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渡海東征 第327章 功高震主

崇禎十三年十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下元節,是水官解厄暘谷帝君解厄之辰。這一天,歷來是道家做道場,皇家祭壇,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這一天,朝廷還會特別下令延緩死刑執行日期。

一大早,崇禎就率領百官臣僚往太廟祭祀大明列代先帝,告祭祖宗。當天,崇禎帶著自遼東和遼西押回的三百六十五個滿清韃子俘虜獻於太廟。

傍晚時分,崇禎又率百官貢獻三犧,告祭歷年來於中原平匪、關外驅虜的戰鬥中死於王事的大明將士們。

就在昨日,吳三桂率領寧遠精騎主動進攻自錦州撤圍到義州的清軍鑲藍旗營地,憑藉著騎銃之威和突其不備,一舉殲滅韃虜五百人馬。附近大勝堡韃虜來救,反被吳三桂事先安排的伏兵伏擊,成功的將千餘來援韃虜擊敗,斬首百餘。韃虜敗撤,丟棄大勝堡,吳三桂隨後控制該堡。

這個捷報由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師,崇禎聞訊大喜。

乾清宮中,崇禎看了眼進來的王之心,隨即閉上眼睛靠在椅上,沉默片刻,復又睜開,「奏。」

「是!」

提督東廠的王之心儘力降低聲調,小心的稟奏。

「從旅順發回來的急信,傅范二位督撫以及王盧二位督監都已到達旅順,遼東提督楚國公率遼東文武於碼頭恭迎。當晚,楚國公設宴為諸位督撫監督們接風洗塵。宴會之前,傅督臣向楚公等宣讀聖諭……楚國公已經集結遼東三鎮兵馬中精銳,誓師出征,乘艦船自海上直趨遼陽,第一戰,將攻打駐於蓋州的孔有德等四叛將……」

沉默。

崇禎習慣於不急著表態,聽完稟報之後,他沉思良久。然後緩緩的抬眼盯著王之心,問,「楚國公對於朕將他調任遼東,並削去其一鎮兵權一事態度如何?他對於朝廷派傅宗龍和范志完兩位督撫過去態度又是如何?對於朝廷讓他立即出兵遼陽,其態度又是如何?」

「態度如常。」王之心思忖了一下最後如此回答,雖然他收過楚國公不少銀子,可這話卻是實話實說。他很清楚自己是皇上的爪牙,「奴才按皇上之意,先後往遼東安插了不少的人,據那邊回報,楚公平常對於皇上多有感恩之語,說沒有皇上的破格提拔就沒有他,皇上對他有知遇之恩,又蒙皇上收為義子,還封侯晉公,楚國公常言陛下之恩無以回報,唯有忠心王事。」

「他對朕削他兵權之事也沒什麼不滿嗎?」

「沒有,楚國公公開或者私下都不曾有過半點不滿的言語。」

「行了,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崇禎揮手說道。

王之心的稟報,讓崇禎心裡踏實了不少。當天晚上,崇禎去了周皇后的宮中,睡前,周后親自為崇禎洗腳。

「皇后,你怎麼看楚國公?」崇禎突然問。

正溫柔的為崇禎洗腳的周后聞言手上停下來,她抬起頭望著皇帝,「陛下為何問這事?」

「你就說說你對楚國公的看法。」

「臣妾以為繼業就是陛下的霍去病。」

崇禎笑笑,「楚國公年輕且善戰,但不僅僅如此,他還更會理財經濟,天縱之英才。皇后可知,朝廷現在用以支付前線將士們的糧餉是從哪裡來的?我告訴你,差不多都是靠楚國公弄來的。」

周皇后平時並不太關心國事,此時聽聞有些驚詫。

「朕沒有誇張,朝廷原來每年太倉的銀錢收入不過二百餘萬兩,而以往每年的開支都超過兩千萬兩。巨大的差額,朝廷為了彌補這個窟窿,不得不加征三餉,遼餉、剿餉、練餉,一年一千多萬兩的三餉,原本徵收之時說是苦民一年,結果最後卻成了常例,全靠這三餉朝廷才勉強維持著開支。」

「可三餉累民朕豈又不知,中原流賊屢剿不平,也與此大有干係。可歷年來滿朝上下,就無一臣子能替朕解決這個問題。」說到這裡,崇禎嘆了口氣。

周皇后一面揉捏著崇禎的腳,一面道,「臣妾雖是深宮之中,可也知道陛下年前已經取消了剿餉,後來又減少了近半的練餉,年後,那剩下的部份練餉也都減免了,前不久,陛下還把遼餉也全停了。聽說天下百姓稱頌呢。」

崇禎苦笑,「今年先是數省大旱,然後是蝗災,接著河南陝西等地又起瘟疫。各地欠收,連正常的稅賦都收不起來,又如何徵收遼餉剿餉,朝中官員都爭相上奏說要災區免賦免加餉,天下百姓皆朕之赤子,朕又何忍。」

「還好有楚國公,若沒有楚國公發行債券籌集的款項,還有新增的關稅、商稅,朕都不知道免除了三餉還有今年大部份地區的稅賦正課後,朝廷要如何開支。」崇禎當政十幾年,也早明白一件事情,國事以錢糧為第一,沒錢處處難辦。「從去年到現在,已經發行了三千萬元的債券了,這些債券都是四海銀行發行的,換句話說,朕這個億萬子民之主,現在卻欠四海銀行這個民間私有錢莊一千五百萬兩銀子,還有一大筆利息在累積。」

大明天子卻還得靠借私人的錢。

「這個四海銀行哪來這麼多銀子?」周皇后問。

「四海銀行當然沒這麼多銀子,這些銀子其實都是天下有錢人的,當然也有許多百姓的積蓄。四海銀行向他們借,定期限有利息。錢借到了再給朝廷,朝廷給他們一筆手續費。」

「到期了怎麼還?」

「朕也不太清楚這些,不過楚國公跟朕說過,四海銀行能夠暫時周轉。」

「哎。」崇禎嘆氣,「這事情想來可笑,朝廷自己沒錢,只能借錢舉債,結果朝廷沒信用,還不能直接自己借,得通過四海銀行去借,再把錢轉借給朝廷。朕一想及此處,朕和朝廷居然還沒有一家私人錢莊有信用,你說朕這皇帝是不是當的很差?」

「陛下,切莫如此說,陛下自即位以來宵衣旰食,勤於政事,未有一天懈怠國政。」周皇后連忙道。

崇禎揉捏著額頭,很有些疲憊。

「朕勤政又如何,這大明天下卻沒有富強安穩。這中原流匪剿平還剛一年,眼下又是各種天災瘟疫降臨,眼看著饑荒將要四起,無數百姓要背井離鄉,朕卻拿不出銀錢糧食來賑災。」

周皇后都不知道要如何接話了,儒家天人感應學說,天下災荒不斷,那是天子失德,上天的懲戒。可周皇后跟著崇禎這麼多年,清楚的知道皇帝真的是勤政為民,未敢有一絲毫懈怠,為何這老天卻還要懲罰他呢?

「繼業跟朕說過,平東虜需花費十年之功,可朕等不得十年。每一年,朝廷都要往關外扔無數的錢糧,派無數的兵馬,完全就是一個無底洞。現在形勢對我們有利,我們錯失這個良機,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填平這個窟窿。」

「有繼業和吳三桂、洪承疇、孫傳庭、秦良玉等大將雲集,此次定不負朕望。」

「那陛下還在擔憂什麼?為何又問起臣妾對繼業的看法?」周皇后不解的問。

崇禎吐出一句自己都不太想說出來的話,「若此次平定遼東,以繼業之功,朕將拿什麼來賞賜?」

功高難賞。

「陛下,臣妾以為陛下多慮了,何怕功高難賞?繼業兩年前不過是個湖廣地方的小小武生,是陛下不在意他的出身,破格提拔重用,兩年時間,從小小的武生,到如今節制三鎮的提督,大明近三百年來,哪位臣子有此榮耀?」

「更何況,陛下先以平匪擒獻賊之功特封侯爵,後又以入遼破虜之功再封國公之位,這是何等的榮耀?大明二百餘年,在他之前也僅以功封過十個國公,而加上柱國者,他更是第二人。何況,陛下還特收他為義子,載入屬籍。賜姓授名,恩寵無以復加。」

崇禎沉吟著道,「以他的功勞,這些都是他應得的。」

「朕那裡有一大箱的奏摺,足有好幾百份,都是與繼業有關的。大半都是彈劾奏摺,朕都留中未發。」

「陛下莫非也不相信楚國公?」

「我只是擔心將來,繼業如此年輕,僅比烺哥兒大不到十歲。現在繼業是忠於皇家勤於王事,只是擔心將來……」

「陛下,何必擔憂那麼遠的事情,現在繼業對陛下忠心耿耿不就足夠了嗎?至於將來,等平定遼東以後,陛下可心再召繼業回朝啊。」

崇禎點點頭,「皇后一語點醒夢中人,復遼平虜為重,朕有些想的太多了。」他對於劉鈞,心裏面還是很信任的,先前那番話,不過是因為許多官員彈劾劉鈞,稱劉鈞以一武臣統領十餘萬大軍,兵權過重,有違大明以文馭武的祖制等等。因為他們彈劾的急了,崇禎一時也有些想法,便削去了劉鈞一鎮兵權。

可現在看來,劉鈞對於朝廷還是忠心的。削去一鎮兵權沒有不滿,派去督撫總監等也沒不高興,讓他立即出兵,他也都沒有猶豫。

看來自己還是多心了,崇禎笑笑。轉而想想也對,是他把劉鈞從一個小小武生提升到了如今的國公之位,上柱國之尊,是他授劉鈞征虜將軍之印令他統領兵馬。他還收了劉鈞做義子,無論如何,劉鈞都應當對自己感恩戴德,忠心耿耿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