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第171章 群英有名乃有實,王粲反覆低思量

「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若是用這種言語來評價劉表,在呂布看來卻是極為不公的。

且不說在漢末軍閥混戰時期,就是在局面相對平靜的三國鼎立時期,當時荊州有過的安穩也是獨一無二,是別人所無法得到的。劉表「起立學校,博求儒術」,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政局穩定,各方人才紛紛從各地遷往荊州,人數數以千記,其中既有像水鏡先生司馬徽這樣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廣元等青年才俊,甚至還有後來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等。試問,一個虛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輝煌的政績嗎?如此的「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難道是一個虛名無實者所能做到的嗎?可以這樣說,劉表的確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讓各路諸侯羨慕不已,對於其治理下的荊州都是垂涎欲滴。魯肅就曾經對孫權這樣評價荊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這也算是對劉表恰如其分的評價了。

而對於呂布來說,若是不出意外,等自己收服北方,他的最大敵人就是劉表劉景升,絕不做第二人想。

但是現在就去想南方之事,還是有些早了,畢竟劉備,曹操皆在,呂布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去打敗他們,但是趁早做些有效措施還是可以的,這三人當中似乎這個王粲大有可為。

因而這場酒宴在呂布的心不在焉之下草草了事,而他其後派人通知王粲到府中一敘。

其實只要一個人的氣勢足夠強大,其他人自然願意跟隨他,這在古時極為常見,所以才有登高一呼,萬眾隨之的事情,而如今呂布對於王粲而言,無論是人格魅力還是權勢地位都遠遠的超越自己,無形中居然被其折服,這份威嚴比起劉表那是遠勝無數。

「仲宣,請坐吧。」入得溫侯府邸,呂布現在主位坐下,而後請王粲隨意,待其安坐後,便直言道:「以仲宣的才智,想必應該已經猜出本侯深夜請你過來的意思了吧。」

王粲道:「雖知道一二,但還是請溫侯言明,以免王粲到時候有不盡之處。」

「如此也好」,呂佈道:「本侯知道仲宣乃是當世有名才子,學富五車啊。我觀天下才學可分十斗,你仲宣可得八斗啊。」

王粲不想呂布對自己的評價如此之高,比起在劉表那裡只是作為一個幕僚,不由大生知己之感,當下動色道:「溫侯過獎了,王粲如何敢當。」

呂布笑道:「自然當得起。」

「得溫侯讚賞,王粲也不需言,但凡溫侯有需要,請儘管說來,若在王粲能力之內,定當全力而為。」王粲也是聰明人,自然曉得呂布這番讚許代表著什麼意思,便也主動說出討好的話,畢竟比起劉表來,似乎呂布才是一個明主,更何況他還是北方人。

呂布言道:「不瞞仲宣,如今本侯坐擁冀州,幽州,并州三地,兵精糧足,又有文丑,顏良,麴義,高順等猛將,沮授,田豐,辛評,劉曄等智者,你覺得本侯會僅僅只在這三州之地嗎?」

王粲答道:「溫侯雄才偉略,自黃巾起便已經名動大江南北,今日權勢在手,正如蛟龍遇雲,還要更上一層樓,自然不會只在這一處。」

「仲宣知我。」呂布微笑道:「今天下大亂,諸侯爭霸,北有劉備,曹操,袁術,馬騰等人,南有劉表,孫策,張魯,劉璋等輩,紛爭越多,百姓越是苦不堪言,這漢室天下也沒有安定的一日,故而本侯欲要執掌手下方天畫戟,為我大漢橫掃八荒,重整漢武風采,只是此時任道而重遠,還需仲宣這般人才的鼎力相助啊。」

王粲當下就起身,繼而拜倒在地,大聲道:「王粲不才,薄有才能,卻能得到溫侯看重,雖身死而不得悔,願在溫侯帳下為一文史,亦是得慰平生。」

呂布起身扶起王粲,笑道:「仲宣之才若是只用於文章之上,不但是本侯的損失,更是我大漢的損失,你且安坐,先聽我一言。」

王粲重新坐下後,言道:「主公有何吩咐,請儘管說。」

聽到一句「主公」,呂布心中大為滿意,文人也有文人的可愛,尤其是那些落魄不得志的文人,若是能夠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與重視,那換來的便是他們一生的追隨,因而呂布也不再隱瞞,直言:「仲宣,本侯希望你這次弔唁完成後,繼續回到荊州待在劉表的身邊。」

王粲初時高興,這時聞聽呂布還是要他回到荊州,不免有些失望,原來是要他去做內應。

呂布自然也看得出王粲的失望之色,但毫不在意,繼續道:「如今北地尚有劉備,曹操二人可為我的敵手,雖說與劉表尚且起衝突,但是有朝一日本侯必定與其有上一戰。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本侯軍中皆為馬軍,步軍,而荊州多為水戰,與本侯極為不利,且沒有劉表的兵力分布圖,故而本侯勞煩仲宣重回荊州,繪製一份荊州兵力分布圖,他日本侯征戰荊州之時得以大用,而那日便也是仲宣代劉景升成為荊州刺史之日。」

最後的承諾卻是實打實的打動了王粲,一方刺史,而且還是如今天下最為富饒的荊州之地,對於王粲來說那是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因而雖然對回去做姦細極為的不願,但最終還是答應道:「主公放心,王粲定然不負使命。」

呂布當下歡愉道:「哈哈,仲宣果然明事理,本侯答應你的事情也絕不反悔,你且放心,這刺史一職非你莫屬。」

王粲這才展顏謝過呂布,之後又詳細的說了一下劉表身邊的幾個要注意的人物,比如說文有蒯良,蒯越,韓嵩,劉先,武有蔡瑁,王允,黃祖,黃忠等,皆是劉表的心腹幹將。

呂布聞言,論道:「蒯良,蒯越兩兄弟素來智謀顯人,本侯也是知曉,聽說當年劉表初到荊州之時,賊人甚多,幸得二人相助,方才安定,其後稱蒯良為雍季之論,蒯越為臼犯之謀,當是智謀之士。」

王粲也道:「此二人智謀超越,對劉表多有益助,而他對這二人的信任就好像主公對沮授,田豐二人一般,不差絲毫。」

呂布點頭贊同道:「荊州多才俊,智謀之士多矣,不可小視,不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縱然文人智謀高絕,只可惜連帶著他們的武人多了幾分書卷氣,少了幾分男子氣概,如蔡瑁,王允,黃祖等人不足為懼,倒是那黃忠本侯倒是知曉幾分,聽聞他有萬夫不當之勇,只可惜劉表不能用啊。」

言畢,呂布看向王粲,見其一臉驚異之色,便笑道:「為上位者,當知百事,我先前也說過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故而仲宣不必驚訝,對於劉表手下的幾員大將,本侯還是知道一些的。」

不想王粲卻是進言道:「不怕主公責罰,只是王粲怕是主公誤會了,剛才我面有異色非是因為主公知曉這幾人,而是因為主公小視了蔡瑁,黃祖二人。」

呂布聞言眉頭一皺,卻是想不到王粲居然還能看重蔡瑁二人,要知道這二人在呂布的印象中可就是兩個草包。蔡瑁爭權奪勢,在劉表死後居然主動說服劉琮歸降曹操,之後又中了周瑜的反間之計,被曹操誅殺,可算是窩囊之極;而黃祖的印象雖然不多,但不能重用甘寧,中了激將斬殺了名士禰衡,這些都說明他也是個不智之人,可王粲為何卻說自己不能小視這二人,因而問道:「蔡瑁依附權勢,黃祖膽小怕死,雖為劉表依為大將,可在本侯眼中並無出奇之處。」

王粲勸道:「主公大意了。這蔡瑁雖然是荊州當地的大戶,與劉表結為姻親,表面上看起來是依附權貴,但是此人極善水戰,手下八萬荊州水師在長江一帶無人可擋,即便是最近新近而起的孫策也是不敢直面其鋒芒,得報荊州八郡安然無恙。而駐守在江夏的黃祖雖然名聲不顯,但是數年來固守江夏,無論是劉備還是袁術都不能近其半分,倘若沒有積分本事,有如何辦得到。」

呂布聞言也是忠實起來,想到自己先前還為劉表叫過屈,想不到現在自己也是陷入常識當中,居然以為那蔡瑁,黃祖之輩居然毫無本事,看來自己還是因為一連串的大勝而放鬆了心中的警惕,這對日後來說可是大為不利的。

「幸得仲宣之言,本侯記下了。」呂布這回可是真心謝過王粲,若不是他,說不準日後會在那倆人身上吃個大虧。

王粲不敢受呂布大禮,自然是一番推辭,然後又是說上幾句話後,便道:「主公,時候也不早了,待王粲回去後在詳細的列出一份名單來,至於那荊州兵力分布圖,這暫時還不能得知,還得等在下回去後細細探來。」

呂布笑道:「勞煩仲宣了,他日本侯定有重賞。」

王粲再次謝過呂布後,便就離去。

為顯示對他的重視,呂布親自送王粲到府門外,見其上了馬車方才回去。

而王粲此時卻不是呂布想像的那樣激動萬分,反而是在思考著什麼,一點也沒有剛才在府內那時候的忠心耿耿的樣子,本就醜陋的臉上卻是閃現令人發冷的表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