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世界大戰 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

德軍佔領巴黎之後,能不能迅速推進,擊潰英法聯軍,結束西線的戰鬥,這是德國「施利芬計畫」成功的關鍵。對德國的勝利,段祺瑞等親德將領很有信心,但袁世凱和李經述認為,德軍恐怕沒那麼容易結束西線的戰爭。李經述下令蔣百里等中國的軍事觀察員密切關注歐洲的戰爭,隨時電報回報最新戰況,以便中國的軍隊在亞洲伺機而動。

果然不出李經述所料,德軍攻佔巴黎之後,自己也變得疲憊不堪。連續幾個月的戰鬥,讓前線的德軍饑渴難忍,很多士兵累了,精疲力竭躺在光禿禿的大地上,心中只有一個願望,早點結束戰爭。德軍後勤補給線拉得太長,克虜伯大炮炮彈也打光了,他們最終沒能包圍和殲滅撤退中的英軍和法軍的主力。儘管法軍傷亡慘重,但仍然有八十萬英法聯軍逃脫了德軍的圍剿。

9月20日,夜間濃霧,大部分法軍和英軍靠浮橋或部分炸毀的橋樑渡過了埃納河,在右邊的城市布爾科曼和左邊的城市韋尼澤爾登陸。法國第五集 團軍剩餘的主力在貝里奧巴克渡過埃納河,佔據了東面最高點謝曼德達姆,這是一座峻岭,按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為他女兒造的一條皇室馬車路命名,英法聯軍沿整個西戰線都設立了聯絡點,便不再退卻,開始安營紮寨!

八十萬英法聯軍退到了貢比涅和貝里奧巴克之間,這裡是絕佳的防禦陣地,一條約有一百英尺寬、十二英尺到十五英尺深的河流蜿蜒向西,兩岸的低洼地延伸了一英里,突然上升為一條三、四百英尺高的懸崖,然後又緩緩下降到與法國高原相齊。

法軍第五集 團軍駐守在離山頂兩英里的較高的北面高原,藏身在覆蓋著正面和斜坡的濃密的灌木叢後面,幾條深長而狹隘的小路以直角插入懸崖,如果有追擊的德軍,德軍便會暴露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法軍在這可以俯臨德軍,無論是步槍還是火炮,有著非常廣闊的射擊視野。

在霧夜的夜色掩護下,追擊的德軍朝著通向北部高原的小路前進,當濃霧在明朗的陽光下消散時。德軍便遭到英法聯軍交叉火力的無情掃射,那些突入山谷得不到霧障保護的人,被子彈射穿,而在沿河的灌木叢那邊,德軍也遭到了英軍和法軍火炮的襲擊。

德軍這時沒有退卻,一線步兵倒下了,第二線步兵繼續前進,與英法聯軍推進得越來越近。在第二線散兵後面二百碼,出現第三批和第四批人群。法軍的炮兵瘋狂射擊,德軍並不畏懼,第五線和第六線散兵,秩序井然,有同樣考慮周詳的非常精確的間隔。德軍經過良好訓練,連犧牲都有壯觀的表現。雙方僵持戰鬥了一天,都很疲憊了,但沒有一方推得動另一方,而且沒有一方想退卻。

德軍和英法聯軍的對抗被地形固定在一條狹長的地帶上,9月22日,英國遠征軍司令約翰·弗倫奇爵士下令全部英國遠征軍掘壕狙擊德軍,可惜沒有挖掘工具可用。於是,英國士兵們到附近的農場和村莊搜索鶴嘴鋤、鐵鍬和其他工具。當時的英國部隊沒有經過陣地戰的訓練,在地上挖淺坑,最初只是想提供掩蔽。不久,英軍的壕溝就挖深到七英尺左右,其他防護措施包括偽裝和在壕壁上打孔,然後用木頭支撐起來。

法軍和德軍也開始就地挖塹壕。於是,西線的戰鬥就成為塹壕戰,長達四百多英里固定的、彎曲的、往往呈鋸齒形的連續塹壕,從比利時的海峽城鎮紐波特開始,向南伸展數百英里,在努瓦榮折向東南,經過蘭斯、凡爾登、聖米耶爾和南錫,然後再折向南面,到貝耳福以東二十英里的瑞士北部邊界。頭幾個月挖掘的小型臨時戰壕很快變得更深且更複雜,逐漸地變成了大面積的防守工事。敵對雙方的戰壕之間的空地稱為「無人區」,它的寬度在不同的戰場之間也不同。在西線戰場上,無人區一般為100至300碼寬。

塹壕戰對德軍來說也是新鮮的,他們的訓練和裝備旨在打一場在六周內獲勝的運動戰,他們有攻城榴彈炮,於是把大量炮彈射入協約國的軍隊的壕溝,熟練地使用迫擊炮、槍榴彈和手榴彈,使德軍能給英法士兵以重大殺傷,而英法士兵既無這些武器的訓練,又沒有手榴彈等武器。

手榴彈的歷史悠久,其實最先是中國人發明的。15世紀歐洲出現了裝黑火藥的手榴彈,當時主要用於要塞防禦和監獄。17世紀中葉,歐洲一些國家在精銳部隊中配備了野戰用手榴彈,並把經過專門訓練使用這種彈藥的士兵稱為擲彈兵。到19世紀,隨著槍炮的發展和城堡攻防戰的減少,手榴彈曾一度受到冷遇,英法聯軍中很少使用。由於塹戰壕的興起,德軍便投入了木柄手榴彈,德軍還使用探照燈、照明彈和潛望鏡,很快就適應了這種塹壕戰。英軍和法軍只好讓政府加快從中國採購了大量木柄手榴彈。

但是,嚴謹的德國人的防禦工事建造非常出色,他們建造的掩蔽物和據點位於地下深處,防炮彈並且空氣流通,他們還首先使用了「深層防禦戰略」,即在幾百碼寬的前線交戰區中修建一系列孤立的陣地,而不是一個連續的壕溝,每個陣地都可以為它的相鄰陣地提供炮火支援,而且德軍壕溝的兩側會用沙袋,木架和鐵絲網進行加固,壕溝內的地面通常會被鋪上木板。

而重武器的短缺,妨礙了英軍和法軍的攻擊,他們漸漸處於劣勢。英法聯軍不停發射六十磅重炮彈的炮,其威力才足以從埃納河南岸轟擊德軍的炮兵陣地,但這些炮在口徑、射程和數量上都比德國炮差,同德國的八英寸榴彈炮相比雖有遜色。英軍和法軍每向德國人發射一發炮彈,德軍就回射二十發炮彈。英軍和法軍的防禦火力只有步槍,和分配給每營的兩挺機槍。但英國正規軍都是優秀的射手,幾乎能與德國的機槍和手榴彈匹敵。

在意料不到的三周塹壕戰後,德軍和英法聯軍傷亡都很重,不得不放棄了正面襲擊。當時的塹壕戰非常慘烈,每個真正參加了戰鬥的士兵想要不負傷就活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實際上,許多士兵負傷不止一次。當時的醫療還很原始,救命的抗生素還沒有被發現,相當輕微的傷也可以因感染和壞疽而致人於死地。

所以德軍也打得筋疲力盡,在戰鬥的最後幾天,晚上還下了一場大雨,很多德軍沒有穿雨衣,站在大雨里繼續戰鬥,身體一旦到了塹壕之外,子彈就呼嘯而來。交戰雙方都想通過一次大戰來決定勝負,結束戰爭,於是,這個決戰的地點便選在了法國東北部的凡爾登。

凡爾登在巴黎盆地的邊緣,默茲河畔,在法國洛林大區的西北角,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拿下凡爾登,德軍就控制了通往蘭斯、亞眠、阿拉斯的鐵路中轉站,德國就可以很快橫掃法國東部,並且可以把這個佔領區和比利時佔領區連接在一起,很快向法國運兵。於是,德軍對凡爾登發動了一次巨大規模的攻擊:德軍總參謀長施利芬下令調集德軍前線所有大炮,對凡爾登附近狹窄的三角地帶連續轟擊10多個小時,將這一小塊地區的森林、山頭、英法軍的戰壕都夷為平地,隨後,德軍以6個師兵力向前推進。

取代霞飛接任法軍總參謀長職務的老將加利埃尼意識到,一旦丟失凡爾登,整個法國就危險了,他命令法國所有部隊死守凡爾登,寧可戰死,不能後退。同時,他說服了英國遠征軍司令弗倫奇爵士,十萬英國遠征軍也不再後撤,同法軍一同堅守凡爾登!

交戰雙方投入巨大,法國一共投入75個師,約1140000人,德國投入50個師,約1250000人,這註定是一場傷亡巨大的戰役,當時的報紙用「凡爾登絞肉機」來形容這場戰爭的殘酷!

在凡爾登戰役中,德國副參謀長小毛奇決定採用一種全新的戰術,即以強大的炮火摧毀敵人的陣地和絕大部分人員裝備,然後以步兵實行鞏固和佔領。德國從俄國前線、巴爾幹半島和克虜伯兵工研製搜集了大量火炮,運到了凡爾登前線。這些火炮多達1400門,其中有600餘門是重炮,包括當時最重型的420毫米口徑的榴彈炮,其發射的重磅炮彈,可以將任何堅固的工事炸得粉碎。

戰鬥一開始,德軍炮兵團就以猛烈的炮火轟擊凡爾登要塞,1000餘門大炮如雷霆一般轟擊,撕天裂地的「轟隆」炮擊,震得前線很多法軍士兵直接失聰,直接喊著「我什麼也聽不見了」,就跑出陣地,還有一些士兵直接被震成活死人。也就是說,巨大的爆炸聲,讓士兵毫無外傷下因腦震蕩當場死亡、被炮彈炸至死無全屍、被戰友四散的身體殘肢擊傷。法國凡爾登要塞司令貝當指揮守軍和增援來的軍隊拚命抵抗,但因增援部隊只趕來兩個師,加上他自己的兩個師,總共才有四個師的兵力,頭一天就被德軍推進了6公里,不過總算穩住了陣腳。

但是,凡爾登之戰每天都很慘烈,在於戰場狹小,戰線不足15英里,交戰雙方都死傷甚巨。待法國援軍趕到之後,雙方開始了拉鋸戰,數以千計炮彈在空中亂飛,法國的炮彈有時也落在德軍中央。部分德軍滿身是泥土和血,一個接一個倒下,整個山谷猶如一座火山。出口都被屍體堵塞了。

德軍未在頭三個星期一舉拿下凡爾登,後勤補給跟不上,彈藥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