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天子近臣 第279章 五國合約

在大明一擔生絲百斤,值銀百兩。而在日本,一擔絲現在可以賣到五百五十兩白銀。其販絲之利,為大明商船到日本貿易中最有利的交易。而把生絲販往呂宋馬尼拉、巴達維亞等南洋諸島,一擔絲的價錢不超過三百兩。

這巨大的利益,甚至使得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紛紛從中國商人手中收購生絲,然後轉運到日本出售,賺取區間貿易差價,大得其利,甚至為了壟斷這種暴利,幾國還曾大打出手。

此時美洲銀礦產量減少,日本的白銀產出成為世界之最,對於有大量白銀進口需求的明朝來說,運生絲往日本,再運白銀回或者黃金和銅回大明,這是數倍收益的暴利。

僅澳門的葡萄牙人在日本鎖國之前的崇禎十一年,就往日本販運了五千多擔生絲,得銀超過三百多萬兩,賺了兩百萬不止。

呂宋馬尼拉的西班牙人甚至把在南洋馬尼拉收購到的中國生絲,轉而又千里迢迢的北上運往日本銷售。

當初荷蘭人與鄭芝龍達成協議,荷蘭人每年向鄭芝龍訂購14萬斤生絲,50萬斤砂糖,10萬斤糖漿,50萬斤絹綾,而用30萬斤胡椒和部份現銀支付,這些收購來的生絲等貨物,同樣是轉手賣往日本。

而同期,大明海商也依然會有將近百條大商船往日本販售生絲。日本對中國的生絲的需求,數量驚人。

而現在,日本閉關鎖國,大多數國家都無法與他們通商,貨物供給減少,需求只會更高,貿易的利潤也會更高。

大明的水師艦隊收復台灣與壕鏡,如今對日貿易的市場上出現了大片的空白,大明東印度公司的成立,迅速的彌補了這塊空缺。並且進一步的展現出了更加的強勢,把對日貿易當作了自己的禁臠,霸道的不許別人染指。

一面是日本開始閉關鎖國,一面又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被趕出這塊市場,緊接著強大的大明東印度公司出現了。許多人就算不甘心,都沒有辦法。

日本本來就與中國是敵對關係,以往沒閉關還能偷偷販運,現在日本閉關,除了如鄭芝龍這樣在日本有關係的中國商人,其它人根本進不去。而以往還有葡萄牙荷蘭等國競爭,大力向中國商人收購生絲,現在這些人被趕走了,只剩下了這家新開的東印度公司。

尤其這家公司裡面還有好些個股東,本身就是大明最大的生絲產商,大明有名的湖絲很大份額都被這些股東佔頭。現在東印度公司直接從那些大絲商手裡訂購生絲,再轉運往日本,其它人想販絲,渠道和量都少了。

他們就算有絲,也只能賣到沿海各港大明東印度公司的手裡,或者運去台灣,能多賣點價。至於走私到日本,日本的緝私兵倒不怕,可卻繞不過海上的大明水師啊,誰不知道東印度公司的兩個大股東正是水師的頂頭上司。

許多海商只得斷了往日本販私的念頭,轉而往南洋販運絲綢、茶葉、瓷器、砂糖等物,只是航程更遠了一些,利潤反而下降了。但荷蘭、葡萄牙等退出台灣壕鏡後,這些西夷損失了中國貨物的主要來源,便只能依靠大明海商運貨過去,一時間貨物價格倒是上升不少,算是小小彌補了一下中國海商們的心情。

這個時候,四海銀行開始向那些海商們提供大筆貸款,讓他們可以增加海船,提升貨物運量,多賺些利潤。這些商業借款雖然利息不低,可相對來說,海貿也正是高利潤行業,只要有資金,回本就不是問題。

何況自大明的水師艦隊橫空出世,接連打敗了幾個西夷艦隊後,如今往南洋的海上要安全的多,只要掛著大明水師發的旗幟,根本沒有海盜敢動。在靠近中國的海上,有大明水師護航,而在靠近南洋諸島的海上,又有急需中國商品的西夷諸國的艦隊護航。

福建廣東和浙江幾地同時有數家大造船廠開工,他們推出的新船全是歐式的大帆船,比中國傳統商船更大,改硬帆為軟帆,速度也更快,裝貨更多,甚至還能配備不弱的火力,擁有自衛能力。

這幾家造船廠的新船型一推出,立即就吸引了許多得到貸款的海商們的注意力。不少商人開始預付定金,開始訂購這種新型的海船。

而與此同時,台灣也在大量的招募移民,既有台灣官府前來大陸招募移民前往屯田。也有台灣開發公司前來大肆招募工人礦工。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之後,沿海諸省終於掀起了一股移民台灣熱。無數貧民終於相信台灣是個未經開發的寶島,那裡到處都是肥沃的土地,棒打狍子瓢舀魚。去了就能得到一塊肥沃的土地,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而且那裡氣候適宜,就跟福建一樣,既不寒冷也不荒僻,甚至也沒有什麼嚇人的兇悍建虜韃子蠻子生蕃。

而且去了還能免稅賦三年,甚至只要報名過去,連船費都不用出。

當一些已經先期過去了的,然後很快又回來,要把全家遷移過去的情況不斷發生後,最後甚至有了許多新的傳聞,台灣被人稱為是黃金島,說那裡遍地是金,大家都去那裡淘金去。

每天沿海都有無數的船隻出海,既有台灣官府組織的,也有沿海各省官府組織的,還有許多是東印度台灣開發公司組織的。

到了後來,除了那些官方的大船,更多的船出現了,甚至許許多多的漁民不打魚,改行專門運移民去台灣,每天海上都有成百上千的船隻往返海峽。

過年之前,大陸移民到寶島去的只有千多人,而年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卻已經有超過十萬個移民到了島上。其中大部份是受開發公司僱傭,拿薪水的公司員工,開墾土地或者挖礦。

還有許多則是全家移民前來屯田墾荒,沖著官府會分一大塊地給他們,開墾了就是自己的,三年免稅賦這樣的好條件。

另有少部份則是聽信了黃金島的傳言,前來冒險淘金。而這些抱著發財夢來淘金的最早那批人中,還真有幾個人運氣很好的在島上找到了金礦或者金砂江,引得更多人前來。

台灣海峽熱門無比,澎湖這個中轉站更是迅速成了一個極繁華的中轉港,新建了無數的商鋪倉庫,各種各樣的商貨不斷的從大陸運來。就連赤嵌那塊地方,就因他在陸上,有更大的擴展空間,而迅速的超過了大員島上的台灣城和大員鎮。每天都有人到來,每天都有人發現金礦的消息傳出,每天也有那些拖家帶口前來,只為了能從官府手裡分到一塊屬於自己地的老實百姓。

台灣的這番變化,劉鈞全都瞧在眼裡,這就是資本的力量。若不是對日貿易的轉口需求,只怕台灣根本還不會有人理會,依然是個荒島。

可現在,這裡是繁華的轉口港,而且有劉鈞的干預,使得大筆資本投入開發,引來了這無數的移民百姓。

時間轉眼到了三月,大明東印度公司對日本貿易生意做的如火如荼,從大明運往台灣的商品以生絲為主,此外還有茶葉、瓷器、麻布、砂糖、鹿皮等中國商品,另外還有從南洋購入的胡椒、香料等,這一船船的貨物運入日本平戶等港後,交易的白銀部份再兌換成黃金、黃銅、硫磺、漆器等運回中國。

其中白銀直接轉存入四海銀行,銀行再直接給公司開出各地通兌的銀票,公司再用這些銀票交給各地的分部商站採購各種大明產貨物,以及收購從南洋販入的胡椒、香料等貨物。

劉鈞則讓銀行把收到的白銀融化再加銅鑄造成銀元,用於銀票以及銀元券的兌換。這段時間裡,劉鈞也讓四海銀元放貸出去大批借款,這些借款都是用銀行在各地利用利息吸引儲戶存儲的存款部份。

劉鈞給四海銀行制定了一個存貸比率,借款總額不超過存款的四成,而且銀行的借款基本上是商業貸款,給的是那些實力比較厚的商行和商人,利息也較高,回報率豐厚。

而同時,劉鈞卻又還讓銀行印刷銀元券,雖然劉鈞讓銀行對外號稱是每元銀元券,隨時可以在銀行兌換一元銀元,但實際上,劉鈞是在超發銀元券,每一元銀元儲備,劉鈞就印刷兩元銀元券。

通過這種方式,劉鈞正在迅速的吞錢。劉鈞知道,只要銀元券能夠隨時兌換,那麼百姓久而久之,就會習慣使用銀元券,而不會經常去兌換成份量更重,攜帶不方便的銀元。就和有更大面額的銀票一樣,銀票本來是相當於一張銀行存款單,隨時兌換出存款,可多數時候,因為四海銀行的信用以及方便,大家更習慣於直接把銀票當成貨幣來支付和攜帶儲存。

正因為在這種情況,儲戶越多,存款越多,那麼劉鈞可心拿來放貸的錢越多。同樣道理,劉鈞的資本越多,他的準備金越足,那麼他能超發的銀元券越多,百姓不可能同時都來取款,也不可能同時都要求兌換手上的銀元券。

只要規模越大,那麼發生擠兌的風險就越小。

用別人的錢來賺錢,用一塊錢變成兩塊錢甚至更多錢,這才是真正的點石成金之術。不過要想玩這種手段,除了得有足夠的金融頭腦外,還得有足夠的實力,經濟方面的,也有地位方面的,要不然,這樣的一頭奶牛,誰都想要搶奪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