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渡海東征 第320章 關寧銃騎兵

松山並不是一座山,而是距離錦州城只有二十里的一座堡壘。

松山堡所處地形,是在低洼地帶。與錦州相距二十里,中間有乳峰山相隔,東南面是黃土嶺,這兩處都屬要地,但都被圍錦州的清軍所佔據。

吳本桂率領本鎮寧遠軍到達松山堡後,並不佔地利優勢。

不過松山後面二十里就是杏山,再往後就是塔山、筆架山和寧遠,其中還有不少的堡壘,在這條狹窄的遼西走廊上,清軍除非逐城攻奪,否則並不利於騎兵的進攻。

如今錦州被圍,外面有將近三萬清軍,而在東面還有數萬韃子由黃台吉親自統領。

吳三桂剛得到自錦州城中舅父祖大壽發出的情報,錦州城中糧草還能堅持一年左右,只是柴薪有些不足。祖大壽知道外甥吳三桂已經進駐松山,特別告誡他不要輕易進攻錦州外圍之敵,而應當穩打穩紮,繼續跟韃子耗。等待遼南的楚軍發動攻勢,到時清軍自然會頂不住撤圍。

不過吳三桂不想坐等。

這段時間他派出一隊又一隊的斥候,四處搜集情報,打探消息,尋找著做戰之機。自從湖北得到大批的火器之後,吳三桂現在是自信心大增,迫切的想要跟韃子打一仗。

吳三桂從寧遠鎮兵馬中選出最精銳的騎兵五千,以百人為一隊,總分成五十隊。每隊設一領騎官,計五十名。他把這五十名領騎官的姓名分別寫在五十支竹簡上,裝在一個錦囊中系在自己的腰間,遇用之時,便信手從中抽出一簡,呼叫簡上領騎官,由該領騎官統領本騎隊,依令出陣衝殺。

這五千騎兵,全都裝備雙層甲,內著皮甲外著綿甲。每名騎兵還都裝備了自湖北購進的騎兵短銃兩支,飛龍銃一支,並裝備馬刀一把,長矛一支,以及弓箭一副。這段時間,這支騎兵每天都在練習火銃射擊,已經初見成效。

當初吳三桂為了得到這批短銃,可是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把騎銃換一匹戰馬,五千人的騎銃足足要付給劉鈞一萬匹戰馬。可見識過騎銃厲害後,吳三桂最後還是咬牙買下來了。

此外吳三桂還從步軍中抽調了五千名士兵,讓他們都裝備了飛龍銃。以百人為一個火槍隊,配兩個百步長矛隊。

從湖北買來的諸多虎蹲等炮也大量裝備步軍之中,松山堡上則架設了臼炮、佛郎機、紅夷等火炮。

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吳三桂認為自己憑藉著這些火器,完全可以與清軍一戰。楚國公能打勝仗,不就都是憑著這些火器之利嗎,他一個武生都能憑此建功,難道他堂堂將門子弟卻不行?

吳三桂一直盼著一場戰鬥,來證明自己。

這些天,吳三桂一直在謀劃著如何引誘清軍出來打一仗。經過許久的謀劃後,他終於想到了一個計畫。

數天前,吳三桂的探馬發現在松山和杏山之間的五里台居住的一批蒙古多羅特部牧民,大約有百餘家,約五六百口,他們秘密約降清軍,請求清兵前來接應,保護他們免遭松山明軍的堵截。

發現此事後,吳三桂並沒有馬上派兵捉拿這些蒙古人。他認為這是自己要等的機會,如今終於等到了。

「暗中盯住這些人,這是我們的魚餌,我們這次要釣幾條大魚。」吳三桂興奮的對麾下的將領們說道。

「報!」

「稟報總鎮大人,韃虜出動了,他們上鉤了。」負責盯著魚餌的都司張成急忙來報,「是大魚,韃子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多羅貝勒多鐸、多羅郡王阿達禮等親自率三千騎兵前來接應這批蒙古人。」

「太好了。」吳三桂一掌拍在大腿上,騰的站起身來,走到地圖前仔細的打量著。「韃子還真是目中無人,不把咱們放在眼裡啊。不過這樣正好,只要他們敢來,這次他們不死也得脫層皮。」

聽到領頭的三個韃子名字,吳三桂大為激動,這是真正的大魚啊。黃台吉的四大親王,這裡就有一個濟爾哈朗。濟爾哈朗是鄭親王,也是黃台吉的堂兄弟,自小為努爾哈赤養在宮中,與黃台吉關係最近。

而多鐸則是黃台吉的親兄弟,排名第十,與四大親王之一的睿親王多爾袞是一母同胞兄弟。原本他也已經封為豫親王,可在去年入侵關內之後,被議有罪,從親王降為多羅貝勒。

至於阿巴禮,他則是四大親王之一的禮親王代善的孫子。

若是能把這三人拿下,那是天大的功勞。

「多派探馬,給我盯緊了這些韃子,我要對他們的動向掌握的一清二楚,記住,不要打草驚蛇。」

九月十七日,清兵為躲過明軍的攔截,於半夜偷過松山城,次日天還沒亮,順利抵達五里台,然後護衛蒙古人急速回返。

在清軍返回錦州乳峰山的半路上,吳三桂已經等候多時了。

東方剛露出青白色的曙光,那淡淡的圓月還掛在西邊的天上,寧遠鎮兵馬便已經一隊隊的開上了戰場。

吳三桂、董永顯、於綬、張鑒等一眾寧遠鎮總兵副將參將們個個頂盔貫甲,全身披掛,騎馬登上一塊隆起的土坡,神情嚴肅的向前眺望。

等侯許久的大戰時刻終於來臨。

為了這場戰鬥,吳三桂精銳盡出,除了留守松山城堡中的幾千人馬,吳三桂調了五千精騎,五千火銃步兵以及一萬普通步兵,整整兩萬人馬埋伏在此。

淡淡的晨霧逐漸消散,寧遠軍的軍陣也在曙光之中顯現出來。

三千清軍的身影已經出現在明軍的視線之中,只見兩三里外的曠野里黑鴉鴉的一片。

到現在為止,清軍還沒有發現寧遠軍。

也許清軍根本沒想過,明軍還敢出城來攔截,更料不到他們的形蹤早被寧遠軍掌握了。也許他們是認為這裡一片開闊地帶,適合騎兵衝鋒作戰,明軍不敢離城來攔截。

總之,現在清軍三千騎正大搖大擺的往錦州回返。

吳三桂伸手從腰間的錦囊里抽出一支竹簡。

「騎隊官王義!」

「卑職在!」一名身披鐵甲的魁梧武將大步上前。

「你帶本部前去誘敵。」

「遵命!」

清軍騎兵善於衝擊砍殺,人借馬力,馬助人威。這片開闊之地很利於清軍,但吳三桂不打算錯過這個機會,清軍雖騎射厲害,但寧遠騎兵也同樣不弱,更何況,他這次還配了火銃,這可不是三眼銃,而是騎兵短銃,一人兩把,再加上長銃,這絕對能讓韃子欲死欲休。

何況,他還有一萬五千步軍,其中有五千裝備了新式飛龍銃。

參將董永顯騎著一匹黑馬過來,對吳三桂道,「這一次,我們定能一戰揚名天下知。」董永顯原來是游擊將軍,是吳三桂的家丁統領,打仗十分勇猛,在吳襄之時就統領吳家家丁部隊了。

晨曦中,王義率領的一百騎突然出現在清軍的視野里。

在清軍眼裡,這支突然出現的騎兵似乎是明軍巡邏騎隊,他們發現清軍後也同樣大為意外,然後不出所料的開始轉頭就跑。

「撞上了還想逃?」濟爾哈朗哈哈一笑,馬鞭一揮,「幹掉他們,不要讓他們回去報信!」

清軍騎兵中開始分出二百餘騎,開始追擊。

這支小股明軍騎兵的出現,不但沒有讓清軍提高警惕,反而讓他們越發的放鬆下來。看剛才那支明軍的樣子,就知道明軍根本不知道他們的行蹤。

王義只是帶著部下一直縱馬逃跑,並不回擊,追擊的二百餘清騎呼嘯著不斷在後面騎射。

「來了!」

遠處,吳三桂一直舉著千里鏡在觀望著,看到引出二百餘騎很是滿意。

「準備,先把這二百來騎給吃掉。」

追擊的清軍眼看越追越近,卻突然發現明軍一聲呼嘯開始調頭。這時突然喊殺聲四起,從左右兩側的晨霧裡土丘後面突然湧出無數明騎。

在一面面的紅旗引領之下,一個個的騎隊官率領下,一支支的騎隊殺出。

眼看中伏,清軍並不慌亂,他們反而越發兇悍的呼喝起來,紛紛抽出了馬刀準備對沖。

吳三桂帶著自己的親兵衝鋒在前,他僅用雙腿控馬,兩手各持一支短銃。對面的清軍越來越近,吳三桂瞄準一個執旗的韃虜,當雙方接近到三十步左右時,他抬手一槍將正中那韃子面門,直接將那韃虜擊落馬下。

那面旗幟倒下,淹沒於馬群之中。

雙方又沖近了十餘步,這時一名韃子一箭射來,正中吳三桂的肩上,不過有雙層甲在身,這支箭連皮都沒破,只是搖晃著扎在上面。

吳三桂抬起手,剩下那支裝填好的短銃砰的一聲爆響,將距離自己只有不到二十步,已經高高舉起馬刀的一名韃虜射落馬下。

兩槍射光,吳三桂迅速把槍插回槍袋,摘下了大關刀。吳三桂喜歡用大刀,不喜用槍,他更喜狠狠的劈砍在敵人身上。

呀的一聲大吼,吳三桂一記斜劈,將一名韃虜砍下馬。又有數名韃子看他身上衣甲華麗,知道他定是大將,都揮刀來砍,可他身邊的精銳家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