李世民表示祝賀,態度相當恭敬。

更為特別的是吐蕃和回紇兩國紛紛向皇帝陛下上書,求娶文成公主殿下。

不過皇帝並未准許,而是於上元之日在芙蓉園款待各國使臣,文成公主會當場出題考核,如果吐蕃和回紇能夠答對試題,她將主動下嫁。當然,如果答比不上就很可惜了,只能遺憾出局。

政治層面的事情老百姓不懂,只是覺得這樣的形式很有意思,尤其是朝廷准許的一千名百姓在曲江池另岸遙觀。這可是讓長安百姓驚喜不已,朝廷還真是念著百姓啊,如此盛事也算是與民同樂,老百姓自然是極為樂意的。

尤其是被選中的那一千名百姓,更是驚喜不已,那料到這樣的好事會落到自己頭上。回頭定要將見識到的皇家盛景與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好好說說,至於嚴格的審核與安全檢查,那完全就不是事。

對此,大唐朝廷樂見其成,為什麼選這麼多百姓前來,可不是為了什麼與民同樂,為的正是借用他們的嘴巴。然後用所謂的民意來堵住吐蕃人的嘴,讓事情顯得自然且合乎民意,合乎情理。

上元節最熱鬧的本該在晚上,但皇帝接見並宴請使臣如果放在晚上顯然不大合適。

中午的時候,芙蓉園便裝飾一新,張燈結綵,這座剛剛賜給晉王殿下的皇家園林被用來作為國事活動場所,多少有些讓人意外。甚至再揣度皇帝陛下是不是在暗示。或者傳達某種意味。

謝逸聽說之後,完全嗤之以鼻,當真是想多了,只是因為芙蓉園裡有設宴的場所,更有水域。

水域很重要嗎?謝逸點頭,當然很重要了,至於用來做在什麼,現在還得賣個關子。

雖然長安城裡其他地方也有水域,比如皇宮裡的太液池。但後庭之地,舉辦此等宴會顯然不是很合適。所以沒有比芙蓉園更合適的地方。

正月十五中午時分,皇帝李世民便駕臨芙蓉園,朝廷三公九卿,以及各邦國部落使臣全部被引導至此。

皇帝李世民在此處接受了各邦國的朝賀,前段時間剛滅了薛延陀,侯君集在高昌的戰事也頗為順利,大唐的威名遠播天下。是以各邦國部落都服服帖帖,對大唐王朝,對天可汗陛下畢恭畢敬。

這種態度。讓李世民十分滿意,也十分得意。

如果不是吐蕃大相祿東贊,和回紇使者賀努拔向大唐求娶公主,一切將會很和睦。

回紇使臣正是謝逸在定襄見過的那位。在於吐迷度聯繫之後,便直接帶著禮物來了長安,一來是求得大唐對於回紇崛起的承認,其實主要目的是這個。

沒想到有謝長史幫忙。大唐朝廷的反應很快,在某些暗示和悄然的鼓舞之後,他們也提出了求娶公主的意圖。

至於加封可汗之說反倒被延誤了。不過謝逸已經聽過鴻臚寺的人給他們灌輸了一個想法,只要成為駙馬,到時候為了照顧公主的身份,可汗必定是會冊封的。當年的吐谷渾可汗便是如此,娶了弘化公主,這才有了一系列的封賞。

回紇使臣不明大唐風俗制度,這樣敏感的時候也少不得畢恭畢敬,如履薄冰,哪裡又敢說個不字呢?

對於這樣的結果,謝逸很滿意,原本回紇人屬於不入流的那類,但現在需要給吐蕃人找個競爭對手,或者說隨便找個對象,只要顯得大唐是一碗水端平,是一視同仁即可。

公主自然只有一位,想要娶到是要競爭的,先把吐蕃和未來草原上最強大的部族放在對立面,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接下來便是一同接受文成公主殿下的考核,能不能答上來才是關鍵。

以祿東贊的智慧,當然看得出來這是大唐故意刁難或者拖延的計策,卻又不能怎樣?畢竟大唐沒有明確地拒絕,想要發火都找不到理由。另外,到目前為止,他還沒有搞清楚大唐皇室的真正意圖,因此也不敢輕舉妄動。

回紇人也發覺了異常,但這對他們而言算是難得的機會,哪裡敢挑三揀四呢?多嘴幾句,大唐朝廷很可能不會再理會他們。

李世民坐在御座上,笑道:「兩國都對我大唐公主有仰慕之心,朕深感欣慰,只是公主只有一位,則朕曾允諾文成公主,她的夫婿需要經過她親自考核,所以兩位使臣,準備接受公主的垂詢和考察吧?」

「皇帝陛下,外臣有句話想先問一問?」賀努拔出生詢問。

「但說無妨。」

賀努拔道:「我國吐迷度王子對大唐與公主殿下仰慕已久,只是我們身處北方偏僻之處,對漢家之學雖有涉獵,但了解不多,一直期盼著能有公主下嫁,帶去漢家典籍教化百姓。今日考核,公主若是問及詩書文章,我等恐怕暫時給不出答案。」

未雨綢繆,賀努拔很聰明,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個短板,所以先把問題拋出來。我不懂這些,你要是還問我這些,那就不合適了。

李世民略微沉吟,轉身道:「去問問公主,今日會是什麼題目?」

片刻之後,曲江池畔一座精緻的小樓上走出一位侍女,先行禮之後說道:「公主殿下讓使臣放心,今日題目並不考詩書文章,所出題目無論民族學識皆可回答。」

「原來如此,那外臣就放心了。」賀努拔雖然心裡沒底,卻也不擔心會李績出醜。

一旁的祿東贊卻笑道:「如此,要是兩國皆回答出公主殿下的提問,那公主究竟是下嫁哪一國呢?是我吐蕃與回紇打一架來爭這個駙馬嗎?」

顯然,老狐狸看出了大唐的用意,故意提及此事,讓大唐給出個說法,哪怕這種局面出現的可能微乎其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