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復興之路 第166章 中英結盟

現代的戰爭,都是為了政治外交服務的。外交斡旋,或者說外交之戰,有時候比直接戰爭更有效。外交總長伍廷芳根據李經述的指示,緊急召見荷蘭駐華公使朗伯寧交涉,表達了中國願以三百萬銀元的價格買下印尼的意願。這時的殖民地交易,是很正常的,沙俄當年就把美洲的殖民地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價格也就七百二十萬美元。

「三百萬銀元?我沒聽錯吧?這點錢連買雅加達都不夠。」荷蘭駐華公使朗伯寧說。

「但是,你們荷蘭管不好印尼那群暴民,我們的華僑在那裡受到欺辱。中國政府有義務為百萬華人討回公道。如果不答應我們的條件,恐怕後果會很嚴重!」伍廷芳義正詞嚴。

「這件事,我做不了主,得電報問我們的女王陛下。」朗伯寧回答說。

「好,我就等你們的消息。」伍廷芳說:「我們的總統,給你們三天時間。如果不能給予我們滿意的答覆,中國和荷蘭將可能處於戰爭狀態!」

這種明顯的威脅,朗伯寧聽了也很不高興,荷蘭雖然沒落了,但畢竟這時還是歐洲強國,和德國、法國等歐洲列強交好,他提醒伍廷芳說:「我們荷蘭女王最近可是和德國結親了的。」

三天後,中國得到了荷蘭外交部的回覆,荷蘭果然不肯以三百萬銀元的價格把印尼賣給中國,這也在李經述的意料之中,他便抓緊時間爭取其他列強的支持。

第一個表態支持中國出兵印尼的是美國人。此時美國還未完全擺脫國內的經濟危機,主要外交利益在美洲,和中國的貿易,以及相近的政治制度,還有人權觀念,對於中國準備出兵印尼保護華僑表示理解。英國的態度卻讓人捉摸不透,既不說支持,也未說反對。李經述知道,國家的外交,說到底無非是利益兩字,英國沒表態支持中國,那是利益還沒給足。李經述便派人去召見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讓他來總統府。

李經述與朱爾典是故交,他們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李經述在朝鮮任職期間。在會客廳,朱爾典先到了,李經述走進客廳,和朱爾典禮節性地寒暄了兩句,見到朱爾典的鬍子比以前越發濃密了,開玩笑說:「老朋友,你的名字,很有中國味道,鬍子也要中國化了嗎?」

1903年,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爵士年過半百了。作為一個英國人,他生命中倒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中國度過的,以至於身上都有了許多中國的痕迹。比如他的名字「朱爾典」:朱顏鶴髮的朱,卓爾不群的爾,雍容典雅的典,雖是音譯,卻十足的中國味道,既達且雅。李經述這一番話逗得朱爾典哈哈大笑,他摸著翹起的鬍子哈哈大笑,用流利的中國話說:「總統先生日理萬機,還有空接見我,真是蓬蓽生輝。」

李經述一笑,說:「朱大使最近中國話進步不少呀。都用上成語了。不過你這個『蓬蓽生輝』用得不對哦,應該我用才對。」

朱爾典說:「哦,多謝指教。不過總統找我來,一定又有什麼好事。」

李經述說:「那當然。沒有大禮,我可不敢驚動你。說老實話,你覺得中國現在和英國的關係怎麼樣?我對你工作的支持怎麼樣?」

1903年,中國的進口產品中,七成以上來自英國,在華的外企,40%以上是英國或英國參股的。而且自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實施關稅保護,歐洲列強起而效仿以來,英國的出口貿易受到嚴重挑戰,因此東方市場對帝國更顯重要,1894年到1902年,滙豐等英國銀行在華放貸額超過白銀2億兩,英國「炒房團」在華房地產投資達6500萬美元;而且英國握有中國政府1億美元的債券。中國六艘一萬五千萬噸的軍艦也是從英國購買,這筆大訂單讓朱爾典又撈了不少回扣。正是由於李經述大力發展與英國的關係,朱爾典這個駐華大使不僅自己發了大財,還獲得英國女王授予的爵士爵位。

1903年的日不落帝國,雖不能說日薄西山,但較之維多利亞時代的全盛,已是今非昔比。美國的崛起,從經濟方面有趕超英國之勢,而外交方面也不樂觀,德國愈發咄咄逼人,在巴爾幹、北非、巴勒斯坦,不斷製造麻煩。英國國內,議會正為了向富人階級增稅的《預演算法案》吵得不可開交。所以對於中國,英國是極力拉攏的。朱爾典回答李經述說:「總統對鄙人和大英帝國的關係十分重視,我們兩國自然是極好的友邦,前陣子總統提議的中國、英國、美利堅、義大利等四國結盟,對付德國、法國、俄國、奧匈同盟的事情,英國政府也很感興趣,估計很快中國、英國、美利堅、義大利就可以簽訂合作協議。」

「中國和英國可以首先結盟!」李經述說:「德國、法國、俄國、西班牙四國中,最不好對付的就是德國,你也知道,日耳曼人天生就是好戰的民族,我敢大膽預言,以後整個歐洲都會被德國人拖進戰火,所以我們中國和英國應該大力合作,早作準備。」

德國皇帝此時是威廉二世,他出生時是臀位生產,使他罹患了厄爾布氏麻痹,以致於左臂萎縮。很多時候他拍照時刻意側著半身,巧妙凸顯出功能正常的右手,並且遮掩有缺陷的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二世經常用左手戴著手套,讓左手看起來比較修長,他也喜歡用左手倚著佩劍或拐杖,讓自己看起來比較體面一點。因為罹患嚴重疾病,導致腦部功能有問題。他如此的健康問題,使他性格變得充滿野心而且衝動魯莽,以及待人接物方面表現得無比自負和驕橫,他1890年3月就辭退了德國「鐵血宰相」和陸軍上將俾斯麥,和奧匈帝國結盟,此時都奉行積極對外擴張的政策。英國和德國雖然在巴爾幹、北非、巴勒斯坦等地有衝突,還沒有到大戰的地步,朱爾典問:「總統的意思是?」

李經述說:「我也不瞞你們英國。中國並不懼怕德國、法國、俄國、奧匈的聯盟。他們這個聯盟很不穩固,雖然德皇威廉二世不再繼續俾斯麥所倡導的孤立法國的政策,但法國之前在普法戰爭受到德國極大的羞辱,未必就會和德國一心,而且德國和法國在摩洛哥有利益衝突。俄國對德國人也懷有戒心。中國準備和德國翻臉,馬上武力收回德國人租借的膠州灣。如果英國政府能提供幫助的話,中國還準備收回德國人修建的膠濟鐵路,交給英國人去繼續修建。」

膠濟鐵路,又稱膠濟線,東起青島,西止濟南,是連接濟南、青島兩大城市,是橫貫山東的運輸大動脈,李鴻章當總統時期,允許德國修建膠濟鐵路,此時已經修建完成了一半,而膠州灣是德國借七國聯軍侵華時候強行佔領的,名義上是租借,也沒說什麼時候還。

「德國目前是無力顧及遠離本土的膠州。」朱爾典點點頭說。他這才明白,李經述要出兵印尼,還想繼把法國的租界取消後,再把德國的勢力趕出中國。朱爾典對李經述如此了解世界大勢很是驚訝,不過把德國勢力趕出中國,符合英國人的利益,朱爾典說:「我可以說服英國政府,來幫助中國收回膠州灣。」

李經述說:「中英兩國還可以簽訂一個秘密協議,由英國海軍封鎖馬六甲海峽,阻止德國、法國的艦隊從歐洲趕來支援。到時候,中國佔領印尼之後,可以把靠近馬來聯邦和新加坡的島嶼交由英國管理。」

馬六甲海峽全長約1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另外也是西亞到東亞的重要通道。所以馬六甲海峽無論在經濟或軍事上而言,都是很重要的國際水道。可與蘇伊士運河或巴拿馬運河相比。一旦英國封鎖了馬六甲海峽,德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的軍艦就難以馳援荷蘭,中國拿下印尼就如囊中取物。

「總統大人,封鎖馬六甲海峽,不是一件小事。」朱爾典說:「這樣一來,英國就會把德國完全得罪了。」

20世紀初期,德國經濟飛速發展,這在英國看來本來就是對它不利的,1867年奧匈帝國誕生,它主張與德國謀求合作,並成立了同盟國,他們旨在對外擴張,這讓英國已經很頭疼了。李經述對此心知肚明,便勸說朱爾典:「說實話,就算不封鎖馬六甲海峽,我看現在英國和德國的關係也不怎麼樣。我聽說德國最近幾年在大力發展海軍,就是想趕超英國海軍。中國有句老話,叫『先下手為強』,還希望老兄你多跟英國政府溝通。」

朱爾典說:「我儘力找人說服在倫敦的那些議員們。不過還是老規矩,戰爭的軍火和借款,中國必須優先考慮和英國合作。」

「那是當然,我保證,中英兩國的貿易關係,會比過去任何時候都穩固。」李經述說。他目送朱爾典離去的背影,心裡卻想:「把德國人趕出膠州,佔領印尼,再收回澳門,中國的領土就大大擴張了。」

這時德國和英國的矛盾確實很大。德國雖然在工業經濟上發展很快,但自1890年德國首相俾斯麥下野後,歐洲局勢日趨不穩定,普法戰爭後法國戰敗所產生的對德仇恨、奧俄兩國在巴爾幹半島的勢力爭奪、以及殖民地拓展政策所帶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