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開國建業 第504章 後宮

紫禁城,乾清宮。

劉鈞稱帝之後,一如前朝,將內廷之首的乾清宮做為自己的寢宮。這座後廷之首的宮殿,是內廷後三宮之一,歷史上曾經數次被焚毀而重建。

乾清宮為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座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面闊9間,進深5間,建築面積達2畝多,自檯面至正脊高20餘米。

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後檐設仙樓,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殿內鋪墁金磚。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這座奢華的宮殿極為高大,擁有上下兩層,暖閣九間。

乾清宮的一大特色就是房間多和床多,雖然這間宮殿只是劉鈞一人的寢宮,但殿內卻有二十七張床,按前明的慣例,劉鈞每天晚上都會在不同的房間就寢,以防不測,這樣就沒有人知道皇帝就寢之處。

雖然劉鈞並不擔心自己的宮內安危,不過也並沒有改變這些。在大明朝的二百餘年中,乾清宮內也發生過太多的事情,比如嘉靖朝時的壬寅宮變,萬曆朝時的紅丸案,泰昌妃李選侍爭做皇后的移宮案等,都發生在乾清宮。

劉鈞稱帝後,這裡依然沿襲明制,並且將這裡做為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事務的重要場所。

此時劉鈞便身著明黃的便袍,頭上也未著冠,只是有些隨意的把頭髮挽成一個髮髻,然後用一支玉簪固定住,他腰間系一條九龍玉帶,玉帶由許多大小規格相同的白玉鑲嵌成九條龍紋,腳底踩著一雙明黃色的軟底靴。

劉鈞正在看著奏章,國朝初立,天下還有著許多叛亂未平,大大小小無數的事情都等著劉鈞處置。

說句實話,劉鈞覺得當了皇帝累多了,怪不得曾經有人說過,皇帝其實是王朝的奴隸,確實如此。

不過許多事情,也不得不過問,劉鈞還做不到把所有事情都扔到一邊去。

忙碌了一天,劉鈞也不免有些疲倦,他伸了個懶腰,起身活動了下。

「什麼時辰了?」

「回陛下,將至晚膳時間了,是否傳晚膳?」一旁的太監王坤連忙說道。

王坤是劉鈞還是鄖陽總兵時就擔任他的總監的舊人了,自那以後這幾年一直跟隨著他,對劉鈞的發展起過很大幫助作用。劉鈞稱帝之後,便也讓他擔任了司禮監掌印太監之職。至於原來的王承恩,則讓他去伺候周太后張太后等前朝嬪妃們了。

原東廠提督王之心則被任為秉筆太監,但不兼東廠提督。東廠提督改由另一個劉鈞的老人太監盧維寧擔任。

王之心雖然擔任了秉筆,但劉鈞卻把秉筆由原來的四位,提升到了七位,跟內閣大學士數量一至。

雖然他保留了司禮監秉筆太監,但這些太監並不會有太大危害。雖然許多大臣一直上書,要求罷除司禮監批紅之權。

可劉鈞沒有同意。

並不是劉鈞昏庸,聽信奸佞。而是司禮監太監們的批紅之權,並不如外面大臣們所說的那樣可怕。實際上,除非皇帝是那種幾歲的孩童,要不然,司禮監太監們雖有批紅之權,其實這個權利也是受到極大限制的。

內閣和司禮監,一個有擬票之權,一個有批紅之權,在劉鈞雖然保留了總理處,但沒有了輔政大臣後,總理處只是相當於一個廷議。

內閣大學士們的品級提升,更加言正明順的擁有宰相之權,不過卻是群相制度,互相之間有監督制約。

但司禮監不同,他們哪怕有批紅之權,但也只是代批之權。司禮監秉筆太監其實就是皇帝的私人秘書,他們根據皇帝的要求,對奏章代批。實際上,他們每一個批示,那都不過是在傳達皇帝的旨意而已。

皇帝政務繁忙,光靠劉鈞一個人肯定忙不過來,而宮中有又特殊性,不能有外臣入內。因此在前廷,會有大學士、中書、翰林們協助劉鈞,可到了後廷,就只能依靠太監們協助了。

雖然史書上太監們的名聲最惡,可實際上,太監亂政固然有放縱之惡,但太監們也是給予皇帝很大的協助的。只不過太監跟朝臣們天然是敵對關係,而史書又是由官員們書寫,因此才有此惡名。

劉鈞倒也沒有想為太監們洗白的意思,事實上,劉鈞登基之初,就已經下過旨意,將天下各地的太監召回,不再派太監監軍、收稅、打理皇莊、皇店、官店、官田等。

太監只負責宮內事務,宮外也只保留了一個東廠。

宮內的二十四衙門,都大為壓縮裁減,許多並非特別重要的機構給予裁併,對於部份業務,能交給外面的就直接交給外面。

而現在,劉鈞正在計畫著一個新的決定。

準備進一步精簡裁併太監機構,同時裁撤大部份太監,讓那些年老的、有病的都出宮。有家人的送回家鄉,以後每月給養老金,沒有家人的,則由朝廷出錢建立養老院,安置他們。

甚至部份年青的,同樣也要裁減大半,有家人的,允許自謀出路,給遣散費。沒家人的,朝廷安排工作。

劉鈞這個時候要裁減太監,也實在是因為太監數量太多。

宮裡太監過萬,而最近各地的前朝宗室王府廢除,各王府里的太監也紛紛被送回京,加起來數量甚至過兩萬,比宮裡的還多。按規矩,本來各王府太監是有定數的,可許多王府都是違制。

因為明末之時生活艱難,許多活不下去的人就自宮。畢竟比起餓死,自宮後進了宮,起碼還能混口飯吃,甚至說不定還能混的很好。

往往朝廷要招太監的時候,民間就動不動有數千人自宮求進。

有一次甚至因為朝廷只招了千餘人,結果有四五千人自宮了,名額太少選不上,還引發了凈身者的暴動,迫使朝廷不得不又招了許多,然後分送各地。

這麼多太監,已經嚴重超編了。

劉鈞打算以後太監只是在宮裡執役,那麼皇宮裡根本不需要這麼多太監。

他只打算裁撤大半,眼下太監加起來好幾萬之多,這還是有不少宗室造反,府里的太監沒有送回京。

現在京中有大約三萬五千名左右的太監,劉鈞準備先直接裁掉三萬人,剩下五千人先用著,然後再慢慢精簡太監衙門,再裁撤部份太監。劉鈞覺得,宮中有千餘太監其實就足夠了。

畢竟除了太監,宮裡還有宮女和女宮,而他們要服務的並沒多少人。劉鈞以及他的父母妻兒,也就是一家子人而已,三四千人服侍遠遠足矣。

宮女的情況要比太監好些,各地王府也有部份送入京的宮人,但大多數劉鈞都讓地方官員就地將她們遣散了。畢竟宮人不是太監,太監是一個特殊群體,但宮女出宮後依然就是個普通女子。

現在宮裡的宮女加起來不下五千。

劉鈞打算裁減三千,留下兩千人。

如此一來,太監裁三萬,宮女裁三千,剩下太監五千,宮女兩千。

以後可能還要裁,裁到太監千餘,宮女千餘人就好。一個皇宮,有三千人服務,已經不少了。

裁減掉多餘的太監,也能減少宮中花費。同時,也能加強對太監宮人們的管理,尤其是不再讓太監出宮,避免他們干政。

「都這麼晚了?那就傳膳吧。」

皇帝的膳食,並不如後世人想像中有多誇張。就如禁紫宮裡的御膳,就有很嚴格的規定的,比如皇帝一天的膳金,也不過三十六兩。這還是皇帝的伙食標價高的原因,正常學問下,皇帝的早餐和午餐是不得喝酒的,但晚餐則必須備酒。

劉鈞當了皇帝後,也沒怎麼更改原來的規矩。

午餐和晚餐依然是水陸必陳,現在劉鈞的早餐有十二道菜,其中會有豬、牛、羊、鵝、雞、魚等,還會有青菜和茶。午餐則有二十道菜,會有一道海鮮。

什麼名種燕窩魚翅熊掌鮑魚之類的,就是皇帝也並不是餐餐吃的。事實上,劉鈞當了皇帝不比崇禎吃的更好,只是多了牛肉而已,以前朝廷是禁私宰耕牛的。但如今大漢得塞上諸蒙古部族歸附,各種牲畜、皮毛貿易很順暢,因此牛羊肉酥油奶粉等也不是什麼稀奇東西了,比較珍貴的還是那道海鮮,畢竟得從幾百里外的天津運來。

一般情況下,劉鈞都是一個人吃飯的,其它的妃嬪們也大抵如此。根據每人的品級,會有相應等級的膳食,每頓多少錢,都有規定,御膳房按著做。如果妃嬪們另有要求,那就得自己掏銀子提前訂做。

很快晚膳已經傳上來,依舊是二十道菜,十三道縈菜,七個素菜,還有茶和酒。

每道飯菜都已經有專人試吃過了,因此菜都已經不是很熱乎,好在是夏天。

王坤見皇帝端起了飯碗,連忙揮手,立即有一隊宮人捧著各色樂器上前,坐到一邊開始奏樂。

素雅的音樂響起,確實很不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