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欽封將軍 第228章 參謀贊畫

不管劉鈞願不願意,但史可法的提議確實算是一個折衷方案,起碼三個太監對這個提議還算滿意。

三太監同意了,朱大典也同意了,總兵牟文綬也同意了,最後只剩下了劉鈞的態度了。劉鈞看到這結果,也不想反對了。

「既然大家都認為好,那就這樣吧。」

兵分兩路之後,事情反而更好辦了。江北的兩萬兵馬由史可法指揮,盧九德監督,牟文綬統領,為東路軍。

而兩萬九頭鳥則為西路軍,照例由朱大典指揮、王坤和盧維寧瞿式耜三人監督,劉鈞統兵,負責收復英山縣,並圍剿英山周邊賊匪。

接下來的會議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可多說的了,大家胡扯了一通之後,各自散會。劉鈞也沒有留住在城中,他直接回到城外的大營。

回營的路上,劉鈞倒是想開了,拋開那些豬隊友,九頭鳥能更輕鬆些。

接下來,劉鈞派出大隊的夜不收出去偵察,收集情報,打探流匪的虛實。劉鈞並不急著進攻,他們來是為了剿滅流匪,又不是來送死的。

倒是江北的兵馬,軍議的第二天就開始北上,數營兵馬出動,弄的雞飛狗跳的。據說安慶城的商賈百姓們還被征了一大筆錢糧,用做江北軍的開拔銀和行糧。

九頭鳥安靜的駐守在營地里,沒有軍令,任何人不得私自出營。

在中軍大帳里,劉鈞和各營軍官們,正圍繞著一幅面積巨大的沙盤,商議著作戰計畫。

九頭鳥的作戰,講究的是預做計畫,得提前收集好情報,然後根據情報作出詳細的作戰計畫,而不是如許多大明將領一樣,只有一個大致的目標,而並沒有什麼具體的布置計畫。

劉鈞對作戰方案很重視,每個方案都要經過反覆推算,甚至還要提前擬好預備的第二套方案。甚至,劉鈞還新設立了一個參謀贊畫處,把隨軍的講武堂受訓軍官們臨時調入參謀處,充做參謀。

楊永福是劉鈞姐夫的弟弟,一個秀才,加入九頭鳥也有三個月了,參加過四川之戰。如今身上掛著百總的銜,在講武堂受訓,這次隨軍入江北剿匪,編入參謀處。此時,他拿著一根細長的木棒,站在劉鈞和各營將領面前。

他有些緊張的站在那裡,手還有些微微顫抖,拿著木棒指著沙盤道,「這裡是安慶府太湖縣的白沙鎮司空山,從安慶出發順著馬路河、後部河就可以到達,此處地勢險要,十分重要。我們出兵之後,先順河到達此處,在司空山建立一個營地,屯積糧草,將此處設為糧草屯積點和轉運點。」

從安慶到英山,有近五百里路程。

九頭鳥雖然有自備糧草,可也不能把糧草屯積在安慶,然後一路那麼遠供給,也一樣不能全都隨軍攜帶。

最好的辦法就是在靠近戰場的地方,設立一個屯積轉運點。

司空山,確實很符合需求。而且在司空山屯糧駐兵後,等於把住了流匪再從英山突圍南下的道路。

司空山距離英山只有百里之路,但實際再過去,便已經進入流匪的控制區了,糧食屯積點太靠前,已經不安全了。

劉鈞點了點頭,示意楊永福繼續說下去。

楊永福咽了口唾沫,潤潤嗓子,繼續道,「我們可以徵集一批船隻,沿著馬路河和後部河走水路運送軍隊和糧草到達司空山,在此設立一個屯糧轉運點,並留駐一批兵馬。然後便步步為營,將周邊的山村堡寨鄉鎮控制,不斷推進。每隔二十里,建一個兵站,守護運糧道路。每六十里,建一個堡寨。」

「參謀處的意思是要吞食推進?」王坤問,「為何不直搗英山,咱們兵強馬壯,還要如此小心做甚。」

「小心無大錯。」劉鈞說道,「賊匪並不佔據州縣城池,反而都盤踞在深山老林之中,咱們必須得考慮到賊匪跟我們游而不擊,避而不戰。咱們步步為營,不給賊匪任何可乘之機。」

「何況,咱們這次是三路進軍,不急。」

這種在山區里剿匪,跟去攻打城池不一樣,最怕的就是賊人在深山老林里跟你游擊,到時你大軍深入,賊人一面帶你繞圈子,一面仗著熟悉地形,使得補給線拉長,然後襲擊你的糧草運輸,等官軍得不到補充,不得不撤退時,賊人再來襲擊騷擾,拖著不讓走,那才是最麻煩的。

參謀處現在的作戰計畫就是要一寸寸的掃蕩過去,然後每收復一處,登記戶口,編設保甲,然後還要沿路建設兵站,堡寨,一步步壓縮賊匪的生存空間。

「我們參謀處還擬將騎兵抽調出來,隨時待命,一旦發現賊人蹤跡,立即派騎兵迅速出擊,將賊人拖住,然後待步兵趕到圍而殲之。」

劉鈞對於這個計畫也點頭讚許。

「好了,參謀處的作戰計畫已經出來了,現在大家商議一下,提出各自的看法,拾遺補缺。」

劉鈞的參謀處,是個相當新鮮的玩意,這些參謀不同於原來軍中的主將贊畫,他們是獨立的。他們根據情報,制定相應的作戰計畫。然後這個計畫拿出來,再由那些帶兵的將領們討論,進行調整。

最後,由主將進行拍板。

這個新的參謀處,劉鈞是寄予厚望的,他甚至打算以後讓他們參予軍中大小事務,大到作戰方略,小到行軍路線,糧草安排等等,都由他們來參與。

當然,這些參謀軍官的選擇,劉鈞也更加重視。他沒有用什麼師爺幕僚,也沒有只是提拔些識字的士子文人。相反,每一個參謀軍官,都必須曾經是九頭鳥一線的帶兵主官,必須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還得接受過講武堂的參謀培訓,要識字,也得會作圖,還得會計算等,總之,參謀們得文武雙全。

參謀們都由第一線的優秀軍官們提拔進講武堂,經過專業的培訓之後,然後提升為各級營部的參謀,一定時間之後,再重新下放把一線部隊擔任帶兵主官。

總之,以後九頭鳥中帶兵軍官不一定是參謀,但參謀一定是出自最優秀的帶兵軍官。劉鈞也打算,慢慢的培訓出一批優秀的參謀來,以後九頭鳥的各級部隊里,都有一個參謀處,其主官參謀處長甚至能和帶兵主官平級,或者僅低一級,成為該級部隊的主官之一。

一支部隊,既有各級主官統兵指揮,也還有各級參謀們參謀贊畫,負責偵察軍情,制定作戰方案,調拔糧餉,乃至兵馬訓練等等。

劉鈞這樣做,也是想要加強對部隊的控制。朝廷以往慣例是由文臣統兵,官宦監軍。但劉鈞對於這種作法,並不太贊同。雖然如此一來能加強控制,但卻等於讓外行領導內行,使得軍隊戰鬥力大大降低。

而劉鈞打算用參謀制度來分權,而不是監軍控制。比如以後參謀負責糧餉,參謀比主將職低一級,但主管的糧餉業務卻將直接由上級的參謀部管,而不直歸該級主將管。這種作法,有些類似於後世,好比稅務、公檢法等,他們就有條條和塊塊的區別。

通過這種方式,比如營參謀長雖是營游擊將軍的下屬,可具體管轄的業務上,又不受他直接控制,這就使得營游擊如果想要向糧餉伸手,冒領軍餉,剋扣軍餉之類的,就很難了。事實上,這又有些類似於巡撫和巡按,巡撫官比巡按大,但巡按又有監督彈劾巡撫的權利,他的許多業務,巡撫也不得插手管轄。

雖然這樣一來,主將可能會覺得很不爽,但權利必須得有監督控制。

而優秀的參謀還能幫助主將分擔主管收集情報,根據情報做出合適的作戰計畫等,讓主將可以分出更多精力來,專門負責指揮作戰。甚至有了參謀後,部隊等於是有了雙主官,萬一主將陣亡戰死,參謀也能立即接替指揮。

原來參謀的這些事情是主將自己一人拿主意,或者招募一些私人幕僚。但這種幕僚都是私人的,他們沒有自己的立場,完全就是聽從於東家的意思。

參謀就是分權,也是監督。

雖然明朝還沒滅亡,但現在明朝的軍隊已經有幾分藩鎮割據的雛形了,主將們舉薦的軍官朝廷基本上會通過,糧餉也大多靠自己籌措,甚至軍額也早就超編了,很多時候,那些將領都不太聽從朝廷的命令了。

甚至在各軍內部,情形也大同小異,一些總兵也同樣對下面的參將游擊們,沒太強的控制力。

雖說這些兵還不會如晚唐五代之時,動不動就叛亂。可大明的軍隊確實在失控,劉鈞絕不希望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九頭鳥最終也成為那樣。雖然現在九頭鳥初立,軍紀還很嚴明。但時間久了,隊伍大了,難免就會難帶了。

最後推出參謀制度來分主將的一些權,多些監督這是勢在必行,而且參謀也不僅是分權、監督,參謀們的加入,也同樣能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九頭鳥中新設立的參謀處,參謀們,雖然讓各級主官們覺得有些礙手,可畢竟現在劉鈞在九頭鳥中威望巨大,他推出的這個參謀制度,雖然大家有點意見,可終究還都能夠接受下來。

這對劉鈞來說,非常好的結果,只要大家接受下來,那麼慢慢的就能習慣,也會維護這個制度,以後再想改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