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顧命輔政 第403章 反將一軍

乾清門外總理處。

距離第一次總理處正式會議已經過去十天,今日四顧命大臣再次總理處議事,並恭請皇帝聽政,又召來內閣、司禮監、六部、五府、都察院、通政司等諸寺衙主官們前來。

周延儒今天心情不錯,他些天他早就在期待著這一天了。

他咳嗽一聲,迫不急待的說道,「這些天來大家都辛苦了,但也總算把今年上半年的各項積欠以及下半年的各項開支預都算好了。現在戶部把這些都做成了報表,完全按郡王之意做好了。戶部呈報給了內閣,內閣已經把票都擬好了,交到了總理處,今天我們就議一議這個報表,如果通過,那就交司禮監批紅,然後就等郡王的錢糧到帳入庫以便拔付了。」

說到這裡,周延儒望向一旁的吳甡三人。「吳閣老、劉總憲、郡王,戶部的報告上內閣的票擬,你們看一下,然後呈交王公公他們批紅吧。」

內閣的票擬本就出自周延儒和吳甡他們之手,因此這票擬其實總理處四顧命大臣中的兩位已經是看過且本來就出自他們之意的。唯下剩下的就是劉宗周和劉鈞二人的態度了。

劉宗周還沒說話,劉鈞倒先說話了。

「戶部的報告在交給內閣票擬之前,按流程,先呈給總理處閱過。」劉鈞的話不急不緩,不像周延儒一樣總要拿腔拿調,但他的話里也透著一股氣勢,他看了眼周延儒一眼,「內閣票擬前我已看過戶部的報告,今天我又看過了內閣的票擬,對於內閣的票擬我不敢贊同,對於戶部的報告,更沒法接受。我反對通過票擬,更不能批紅。」

「為何?」

沒等周延儒跳出來,反倒是劉宗周還開了口。

「郡王可否說明一下反對的原因?」

劉鈞慢聲答道,「這份預算里,兵部的請款數目最多,其中僅京畿九鎮兵馬的欠餉就達六百萬塊銀元,另外還有軍械更換、戰馬補充、製造戰車、廂車等費用達二百多萬塊。此外,關外遼西三鎮的欠餉,撫恤和津貼還有賞賜,加上恢複防禦,築城修堡等費用,也達六百多萬塊。」

「另外陝西、三邊、山西、宣大等幾大軍區,每軍區也是二百多萬的請款。」

劉鈞手指在桌上重重的點著,「僅兵部的這幾項請款,就達到一千六百多萬塊銀元,我就想問一句兵部和戶部的官員,你們真有認心的辦理此事嗎?還是說下面開口要多少,你們就報多少?」

周延儒點了戶部尚書李邦華和兵部尚書陳新甲的名。

「兩位尚書回答一下郡王的疑問吧。」

「好,那我先回答一下郡王的疑問吧。」兵部尚書陳新甲站起來說道。

陳新甲今天也是有備而來,他翻開一本賬冊。

「去年朝廷整頓天下兵馬,全國共編三十六鎮。其中北方邊疆五大軍區十五鎮,京畿三大營九鎮。現如今每鎮都是兵額三萬,僅京畿九鎮就有兵二十七萬,另有戰馬九萬匹,挽馬同樣九萬。京畿九鎮養兵之費,平均每兵每月十塊銀元,其中包含士兵的軍餉、口糧,以及馬匹餵養、武器補給、保養,軍官們的俸祿,另外還有獎賞、撫恤等等。」

「如此計算下來,僅京畿九鎮兵馬,每月就得二百七十萬貫,四月就是一千零八十萬。如今欠餉近四月,加起來八百多萬塊銀元的請款,並無問題。」

劉鈞冷哼了一聲,當是騙鬼呢。一月二百七十萬塊,那一年就是三千二百四十萬塊,哪怕折算成銀兩也是一千六百多萬兩。真照這樣的軍費開支,大明光養京畿這二十來萬兵馬整個財政收入都不夠支出。

在崇禎中期,朝廷每年徵收的三餉一千多萬兩,再加上其它收入,不到兩千萬兩白銀,絕大多數用于軍費開支。其中每年拔給關外遼西的白銀有五六百萬兩,另外還有大量糧草器械。

九邊其餘諸鎮,一年的軍費加起來不過八九百萬兩。

明朝的軍餉問題,其實很複雜。早年是衛所制,衛所有自己的軍屯,每衛所部份軍戶屯田,部份守城,然後每年各衛輪流上京做班衛守衛京城。

衛所自己耕種的糧食,大部份入衛所倉庫成了衛所的軍糧,部份則發給軍戶成為他們的口糧。當年朱元璋曾經很得意的說過,吾養百萬兵,不費國家一粒糧。

不過到了後期,衛所腐敗,屯田多被軍官們侵佔,軍戶淪為軍官佃農,武備不修,戰力不堪。最終朝廷不得不在邊地實行營兵制。從衛所或者地方上招募青壯從軍,守衛邊疆。如此一來,就得給軍餉。

邊軍營兵的軍餉並不高,大約在每月一兩左右,但邊軍的軍餉並不只有薪水,他們的軍餉由薪水、月糧、行糧、賞賜四大部份組成。除了拿工資,還有口糧,一旦要出兵,還得另發一份行糧,並且多數情況下,還得有開拔銀子,一打仗,往往還會有賞賜,以鼓舞士氣。

邊軍如果只是駐守,那麼花費還少些,一旦要出兵打仗,甚至是遠距離的援遼、或者是勤王或者是南下平叛,那就會大大增加開支,許多邊軍就因為出征之時得不到糧餉的支付,就在外嘩兵、兵亂,直接打回老家去。

在崇禎時,衛所制已經完全崩潰,基本上沒什麼作用了。邊軍全靠招募士兵作戰,邊軍的士兵後來也基本分為三類,本鎮者為主兵,其它鎮來援者為客兵,還有招募的本地民壯為土兵。

一開始是主兵不支行糧,客兵不支月糧,但到後來,戰事頻繁,為鼓舞士氣是月行並支,還要加鹽菜銀。

當初朝廷耗費最大的就是這些客兵,客兵軍餉三倍於主兵。

崇禎去世前整編兵馬,全面裁撤了衛所,編練新軍,招募士卒,也不再有主兵客兵之分,甚至軍餉也不再有行糧、月糧、鹽菜、草料、薪水等等各種,而是統一折色以銀元發放。

原來邊軍薪水本色相折,大約在二兩左右。兵頭軍官要高些,京畿兵馬糧餉也較高。整頓之後,各鎮兵馬的薪水分為三等,遼東、遼西、京畿的十一個鎮和北洋水師列第一等,平均每兵本色相折後,是五塊銀元,山西、陝西、山東三大軍區九鎮,做為邊軍列第二等,每兵平均每月本色相折是四塊銀元。

然後是其它各鎮兵馬,每兵每月本色相折三塊銀元。

雖說當初定的是本色相折,軍中供應伙食,不再發行糧、月糧、鹽菜錢等,也統一發銀元,不再折色,但賞賜、撫恤這些還是要算的,另外馬騾供養,軍械補充等也要不少錢。

但是。

再怎麼花費,也是有限的。尤其是京畿和五大軍區去年到今年,都一年多沒打仗了,沒打仗軍費自然就不會太多,只是基本的糧餉開支而已。

劉鈞都不用腦袋,只需要拿腳算,他都算不出,僅僅是四個月的欠餉,京畿就有了八百多萬塊的軍費積欠。

就算全按第一等的軍餉算,每兵每月五塊,京畿九鎮,二十七萬人,才一百三十五萬塊餉銀,就算十八萬匹加上馬騾,也不會超過百萬。

全加起來,頂多二百萬左右,兵部卻報了個八百多萬。

何況,劉鈞早已經對京畿九鎮摸了個底,說是九鎮都滿編,實際上九鎮就是原來的三大營基本上加了一些其它鎮抽來的兵整編成的。

而京營早就腐爛不堪了,清軍幾次入關,京營連京師都守不住,還靠邊軍勤王。京營的兵許多都是有名無實,名額上是滿編,實際上軍官們吃了很大一部份空餉,然後剩下的那些,還有好多是注名支糧,買人雇役,什麼意思呢?

就是花錢買通軍官,然後就可以在花名冊上登記個名字,然後每月領薪水月糧,但實際上,根本就不支操練,也不值守。遇到要操練檢閱的時候,就花錢到大街上僱傭個閑人或者叫花子什麼的,送去營里代他糊弄。

空額加上這些注名的就佔了大半,剩下京軍中,也有大部份的老弱,他們什麼都幹不了,就是混吃等死的。再剩下部份,則都是被京城的各皇親國戚、勛貴大臣們招去看門、護衛,或者直接拉去做工去了。

反正,名為九鎮二十七萬軍,真正能算的上是兵的,也就是極少數的一部份,這部份還都是那些將領們的家丁。

這個情況,劉鈞相信兵部肯定知道,戶部也知道,內閣一樣知道。

但這些人都一起糊弄著,當年糊弄崇禎,搞了個一整頓京軍,編練九鎮。實際上換湯不換藥。

現在他們又來糊弄劉鈞了,拿著花名冊,就敢要劉鈞八百萬。

劉鈞冷笑一聲。

「本兵,你這個每月須銀二百七十多萬是怎麼算出來的?京軍每月本色相折,也不過五塊銀元,一月才一百三十五萬。何況,朝廷雖欠餉四月,可卻發了糧的,只是欠銀而已。並且據我所知,也不是四月餉銀全欠著,首先軍官的那份就都發了,另外士兵們每月也都拿了三成餉。」

劉鈞再次敲擊著桌子。

「如此一算,就算真有二十七萬兵馬,四個月的欠餉也不過三百七十八萬塊銀元而已。本兵,你告訴本王,這八百多萬塊銀元他是哪來的?」

「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