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開國建業 第732章 南巡講話

五月的京畿,漫山遍野山花開遍。

京師東邊的通州,地位向來顯赫,尤其是到了如今,更有一京二衛三通州的說法。整個華北地區,京師第一,天津第二,通州排到了第三,甚至超過了河北省府保定。

通州處於京師東南,也是京杭大運河的北端,京師的東大門。

一府三縣人口破百萬。

西接京師,東接天津,南臨保定,位於永定河和潮白河沖積洪積平原,地勢平坦。境內大小河數十條,運河蜿蜒,勢若游龍;潮白河碧波千頃,漁歌唱晚。

到了如今,通州不僅僅再是連通京師的天津的中繼站,也不僅僅再依靠轉運。如今通州是京畿重點打造的輕工業基地。

也是改組後的內閣最新提出的環渤海經濟圈的核心樞密位置。最新的內閣會議上,首輔袁繼咸首次提出了要發展環渤海經濟圈的說法,這個環渤海經濟圈,指環繞著渤海以及黃海的部份沿岸地區所組成的大片區域,這個環渤海區也是最重要的京畿地帶,北部沿海的黃金海岸。

環渤海地區將北京、天津兩大直轄府以及河北、山西、山東、遼寧、漠南部份地區包括在內。

主要是以京津冀為核心,以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為兩翼。

在當下南方沿海地區經濟越來越發達的時候,做為大漢政治、軍事中心的北方,當然不能落後。為了發展京畿經濟,最終有了這個五省二府聯合開發的環渤海經濟區。

在內閣提出的這個環渤海經濟開發計畫里,通州是重要的一環。北京、天津、通州、張家口、唐山、秦皇島、登州、青島、煙台、大連、旅順、營口等諸多城市,都被列為了首批重點開發城市。

每個城市都各有側重,如順天府最東北的遵化,這裡過去就曾經有規模極大的遵化鐵廠。大漢立國後,重點發展煤炭鋼鐵工業,遵化便成為了大漢五大鋼鐵工業基地之一,論規模且還排在漢口、豐州、佛山、鞍山四大鋼鐵鎮之前。

天津重點發展的是造船業與出口貿易和海運,通州發展的則是運輸和紡織等輕工業。各個城市,各有側重。內閣將在政策上給予指導以及扶持。

渤海經濟圈計畫後,內閣還在擬打造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區。

可以看的出,新組建後的內閣,已經準備放開手大幹一場,全面加強經濟建設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片大好的時候,通州一個鞋廠出了問題,卻驚動了皇帝。劉鈞甚至還在端午節後,召集了內閣以及直隸和順天府的重要官員,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視察隊伍悄無聲息的降臨到了通州。

短短几天時間,劉鈞帶著一眾朝廷和地方高官們,視察了通州上百家企業。紡紗廠、織布廠、皮革廠、皮鞋廠、制衣廠、食品加工廠。

通州的官員這幾年還是幹了不少實事的,他們建立了數個嶄新的工業園,把那些相關的企業都安置在了一起,比如鞋服工業園,裡面不但有製鞋制衣廠,還有相關的製革廠、中底、大底廠、鞋墊廠、鞋帶廠、扣子廠、飾件廠等等,充分的發揮了產業優勢,做成了上下游的產業鏈條。

官府甚至還組織了許多附近的百姓,扶持他們建立了不少的家庭加工作坊,為生產廠家作代工生產外外加工服務,大大幫助訂單多生意忙的工廠解決了用工不足的一些麻煩。

但視察的過程中,也暴露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比如工廠普通的有壓工人工資的情況,多數都沒有按月發薪,有的甚至半年發一次,一年才發一次,年底還要壓薪水。另一個就是加班時間長,且多數沒加班費。還有工資普遍偏低,工人們在廠里一天得干十多個小時,起早摸黑,結果往往平均薪水還不到三元一月。

另外還有一些問題,則是官府沒能給東廠們提供更多服務,比如廠子生意好,訂單多,想要擴張,但資金不足,需要借貸,但銀行方面融資困難,甚至各種批文等多。官方沒有主動的幫助廠家解決融資的問題。

還有就是官府各種名目的收費,什麼衛生費、治安費、巡邏費、檢查費等等名目很多,廠家額外承擔的這部份負擔很重。甚至還經常有衙門上門來罰款,商人們有時苦不堪言。

在通州的知府衙門,劉鈞跟一眾大臣們總結這次的視察結果。

「中央和通州地方為通州定位發展輕工業和運輸業,這是很準的,背靠著北京、天津兩個百萬人口大城,周邊又是渤海圈這個北方最繁華的圈子,天津發展輕工業有很大的優秀,有極好的前景。但也有許多問題被你們忽視了。」

「這次微服視察,許多工人都在感嘆錢難賺,工作太累,老闆總是拖欠工資、工資低、工作時間長。廠家則一直抱怨說用工慌,缺人,缺錢。官府不幫忙融資,各種批文難跑,衙門裡各種攤派、罰款多,額外的成本很高。」

「還有就是三角債的問題,貨賣出去回款時間長,廠家又拖欠材料商和工人的工資,形成危險的三角債關係,一旦一環出事,就會危險上下游。」

劉鈞希望朝廷中央內閣的那些官員們,在制定政策的時候,也不要只看著表面的數據,還得看看下面的具體情況。而地方上的官員,也需要更加務實,既要充當好管理者,也要做好一個參與者。

「我們現在就需要改變作風,還需要立一部法,立一部勞動法,明確用工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責任關係,保障雙方的權益,尤其是保障勞務者的權益。我希望在這部勞動法里,有明確的給出一個最低月薪標準,規定每天勞動時長,超過時長得算加班費,最低加班費每小時多少也得有個明確標準,節假日加班要雙倍。工人薪水必須月發,不得拖欠,不得借故剋扣。危險工種得有崗前培訓,廠家還得為危險工種崗位工人購買工傷保險……」

「我建議工廠最低工資標準定為四元起!」

「各地要專門成立一個勞動局,還要成立工會,專門為這些工人們提供權益保障。」

這個會,與會的官員們都很震動。

會後,袁繼咸與劉鈞有了單獨的談話。

「如果強硬推行這個勞動法,只怕會給現在的經濟局面潑盆冷水。四元最低月薪標準,只怕許多小規模的廠子,特別是一些小加工坊,估計都開不下去了。」

劉鈞道,「朕很清楚商人都是靠剝削賺錢,但以現在的物價生活水平,四塊一個月的薪水,並不算高,甚至很低。如果一個工人起草摸黑,日復一日的幹上一個月,連四塊錢都沒有,生活就很難。」

現在已經不是明末之時了,那個時候,如果一個月能有一兩多銀子,生活會過的還不錯。但現在,一個月四塊銀元,養自己是夠了,養家糊口就勉強了。

「老師知道木桶吧?」

袁繼咸不知道皇帝為什麼突然提到了木桶。

「一個木桶,是由許多塊木板箍成的,木桶能裝多少水是由這些木板共同決定的。但若是其中一塊木板很短,則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這塊短板也就成了木桶盛水的限制條件,因此可以說,一個木桶,最關鍵的一塊木板不是那塊長板,也不是絕大多數的木板,而是受限於最短的那一塊。」

「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比最低的木板高出的部份其實是沒有意義的,高出的越多,浪費越大。而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設想加高最短的那塊木板,這也中有效且唯的辦法。」

一個木桶的比喻,卻讓袁繼咸一下子明白過來了。

皇帝表面上說的是木桶,實際上說的是國家治理。對於國家來說,桶里的水,就是國家的財富,國家富足自然才能強盛,但若國家要強盛,卻又得依靠社會的各個階層。

那些板長的,是國家佔據上層位置的貴族、官員、富商們,而那短板,無疑就是最底層的那部份人,也就是那些普通的平民百姓。

在明末之時,木桶的木板普遍都很短,有些甚至短到了桶底了,因此哪怕有些木板極長,但對於整個明朝這隻木桶來說也沒有什麼作用。

甚至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實際上所有的木板本來都一條木板上鋸下來的,但因為鋸的有長有短,結果就有了長短板。長板過長,短板過短,其實是長短佔用了短板的長板,浪費了資源。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換成這個木桶理論,那就是朝廷更需要關注的是短板,也就是那些底層百姓的權益。百姓們若能吃飽飯,穿暖衣,可以享受教育,能夠有機會出仕經商改變命運,這就說明短板也是一直在加長的,短板加長,大漢帝國這隻木桶也就能盛下更多水,也就能更穩固。」

「如今大漢開拓疆域無數,新開拓的疆土移民墾荒,大大緩解了土地兼并的問題。但大漢擁有三億餘人口,依然有著極大的剩餘勞動力,如果所有人都只盯著那點土地,那麼大家就都只能過窮日子。」

「朝廷重視工商,扶持商人開設工廠,貿易交易,讓商品流通。更多的剩餘勞動力有了工作的機會,能賺到更多的錢,而豐富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