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欽封將軍 第225章 東征

第二天一大早,劉鈞便誓師出兵。

總監太監王坤、總督太監盧維寧也隨同出軍,兩個太監一個監功紀過,一個督糧監餉。巡按黃道周和監軍副使楊廷麟都要留守鄖陽負責繼續整頓清理衛所屯田事務,因此這次出兵,除了兩個宦官監軍督餉之外,皇帝還派了一個文官監軍前來。

新任的湖北監軍僉事瞿式耜,一個五十歲的清瘦文官,掛著湖北按察僉事銜任監軍道,是楊廷麟的副手,這次楊廷麟留守,由瞿式耜隨軍。楊廷麟在昨晚的接風宴上已經向劉鈞仔細的介紹了一下這位新來的監軍僉事。

這人來頭不小,二十六歲就中了進士,南直隸常熟人,科舉出仕後任過江西永豐知縣,頗有政績,官聲不錯,還是個詩寫的很好的才子。之後因為父喪丁憂在家,據說還與西洋教士往來,還受洗入了教,有個洋名多默。

十年前丁憂滿回朝,擢戶科給事中,屢疏劾斥掌權佞臣,皇帝多采其言,成為朝中有名的一個鬥士。當然,瞿式耜還有一個身份,他入洋教之前,還曾經拜東林黨錢謙益為師。後來正因為這個身份,當溫體仁周延儒一起合夥把本來要入閣的錢謙益斗下去後,便也把瞿式耜貶削罷歸回鄉了。

總之和他初步接觸過後,劉鈞對這人的印象很奇特,一個洋教徒,一個東林黨,又一個魏徵式的諫臣。

說來,瞿式耜對劉鈞倒是很親切,也許因為劉鈞本身是復社成員,又是東林黨人梅之煥、李長庚等人的弟子原因,兩人接觸之下,倒很談的來。尤其這人雖說在朝中為科道言官,平時動不動就彈劾這個彈劾那個,在朝中那是練了個銅牙鐵齒,但跟劉鈞聊天時,卻發現這人其實很有才,不但詩寫的好,而且眼界很開闊,他居然對於西方的數學物理等這些新鮮洋玩意,也極為熟悉。

尤其他還有一種很開放的觀念,讓劉鈞很有一種特別投機的感覺,沒太多隔閡。

一同隨軍出兵的還有朱大典,他自己是不想去的,可皇帝似乎對朱大典最近很滿意,因此在口諭中特別指出,讓朱大典統領湖北鎮兵馬,劉鈞是朱大典的副帥。這也算是朝廷歷來的舊例了,哪怕現在劉鈞當上提督了,可朝廷終究還是習慣在武將之上,再設一更高級的文官,如巡撫、總督、甚至督師。

不過實際上,這次楚軍出征,兵馬調拔指揮全權依然在劉鈞手上掌控著,現在朱大典倒也跟劉鈞配合的不錯,撫標也給劉鈞了,軍務糧餉之事也歸劉鈞管了,他只管收收禮,辦辦酒宴。

要不是有皇帝的口諭欽點,朱大典走不願意統兵。反正實際上他也就是個名義統帥而已,連自己的撫標都交給劉鈞了,他還能統領誰。現在朱大典完全當了甩手掌柜,出兵多少,怎麼走,糧餉如何供應等等,一切都由劉鈞說了算,然後他就點個頭同意,要蓋章的時候再摁個章,絕無反對。

劉鈞調了七個營南下,兩萬餘人馬,其中鎮標兩營,一個騎兵營一個步兵營,另外加上一個教導營一個輜重營,然後是朱大典名下的撫標三營,講武堂所有學員隨軍。

其它的兵馬劉鈞一個沒調,讓他們繼續訓練。鄖陽留了兩步一車三個營,夔州於翼明的四千兵劉鈞也沒調,蘄黃的兩萬新兵,他也不打算動了,兵調的越多,糧草器械運輸任務越重。

七營兵馬在鄖陽碼頭告別前來送行的官商百姓,許多鄖陽百姓還真的不捨得九頭鳥離開,這些兵來了後,鄖陽的秩序好多了,而且這些兵身上都比較富裕,休假時經常上街買點東西吃個飯什麼,不但從沒有吃霸王餐之類的惡習,每次都會主動付錢。

連帶著城裡和碼頭上的爭鬥都少了許多,治安變好了不少。

「你們還回來嗎?」

「小夥子,帶兩個雞蛋路上吃!」

……

瞿式耜站在依靠在江邊的船隻甲板上,充滿感慨的看著這一幕。

「前所未見啊,九頭鳥進駐鄖陽不過月余,居然就已經在當地百姓心中贏得如此聲望,可喜可嘆。軍門真是帶出了一支好兵。」

「這些都是我們楚鄉子弟兵,身為軍人,自然就是要保家衛國,他們只是做到了應該做的而已。」

瞿式耜感嘆的道,「話雖如此,可放眼當今大明能做到這一點的,能不擾民甚至還能得到百姓如此擁戴的兵馬,九頭鳥獨此一家了。」

兩名督監太監看著碼頭上的這一幕幕,也驚訝萬分,久久難以相信,這是真的還是作戲?

兩萬兵馬乘船順漢江而下,千帆競揚。

從下游到漢江上游,尤其是在過了襄陽段後,會有許多險灘,如果沒有順風,就只能讓船員跳下江去到岸上拉縴拖著船過灘。纖繩年復一年的在那些險灘上的石上勒過,形成了許多一道道的纖痕,被人稱為縴夫石。

不過順江而下的時候,則輕鬆方便多了,順江下,也是船手們最輕鬆愉快的時候,全程扯著帆搖著櫓就行了。

九頭鳥兩萬餘人搭乘著數百隻船,載兵載炮,比走陸路既快且輕鬆。劉鈞他們只攜帶了少量糧食上船,這次往淮西剿匪,劉鈞並不需要從鄖陽千里迢迢的運糧過去。

剛剛結束的秋糧收穫,劉鈞早跟糧農們簽訂了許多購糧契約,又提前付過定金,因此這次糧食一收穫,劉鈞就讓人拉著銀子一縣一縣的把糧食如數收了回來。收回來的糧食,劉鈞分別存入了長江和漢江設立的十餘個城池的糧倉之中。

其中在漢口、武昌、黃州、蘄州每城的九頭鳥糧倉中都存糧過十萬石。九頭鳥此次出兵,只需要提前派幾名軍需官往蘄州去,讓他們提前準備好糧食就好了。

自鄖陽到漢口,一路順風順水,僅八天時間,劉鈞就已經率兵到達。

船隊到達漢口後,改乘更大的江船,提前準備好的糧草軍械也已經準備妥當隨軍裝船。然後繼續順長江而下,兩天後,這支兩萬餘人的軍隊到達了南直隸北面的安慶府碼頭。

九頭鳥到達安慶碼頭時,總督漕運兼巡撫江北地方提督軍務的史可法正翹首而盼。

史可法頭戴烏紗帽身穿大紅官袍,官袍裡面露出一絲白麻料子,他還重孝在身,本在家守喪,但皇上卻下旨奪情,並升他總督漕運兼巡撫江北。

這個職務就是原來的漕運總督兼巡撫巡撫淮、揚、廬、鳳四府,徐、和、滁三州,這次朝廷改為江北巡撫,不但原來的鳳陽等四府三州繼續管轄,而且還增加了安慶府,整個江北淮南地區都歸其統轄。

雖然權柄增加了不少,但擺在史可法面前的也有一個極大的困境。隨著如今各地流匪被紛紛擊敗,江北境內的革左五營,也就成了大明最後一大股流匪了。一日流匪不除,這江北巡撫就當不安生。

經過這段時間的準備,皇帝催促督撫總兵們發起會剿,畢其功於一役。史可法對於這時發起總攻,充滿擔憂,原先江北的兵馬也多不堪用,他上任後,配合督師梅之煥和總督李長庚積極整編兵馬,訓練新軍,可困於糧餉,進展一直緩慢。

他並不認為現在官軍有能力一舉剿滅賊匪。如果無法一擊剿滅,那麼匆促的進攻反可能招致失敗,甚至讓賊匪突圍逃竄。

史可法曾向梅之煥和李長庚建議,再等半年,到時江北就能有一支可戰之兵,畢其功於一役,一舉剿滅流匪。

可皇帝等不了,梅之煥也似乎很有自信。

他後來聽聞,梅督師和李總督的自信,來源於現在的湖北總兵。據說湖北總兵劉鈞的手下有一支非常能打善戰的兵馬,號為九頭鳥,四川大捷,聽說就是這位總兵率兵打贏的,劉鈞也正是因為那一戰得以生擒張獻忠最後得封侯爺。

可他仔細打聽,據說劉鈞半年前不過是一個小小武生而已,他的九頭鳥都是招募的鄉黨子弟,成軍也不過半年。

史可法覺得梅之煥和李長庚太過自信了,就九頭鳥這樣的新軍,四川之捷也許只是運氣。可打仗哪能憑著運氣?甚至打仗也不能一直靠行險。

這次會剿,調動的兵馬不可說不多,梅之煥整編了三萬,李長庚整編了兩萬,江北已有五萬兵馬,這次又調楚軍來會剿,可史可法一直都堅持,認為打仗不是靠兵多就行的。相反的是,兵越多有時越亂。

可既然無法改變會剿的結果,史可法便請求前來安慶劉鈞的軍中。

他倒想看看鎮南侯劉鈞是個如何人物,也存著想要盯住劉鈞,免得這個年輕得意的侯爺到時魯莽行事,甚至也要監督一下楚軍,避免楚軍入境後,騷擾地方百姓,劫掠財物等等,尤其是這種外地客軍,奉調援剿後,經常發生騷擾地方,甚至公然搶掠地方的情況。

楚軍的船隊已經到達,足足有數百艘之多,白帆如雲,摭江蔽海的,氣勢十分驚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