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第211章 天縱之才護劉備,方天畫戟戰人雄(上二十)

把趙雲的人馬調換回來,只留下大哥高順與高覽的兩部人馬駐守樂安郡,如此窩囊的一戰,不得不接受議和的結局,這讓逐漸享受到權力的呂布感到很是無奈與鬱悶。

但是此戰也並不是沒有收穫,第一成功的至少實在表面上說服了四家諸侯對劉備發動了一次攻擊,在他境內包括了揚州,袞州,青州三地部分地方,這讓當地的農作業遭到打擊或者是毀滅,因而即便劉備這次再郭嘉的幫助下極為成功的打了一個反擊戰,但在未來幾年的糧草上面的問題勢必讓他頭疼;其二,為了迎擊這四路諸侯,劉備不得不開始徵兵征糧,便就徐州也是受到波及,加上貪狼與七煞除了可以探察消息以外,散播一些小道消息也是他們拿手好活,要不是因為劉備在徐州深得民心,若是換個主公,比如說是袁術什麼的,呵呵,只怕早就暴亂了;其三佔據樂安郡,也就是佔據了青州的門戶,劉備不得不設下重兵把守,只怕對孫策,袁術等人暫時不敢用兵,那麼他的勢力也必定會拘束在原來的基礎上,甚至還不如,但呂布卻能依靠三州之地穩固發展,一升一降之間,這便是一種優勢。

青州之戰後,呂布深深的感到自身實力的不足,無法應付多面開戰或者短時間內多次大戰,若是當初能夠有足夠的輜重兵力,聚集起若同對付并州之時那樣的數路人馬,只怕這個時候青州已經是呂布的囊中之物,但因為實行精兵制與屯田制以後,在增長實力,收服民心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己以往那種動則數萬乃至十數萬的規模,不得不說是有利也有弊。

為此,呂布必須的增加自己的軍事實力,對於這方面,他所能學到的知識其實並沒有多少,只能籠統的了解到一些,但是隨著這麼多年的戰鬥下來,還有就是田豐等人的幫助下,總算是制定了一些方針。

首先當然是內政。說實話,呂布對於這個內政真的是一竅不通,什麼民生啊,什麼儲備啊,乃至收入支出什麼的,一聽便就頭大,讓他去細細管著這些只怕早就不厭其煩了。

好在幸運的是呂布手下已經聚集了一大批善於此道的人才,比如說崔琰,甄逸等人,或者是一直治理著北平的關靖也被呂布調來鄴城參加到自己的勢力中心,進行這方面的策劃,正所謂眾人拾材火焰高嘛,對於這一點呂布十分相信,也很願意放權,只要不出現欺負百姓的事情發生,一般來說便是一些官員從中拿取一些好處也是可以理解的,呂布可不認為三州這麼的官員人人都能恪守道德,不取一絲一毫。

不僅僅是冀州,就連幽州,并州也是一樣,有這幾大內政高手的指導下,各項指令一一下達到各府縣被貫徹實施。

而在外政的問題上,除了資源的探取與軍備的打造外,呂布在觀看了因為受傷只能暫時去擔當練兵任務的麴義訓練其部後,發現了很多的問題。

第一就是服裝的約束:漢代普通士兵身上的服飾都很寬大,而且下部布料有裹腳的習性,這在進攻與撤退的時候都會有很大的負束。但是可笑的是呂布他自己當然也不是很了解怎麼做衣服,或者說如何正確的表達他的腦子裡所想的,因此只能給他們一個大概的描述。因為是新的事物,新的結構,第一批服飾看來要裝備到部隊上得花不少的時間了。

第二點就是訓練的內容:即便是以高質量訓練著稱的麴義也只是從大批的將士裡面,特意挑選出有弓弩天賦和健壯身軀為前提的優秀戰士,所以在經歷過青州之戰後,麴義帳下的「先登軍」已經從原來的四千人銳減到現在的一千三百人,更不用說高順的「陷陣營」,人數一直都保持著千人左右,而諸如其他精銳部隊,雖然訓練有素但總是缺少一些。不過從「陷陣營」的例子上,呂布也找到了他們為何如此精銳的原因,那就是競爭。在這個亂世,大部分的人都飽受天災人禍的折磨,而對他們來說要想活下去的一個辦法那就是投軍,也許還能吃上一份飽飯。而在其中,如果你能做到某個將軍的親衛的話,那麼恭喜你,你可以在飽食之餘,能夠再好好的享受一下難得的閑逸。所以,一直有著多多益善思想的其他將官,始終比不上高順的精兵制度。而在各個建制的精銳部隊中,高順選擇是淘汰制,雖然人數一直保持在千人左右,但永遠都是最為精力充沛,最為強力的一支隊伍,便是比起呂布的狼騎軍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三點,士兵的思想:想起當初看的愛國片,那些解放軍在俘虜了國民黨軍人後,都會派遣他們的所謂的指導員去做他們的思想工作,而糾正他們,把他們慢慢的吸納到解放軍的這邊,壯大自己的實力,所以呂布也效仿這個情節,一來吸收他們增加自己的實力,二來也不用動不動就是殺人什麼的,不但壞了自己的名聲,也壞了當地的結構。當然除了做俘虜的思想工作外,自己人的工作就更為重要,也許他們參軍是逼不得以的,但是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卻也是有他的目的的,比如說保護親人。針對這個,呂布提出必須保障他們的親人的衣食無虞,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這來一來便就可以在戰場效死命,因為呂布會讓他們覺得在這個世道唯有他會保護他們的家人不受飢餓,病痛所害。

其後還有第四點:為了加強呂布與旗下將領在軍中的威望,呂布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還是希望他們能夠深入軍中生活,而呂布則是其表率作用。之所以這一點不用強制行事,其實呂布也是明白的很,莫說是那些文人謀士,便是這些已經成名的將領,也是很難做到這一點,若是在戰爭之時那自然無話可說,他們也是事先士卒,同甘共苦的那一類,但是此時他們卻是少了一些耐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