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顧命輔政 第412章 軍機處與樞密院

「陛下。」周延儒起身朝皇帝行禮,「老臣以為闖賊勢大,兵圍洛陽,中原有糜爛之危。當此之時,朝廷必須派兵支援,為保萬一,老臣舉薦由郡王親自統兵南下救援洛陽,督師中原剿匪。」

「朕不許。」朱慈烺直接否決了。「皇兄是朕顧命大臣,朕片刻離不得皇兄。」

「陛下,河南左良玉向來跋扈,如今屢敗於闖賊,畏戰不前,若無一重臣督師河南,只怕解救不了河南亂局。郡王用兵如神,軍中威望著著,由郡王出京督師中原,必然馬到成功。早一日平定河南匪亂,也早一日還中原太平。」周延儒說。

河南的闖賊並不是一天起來的,實際上這幾個月闖賊一直在攻城掠地,雖然河南地方軍政兩界有意隱瞞,可朝廷不可能一無所知。只是之前大家都在忙著京中鬥爭,無暇他顧,也不認為闖賊還能再翻起什麼浪來。

而現在,闖賊在中原席捲,宗室郡王都殺了,都兵圍洛陽了,哪還能視而不見。不過周延儒倒不是有多心憂河南百姓,他看到的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一個把劉鈞趕出京的機會。

讓劉鈞督師中原剿匪,正好把劉鈞趕出京去。

周延儒的那點用心,劉鈞一眼就能看破。

「陛下,區區流匪餘孽而已,何足畏懼?」劉鈞起身,「臣以為,只需立即傳旨湖廣總兵官張山,令其率部入豫剿匪,兵馬到功成。」

「張山只是湖廣總兵官,入河南做戰,只怕左良玉不肯配合,當地官府也不會聽令。還是需要如郡王這般的重臣督師,方能號令河南。」吳甡也站出來聲援周延儒。

廳中許多官員都大為驚訝,沒想到一向死對頭的兩人居然一致態度了。

「那也不是什麼難事,給張山一個中原剿匪總指揮的頭銜,令河南文武官員悉受其節制,配合剿匪,再賜一把尚方寶劍,足矣。」劉鈞笑道。

在這個時候,劉鈞是絕不會輕易的離開京師的。沒有他的坐鎮,想儘快整合京軍掌控在手會很難,而且他一走,周延儒等人肯定會想辦法合力對付他的。

周延儒和吳甡堅決反對。

最後爭論了半天,劉鈞卻突然拋出了一個新的提議。

「陛下,自五軍都督府撤消之後,兵事盡歸兵部,既管軍政又管軍令,這與祖宗法制不符。而且如今關外清虜未滅,依然虎視眈眈,而中原又有流匪未平,四處做亂。臣以為,為了加強陛下與朝廷對於天下戰局的統籌,因當另成立一個軍機處。」

劉鈞提議,成立一個軍機處。這個軍機處就是皇帝和總理處的軍事幕僚顧問機構,負責溝通朝廷與各地軍鎮,並負責傳遞皇帝與總理處的軍事決議。

「兵部當只負責軍政,擁統兵權,不應當再擁調兵權,調兵權當屬軍令系統。軍政軍令當分開,統兵權與調兵權不能同屬一部。」

設立軍機處,目的就是要侵奪兵部之權,把調兵權從兵部轉移到軍機處。劉鈞這樣做不是為了多此一舉,而是為了奪權,他並不僅滿足於只管著直隸總督下的兩個軍,他這個顧命大臣,想要通過設立軍機處,明正言順的掌控天下調兵權,哪怕暫時這個權利也不可能他獨掌。

「陛下,軍機處為陛下的軍事參謀顧問處,直接向陛下報告。」

朱慈烺聽說這個軍機處直接向他報告,等於他就有權直接參与調兵指揮等決策,不由大感興趣。

「陛下,臣認為,以後軍機處總領軍務。兵部之外,還當另設樞密院。兵部以後管軍政,樞密院管軍令。一個擁統兵權,一個指調兵權。」

周延儒看皇帝對這提議十分有興趣,不由的面色微變。

他打斷劉鈞,質問,「之前也是郡王提議撤除五軍都督府和天下衛所,如今時隔不久,卻又要設立軍機處和樞密院,請問這個樞密院與原來的五軍都督府有何區別?這不是朝令夕改,有如兒戲?」

「當然不是如此簡單。」劉鈞道,「我朝原來設立兵部與五軍都督府,分掌軍政軍令。但隨著衛所的馳廢,都督府實際早已經名存實亡,其職權都盡為兵部侵奪。各地衛所撤除之後,五軍都督府自然無保留意義。」

「但是軍令軍政不分,也是一大隱患。為了更高效更清晰的統兵調兵,有必要重新分開軍政軍令系統。建立樞密院,並不是恢複五軍都督府。」

說到這裡,劉鈞拿出一個捲軸,打開。

上面是一張圖表,用圖形清楚的把大明軍隊未來的指揮體系重新標明,一目了然。

在這張圖上,大明皇帝是整個大明軍隊的最高指揮決策者,在皇帝之下,是由四顧命大臣為主的軍機處。

然後往下,分別是兵部和樞密院。

以後兵部將是一個軍政系統,負責的是軍隊的行政、後勤、裝備、以級武官的選拔、晉陞、賞罰等。兵部下面,在原來的各司外,還將設立陸軍司、海軍司和總裝備司、總後勤司等。

而樞密院則是軍令系統,握有調令兵。樞密院設樞密使,下面設有總參謀司、以及五軍司令部,他們領導天下各個軍區和軍鎮。

劉鈞的這套指揮體系裡面,軍機處成為軍事最高決策中心,而兵部改為軍政系統,負責的是行政後勤這一體系。大明軍隊的指揮鏈條,將是皇帝-軍機處-樞密使-總參-五軍司令部-各軍區-軍鎮為基本鏈條,負責大明軍隊的作戰指揮、控制、協調和訓練等。

「軍機處直接向皇帝負責,其成員為四顧命大臣、兵部尚書、樞密使、總參謀長、前後左右中五軍司令、以及陸軍司令、海軍司令、總裝備司長、總後勤司長。」

整個軍機處核心成員達到十六人。

軍機處是樞密院和兵部的上級,溝通皇帝、總理處和下面的兵部與樞密院。

這是一個很複雜的結構,不過聰明如周延儒、吳甡等人還是一眼看出來了劉鈞的真正用意,繞了這麼一大圈,實際上就是沖著兵權來的。

如果劉鈞當初沒撤除五軍都督府,那麼就很難把指揮權從兵部中搶過去。現在繞上一大圈,先撤除五軍部,回頭又說兵部權利過大,軍政軍令不分,然後轉頭就設立了一個樞密院,還特別設了一個軍機處,頓時兵部的核心權力立即被剝奪了。

搞這麼複雜,只為掩飾他奪權的野心。

偏偏他還這麼聰明,沒直接弄個樞密院,而是還另設了一個軍機處,把皇帝拉了進來,讓他做了軍機處的最高決策者。

如此一來,兵部就相當於變成了過去的五軍都督府,沒了調兵權,只剩下行政後勤了,這跟北宋時的兵部有什麼區別?

兵部真正最重要的調兵權,反而轉到了樞密院,通過這個總參謀司和五軍司令部,握有調兵權。他們隸屬的軍鎮,則直接握有指揮權。

「我反對。」周延儒惱怒的道。

「我也反對。」吳甡也站起來道。

兵部尚書陳新甲也出聲反對,如果真這樣搞,那他這個兵部尚書還有什麼可當的。

這個時候,劉宗周說話了。

做為四顧命之一,他的態度極為關鍵。現在場面上是周延儒、吳甡聯手二比一對劉鈞,占多數,持反對意見。

「陛下,老臣以為,郡王的這個提議是老成謀國之議。五軍都督府確實早就名存實亡,兵部獨掌統兵調兵權,這與祖宗制度不合。如今郡王提出建樞密院掌軍令,兵部掌軍政,軍政軍令分開,這是好事。相互制約,方能長久。陛下年幼,再設軍機處,負責協調兵部與樞密院,為陛下參謀顧問,這也是個好建議。老臣贊同郡王此議,認為當設立軍機處和樞密院。」

二比二。

四顧命大臣,二比二,持平。

關鍵時候,便看皇帝態度了。

「那就按郡王之議,設立軍機處和樞密院。」皇帝一語定音。「此事,就由郡王全權負責。」

第一任樞密使,最後由現任工部尚書范景文出任樞密使。范景文雖是現任工部尚書,但於崇禎七年拜過兵部尚書並參贊機務,有知兵之名。後來因為在黃道周一事上進諫崇禎,惹怒崇禎被貶。此後梅之煥入閣首輔,起用他入朝,再次官至工部尚書。

這也算是一個比較能幹實事的官員。

對於這個樞密使,劉鈞並沒有去爭,也沒想自己兼任或用自己人。以大明的慣例,是以文馭武,不可能用一個武將來當兵部尚書或者樞密使的。

劉鈞也不太在意樞密使誰來當,樞密院最關鍵的是總參謀長和五個司令,這六個人才是樞密院里最重要的人,何況,樞密院之上還有個軍機處。

至於兵部,劉鈞乾脆任由周延儒他們舉薦官員,出任幾個軍種司令。與五軍司令這樣類似的戰區司令比起來,這幾個軍種司令其實不過是管著行政後勤而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