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開國建業 第658章 販奴

七月的大員,港口一片繁忙,白帆點點,許多商船進出。大員城裡,更是人流如織,各種膚色,操著各種話語的商人夾雜其間。

短短几年時間,大員更勝荷蘭人控制這裡時興盛百十倍,現在這裡已經是人口超過十萬的大城市。

大量的移民遷入,以及商貿的興盛,使得這裡繁華無比。就連周邊地方,也都已經遍布著村鎮集市,一片片新開墾出來的農田,種植著水稻和甘蔗。

今年雨水充沛、陽光充足,加上台灣土壤本就肥沃,因此今年的甘蔗長勢極為喜人。

吳襄站在那一片綠色的甘蔗林間,滿是欣喜。

「今年看來又是一個好收成。」

吳三桂站在父親身邊,也點了點頭,他們家移居台灣之後,利用手頭的銀錢,又是從土著部落里買地,又是高薪僱傭移民幫忙墾荒種植,到現在,家裡已經有了三千多畝莊田。

除了少量的田地種了稻穀,吳家其餘的田地都種了甘蔗,他們還買了軋糖機,開了煉糖廠。

雖然台灣官府鼓勵移民們種植水稻,甚至給種植水稻的田地給予減稅和補貼的鼓勵措施,但如今蔗糖依然是利潤極高,就如江南地區普遍種桑養蠶一樣,在台灣種植甘蔗也非常划算。而且種植甘蔗,比起種植水稻要簡單的多,也輕鬆不少。

現在台灣的甘蔗種植已經形成規模,成為大漢最大的甘蔗產區,全島上遍地都是甘蔗種植園,大大小小的製糖廠都有一百多家。

每年生產的蔗糖吸引了無數的大陸商人以及呂宋和爪哇等地的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商人前來購糖。

不過往年台灣蔗糖最大的買家還是日本人,日本人對蔗糖需求極高,僅次於大陸的生絲,甚至還排在了茶葉以及歐洲的香料之前。

銷往日本的蔗糖也是很賺錢的,尤其是吳家以前自己的船運糖過去。在台灣收購蔗糖,去年冰糖收購價是每百斤一擔七塊銀元,販日本售價十四塊。

白砂糖每擔四塊,售價十二塊。

紅糖兩塊八在台灣收購,到日本出售價為十塊。

冰糖毛利潤能達到百分之百,白砂糖和紅糖都能達到百分之二百。

這樣的生意當然誰都願意做,因此今年台灣的甘蔗種植面積更廣,連製糖廠都增加了幾十家,許多人都在等著今年的甘蔗收穫,然後製成糖後運往日本大賺一筆。去年荷蘭人和西班牙人、英國人都沒有從大漢收購到多少蔗糖,尤其是在台灣收的更少。

今年許多西夷也早早過來,想要預定蔗糖,價格也提升了許多。

原本眼看著今年的甘蔗肯定會是個好收成,也會是個好收入。

可朝廷的東征日本,卻讓吳家有些嘆氣。

由於戰事,朝廷已經全面封鎖了日本沿海,除了有朝廷特別許可證,要不然其它船根本過不去,貿易更是完全被禁止了。

不但吳家的銅走私買賣做不成了,現在連蔗糖也肯定沒法再賣到日本去了。

朝廷已經佔領了九州和四國兩大島,還剛攻下了中國地方的石見銀山,朝廷一路高歌猛進,捷報頻傳,可吳家父子卻不覺得這是什麼好消息。

失去了日本這一個巨大的蔗糖市場,他們的甘蔗雖然還可以銷給西夷,但價格肯定就會有所回落。

那些鬼佬說不定還會趁機殺價。

已經有幾批日本人被遷來台灣,被安置在全島各個地方,大員也有不少日本移民,其中部份在城裡各個工坊里,也有一些被安置墾荒種植,吳家旁邊就有一個日本安置村,大約有百來戶幾百口人。

「如果到時鬼佬敢趁機殺價,那我們就把糖銷到大陸去。」吳襄當年沒投軍之前,那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的商業眼光還是不錯的,相比起日本這個市場,大陸的市場更大。畢竟有兩萬萬多人口,如今中原安定,百姓負擔減輕,生活都還不錯。

糖這個東西,雖然不如鹽一樣是必需品,但也確實是個很好的調味品,喜歡吃甜的人也很多。

就算糖價不便宜,可一斤紅糖售價也不過一角多錢,以大漢的龐大人口,就算不是人人購買,可依然會是個龐大的需求。

吳襄對於糖的銷售並不愁。

「聽說荷蘭人在巴達維亞也開始在種蔗。」吳三桂道。

吳襄對此卻只是冷笑,「他們種不成氣候的,種甘蔗不但需要土地,還需要人口,尤其甘蔗種成收穫後,還得經過煉製,需求的人力不少。荷蘭人在南洋雖然佔了塊地盤,建了商港,可卻唯獨缺人。過去那些年,因為中原混亂,許多百姓不得不下南洋討飯吃,在南洋忍受著很高的稅收,做著繁重的苦力,拿著微薄的收入。」

「但現在不一樣了,中原安穩了,尤其是朝廷拓邊移民,那些在老家沒地沒業的,只要報個名,就有朝廷幫著幫他們移到邊疆,分地墾荒,日本不比下南洋有奔頭?就說早兩年那些移來台灣的人吧,現在他們的生活不比當年在中原逃亡流蕩的時候好上百倍千倍?誰還願意去爪哇、呂宋給荷蘭人、西班牙人種甘蔗?一年給他們白乾?或者等哪天,這些鬼佬一個不高興,就對我漢民來一次屠殺?」

誠如吳襄所說的,當年確實有許多廣東、福建的百姓下南洋討生活,可如今除了一些繼續在南洋做生意的人,其餘大多數的僑民,哪怕是已經在南洋生活了好幾代的僑民,都在知道了中原的新狀況好,都趕著遷回了中原。

在南洋,絕大多數人都只是苦力,毫無希望。就算是有過的不錯的富商,也並不真正的安穩。

那些西夷鬼佬想種甘蔗,以自己生產蔗糖,來滿足歐洲的需求,想要賺這蔗糖的貿易之利,但他們卻缺少人。沒有了勤勞的漢人僑民,他們在南洋能找到多少人種植甘蔗?

他們可不是大漢,中原最不缺的就是人口,幾年時間,台灣就移來了幾百萬人。可像巴達維亞那樣的殖民商站,雖然商業貿易很繁華,但他們做的是貿易,種植就又不一樣了,他們沒人。

吳三桂卻若有所思。

「父親,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什麼機會?」

吳三桂笑著道,「如今荷蘭等西夷海商需求最大的幾樣東方商品,一是生絲,二就是蔗糖,第三是香料,第四是茶葉,然後才是瓷器、黃金等物。生絲這東西,主要是江南的商人們壟斷了,尤其是被皇帝的東印度公司所控制,外貿這塊我們插不到手,沒有貨源。台灣也不產茶葉,我們也做不了這買賣。」

「但糖不同啊,我們台灣現在已經是大漢最大的蔗糖產地,比福建、廣東的甘蔗種植都多,產量都大。福建廣東的蔗糖還主要供應內地,我們台灣的蔗糖以前主要供應日本。就算是現在日本市場斷了,可我們也還可以供應內地,鬼佬們依然弄不到多少蔗糖。」

「如此看來,鬼佬們想自己種甘蔗並不是奇怪的事情,據說皇帝的東印度公司的船,把福建廣東的蔗糖運去波斯,毛利潤高達百分之九百,想想都令人瘋狂。而荷蘭人以前把糖運回荷蘭拍賣,毛利潤也能達到百分之四百。鬼佬肯定不願意放棄這麼大利潤的蔗糖貿易的。他們在大漢買不到糖,便只能自己種植生產了。」

「可是他們又缺少種植的人手。」

聽到這裡,吳襄終於明白兒子想說的是什麼了。

「販奴?」

「沒錯,向鬼佬們販奴,肯定大有利潤。」

販奴當然有利可圖,但問題是哪來的奴隸可販?現在可不是早些年,早些年中原有大量流民,吃不飽飯的人無數。不管是騙還是哄,或者是向那些賊寇或者是官兵都能買的到。

「爹,你怎麼就忘記倭人了。」吳三桂提醒父親。

這下吳襄明白過來了,日本正在打仗呢,大漢皇帝親征日本,日本根本抗拒不了。

吳三桂這時把自己的計畫向父親娓娓道來,九州和四國兩大島已經為大漢官軍所佔,並且已經開始把那些地方的日本人移民中原,他們是沒有機會了。但是日本的本島上還沒攻下啊。

「咱們家有現成的船隊,還有船員水手,都是可靠之人。咱們又是慣走日本航線的,趁現在日本兵慌馬亂的,咱們也趁火打劫,混水摸魚,把船開到日本沿海,襲擊一些漁村,捕奴的時候,還能順便搶一把。」

「這個,怕是朝廷不會允許吧?」吳襄有些擔憂的問道。

「咱們可以去申請一張私掠許可證,只要有了這個證,我們就是大漢的民兵了,就能在日本交戰區里劫掠日本人。最多不過是要高價辦這張許可證,另外每次劫掠後要向朝廷報備,並上繳分成以及所得稅而已。我算過了,就算扣除這些成本,咱們依然能有利可圖。」

「那個私掠許可,不是那些外籍軍團的特權嗎?」吳襄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一樣的,只不過他們是傭兵,我們這算是民兵。」

「還是先打聽清楚,如果真的可行,那麼就可以試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