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欽封將軍 第221章 挖到寶藏

雖然黃道周和楊廷麟不知道劉鈞是如何做到讓朱大典放手的,可之後朱大典果然再不對整頓清理之事干涉插手。對於此項計畫一切事務報告,朱大典都通通回覆准許,讓黃道周全權主持。

如此一來,整頓清理計畫順利的展開來。

黃道周接過全權後,當即帶著劉鈞拔給他的一營人馬進駐了鄖陽衛,迅速接管衛所上下,然後一面控制所有衛所軍官,一面派出九頭鳥士兵全面清丈鄖陽衛所的屯田。

黃道周有備而來,進展迅速。

「鄖陽衛因為是成化年間才設立,而鄖陽地區之前一直是朝廷封禁區,因此當初鄖陽衛所劃拔軍屯田地極多,鄖陽一衛五所外加另外二所,共八千餘軍戶。其中二分守城八分屯田,屯田每軍丁屯田一分,一分五十畝地,另還有軍餘八千,這些軍余也特例屯田,每丁三十六畝。合計六十餘萬畝屯田,此後百餘年來,又不斷有軍余開墾新地,加起來也有不下十餘萬畝。」

「七千餘頃!」鄖陽衛與周邊兩個衛所,擁有七十多萬畝屯田,在整個大明都相當的多了。而且鄖陽衛所在漢水流域,這裡處於南北之中,水稻旱麥都可以,田地屬於較肥沃土地。因為自元到明朝,鄖陽一帶的山區,一直都屬於朝廷封禁之地,幾百年來都屬於無人之地,就跟後世清朝在關外封禁一樣,不讓百姓居住耕種。

直到成化之時,各方失地的流民從四面八方湧入,在那裡墾田種地,後來朝廷不斷派兵驅除剿殺,還引起數次流民大起義,最終迫使朝廷開放了封禁,特設了鄖陽府,然後設立了湖廣行都司,建立了鄖陽衛所。

鄖陽衛所因為特殊性,他們劃拔的屯田也極多,遠遠高出周邊的荊襄南陽等地的軍屯。甚至因為地多,鄖陽衛所還特別給余丁也分田屯種,之後百餘年,余丁又開墾屯種了十餘萬畝,使之最終屯田數達到了七十多萬畝。

「不過現在這些田地基本上都在軍官們手上,甚至還有些田地被幾位宗室和一些地方豪強所佔據。」

「所有的軍屯田畝用的畝制都是一樣嗎?」

「都是按二百四十步一畝丈量的。」

畝有大小之分,有的一百多步一畝都有,而有的則有三百六十步一畝,甚至有的五百四十步一畝,各種單位混亂,使得田地數量也一直相當混亂。當初萬曆清丈之時,也遇到過這種問題。

「現在鄖陽衛所有多少軍戶多少軍丁?正餘一起成丁多少?」劉鈞問。

軍戶都是世襲而且固定的,但軍丁卻是變動的,有逃亡,也有生息。原本初初衛所時是共有八千多戶,正余有一萬六千餘人。而現在,軍戶依然是八千多,但除掉逃亡的,還有在營兵中當兵的,鄖陽衛所的軍戶成丁加起來有差不多兩萬多丁,一個很龐大的數字。雖然逃亡的不少,可也有些軍戶一個正軍在衛所,帶了五六個,甚至十來個余丁的。

這都是因為軍戶余丁只要在衛所,家裡是可以免掉很多差役銀的。軍戶們用這種方法,來逃避一些負擔。雖然這些余丁在衛所,也都只是軍官們的佃戶而已。但就跟地方上的百姓投靠在那些大戶門下,以獲得優免差役一樣做法。

「按丁授田,每丁五十畝。」

「現在這些地還都在軍官、豪強、宗室的手裡!」

「砍一批人頭,自然就能繼續了。」黃道周有劉鈞支持,早已經磨刀霍霍了。

黃道周和楊廷麟擬好了抓捕令,然後遞到了朱大典的面前。朱大典看了兩眼,然後問了句,「此事劉繼業什麼意思?」

「此事與劉總鎮商議過,他也支持。」黃道周回道。

朱大典聽了,直接拿起筆在後面批複同意,然後蓋上自己的大印,「既然如此,那本撫同意了。」

有了巡撫的同意,黃道周又找到劉鈞,讓他發兵。

劉鈞早等著這一天了,二話不說,派出標下騎兵營,縱馳而出。當天,鄖陽衛所的軍官基本上被抓一空。

緊接著,鄖陽到處都貼滿了布告宣示。

一開始大家還以為又是徵稅加派之類的榜文,可當榜下有識字者激動的告訴大家,這次是要清理屯田,給大家分田的消息後,無數人震驚了,然後歡呼了。

對衛所軍官的審判就在當天進行,一切貪污的證據早就搜羅全了,一條條一例例鐵證如山。在無數趕來圍觀的百姓面前,他們想辯也沒法。

由巡撫朱大典、巡按黃道周、總兵劉鈞、監軍副使楊廷麟還有湖廣行都司等諸衙會審,案子迅速結案,一共三十六人被定為罪大惡極,直接當眾斬首,另外一百多人被定為抄沒家產,流放充軍。剩下的一些級別較低的衛所小武官,則被處以追繳貪污剋扣錢糧,軍杖、戴枷示眾等處罰。

而在最後,黃道周宣布,鄖陽衛所的所有屯田將被重新分授,軍戶們以前積欠的籽粒稅銀等全都免除,按丁授田,不論正軍余丁,一律授田五十畝。以後他們專事屯田為屯丁,每年每畝上交五成糧食,若遇災害,另按實情減免。

許多百姓都對上交五成糧食這個數字比較疑惑,畢竟沒個准數。

黃道周解釋道,「每畝地一年只征一季的糧食收穫一半,這個一半是按照近十年田地平均產出。例如鄖陽衛的這些屯田,是可以早晚兩季收穫的,但朝廷只計晚稻一季收穫,按鄖陽水稻晚稻平均畝產二石計算,收取一半的一石為屯租。」

「那就是一畝只收一石了?那早稻不收租嗎,種豆子、番署呢,也不收嗎?」許多人迫不急待的在下面高聲問道。

「確實如此,只按一季收穫的一半收租,每畝收一畝稻穀,每丁五十畝,那一年只征五十石稻穀,直接征糧,且由官府徵收官府運送,而且不加火耗。」

「若遇水旱災情,也將視實情減免。」

下面的一眾百姓聽的難以置信,興奮萬分。雖然說在江南地租徵收本來也都只是收一季的一半,比如在淮揚等地,好多人種一季麥子再種一季稻子,但地主都只照例只對稻子征一半的租。

而早先衛所初設時,是每畝征子粒糧五斗,但他們除了屯田還有其它許多的負擔,比如上番班軍、守城、服工役等等。現在能安心的種田,這個租子並不高。畢竟鄖陽不是北邊,產出低。鄖陽的田地還是很不錯的,且適合水耕旱種都行,一年能夠兩季。

尤其是按丁授田,按黃道周的解釋,只要滿二十歲的男子到五十歲的男子,都可以算一丁,都能得到五十畝田。這樣一來,一個家庭那麼能得到百畝田,甚至更多,雖然如此一來,可能得全家老小上陣耕種,但種的越多,那自己能留下的也就越多。

「官府將向你們提供種子、農具、耕牛等租借,另外還將向每屯丁提供五兩銀子的無息借款。」

隨後,官府開始推行授田。

劉鈞把那些屯丁按十屯丁編為一組,五十屯丁編為一隊,一百屯丁編為一屯。每組讓屯丁自選一個組長,每隊推舉一個隊長,一屯推舉一個屯長。這些組長隊長屯長負責傳達官府的公告命令,以及維持屯隊里的秩序,調節糾紛、帶頭維護水利設施等。

在農閑之時,各屯隊還要組織進行一些操練,各屯隊組長就是操練的各級隊官。劉鈞倒不是希望這些人拉去打仗,只是希望他們農閑時有所訓練,獲得一些自保屯庄的能力。

因為對衛所丁口早有清查,因此分田很順利。鄖陽衛所有兩萬左右的正軍余丁,這次授田時把授田年齡調到二十歲到五十歲,因此有些年齡稍小和一些年齡稍大的,都沒有授田。不過平均下來,差不多是一個軍戶授田百畝,一戶平均有兩丁授田。

一家人種一百畝地,聽起來很多,不過這一家其實是一個軍戶,只是一直沒有析戶分家而已,人口起碼有七八口人甚至有可能十來口都可能。

田地一塊塊的分下去,重新豎立界樁,分設屯組。有全副武裝的九頭鳥親自負責此事,沒有人敢阻撓,而且許多原來的地主,那些軍中的武官也多被砍了腦袋或者充軍了,根本沒人敢來阻撓,一些侵佔了田產的地方豪強和一些佔地的宗氏,在黃道周新自一家家拜訪,並暗含威脅的警告下,也沒人敢鬧騰了。

他們最怕的還是九頭鳥,如今鄖陽十個營的三萬餘兵馬,全都已經歸入了鎮南侯劉鈞的統領之下,這些兵馬天天拉到各處莊子搞拉練,嚇的那些豪強地主們大氣都不敢出一口。他們都看的明白,劉鈞是全力支持黃道周這個巡按的,有些人拿著禮物去找到巡撫朱大典,想走他的關係,結果朱大典禮物如數收下,卻什麼事都不給辦。

最後那些人算是明白了,鄖陽上下的那些大小官,全都是一夥的。

八百個屯庄建立了起來,一萬六千餘屯丁,十萬屯民分耕八十萬畝屯田,明年開始,正常年景下,每年能得八十萬石的屯租稻穀。

不過現在已經是九月,晚稻剛剛都收過,劉鈞他們倒是正好從那些衛所軍官家裡抄出了剛收穫的大量糧食,這些糧食還沒來的及賣掉,加上他們家裡原先的存糧,劉鈞就跟挖了秋後的田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