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三章 戰局逆轉

戰場局勢的大逆轉,讓巴爾幹同盟四國徹底亂了陣腳,尤其是已經被打進家門的保加利亞,這時候斐迪南一世也顧不上他的雄心壯志了,趕緊派人向俄國求援,求尼古拉看在大家都是東正教的份上拉他一把,他也知道這時候他那幫盟友們都自身難保了。

可這時候尼古拉也有心無力呀!德國,奧匈帝國兩國東部邊境集結重兵,德軍甚至在德俄邊境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炮彈爆炸的火光站在俄國境內都能看見,東邊中國陸軍在邊境線上陳兵數十萬,新疆,蒙古,黑龍江,吉林四個集團軍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向俄國發起進攻,海軍艦隊就在海參崴外面晃悠。因為這時候還沒有領空概念,中國的偵察機天天在海參崴上空轉悠,很顯然如果俄國真要插手,這三國是不介意一塊兒揍他的,按照同盟義務英法也要參戰,這就等於一場真正的世界大戰,無論尼古拉還是英法,肯定都不會為了巴爾幹冒這種險的。

可如果不介入調停,以奧斯曼人的進攻速度,用不了三個月就能打到貝爾格萊德去,別無選擇的情況下,英法俄三國只能同意德奧再加上湊份子的義大利共同加入調停的要求,當然還包括中國,不過他們同意是同意了,對於英法俄提出的雙方談判條件卻有不同看法,參加調停團的奧地利外交大臣認為這樣的條件很顯然對奧斯曼帝國不公平。最好大家再重新商議一份。

對於他的看法中,德,意三國都贊成。這樣一來四比三的情況下英法俄只好同意重新研究,不過提出在研究過程中最好先讓他們停戰,再不停戰奧斯曼軍就打到索菲亞了,但這一點德奧不同意,連具體談判條件都沒研究出來,怎麼要求人家停戰呢?這不合調停的規矩。

調停都是由調停人先拿出一份意見,然後把當事雙方請到一塊兒坐下。你們看看我這意見怎麼樣,同意大家就恢複和平。不同意你們各自提意見,我給作證然後談判,現在咱們連給他們的具體意見都沒研究出來,自然就不能貿貿然把他們叫到一起的。就更不用說讓他們停戰了。

好吧,接下來就成了七國外交官扯皮了,可想而知這是一項多麼艱難的任務,要知道這些傢伙可都是扯皮的高手,一個個在會議桌前正襟危坐,用唇槍舌戰決定弱者的命運,這才是列強,這才是大國風範,這才是帝國主義者的威嚴。他們在那邊扯皮自然沒什麼壓力。大家坐到一起和和氣氣研究從歷史,到法律甚至到哲學的問題,研究累了喝喝茶吃吃飯。開個舞會跳跳舞,可戰場上的巴爾幹同盟倒了霉了。

總數加起來超過八十萬的奧斯曼陸軍橫掃整個巴爾幹,北路輕取普羅夫迪夫,順利打開了通往索菲亞的大門,距離斐迪南一世的老巢只有一百多公里了。南路以十萬大軍南壓,匯合了薩洛尼加守軍後。近二十萬人緊接著繼續向南,一路解阿爾塔之圍。另一路卻直撲希臘腹地,喊出的口號是直搗雅典,要在帕特農神廟再次升起新月旗。

中路二十萬人殺進馬其頓,開始清掃佔領這裡的塞爾維亞軍,目標是打進阿爾巴尼亞,然後再分兵向南北同時掃蕩,雖然這兩路因為不像北路有鐵路依託所以攻擊速度勢如破竹,但依然像推土機般緩慢但徹底地橫掃一切敵人,在奧斯曼人的戰爭巨獸面前,無論希臘人,塞爾維亞人,還是保加利亞人都只能不停地潰敗再潰敗,那些缺糧少彈,身心俱疲的士兵們失魂落魄地逃跑再逃跑。

被逼到絕路上的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一世,在向俄國求援無果之後,不得不另謀出路,當然英法也同樣不可能給他提供直接幫助,所以這位國王陛下只好再次向塞爾維亞人發出了威脅,趕緊調兵來救我,要不然我退出聯盟,單方面向哈米德二世求和,然後讓開大路,讓奧斯曼軍隊順著鐵路直接打到貝爾格萊德。

這種情況下塞爾維亞人也沒有別的選擇了,他要真這麼干,奧斯曼軍是真能打到貝爾格萊德的,從伊斯坦布爾直接通到貝爾格萊德的巴爾幹大鐵路這時候成了塞爾維亞人最致命的威脅。幫他守住索菲亞,至少塞爾維亞境內就不用被戰火波及了,哪怕就算守不住,也可以給奧斯曼人造成較大傷亡後逼哈米德二世談判。為了自己的家園,塞爾維亞人也豁出去了,除了留下少量軍隊在馬其頓境內繼續牽制奧斯曼軍,其他所有兵力,包括原來進攻斯庫台和維持對阿爾巴尼亞佔領的全部抽出調往保加利亞,準備在索菲亞迎戰奧斯曼軍,另外還和斐迪南一世合夥要求黑山大公尼古拉一世也把他的軍隊派出來,不過被尼古拉一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這傢伙實際上已經準備退出戰爭了,現在同樣放棄了對斯庫台的進攻,一邊單獨聯繫哈米德二世求和,一邊把所有軍隊撤回國內在國境線布防,他這個國家易守難攻,雖然死傷了好幾萬人,但如果真縮回他的烏龜殼裡,別人也很難奈何得了他,畢竟他那地方也沒什麼太大價值,哈米德二世肯定不會為了這種不值錢的地方把牙磕掉的,實際上這也是這個小國家始終沒有被人吞併的主要原因,價值和進攻成本不成比例。

就在塞爾維亞人增援索菲亞的同時,希臘人也趕在奧斯曼軍到達前放棄了對阿爾塔的圍攻,然後憑藉原希奧邊境的山區地形轉入防禦,他們已經在這座港口損失了兩萬人,加上在薩洛尼加損失的,希臘人為這場戰爭已經付出了五萬人的代價,這對於一個也就兩百多萬人口的小國家已經堪稱重創了,考慮到他們剛剛經歷了上一次同奧斯曼戰爭的慘敗,希臘王國真可以說禍不單行。

實際上到現在為止,巴爾幹同盟四國已經徹底被打散,希臘和黑山轉入自己家的防禦,只剩下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兩國不得不繼續抱團,原本被他們佔領的奧斯曼土地,幾乎轉眼間丟失殆盡,如果不是馬其頓的地形和交通妨礙了奧斯曼軍的速度,這時候他們就已經打進阿爾巴尼亞了。不過這種情況倒也便宜了阿爾巴尼亞人,反正哈米德二世此前已經說過允許他們自治,正好借這種權利真空期,迅速把殘留的少量塞爾維亞軍清理乾淨,然後自己把自治政府搞出來,防止到時候哈米德二世反悔。

對於希臘戰場哈米德二世並不在乎,逼急了希臘人出動海軍和他搞海戰,就算贏了肯定損失也不會太小,他那支海軍艦隊是他的命根子,沒必要冒這種險,再說他也知道最後列強不會允許自己佔領任何一個國家的土地,既然這樣就更沒興趣打進希臘了。逼他們退回去,到時候掏賠款就可以了,真正需要他重點對付的是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奧匈帝國之所以這樣全力支持他,無非就是要他把這兩個國家打殘然後好方便他們侵略,作為棋子他自然有棋子的覺悟,該自己乾的活兒是一定要乾的。

為了索菲亞的大會戰,他已經在普羅夫迪夫集結了整整四十萬大軍,無數的物資源源不斷從伊斯坦布爾用火車送過去,而他的敵人也緊急拼湊起六十萬大軍,準備在這座城市和他決一死戰,考慮到兩個國家總人口也就八百多萬,這個數字已經可以說非常恐怖了。

當然數字並不代表戰鬥力,這六十萬人裡面,只有不到三十萬是有戰鬥力的,剩下的全是在最近一個月內匆忙拉來的壯丁,別說軍事訓練了,很多人連槍都沒有,六十萬大軍裡面頂多有四十萬支槍,剩下的五花八門什麼武器都有。雖然尼古拉在幕後支持他們,但也不可能無償地支持,送他們幾萬支槍倒是可以考慮,幾十萬支那就開玩笑了,他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另外還有一點就是他的軍火運輸現在已經不是那麼容易。

奧斯曼海軍已經徹底封鎖了保加利亞沿海,因為有中德撐腰這些傢伙連俄國商船也檢查,有軍火就直接扣押,以前還可以通過羅馬尼亞給保加利亞送過去,可隨著戰局變化,很明顯這場戰爭保加利亞已經輸定了,現在爭的只不過是輸多輸少而已。在這種情況下羅馬尼亞人自然不會再淌這趟渾水,萬一惹火了哈米德二世接著來揍他們就不划算了,而且外面還有德奧威脅他們,所以羅馬尼亞禁止了俄國軍火從他們國內通過。這樣實際上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的對外通道已經徹底斷絕,所以哈米德二世才有恃無恐,他很清楚自己的對手打不了幾天就彈藥耗盡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