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開國建業 第615章 平倭大將軍

劉鈞今天穿著一件交領藍色四團龍補直身,腰系十三節金扣玉帶,頭戴烏紗蟬翼冠,這是一套比較正式的裝束。

看到皇帝穿著這身打扮進入殿中,一眾總理參政們齊齊躬身迎接。

總理處不需跪拜,躬身行禮即可。

右樞密使、太子少保、長沙侯劉允升來到御案前。

一眾大臣都帶著羨慕的神情看著他,出征日本在大家看來,就是一場撿功勞的大便宜。雖然日本在幾十年前與大明在朝鮮決戰,還一度不弱下風,但那是在前朝。幾十年後,取代明朝的大漢國力蒸蒸日上,擁有放眼整個世界都最龐大也最強勁的一支常備軍,同時也擁有這個時代數一數二的海軍艦隊。

而日本,雖然在豐成秀吉之後,控制了整個日本,建立了江戶幕府,但這幾十年過去,他們依然還是原地踏地,並沒有多大變化。他們的軍隊、裝備、戰術,還是朝鮮戰爭時期的老樣子。

當年皇帝初建海軍之時,就能耀武東京灣,如今大明擁有一支空前強大的常備海軍,一支能夠跨遠洋作戰的艦隊,還打不過幾個日本小矮子?

打日本,肯定比打漠西衛拉特聯軍容易,更比打緬甸人容易。不論是西北還是西南,那些地方的高原和山嶺,都是阻礙漢軍的阻礙。可日本東洋海上,群島之國,對於大漢來說卻是最容易進攻的目標。

隨便挑一名將軍,憑著大漢海軍的巨艦大炮,都能擊敗日本。

出征日本,完全就是揀軍功。

不過當皇帝委任劉允升為帥時,卻沒有人出聲反對。不管從哪方面講,都沒有比劉允升更適合坐這個位置的人。劉允升即是宗氏,又是從龍元勛,立國後又屢任要職,不說任過北洋水師總兵、禁衛提督、九門提督、直隸總督這些要職,就是他此前所任的右樞密使,也是軍方第二人了。

劉允升也只比皇帝年紀稍長,他長的跟他父親劉僑一樣身材高大。劉僑足有一米九多的身高,他也絲毫不弱。英武高大,眉目間透著一股英氣,一身御賜麒麟袍,越讓他顯得不凡。

劉鈞走下御階,來到他面前。

六名內侍各捧著一個描金朱漆托盤跟在一邊,托盤裡放著幾樣東西。

一道黃絹詔書,是劉鈞詔拜劉允升為平倭大將軍。一枚平倭大將軍金印,還有一枚統兵虎符,另加一把尚方寶劍,另有九支金銀令箭和十二副王命旗牌。

六個托盤,每個托盤裡放著一樣。

詔書、金印、虎符、尚方劍、金銀令箭、王命旗牌。

擁有這一套東西,劉允升就真正成了平倭蕩寇方面統帥,擁有臨機決斷,便宜行事的大權,得以指揮調動平倭大軍,不論平倭軍中文武官員,悉受其節制調動。

「鋒必將全力以赴,決不負陛下所託!」

「這次出征日本,我們務必目標明確,做該做的事情,團練計畫行事。」劉鈞扶起劉允升。

傅山坐在一側,看著那托盤裡的物件,有些羨慕眼熱。他也算是從龍元佐,但一直都是擔任的劉鈞的副手之職,沒有什麼真正獨當一面統領一方的機會。在朝中,他如今是左樞密使,早就封侯,號為軍方第一人。

又是皇帝的妹婿,首輔的門生,可越是如此,他越希望能有機會鎮守一方,下去真正的歷練幾年。

這次東征日本,他準備是想要請纓出戰的,但最後皇帝卻點了劉允升的將。

劉允升這一外出,樞密院更不可連左樞密使也外出。

劉鈞對於東征統帥的人選也是很費了一番思量的。

打日本,其實不是什麼難事,隨便一位總兵官都能勝任此職,但畢竟征倭算是明年的一場大戰,難道不大,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尤其是這還將是一場海上遠征,主力是海軍,不可能調陸軍將領做統帥。

而海軍方面,資歷最足的當然是鄭芝龍,然後也是鄭氏集團出身的那些海軍將領,其它諸如歐洲海軍軍官,則多是在中層任職,難以擔任統帥之職。

劉鈞並不打算讓鄭芝龍來做這海軍統帥,雖然表現上看來他是最適合的人選。

純從軍事上考慮,鄭芝龍最適合,其它鄭家將領也都是不錯人選。但從政治方面考慮,劉鈞卻絕不能用鄭芝龍挂帥東征,甚至不能用任何一個鄭氏將領挂帥。

考慮來考慮去,最終劉鈞還是決定啟用劉允升這張王牌,用劉允升挂帥東征,那是殺雞用牛刀。

如果只是純粹的搶一把,隨便選個將領還是能找到人選的。但即將準備把整個琉球和九州都拿下,那麼這個統帥最大的要求不是打贏這一戰,而是如何控制好局面,把整個局勢引導向朝廷想要的方向。

「對付倭人,本不需要動用你這位樞密使,但朝廷要的不僅是擊敗倭人,還要把九州拿下,將來琉球將併入台灣省內為一個縣,九州島則將單設為大漢九州省。如何既要迅速的擊敗倭人,打下琉球和九州,又不使得日本成為一個戰爭泥潭,這會很考驗人。」

劉允升早已經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了。

如果這場戰爭若是淪為一場長期戰爭,若引得倭人全民抵抗,這就會大大增加朝廷的開支,甚至必然影響到對日的貿易。

若是日本人到時再乘船為海盜,劫掠海上商船,襲擾大漢沿海,這就更加麻煩了。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哪怕是影響了對日貿易,也是極壞的結果。

朝廷的目的很明確,既要打服日本,放開貿易,放開銀銅出口限制,還要奪取琉球,甚至奪取整個九州島。

這會是一個很艱苦的任務,要讓日本人乖乖的認輸,絕不容易。不過他也想明白了,真要有那麼容易,朝廷隨便派個總兵不就行了,哪還需要派他出馬。

「陛下,對日本作戰,我以為當以正奇兩法,正面以海軍切斷九州與日本其它地方的聯絡,先攻取沿海,然後再一步步的進逼,一邊進軍一邊修築堡壘兵部,步步為營。另派海軍為奇兵,從海上襲擊日本沿海諸港城池,讓日本短期內遭受巨大損失,迅速的消滅其有生力量,並徹底的打疼他們,迫他們投降,割讓九州,開放貿易等。」

劉鈞點了點頭,這個思路還是不錯的。

日本如今畢竟有兩千多萬人口,單論人口,將達大漢八分之一。大漢對付一個只有二三百萬人口的蒙古和滿清,都如此廢力,要跨洋直接滅一個兩千多萬人口的日本,絕不現實。

要滅日本,只能是分成多個階段,得吞食,不能鯨吞。先吞食一塊,消化完成後,再吞食一塊,直到最後消滅他們。

劉鈞這個時候要出兵攻打日本,絕不僅是因為日本人強佔了琉球,也不是因為他們要禁止銀銅出口,那些雖然讓劉鈞不爽,但也達不到因此就要發兵決戰的地步。

這場戰爭最關鍵的原因,還是大漢朝廷明年的財政收入將大幅下降,而開支卻還在上升。龍漢元年,朝廷靠著收繳明朝的皇產官產王室產業,發了一大筆財,然後通過對地主們的追繳欠稅,對天下田宅院的重新丈量的換契交稅,又大賺了一筆。

再加上軍田和清查出的隱田,大漢確實一下子增加了許多稅收。

但這些很多都是一棍子買賣,收完一筆就不會再有第二筆。

這些收入,是佔有龍漢元年財政收入三分之二以上的。除去這些後,按財稅審計各部門的預算,明年的正常稅賦收入,大幅降低。

明年最主要的收入,依然還是田賦,全國清丈出來的大約十二億多畝田地,所有的田賦,加在一起,有五億塊銀元左右。這還是理想狀態下,還得考慮到各種水旱災情蝗災等等。

不過好在新朝初建,擁有大量的官田,這些官田除了田賦還收田租。

本來通過接收前朝官田、沒收的皇室和勛戚以及犯官等田產,再加上軍屯田等,數量巨大,光是收租理想情況下一年能收七億。

不過從下半年開始,劉鈞給許多大漢官軍將士、官員勛戚等分賜土地,把大量的官田分給了官軍將士、文武百姓等。

這一舉動,也是為了賞賜功臣,也為了讓大漢朝得到更多的支持擁護。

此外,劉鈞又對許多邊疆之地,還有許多傳統的貧困之地的田地,進行田賦減免。

本來朝廷一年的田賦和田租加一起,全部徵收能有十二億左右。

但是經過土地的大量分封以及減免後,現在官田數量大減,失去官田田租這一大筆收入,再加上減免田賦土地的極大數量,導致明年全國的田賦田租也就在七億塊左右。

若是再把水旱災害情況發生後朝廷必須的減免田賦那部份算進去,朝廷明年的田賦收入也就在六億塊左右。

六億塊銀元,也是一個寵大的數字了,但比起去年,朝廷開拓了大量疆土,可短短一年時間田賦收入卻反而下降一半。

不過有些事情卻是必須做的,比如給那百多萬大漢官軍將士們賞賜田地,這些都是護衛大漢的根本,給他們分封田地,相當於給他們發乾股,能大大的刺激將士們,讓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