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渡海東征 第391章 天津遇刺

「賣報,賣報……《時報》今日頭條,征虜大將軍朱督師已經離開旅順,不日將從天津入京!賣報,賣報,兩文銅元一份……一報在手,盡知楚國公征遼戰記……」

清脆的童聲沿著京師的大街吆喝,遠遠傳開來。

周延儒坐在馬車裡,聽到這叫喊聲,對著簾外說道,「去買份時報!」

「是。」外面的家丁應了一聲,很快就買來一份時報,恭敬的遞進車內。

兩文銅元一份,如今一個銀元值二百文銅元,此時這兩文銅元相當於半分銀子。這要是在鄉下,都能割半斤豬肉了。不過京師之地,半分銀子真是值不當什麼。京師不但官員眾多,讀書人也多,識字的人更不少,許多大戶人家的管事奴僕甚至是丫環侍女,連著那些商鋪里的掌柜夥計,識字的都是一抓一大把。

時報初創時在大明是個新鮮玩意,但如今時報在京師也已經不算新鮮了。雖然時報總社在湖北,其它數家分社也都在湖北周邊,京師並沒有分社。但時報每五天一期,每期離京師最近的登州分社印刷出當期報紙後,就會用快帆船走海路抵達天津,再用馬車快速運往京城。

時報的價格並不貴,京師人只要願意買,大多數人都買的起,而且京師讀書識字的人也多,經歷一年多時間,時報如今每期在京師的銷量都破五千份。如今京師官員大戶商賈,幾乎家家戶戶都訂了時報,甚至各酒樓茶館乃至青樓樂坊,也都訂了時報。

好些個茶館酒樓不但訂了時報,甚至還專門請讀報人讀報。這就如同是說書一般,也算是一種招攬顧客的手段。效果比說書還好,畢竟說書的聽來聽去總是那麼幾段,可這時報卻每五天就一期,內容還豐富,時事新聞,天南地北的各種新鮮事務等等,包羅萬象,各種俱有。

大家一邊喝酒吃茶,聽聽新聞,朋友一起品評時事,談論今古,順便聊聊各地物價、地理什麼的,非常不錯。

周延儒早知道時報是由劉鈞所辦報紙,周府也訂有時報,甚至時報還免費給京師大小衙門派送,不過今天並不是時報發行的日子。

拿到報紙周延儒看了一下,不是往期的舊報,而是新發行的,報頭旁邊加了兩字,增刊。

報紙還散發著墨香味,頭版頭條就是劉鈞即將入京的消息。

在那加粗的隸書標題下,還有一張圖,一身戎裝的劉鈞正在離開碼頭登上港口停泊的一艘大帆船。

時報的內容十分豐富,四開三十二版,一份報紙都相當於一本小書冊的內容了。版面多,內容豐富,而且還是圖文並茂,頭版一般都是刊登近期的大事要聞。時報自創刊以來,頭版並不刊登朝廷的政令法規,基本上每期刊登的不是劉鈞率楚軍作戰的報道,就是些劉鈞主導推行的一些計畫內容。

一至八版是新聞版,九第十六版,是時政版,十七到二十四版是經濟版,二十五到三十二版是民生版。

時報的口號就是聚合重要的朝廷和地方官府政策新聞,關注突發事件,了解民生實時信息為大明的百姓提供最具時效性,貼近生活的報紙內容。

雖然這份報紙是劉鈞所辦的,但周延儒幾乎每期必看。他心裡甚至很喜歡這份報紙,很多時候,報紙上的新聞,比他這個首輔從官方還能更快更準確的了解天下動態,不得不說這是個諷刺的現象。

而且這份報紙雖然是劉鈞出資辦的,但很公正嚴肅,內容真實。雖然刊登新聞時事,但卻態度很客觀公正,很少帶有個人傾向的議論時政,他們只是是報道新聞時政,但卻不做評論。

雖然周延儒也看出來,其實做為一家非官辦的報紙,他們選擇報道的新聞時政內容,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態度了。但這種做法,總比公開評論議政要好的多。其實自時報正式開辦,火起來後,一年來,大明已經先後又開辦了不少份報紙。

但一年多過去了,除了時報紅紅火火,每期銷售都能破萬,最高銷售量破過五萬份,其餘的各家報紙,最高都沒破過一萬。平均銷售量,甚至連三千都破不了,大多數實際銷量都在一千份上下,甚至不到。

為什麼?就因為那些報紙多是復社的成員開辦,他們辦的報紙,最主要的就是議論時政,其它的內容很少,還經常有些內容不真實,這樣的報紙有幾個人真願意看。

還有些商人辦的報紙,同樣因為缺少足夠有權威性的新聞,很充實的內容,而銷量不高。

有幾家報紙能如時報一樣,五天一期,期期三十二版,有時在月初還有四十八和六十四的大版,所有的內容都非常真實。

周延儒對那些報紙沒什麼興趣,他甚至對於時報的新聞時政版塊也向來興趣不大。做為大明首輔,他每日里看的那些天下大事要聞太多了。

他看時報,更喜歡看經濟民生這一版塊,尤其喜歡看文學版塊,上面有詩詞戲曲選載,還有小品文等,當然他最喜歡看的還是長篇的話本小說連載。一般他看過小說後,就會去看經濟民生版塊。

不過今天他一直盯著頭版,許久都沒有往後翻。

頭版上劉鈞的畫像,就跟時報上無處不在的廣告一樣讓周延儒討厭。時報的廣告版面也設計的非常獨特,有多種形式讓商家選擇。有通欄廣告、半通欄廣告,四分之一版廣告,豎四分之一版廣告,橫三分之一版廣告,豎三分之一版廣告,小半版廣告,橫半版廣告,豎半版廣告,整版廣告,跨頁半版廣告,跨頁整版廣告,報眼廣告,報花廣告,下置孤島報花,中置孤島報花,導讀報花和欄花廣告,中縫廣告,分類廣告,夾頁廣告和軟文廣告等。

零零碎碎,若真細算起來,這三十二版的時報,每期廣告得有好幾百個。

據說時報光憑這些廣告銷售,每期不但就能把報紙的成本賺回來,還能賺上許多。

辦份報紙,既為自己舉目張舌,還能變著法子摟錢賺錢的,也就劉鈞一人了。

如今,這個劉鈞馬上就要入朝了。

宮中。

崇禎也在看著這期新到的時報,事實上,時報自在京中發行後,崇禎從東廠那裡知道後,就讓東廠把每期的時報都第一時間送入宮中。後來又出了幾份報紙,崇禎也讓東廠全都一併每期送入。

崇禎也是時報的資深讀者了。

其實早就有官員上奏,說要查禁時報。崇禎心知肚明,時報雖然並不議論時政,可畢竟影響越來越大,哪怕他們不公開議政,可把天下事報知天下人,還是讓那些高高在上的官員們不爽。

從某些方面來講,時報的出現,等於多了道民間輿論監督官員們。崇禎覺得其實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也並不是所有報紙都如時報這樣態度公正。就如其它幾份報紙,就有些肆無忌憚,什麼話都說,什麼人都敢評論,他們的議論對於朝廷的威信確實很有影響。

但總的來說,崇禎還是比較喜歡時報的。不但裡面報道的天下時事新聞很迅速很真實,而且許多官員們都隱瞞的東西,比如地方災情等,他們會及時報道。

而且另一方面,崇禎深居宮中,對於外面的事情全靠下面的人稟報,難知民間真實景象,而時報上的許多民生經濟,上面有許多民生的東西,就連那些夾縫邊角上的廣告,裡面也有不少房屋商鋪的租賃價格,大宗貨物的買賣交易價格,再比如那些招工的信息,很清楚的有招聘各種工匠、工人的薪水多少,讓他對於民間百姓的生活現狀有一個比較清楚的印象。

而這些,往往都是官員們很少告訴他,也多報告的含糊不清楚的地方。

「陛下又在看報紙啊,京中又有新辦的報紙發行了?」周皇后緩緩而來,見皇帝在看報,便問。

崇禎揚了揚報紙,「是時報,今天增刊。」末了,他又加了一句,「楚國公終於離開遼東踏上回京的船隻了。」

「陛下,繼業為國征戰,勞苦功高,切莫辜負了他。」

「皇后這話是什麼意思?」崇禎驚訝的望著周后。

周皇后猶豫了會,最後還是說了出來,「臣妾近日也聽到一些傳聞,不好的傳聞。」

「什麼傳聞?」

「聽說如今京師上下都在傳一句話,『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遼東已定,楚公當烹。』」

「是誰造謠生事?」崇禎黑著臉怒道,「朕豈是那種鳥盡弓藏過河折橋之人?」

皇后又問,「臣妾聽說陛下要為繼業封王!」

崇禎點了點頭,沒有對周后隱瞞。

「朕確實有這個打算,繼業為大明立下不世之功,朕當然得重賞酬功,不封王不足以酬謝其功也。」

當然,這是表面說話。實際上,崇禎真實的意圖,是要借封王之機徹底剝奪劉鈞的兵權。這段時間他一直在思慮著要如何對待立下不世之功的劉鈞。

他沒想過要殺劉鈞,劉鈞一直都表示的忠心耿耿,尤其是劉鈞還有一批同樣忠心耿耿親自帶出來的部下。若殺了劉鈞,弄不好就要逼反他的部下。當年他逮捕袁崇煥,祖大壽立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