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七十七章 萬壽節獻禮

朱厚熜的萬壽節慶典終於開始了,山呼萬歲群臣跪拜,陸炳的女兒陸吟被早早的請入了宮中。陸吟雖然只是朱厚熜認下的乾女兒,但是已經被宗人府錄入,更給了加了公主的俸祿,只是沒有敕封名號罷了。如今便要當著群臣的面朱厚熜封陸吟為常平公主,正與自己剛剛出生的長公主朱壽瑛的常安公主交相輝映,兩人加起來便是平安。

朱厚熜是個民間皇帝,他是從一個待遇並不怎麼好的藩王兒子變成皇帝的,所以在他在位的這些年裡經常做些有傷大雅卻又別出心裁的事情,總之不合常理規矩頗為桀驁不馴,比如現在他就在做。萬壽節大典,不管是京官還是外臣應當統一參拜齊呼萬歲,而皇帝緩緩從駕攆之中走出,俯視眾人俾睨天下。

可如今的朱厚熜卻抱著還在襁褓的朱壽瑛,手牽著陸吟緩緩走出,讓眾人平身不必再拜。今日普天同慶,一切免禮。

有人認出了那個女孩兒正是陸炳的女兒陸吟,官方邸報上並未寫出,而也少有人知道陸吟是皇帝的乾女兒,只有坊間才有這等傳言。今日一見,很可能傳言屬實。果然宗人府上來了,宣布把陸炳之女陸吟放入皇家族譜之中,賜姓本家朱姓,並保留陸姓,號常平公主。

宣布之後,十二響炮齊鳴,大典正式開始。首先是各地獻禮,奇珍異寶層出不窮,如果沒新鮮玩意兒的就全靠數額巨大來充數。多少石糧食多少兩白銀,總之是糧山金海,這些全部充於皇帝的內帑庫房。

獻寶的也不能說是一件寶物就完事兒,那太過單薄了。豈不是失了禮數,除非所獻之物是絕世珍品舉世無雙又價值連城那才會少帶些陪襯,以防喧賓奪主。誰獻禮獻到皇帝心眼裡去了,讓朱厚熜感覺到用心了,就會大喝一聲好。然後賞點錢。

錢不在多主要是聖寵的體現,然後這等人就會被請入宴席之中,賜御膳與皇帝一起吃個飯。這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無上榮耀,皇帝在大多官員心中那就是無上的存在,讀書做官有時候也不光為了光宗耀祖賺錢撈金,誰都有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遠大抱負。誰又不想得到皇帝的恩寵再進一步呢,於利於名都是有好處的。

有些文官為了顯示風骨,以什麼萬里江山圖作為壽禮,期望能夠讓朱厚熜喜歡從而四兩撥千斤。當然這樣的人大多數都是異想天開,多半又會被回歸到自身的價值和社會地位上再定奪是否能夠參加國宴,比如夏言就只送了一本厚重的無字書。但人家已經深得皇帝青睞。現在又勢頭正勁,說出一番此書留給後人記載皇上的豐功偉績,還有無字可記載皇威等一通鬼話,就被列入國宴名單了。

誰都喜歡聽好話,尤其又是夏言這樣的直臣說出,夏言向來以說真話說實話著稱,所以此舉在朱厚熜看來有著深厚的意義。這人總是愛往自己臉上貼金。更何況如此一本厚的書,若是被後人寫滿了,那得是多麼開天闢地開創千秋之業的偉績,這比起什麼中興之主的讚譽還要養人。

藩王獻禮和番邦獻禮都是重頭戲,所以朱厚熜反倒把他們放在後面,希望能夠讓人充滿期待。還有一個原因因為畢竟是一方領主財力非旁人可及,只怕他們把禮物一亮出來剩下的大臣要自慚形穢了,故此才讓大臣們先上禮的。

此次萬壽節搞的極大,宛如萬國來朝一般,若不是沿途百姓如此受苦。陸炳真以為自己活在盛世之中呢。令陸炳和一家人趕到詫異的是陸炳竟然沒被安排在大臣之中獻禮,而是在夏大德之後的番邦親王獻禮之中,這是什麼意思?是朱厚熜故意為之,還是別的緣故,難道要公告天下說山東是陸炳的地盤。而陸炳是山東的土皇帝,是大明的國中之國?

陸炳想不來,靜心看著現在的藩王上禮大典。從藩王奉送的禮物之中就不難看出他們封地的差異,有的藩王地處富裕之地,送的東西就好一些,有的本就身處貧瘠再不願壓榨百姓的那就略顯寒酸了。大明的藩王並不好混,首先要隨時預防皇帝懷疑你要作亂的可能性,所以通常不與京官乃至外臣有過多的來往,生怕別人說閑話。

永樂皇帝朱棣篡位後害怕有藩王如同自己一樣起了兵變爭天下,於是對藩王的封地和權力進行了削減,比如以前備下的王府護衛兵馬和勤王軍就全部撤銷,至於那些能接觸到兵權的職位更是和各位藩王無緣了。

不光如此,按照後來那些皇帝的理論,和後續藩王作亂的經驗而總結,有這麼一條理論,那就是藩王越有錢就越容易叛亂。也是當一個人已經十分富裕已經答道不需要財富的時候,而他又是到達了一定的社會地位,那麼就不由得有心思想往上挪一挪,藩王的上面就是皇帝,造反也就理所應當了。故此對藩王的財力,當權者都是十分注意的,以前分封的慢慢消減,一旦沒子嗣就收回廢封。而在位皇帝最直系的兄弟,則能剋扣就剋扣,不能剋扣的也要嚴加監視,因為他們篡位的主力,他們的身份更接近於皇統。

錦衣衛有一項工作就是監視藩王,除此之外宗人府也有這樣的工作,東廠相應部門此類業務也是不少,除此之外王府中長史內務都是皇家派去的人擔任,時時刻刻向皇帝報告藩王動向。總之,當藩王也不是那麼輕鬆的。

不過,即便是這樣,又在要低調的前提下,藩王之間貧富差距還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有些藩王綿延數代,積攢的家底兒也多。還有的的確是分的地方好,地盤也大,封底之內百姓富裕產業頗多,若是心狠手辣吞併其他人的地,或者從外面搞點小花頭那財力就更厚了。什麼草菅人命,欺男霸女,把佃戶充為王府奴隸之類的事情這些年倒也接了不少。現在還好了一些,當年朱厚熜剛登基的時候,年少被人欺,權力鬥爭交替發生,無暇顧及藩王,那時候藩王們才囂張呢。當然之所以他們這麼囂張,不光是因為皇帝年少無能,更是因為按照律法,只有宗人府可以管他們,就連嫉惡如仇的陸炳也要讓他們三分,而不願招惹他們。

相反有些藩王就窮了,這才第三代,或者第二代,又地處貧瘠,別說壓榨百姓了,就是雁過拔毛都沒多少油水,有些好心的還自掏腰包接濟百姓,總之這種封地鳥不拉屎的藩王混的比一般大明地方官還不如。

藩王獻禮終於結束了,所有人都伸著脖子想看番邦外臣獻禮。不少外邦國王根本沒甩朱厚熜的這次邀請,只有少數國家派出了使臣前來祝壽,壽禮不薄還別具特色。比如安南國就是連著派出了三個使團,這個國家可被當年陸炳的給徹底攪亂了,現如今算是三權分立,每個都想藉助大明的力量,起碼能夠得到天朝上國的庇護。

畢竟他們當年看到的陸炳大軍可是所向披靡的,所以對大明心之嚮往。這些使團各自效力於不同的君主,所以在招待外賓的四夷館內還因為口角打了一架,最後都拔了刀子,這反倒成了京城一樁茶餘飯後的笑談。

夏大德是本次唯一一位親臨萬壽節的異族國王,只不過通牒上現在寫著的名字不是夏大德,而是一個突厥和蒙古姓氏混合的名字:吐洪伊。烏梁海,這倒也符合西涼蒙古人和突厥化的蒙古人和諧相處的局面。

大明的文官們沸騰了,說這是萬國來朝的象徵,誰都知道西涼之強大,逼平烏茲別克帝國,吞併亦力把里,土魯番和葉爾羌汗國,宛如當年的帖木兒帝國一樣強大。雖然他們不知道夏大德就是那個吐洪伊。烏梁海,甚至有可能連夏大德是誰都不知道。但是他們卻知道西涼的鐵騎是所向披靡的,火器更是先進,和陸炳所發明的連發火銃相差無幾,而且已經大規模的製造了,甚至有人懷疑就是陸炳裡通外國倒賣軍火。對此,有人偷偷上過摺子,朱厚熜卻根本授之不理,回覆說絕無此事,大明與西涼交好云云的。

通常皇帝所謂的交好,都是官方語言,或者是大明的一廂情願,人家少數民族該入侵的入侵該欺詐的欺詐,絲毫不在意大明的面子。但現如今夏大德的到來卻給了所有懷疑的人一個響亮的耳光,也讓朱厚熜掙足了面子,兩國確實交好,拋去文化底蘊不說,兩國軍事實力基本相當,一國國王前來拜見足以說明藩屬之意。文人大多是感性的動物,於是他們激動了,那種兒時大國強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憤青之魂附在了他們身上,各種讚美之眼宛如洪水般湧來。

如果西涼只是派出使團,那可能還會有其他的聲音,但人家僅帶了千餘護衛只身前往大明京城給朱厚熜祝壽,這是多大的面子和信任。不少人說這才是大國和大國之間的風範,這才是君子之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