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開國建業 第760章 土改

劉鈞和李春江兩個老兄弟一起泡在湯池裡,隔著一張浮在池水裡的木盤,一起喝著酒,回憶著過去。

想想最初兩人認識之時,恍如昨日。他們一起建馬隊,組鄉團,剿過山賊,滅過流寇。李春江這個大家公子,卻對當時身份低微的劉鈞十分信任,對他不是提拔賞識,而是一種朋友甚至兄弟間的信賴。

劉鈞抽著雪茄,吞雲吐霧,煙霧繚繞讓那升騰水汽的湯池裡更顯得飄渺不清。

「梅清在計武堂提前畢業了,我已經授他右將軍銜,本想留她在京,可她要求去南洋。」劉鈞重重吸了一口,然後狠狠吐出。

李春江手裡也夾著一支雪茄,聞言點了點頭,道,「梅師妹的性子我了解,相當好強。本來我覺得你們能成,誰料到如今卻是這樣。你不應當就這樣順著她,有時候你應當強硬一點。」

劉鈞笑笑,「如果是別人,也許我會那樣做,可她是梅清。」他又吸了口煙,扭頭望著李春江,問,「你覺得當皇帝了,真的能有感情嗎?」

「當皇帝也不妨礙你的,關鍵還是看你想不想。」

「我願意沒用,還得她願意啊。」

「感情的事情,你情我願,她如果不願意也確實沒辦法。」李春江道。

「也是啊,算了,隨她吧。」劉鈞無奈,「春江,你從南京回來也有段時間了,休息也足夠了吧,年後,你上任內閣輔臣兼吏部尚書吧。」

如今的內閣總共是有七位輔臣,首輔次輔,還有五位群輔。首輔領導內閣,次輔輔佐,而五位群輔則兼任五部尚書。

吏部尚書在明朝時除了少數幾次例外,一般情況下都是不入內閣的,因為吏部職權太重。不過如今內閣七位輔臣,主次分清,內閣由首輔一人統領,原來的六部也早因為戶部被拆分後,只剩下了五部。五位群輔各兼一部尚書職,吏部尚書因此成為群輔第一,也是內閣第三號人物。

劉鈞把這樣的重職交給李春江,也是充分的說明了皇帝對他的信任。李春江很年輕,但先後在京中以及地方任職,兩湖總督和三江總督任上,都表現的極好,不但立場上穩固信的過,而且他理政能力也很強。

若是不撤消各總督,劉鈞是有意讓他在地方多任幾年總督的,但現在撤除總督後,這朝中也僅有吏部尚書這個空缺職位最適合他了。

「我聽陛下安排。」李春江也沒推辭,他明白皇帝的性格,既然話說出來了,就是考慮好的。

「你上任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還是人事方面的。朝廷現在全國大考,考察結果出來後會交到吏部手上,到時你們就要迅速的按考核結果,做出升遷罷免等人事調整。各大學第一批學生明年也正式走上實習崗位,你們也要安排好這一塊,兩年後,大浪淘沙,還能剩下多少可用之才,你們得做好把關,負責好監督,對每個實習生做好檔案,建好跟蹤報告。此外,軍隊里陸續轉業的那些軍官,也得做好安排,在地方,尤其是基層,要大力提拔重用這些軍轉幹部。用好這些軍轉幹部,是我們整治好地方吏治的一記殺手鐧,千萬別浪費了。」

不論是當皇帝還是當公司老總,人事和財權肯定都是極為重要的,必須得把握在手上的。而如何把握好人事權?當然得有一個極優秀能幹而且可信任的吏部尚書。當皇帝不比開公司,劉鈞無法面面俱到親力親為,只能抓好上層,然後讓一層一層的管理好。

「陛下,我一定不負所托。」李春江點了點頭,然後又道,「不過有件事情,我一直想稟報陛下,是關於如今朝中的一些個人看法。」劉鈞有興趣的看著李春江,「你說。」

李春江說的卻是劉鈞沒想到的一件事情,朝廷這幾年不斷的開疆拓土,也在不斷的從中原地區遷移民眾出去拓邊。遷出去的多是些貧困百姓,以及一些地理條件惡劣的地方,不是缺少就是多山之地,耕地少,災害多。許多地方十年九災,百姓窮苦不堪,生活艱辛,將他們遷出去之後,他們到了邊疆,雖然背井離鄉,可也確實有了新生活,肥沃的田地,每人都能少到至少上百畝地。

現在中原人口減少了許多,人減少了,田地還是一樣,因此不少過去無地的人,佃不到田的人,現在也能佃到田了。加之放多工坊礦場以及道路水利等項目的開工建設,也讓百姓們種地農閑之餘,還有機會去賺點工錢,生活因此好了許多。

不過李春江還是看到了一些不足之處。

「相比起那些外遷移民,現在留在中原的這些百姓,大多數依然無地,中原的土地都集中在極少數的地主手裡,我覺得這是一個隱患。」

劉鈞給李春江倒了杯酒,問,「那你有什麼提議?」

「征地、授田。」

劉鈞一下子明白了過來,但還是有些驚訝,「具體一點。」

「陛下,南宋末年,土地兼并厲害,百姓貧困,甚至朝廷稅收大減。後來當權的賈似道就出了一條政策,頒布限田法,規定了各級貴族官吏能擁有田產的上限,然後朝廷按此,將超過標準的部份,抽出三分之一,由朝廷回買為官田,再租賃出去,這樣朝廷靠收租,就解決軍糧、會子、物價等問題,最重要的也是解決了許多無地百姓生活的大問題。」

劉鈞點頭,兩宋一開始都是不抑兼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的。甚至到了南宋初年,因為抗金軍費不足,朝廷提出了把朝廷手裡的公田,出售給私人,以募集大筆軍費。

但到了南宋末年,宋朝的財政千瘡百孔,這個時候倒又想到了限田,回買超額田地部份,然後再拿來出租給無地農民,收租解決財政,同時解決大量無地農民的生活。

在歷史上,賈似道雖然被稱為大奸臣,但他也確實是有不錯的能力的。僅是限田和回買公田這一政策,對於當時的南宋來說,就是續命湯。

大漢原先也有不少的公田,沒收前朝皇家和宗室以及不法官僚的大量土地,軍隊屯田,逃戶、絕戶等被收回的田地,江河淤積的沙田等,數量還不少。

但這幾年,朝廷也一直在實行一個政策,就是把這些公田出售。當然,這些公田出售不是簡單的出售,而是先租後售,租給普通百姓,每人限定數額,百姓租種後,只要足額納糧幾年後,就有權贖買該田。

這樣的做法不是朝廷需要賣田的錢,也不是不願意管理收租,還是考慮到百姓的利益。對於朝廷來說,賣田長遠看確實損失不少租子,但從整個大局來看,卻讓朝廷多了許多自耕農,而自耕農是朝廷的堅實基柱,意義相當重要。

就如現在李春江所說的一樣,雖然朝廷遷出了大量的百姓,也把這些百姓的田收歸朝廷,然後再出租給留下的百姓,但中原的狀態,本質上來講,依然是只有不到兩成的地主,佔據著幾乎八成以上的田地。

大量留在中原的百姓,其實還是靠佃田為生,甚至佃都還佃不到田,只能靠做工。眼下工商興旺,朝廷也是輕稅,倒一時看不出什麼問題來,但這卻是個隱患。

「你覺得應當推行限田制?」

「應當在中原地區推行限田制。」

大漢帝國如今開疆拓土,疆域廣闊,但說到核心地區,還是中原地區,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三江、兩湖、閩浙、兩廣、四川這十三省,其餘的如雲貴、海南、台灣、遼寧甚至甘肅等等地方,都還是人口不足,開發不夠。

中原十三省的穩定,是極其重要的。

「陛下,在中原十三省推行限田,超出的部份,朝廷也不需要花大筆錢回買,我覺得,朝廷完全可以以地換地,跟他們置換土地。」

李春江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

「哈哈哈。」劉鈞大笑,也一下子領悟過來。

南宋賈似道的公田法,靠的是國家出錢回買超出限額的田地的三分這一,然後出租給百姓。哪怕只買三分之一,朝廷也需要一次性拿出大量的錢來。

就算是如今的大漢,要全面推行這個政策,也面臨著很大的財政壓力。

但李春江確實想到了一個極好的辦法,置換。

大漢除了核心的十三省外,還有許多省呢,關外東北三省,塞上地區,甚至還有如今新打下的中南半島上的大片土地,此外還有南洋諸島上的領地呢,更別說還有漠南漠北河套等地區了。

這些地方可是還有大量的閑置土地,朝廷完全可以跟那些中原的地主們置換十三省的田地,比如河北一畝田換遼寧三省。河南一畝換安南五畝,福建浙江一畝換台灣三畝,江蘇一畝換南洋十畝等等。

這樣一換,朝廷一文錢不花,就能收回大量的核心地區的田地,也不需要費力的移民邊疆,就能讓大量的百姓租到朝廷的田地,過個幾年,甚至能逐漸贖買這些田地,從租戶佃民,變成擁有田產的自耕農。

而同時,地主們本身實力不俗,當他們換得邊疆大量田地,肯定會去開發。他們本身實力不弱,不需要朝廷太多的幫忙就有能力開發這些田地。

賈似道的限田回買對象一開始是官戶,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