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開國建業 第691章 太子之爭

在大漢國運蒸蒸日上,皇帝的威望一日更勝一日的時候,劉鈞卻陷入了後宮的煩惱之中。

李貴妃所生的皇次子吳國公劉和垣被晉封為朝鮮郡王,成為了大漢第一位封王者,也是第一個封王的皇子。雖然劉和垣這個朝鮮王實際上只是掛著朝鮮王的名頭,朝鮮的事務他什麼都管不了。

但這畢竟是大漢第一個封王的皇子,尤其劉和垣還是皇次子。

皇長子劉和坤可是陸皇后所出嫡子,沒理由貴妃生的皇次子封王了,皇后生的嫡長子卻還依然是個國公的道理。

這幾年,陸皇后對於劉鈞的後宮倒也是很寬容,她知道厲害的男人,總會有很多女人,這是管不了了。她不想惹皇帝不快,因此只要不妨礙到自己的地位,也就不加干涉。可是現在,事涉嫡長子,陸皇后就不那麼淡定了。

在今年皇帝東征日本時,陸皇后又產下一子,現在陸皇后對於兩個兒子的權益看的十分的重。

當劉鈞一返京時,陸皇后就向皇帝直接提起了兩個嫡出皇子的封爵問題,她直白的表明,希望皇帝考慮冊封皇嫡長子劉和坤為皇太子,並希望嫡次子,也就是她剛生的皇七子能夠封王。

陸皇后能夠容忍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容許他將大群的蒙古、女真等貴族女子迎入宮中,甚至皇帝娶朝鮮公主、日本女王入宮,也沒有反對,可事涉自己的兒子,她就不會絲毫讓步。

此前皇帝不肯封太子,說是皇子們年紀還小,先封國公,陸氏也就聽從了。但現在任什麼李氏的兒子就封王了?

她的兒子那是皇家嫡子,尤其是劉和坤,不但是嫡子,還是嫡長子。做為皇帝和皇后的嫡出長子,冊封他為太子那是極自然的事情,將來這個龐大的帝國,自然也得由他來繼承。

嫡長制可以說是宗氏繼承製的核心,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宗法繼承製度的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有嫡子,就絕不會立庶子,只以嫡長立,不以庶長立。在嫡子之中,則立長不立賢,不立最優秀最賢的,而立最長的。

這個嫡長制保證的就是繼承製度的秩序,因為賢不賢是可能會有變化的,但長幼卻是不會變化的。立嫡立長,能夠最大程度的保證公平和穩定性,不易起爭亂。

但是陸皇后向皇帝提起此事時,皇帝卻沒有接受她的請求。

劉鈞沒有直接說並沒有考慮嫡長繼承製,在劉鈞看來,嫡長繼承製自然是有其優秀的一面,但也有其不足之處。有利的自然就是容易保持傳承的穩定,不易生亂。但不足的地方,當然就是嫡長不一定是最優秀的,若是嫡長子只是一個平庸,甚至不合格的繼承人,那麼把一個龐大的帝國交給他來繼承,無疑是一種極壞的選擇。

當然,現在皇長子劉和坤才三歲,誰也不能保證他就不會成為一個賢君。

但劉鈞不願意去賭,因為這孩子也有可能並不適合繼承人的位置。而一旦早早立為太子,到時想改變,卻很難了。先立再廢,更加不可取。

劉鈞打算慢慢看,他現在已經有十三個兒女了,其中有了七個皇子,最大的才三歲,最小的才三個月。

而且劉鈞才二十多歲,以皇帝那麼多妃嬪以及如今的年紀來看,若是皇帝勤勞耕耘,而醫療又能做好看護,少點夭折,皇帝生個二三十個皇子甚至生五六十個上百個都不是問題。

漢時的中山靖王,明朝時代王系的一位郡王,那都是兒子過百的。

在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皇子中,誰知道哪個最優秀?

正是基於這些考慮,劉鈞並不肯早立皇子。之前他以皇子年幼為由,還特意只封兩個皇子為國公。可現在因為皇次子封為郡王,終於讓陸皇后不肯等待了。

儘管劉鈞跟皇后解釋,封次子為朝鮮王,只是為了合併朝鮮所需,因為劉和坤有朝鮮王室血脈,立他為朝鮮王,能夠更好的安撫朝鮮百姓。

可陸皇后不能接受這樣的理由,她不反對立劉和垣為朝鮮郡王,但長子應當立為太子,嫡次子也必須立為郡王。

劉鈞是個不輕易被改變的人,皇后的要求,他並不接受。在幾次不愉快的交談過後,劉鈞甚至不再見皇后。

皇后求見,劉鈞讓內侍直接擋駕,以政務繁忙等為理由不見。

這天,陸皇后面對再次出來對她說皇上正忙無空見皇后的內侍再也無法容忍了,她不顧內侍的阻攔,直接就讓自己的宮人過去推開了內侍,然後一頭闖進了乾清殿。

「陛下,國事再繁忙,也得以龍體為重啊,臣妾為陛下燉了一鍋人蔘烏雞湯送來給陛下補補身子。」進了殿,陸氏盡量保持著面帶微笑。

劉鈞拋下手裡的奏章,面帶著一絲不快,但他還是耐著性子。

「如今天氣越發寒冷,皇后產後不過百日,眼下正當好好在屋裡調養身子,怎麼還專程給朕燉雞送來?朕一切尚好,若無他事,朕讓人送皇后回宮休養。」

對於皇帝這種相當於逐客令的言辭,陸氏感到心裡如放了一塊冰。可她還不能惱,她知道自己這段時間逼迫過緊,已經惹皇帝不快。她不想把兩人關係再弄僵,真僵了,對自己對兒子都不好。

她盡量緩和語氣,「聖上,臣妾身子調養的不錯,只是小七自今晚起就沒什麼精神。」

劉鈞坐直身子,沉吟了下,並沒有如陸氏所期待的那樣馬上起駕去皇后宮中看望七皇子的意思,而只是轉頭對身邊的內侍道,「速傳太醫,前往為七皇子看視,一有結果立即報與朕知。」

內侍傳旨去了,劉鈞又拿起一本奏章看了起來,不再理會皇后。

這種反應,讓皇后無法再繼續呆下去。她告辭退出,出了乾清宮,皇后感覺心中委屈萬分,真想痛哭一場。

以前她若有什麼要求,皇帝總都會滿足的。可是這一次,她各種辦法都用過了,強硬過,也服軟了,但皇帝根本就是軟硬不吃,在立太子這件事情上,毫無緩和妥協的餘地。

可她不能把這種委屈流露出來,更不能讓別人知道皇帝不肯立太子,她只能強忍著把淚水憋回去。

回到自己的坤寧宮,皇后看到三歲的皇長子劉和坤那張小臉,越發的委屈。不行,他生來就應當是太子,這是他應得的,誰也不能搶去。

思來想去,陸氏覺得自己是不可能轉變皇帝的態度了,唯一的可能就只有太上皇的皇太后。

陸皇后叫來宮人,讓她們為皇長子穿戴好衣服,自己又親自抱上了七皇子,然後便往太上皇皇太后的宮中過去。

太上皇和皇太后對於皇后帶著兩個嫡孫過來,非常高興。

「小孫孫來看皇祖父和皇祖母了。」太上皇笑著把長孫抱在自己的膝蓋上,逗弄著孩子的小臉,才三歲的長孫跟祖父很親,已經知道奶聲奶氣的喊皇祖父好。

「這孩子真聰明,才三歲,上次我教他百家姓,他都已經能背好長一段了,不愧是皇長,大漢帝國後繼有人了啊。」

陸氏聽了心裡高興,「父皇莫要說這話,和坤現在只是國公呢。」

太上皇劉修卻道,「小和坤是皇家嫡長,如今不過年幼,等過幾年自然就會立為皇太子,這還能有變。」

三歲的孩子,可以說夭折的風險已經很小了。尤其是劉和坤還已經接種過了牛痘,不會再有天花的風險。

天花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造成大量孩童幼年夭折的元兇,這是一種過去根本無法防治,且一旦得天花,就可能有極大致死率的可怕病症。不管你是皇家天潢貴胄還是普通的草根子弟,一旦得了天花,能不能活,就得看天意。甚至說不定好了後,還會留下一臉大麻子。

但在兩年前,大漢御醫院已經根據皇帝的指點,通過給孩童主動接種牛痘,利用這種並不危險的牛身上的痘病還防治天花。牛痘和天花有些類似,但只在牛身上發,而且其危害性遠不如天花。

當把這種牛痘接種到孩子身上後,會發點燒,但很快就會好去,且接種牛痘後,就能不再出天花,這項發現,使得通過牛痘接種術,過去天花帶來的可怕情況已經大大改變。

皇長子劉和坤接過牛痘,如今已經三歲多,沒有了天花的威脅,三歲的皇子,基本上意外夭折的可能性已經極小。

因此在太上皇劉修看來,劉和坤已經可以立為皇太子了,也應當立為皇太子。

「可是陛下似乎對和坤有不滿之處,很是反對立和坤為太子。和坤如此聰明,我不大道他哪裡做錯了什麼,使得皇帝對他不滿,也許是我做錯了什麼,讓皇帝遷怒到坤兒身上。」陸氏說著眼裡已經帶著淚花,「父皇,如果陛下真是因我之故,而遷怒於坤兒,那我願意不做這皇后,只求皇上不要因此不喜坤兒,他還這麼小……」

劉修聽了哼了一聲,「你自進我劉家門,從未有失德之處,坤兒更是如此聰明可愛,皇帝怎能如此對待你們母子。我不管他在外面是如何的文成武德,但在我面前,他還是我的兒子,你是我劉家的兒媳,坤兒是我劉家的長孫,這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