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改變世界 第159章 建設海軍強國

中國和俄國開戰後,基本將俄國勢力趕出了遠東。俄軍接連丟掉赤塔、尼布楚、烏蘭烏德後,為了防止中國的軍隊再往前推進佔領整個西伯利亞,沙皇尼古拉二世按照陸軍大臣比斯特洛夫的建議,不惜炸毀花費重金修建好的西伯利亞鐵路,還有關鍵地段的橋樑,中國的軍隊的運輸距離越來越遠,後勤保障線拉得太長。

沙俄軍隊在遠東的慘敗,徹底讓沙皇尼古拉二世完全失去了贏得戰爭並利用戰爭的勝利扼殺國內革命的希望,加上「流血星期日」慘案,沙皇在國民中威嚴的「小父親」形象徹底崩塌,李經述轉而支持烏里揚諾夫在俄國各地的革命,搞亂俄國的後方。但是李經述對烏里揚諾夫的支持力度不大也不小,僅限於讓俄國發生流血革命,但不至於讓烏里揚諾夫的布爾什維克取得沙俄的政權。因為李經述知道,如果烏里揚諾夫過早革命成功,將有損中國的利益,而且烏里揚諾夫領導的政權將會比沙皇尼古拉二世要難對付得多。

沙俄內憂外患,沙皇尼古拉二世決定和中國人談判。此時俄國與美國的關係還不錯,因為俄羅斯在北美洲亦曾經於1787年佔有土地,但在1867年將其以七百二十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沙皇尼古拉二世讓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聯繫美國駐俄大使,請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出面調停中俄戰爭。

西奧多·羅斯福,人稱老羅斯福,1900年當選美國副總統。1901年美國總統威廉·麥金萊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後,根據美國憲法規定,他由副總統繼任成為美國總統,時年42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在任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此時剛就任總統,需要政治資本,很樂意居中調停,專門為此訪問了中國,和李經述在北京進行了會談。

考慮到赤塔、尼布楚等遠東城市離莫斯科還有五千多公里,鐵路又被俄軍炸毀,西伯利亞地區的秋天很短,不久就會進入寒冷的冬天,會不利於中國的軍隊的作戰。而且此時俄國國土面積將近兩千萬平方公里,中國一口氣吞不掉沙俄這龐然大物。這時,遠東的國土中,中國的軍隊已經佔領300多萬平方公里,而且多是礦藏豐富的地區。李經述和段祺瑞、馮國璋等高級將領商議後,決定根據當時「只有實際佔領才能證明對一個殖民地的統治權」的國際原則,先鞏固中國佔領的三百五十萬平方公里國土,防止俄國今後在此地區的擴張,於是中國把滿洲、蒙古、遠東連成一片,制定了建設經營新大陸的基礎,計畫分三年移民500萬人,於是李經述和老羅斯福會談,同意美國的調停。

此時,中國面對的國際形勢也很複雜,從1885年至1900年,歐洲列強基本完成了對非洲的瓜分。除了衣索比亞和賴比瑞亞兩個政治上獨立的國家外,傳統的非洲王國如阿散蒂、達荷美、索科托、布干達,以及歐洲裔阿非利卡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等國家均淪為西方國家的殖民地或保護國,埃及名義上為獨立國家,但完全受英國的控制。

而在亞洲,法國先後征服了寮國和柬埔寨,英國佔領了馬來半島和北婆羅洲,控制了波斯灣和阿拉伯半島南部。在大洋洲,新興的德國從西班牙手中購買了加羅林群島殖民地。除了直接征服殖民地外,殖民國家還將一些經濟落後的國家變為半殖民地,如暹羅、波斯、阿富汗、奧斯曼帝國等,在這些國家攫取了海關、交通、通商、築路、開礦、建廠、開辦銀行、訓練軍隊等權益。

此時,各殖民國家為了爭奪新殖民地或保護既有殖民地而縱橫捭闔,形成了極其複雜的利害衝突關係:德國對英國的世界霸權提出挑戰;英國利用法國牽制德國;英國利用中國牽制俄國;法國利用俄國牽制德國;德國利用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包圍俄國,李經述知道,隨著爭奪殖民地的手段趨於激烈化,世界大戰的爆發不可避免。中國得儘快集中精力發展類似於英國的「無畏」級的戰艦,製造生產無煙火藥,研發原始的戰機等,他下令將中國的陸軍擴充到80萬人,操練新軍,做好打世界大戰的準備。

而且此時,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有很多棘手的民生問題要解決,比如衛生問題,雖然盛宣懷的政府已經大力發展西醫,努力建立一個現代醫療和公共衛生體制,各高校都設置了醫學專業,但是由於缺乏現代的醫藥技術和衛生條件,常見的感冒、發燒、咳嗽、鬧肚子等癥狀在當時常常是致命的。而呼吸道與腸道系統的疾病,是中國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當時中國的嬰兒和兒童的死亡率很高,一位母親生五六個孩子,到最後能養活兩三個就很不錯了。

中俄開始和談後,尼古拉二世剛開始竟然異想天開:戰敗國沙皇俄國「不割寸土,不賠一個盧布」。打了勝仗還不要割地賠款,這種表面的「仁慈」簡直虛偽,是對那些為國流血犧牲的戰士的生命不尊重,李經述堅決不做那樣虛偽的領導人,他強硬對老羅斯福表態,「俄國割地賠款是對犧牲在遠東的中國的軍人最起碼的慰藉,如果俄國不割地賠款,那就沒得談了,中俄將繼續處於戰爭時期」。

這時,沙俄內部的革命在各地風起雲湧,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地位搖搖欲墜,經過西奧多·羅斯福的大力勸說,俄國這才同意讓步,中國和俄國簽訂《中俄停戰大綱協定》,主要內容:一、廢除中俄間一切不平等條約;二、俄國放棄在中國取得的一切租界、租地,取消俄國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權;三、俄國投資的中東鐵路同意由中國收回。四、承認外蒙古、外東北、海參崴、庫頁島、尼布楚等中國佔領的遠東地區是中國領土,中國擁有完全的主權。五、沙俄對中國犧牲的軍人每人給予五千兩白銀的賠償。

李經述見俄國終於讓步,這才同意中俄停戰。李經述知道,前方的路,不會一帆風順,但他在心裡暗暗告訴自己:世界雖然險惡,但人生就是一場永不停止的戰鬥,前面就是萬丈深淵,就是地雷陣,他也要勇往直前,而主要的工作,還是要建立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

這時海軍的重要性十分突出,李經述將建設海軍強國作為國家戰略。李經述從擔任北洋水師提督開始,就任命英國海軍少校琅威理為水師副提督,從英國引進包括實體軍艦、造船術、訓練體制和海軍學校,建海軍將近二十年,而這時候,海軍還需要大力建設。從1882年到1901年,中國海軍的經費增加了500%,到1900年,中國海軍年度預算已經高達5930萬元,占年度預算支出的10%。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海軍建設完全複製了英國皇家海軍的既有系統,從造船、人員訓練到遠航、後勤保障無不齊備。1901年,中國海軍艦艇總噸位已經從1890年的6萬噸增加到30萬噸。所以,中國在古巴海戰中擊敗傳統上的歐洲霸主西班牙,佔領了菲律賓、關島等太平洋島嶼,又擊敗了擁有世界第三大艦隊的俄羅斯帝國,殲滅、俘獲沙俄27艘戰列艦,取代俄國成為世界第三大海軍強國,填補了「北太平洋大真空」,因此在1901年9月在華盛頓會議上,被歐美強國承認為全太平洋的主要控制者和世界強國之一,躋身強國。後來興起的美國恰好也在此際鼓吹「門戶開放」政策,希望維護「各國對華商業上之機會均等」,李經述指示外交總長伍廷芳,和美國加強合作,開始著手和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談判,商討如何取消中國和他們簽訂的不平等條約,這使得李經述在國內越發確立了至高無上的地位。

為了拉攏英國,同時也是積極應對即將到來的「無畏艦時代」,李經述讓段祺瑞馬上開發尼布楚的銀礦,補充海軍經費,讓中國海軍從英國定購6艘一萬五千萬噸級的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第一期新購3艘15000噸的「大漢」級戰列艦,第二期為增購3艘20000噸級戰列艦「秦始皇」號、「大唐」號、「共和二號」。為確保技術的先進性,所有這些軍艦全都向英國普茨茅斯海軍船廠訂購。

此時是自由資本主義時代,中國和西方也沒有所謂的「意識形態」鬥爭,基本上沒有「限購」一說,建設海軍強國的時機也已經成熟。這六艘軍艦是一筆令其他列強眼紅的「大訂單」,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積極促成了這件事,拿了大筆的回扣,和李經述的關係更進了一步。英國普茨茅斯海軍船廠不僅提供了軍艦,還提供了技術人員支持。根據中方的定製要求,這六艘軍艦在武備、動力、防護等方面都進行了革新,尤其是火力和動力裝置都有了革命性的設計,一旦到位,中國將提前進入「無畏艦」時代。

這六艘軍艦區別於以往戰列艦的最顯著特點,就是採用統一口徑的10門305毫米主炮了。此前各國的軍艦流行的主炮布置方式是在艦體首尾各布置一座雙聯280毫米或305毫米主炮,法國、義大利、俄國等海軍強國的戰列艦上諸多不同口徑第1第2主炮混裝的布置方式,這種布置方式的具體做法是將第1主炮炮塔各布置在艦體首尾,而將其餘的第2主炮炮塔布置在艦體兩舷,這些戰列艦的設計沒有經過海戰的實踐檢驗,造成命中率不高,打一百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