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初露鋒芒 第95章 名妓

沈曼曾經也算是秦淮河上紅過的姑娘,她本是蘇州人氏,父親是個屢次鄉試不中的落魄窮秀才,除了讀書制藝研習八股,根本就是兩耳不聞窗外事,幸好母親劉氏開了一家綉庄,每年也能掙下個幾十兩銀子,童年時她的生活還算是不錯的。小家碧玉,受過到不錯的教育,十二三歲時已經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可惜十四歲父親重病,家裡為了治病發光了積蓄,連母親的綉庄也賣了,為了能夠幫助家裡,沈曼最終把自己賣了二百兩銀子,十四歲的她帶著一個小包袱抱著她的琵琶坐著船到了南京,成為了一名秦淮河花船上的清倌人,然後還曾經紅過一時。

不過干這行總是吃的青春飯,那麼多美麗的年輕女子加入,新的來,舊的去,沈曼也很快被更年輕更漂亮的姑娘取代,不過好在那些年她也曾經攢下了不少積蓄,除了給家裡部份,餘下的自己都存著。

後來如同許多同行一樣,嫁了一個五十多歲的小官做妾,到了湖廣。過了幾年為人妾的日子,但那種日子並不好過,丈夫有個善妒的妻子,嫁為人妾幾年,她又沒有個一兒半女,然後丈夫突然去世,臨終之前雖然也留有遺言給自己一處莊田和幾個鋪子養老,可惜七七未過,正室就把她趕出了家門,除了她入門時帶進來的那些箱籠,其實的一樣也不許帶走。

沈曼此時還不過二十多歲,可這年齡在煙花行里卻已經老了,她不可能再回金陵重操舊業,可湖廣也不是她的家。雖然蘇州還有家,可那裡她也回不去,雖然她當年賣了自己救了父親,挽救了那個家,可父親卻不肯再認她這個女兒。

沈曼是堅強的,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堅持。就如當年她把自己賣了二百兩銀子一樣,這次她把自己的所有積蓄拿了出來,開了一間青樓。

青樓沒有開在繁華的水陸碼頭武昌,也沒開在南昌,而是開在黃州府麻城縣北太平鄉一座嘈雜喧鬧的小鎮上。

院子並不大,一間三層的木樓,坐落在虎頭關衙城對面的那條長街的中心,站在三樓的廓台上,甚至能看到衙城裡那操場上每天一群精壯的年輕漢子們在那裡操練,揮汗如雨。

這裡原本只有少許商鋪,並無青樓。

而如今隨著那位年輕的練總帶著他的九頭鳥團駐紮於此,這裡也熱鬧起來,擁有了兩千餘人口,各種屋宇不斷築起,街道也在延長。這裡還有更多的年輕漢子,卻沒有家室,沈曼原本只是路過這裡,可看到這裡的熱鬧景象之後,她停了下來,不再繼續前進。

她在街上租下了那棟房子,改造裝修成了這裡第一間青樓,又從四處招來了十幾個年青的姑娘,甚至還那些各地的流民中買來了十幾個年輕的小女孩,親手培養她們歌舞技藝。

印著紅袖坊三個字的紅燈籠讓這家青樓憑添了幾分曖昧的氣息,一到夜晚,那粉紅色的燈光,還有年輕女子的歡笑聲,總能格外的引起年青漢子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心猿意馬。

每天晚上,樓里總是賓客盈門。沈漫很會經營,這間青樓並不僅僅是出賣色相皮肉。這裡有酒有茶有各式點心,還有瞎子說書,盲女撫琴,更有各種打扮的很別緻,跳的很曼妙的歌舞,來這裡不僅僅是尋歡做樂,也還可以聽歌看舞。

一樓是大廳,每天都有歌舞表演,二樓則是些小包廂,客人們可以一邊品茶喝酒一邊點個漂亮的姑娘彈琴跳舞。

這會華燈初上,正進入了一天當中紅袖坊最熱鬧的時候,柔軟曼妙的歌聲、琴聲隨著夏夜涼爽的晚風遠遠近近的飄散開來,把附近和來往的行人都能撩的酥酥麻麻的。

沈曼今晚妝扮的花枝招展,甚至身上還特意的灑了些泰西運來的薔薇露水,手裡捏著一條刺繡的極漂亮的錦帕,站在門前左顧右盼。

今天有一位豪爽的客人下了一百兩的訂金,把二樓最大的那個雅座包廂給訂下了,還讓她預備一桌最上等的席面,又讓她把最好的姑娘空出來。這樣豪爽的客人沈曼自然喜歡,不過讓她此時親自站在門前候客的,卻並不是那請客的人,而是今晚被請的人。

今晚那豪爽的客人請的客人正是這太平鄉如今第一人,縣團練練總劉鈞劉繼業。

沈曼在這裡開店,自然要對這裡的地頭蛇打聽的清楚。劉鈞不是那種地痞流氓的地頭蛇,可卻實實在在的是這裡的主人。如今這裡的興旺,全都因為他。甚至就是她的這間紅袖坊,樓房也是租自劉鈞,每月付給房租之外,還要額外付一筆錢,叫什麼治安管理衛生費,總之就是保護費的意思。

雖然額外付了筆錢,但這在走南闖北的沈曼看來倒很正常,而且對方這錢也要的很合理,收了錢還給開單子,並且並沒有其餘的索要卡拿。並且付了這筆錢後,他們確實保證了不會有人搗亂,有人搗亂鬧事,他們都會出面擺平,甚至連門前屋後巷子里的垃圾,他們都負責清理乾淨。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沈曼也不會就那般在意。她對劉鈞如此高看一眼,是因為她在這裡開業之後,親眼看著這裡日新月異的變化。她開業到現在,劉鈞居然一次也沒有來過她這裡,經常能看到劉鈞路過樓門,卻一次不曾進入。

這讓沈曼對這個年青的男人有了很大的好奇之心。

今天有客人在紅袖招宴請劉鈞,沈曼很想近距離的打量下劉鈞。而且如今生意一天天好起來,她也有了一個小心思,想要跟劉鈞這個地主好好搞好關係,若是能拉近點關係,甚至逢場做戲一兩回,那就更好。

她是個寡婦,因此對於劉鈞這樣年輕高大威武的男人,並不介意有點親密關係。

今晚請客的人姓胡,是個舉人,他三十齣頭中舉,然後考了十幾年卻都沒能中進士,然後便也息了此心。之後經人介紹,到安東王府做事,也算運氣好,在安東王府很得郡王賞識,如今成了郡王府里的一個外管事,雖說無品無階,卻也掙下很豐厚的一份身家。

胡廣能掙下萬貫家財,靠的正是安東王的名頭。當然他並不是打著王府名號招搖撞騙,而是因為他替王府管著賣鹽這樁大買賣。王府賺的是大頭,他賺的只是筆余尾而已。

在大明,賣什麼也沒有賣鹽來的賺錢。

早年各種鹽政,如開中法,讓商人運糧食到九邊去,然後換取鹽此再到鹽場去支鹽,讓那些邊商賺了不少錢,尤其是晉商。

不過到如今開中法早就沒有了,如今主要是綱鹽法,說白了就是朝廷立了一個綱冊,只有綱冊上有名字的鹽商們,才有官鹽的運銷權,也就是壟斷權。

朝廷直接把鹽從官營專賣,變成了商專賣,官府只管收銀子收稅,然後指定鹽商壟斷官鹽專賣權,子孫可以世襲這種壟斷權。官府再給這些鹽商們劃定區域運銷食鹽,簡便的很。

那些鹽商們通過權貴,與官員們勾結,向朝廷的鹽運司申請資格,然後交一筆保證金,再找商人具保之後,就能拿到朝廷頒發的窩單。

所謂窩單,其實就是一件朝廷頒給鹽商們的合法運銷官鹽的證明文件,一個特許執照。窩單上會註明該鹽商所取得的鹽引數量以及運銷區域。

有了這個東西,就有了壟斷專賣的權利,這個窩單是可以子孫世襲,也可以買賣的。

有了窩單以後,就成了官方指定的食鹽專賣商,擁有壟斷權。各鹽商根據朝廷的指劃,在各自的專賣區域內運銷官鹽,各鹽商不得越界銷售,這種就是獨賣權。也有一種叫伙賣,由多個鹽商合夥經營一片區域,內部再劃分銷售數量。

有了這窩單以後,以後每一年再向朝廷先交錢再辦理一個本年的資格證,就是年窩。有了年窩,就有了本年的專賣權。

總之,在這種綱鹽制下,最重要的就是窩單,有窩單就有壟斷專賣權。

許多權貴就靠獲取窩單,然後轉賣獲利,拿到窩單什麼也不幹,直接轉賣就能大賺一筆。安東王是益王的分封后代,當然也是屬於這個利益集團的。不過安東王並不如許多京中權貴一樣直接倒賣窩單,他掌握了不少鹽引,自己經營。

安東王所獲取的窩單運銷區域,就是蘄黃八縣,當然,這麼大的區域,安東王也不可能一人吃下來,實際上這塊地區,一府一州八縣,是由江西的益王和蘄州的荊王這兩個王府領頭,下面還有安東王等幾個郡王參與,一起伙賣,佔得蘄黃地區官鹽專賣權的。

鹽這東西究竟有多賺錢,很賺錢,讓那些權貴們都蜂擁而上。

比如眼下在蘄黃一帶,安東王等人所售賣的官鹽,都是自兩淮鹽場運來的,整個湖廣江西淮南兩浙等大區區域,都屬於兩淮鹽場的鹽區,安東王等人所佔有的專有銷售區就是在兩淮鹽場的鹽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