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國家的責任

歐洲內部不打了,甚至連路易十四都在謀求與聖神羅馬帝國之間的談判,用外交途徑解決問題的苗頭越來越明顯。暫時還是歐洲大敵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用最快的速度與各國之間開啟了和談。這就是當下歐洲的格局,反過來看大明內閣,卻在為一個問題爭論不休。

什麼問題呢?帝國擴張過快,導致根基不穩,必須穩下來進行鞏固各地的統治了。

這個話不是無的放矢,這個時候的大明布武天下。在北方,發現了俄羅斯人的行蹤。在西邊,亦力把里內亂不休。南邊,各小國都在進行各種不斷的抵抗,雖然規模都不大,也沒泛起什麼浪花,但是十幾個國家都在發生類似的民族抵抗運動。在東邊,美洲的遭遇的將是整個歐洲殖民者的對抗。在非洲的埃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厲兵秣馬,準備打一場報仇戰爭。

整個世界的矛頭都對準了大明,這一點已經毫無疑問了。加上這些年美洲和埃及投入太大,財政部也在叫窮了,認為不應該也沒必要,在非洲樹敵。於是一個方案出台了,亦力把里、埃及這兩個方面實行退縮,也就是退出這兩個地方。集中精力發展美洲,集中精力打造大明南部和東南部的統治基礎。

說穿了就是保守派和激進派,還有一堆牆頭草,因為沒有人做主,趁機刷存在感。保守也好,激進也罷,都沒人像過去那樣,動不動就玩嘴炮。嘴上說要打,實際上卻都是讓別人去打的主,在大明眼下的內閣肯定是沒有的。原因自然是大明現在強大了,打誰都沒有輸的可能,所以呢,文臣也想出去帶兵轉一圈的,弄點軍功,沒準就能封爵什麼的。別看皇室現在就是個擺設,但是皇室封出來的爵位,在議會是有發言權的。

大明現在就這個格局,議會負責嘴炮,軍隊負責打仗,內閣負責管理國家,做好後勤。總的來說,內閣總理的權利相當大,對外宣戰的權利,直接把持在內閣的手裡。

客觀的來說,大明的步伐確實快了一點,尤其是在拿下呂宋之後,大明甚至沒花多少時間去消化,立刻轉向了北美。這塊地盤作為歐洲最後一個橋頭堡,被大明拔掉之後,實際上已經暴露出來了大明和歐洲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路易十四沒有成為歐洲公敵,這一點算是讓陳燮的計畫落空了。這個東西怎麼說呢,人家又不傻。路易十四固然野心勃勃,但是你仔細想想就不難看出,就算是歐洲最強又如何,大明能與法國瓜分世界?

保守派主要是文官,他們背後站著的都是資本家,眼下大明資本家最看重的地方有以下幾個。頭一個是印度,這地方搞資本主義什麼都不缺,就是人笨一點,笨一點不要緊啊,好壓迫。第二個就是東南亞了,礦產什麼都不要說了,重點是這裡能種植橡膠。葡萄牙人送來的橡膠種子,在瓊州種植成功之後,整個大明對橡膠的需求量急劇增加。這玩意是真好啊,用處太多了。尤其是有人把橡膠造成車輪之後,整個大明的馬車生產現在都換成橡膠輪子了。當第一個人嘗試在東南亞種植橡膠並且獲得成功之後,整個大明一發不可收拾的陷入了一股種植橡膠的熱潮。巨大的利潤面前,任何東西都無法阻擋資本。這些年本來被收拾的很慘的東南亞土著,都因為橡膠園種植業的發展缺少勞動力,他們的待遇得到了改善。第三個重要性才是北美了,這裡土地面積太大了,整個大明對土地的熱愛,熱情根本就沒法阻擋。而且北美這地界一旦打通了,鐵路修起來,從西海岸到東海岸,然後再橫穿大西洋就是歐洲市場。最後一波才是其他地方,什麼澳大利亞、紐西蘭,巴布新幾內亞這些地方,在大明資本家眼裡,重要性自然差很多了,一些荒島而已。至於埃及,呵呵,很多人就沒搞明白,這地方要來幹啥?沙子又不能賣錢!不能不說資本家真是太現實了。

征服世界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掙錢,錢啊,懂么?任何妨礙資本家掙錢的人,都將遭到他們的圍毆。當然了,還是有例外的。眼下的大明資本主義,還是存在一個威權人物作為例外。或者說,任何資本家在陳燮的面前,都是乖乖的小綿羊一隻。

激進派的代表自然是軍方,海軍和陸軍恨不得滿世界都是敵人,這樣他們才有借口要錢要裝備,然後滿世界的去搶劫發財。但是眼下的大明,周邊一個對手都沒有。頂了天就是一些反抗組織了。唯一算的上對手的還在北非,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大明之間的關係一直很僵,打一仗是遲早的。問題是,北非那地方也沒啥可搶的。而且北面的幾個非洲國家,法國還搶先了一步,以大明現在和法國的關係,根本打不起來。再者,埃及那個地方,陳燮一直強調的是防禦,而不是進攻,問題是守著一塊沙漠的意義何在呢?

葉海終於看見他的新戰艦,一艘真正意義上的龐然大物,就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山。標準排水量五千噸的鐵甲艦,在這個時代算是巨無霸一類的存在了。儘管這艘船本質上是在木製上套裝甲的結構,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是一艘無敵的戰艦。四門150毫米的主炮,六門105副炮,還有蒙蒂尼機槍三十六門。艦員265人,最搞航速可以跑到十四節,巡航速度十一節。不管是跑還是打,只要與之為敵,肯定就是被擊沉的命運。

好吧,這就是個BUG,海上的霸王。葉海接手之後,職務正式定為上校。海軍有不少將軍,但是為啥這艘戰艦用一個上校來當艦長,誰都解釋不清楚。海軍部對外宣稱,葉海有駕駛蒸汽戰艦豐富的經驗,這一點還真沒人能反駁。但是海軍要真的這麼公平就好了。

接手戰艦之後,葉海的生活又忙碌了起來,每日里都泡在船上。為的就是儘快熟悉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戰鬥堡壘。葉海有一個預感,大明與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必將導致異常大明與歐洲聯合的戰爭。

相比之下,陳璞則有一個比較輕鬆的假期,在家休息半個月之後,才接到一份來自京師的電報,讓他北上。告別年邁的母親,陳璞奔赴京師的時候,陳燮的專列已經回到了京師。

「大明的疆域很大,但是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內閣會議上,陳燮平淡的說了這麼一句後,整個會議的走向立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總參立刻建議,加大對西域的增援力度,當然重點是軍火。西域那個地方,別的都能自己解決,唯一需要國內援助的就是軍火。對此,陳燮點頭首肯,一批庫存的軍火將發往西域,火炮除外,其他裝備足夠兩個步兵師之用。

習慣性的掌握內閣會議的走向之後,陳燮提出了新形勢下的國際戰略思路。「過去制定的戰略是埃及穩收,北美髮展。我看沒有必要節外生枝。考慮到歐洲局勢的變化,我建議總參擬一份增援計畫,埃及方面的駐軍數量,年內再增加三個步兵師為佳。」之前的五萬駐軍看上去很多,實際上只能守住公路很重點城市。增加了實力之後,足以應對可能來自歐洲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威脅。

「我這裡有一份計畫書,大家都看看。」陳燮敲了敲桌子,眾人打開文件看了起來,發現這是一份修築運河的計畫,在那裡修運河呢?在埃及,一條名為蘇伊士運河的人工河流。這個時候,眾人突然發現有個苗頭,陳燮在國會上拿出這麼一個東西,到底要幹啥?

仔細看看地圖就知道了,一旦運河修成,這是什麼局面?通往歐洲的海上航程將大大的縮減,這就是陳燮要對歐洲動武的前兆么?眾人還在思索的時候,陳燮已經繼續道:「計畫二十年,運河所有權歸國家。」

二十年,眾人的眼神不約而同的看著陳燮,到時候您老都快一百歲了好吧,還要坐在內閣總理的位置上么?我們活不過您啊。如果按照歲數來算,今年的陳燮七十五歲,這個歲數看著還不到五十歲的樣子,這讓別人怎麼跟他比歲數啊?內閣這幫人,在二十年後還有什麼機會看見運河通航?概率很小啊,你要大家為這個事情上心,難啊。

「我知道各位心裡是怎麼想的。但是我要告訴各位,這是留給子孫後代的東西。」陳燮平淡的說完這句話,慢慢的站起來,對著眾位內閣大臣們道:「二十年之後,運河修通的之期,就是大明橫掃歐洲的時候。也就是說,我們有二十年的準備期。在座的諸位,包括我在內,可能有人活不到那個時候,但是我們現在必須要做,不能把事情留給後人。」

大明內閣就是這樣,一旦陳燮決定的事情,無法更改。內閣必須儘快的拿出預算來,最遲年底之前,就要做好準備工作,明年春天必須開工。這有條運河最大的好處,不僅僅是縮短與歐洲的距離,更大的好處還是便於埃及的駐軍穩定局面。運河需要工人,就必須從國內調集人手,還有當地百姓,不少人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至於這個過程會死多少人,不是大明內閣該關心的事情。

這一次的內閣會議開到現在,給人的感覺就是陳燮越來越獨裁了。或者說陳燮有點等不及了,尤其是美洲的發展速度,在陳燮看來還是慢了。其他地方都可以慢一點,唯獨北美不能慢,必須加快北美的發展速度。

看著眾人一臉的苦相,陳燮懶得跟他們廢話,繼續獨裁:「我知道,民間有很多呼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