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改變世界 第123章 聯邦共和國

趕走了西洋聯軍,控制了京城,李經述開始琢磨著這風雲突變的時局,他原本以為解決了慈禧太后,李鴻章就能順利當上大總統,沒想到半路殺出一個庄親王,而且看庄親王流放端王,廢黜溥雋的大阿哥之位,斬殺親近義和拳的剛毅等大臣,向洋人示好,辦事雷厲風行,毫不含糊,似乎寶刀未老,李經述便派家僕去送信,約袁世凱、容閎、譚嗣同、梁啟超、嚴復、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劉步蟾、鄧世昌等人半夜到自己住的地方商議對策。

李經述的家僕前腳剛出門,府邸管家就領著一人前來拜訪,來人身穿青衣,笑吟吟地上前抱拳行禮,此人正是妹夫張佩綸,他此時滿面春風,—八字鬍,體態偏肥,常見的官員顢頇模樣,完全跟剛戍邊回天津時鬍子邋遢,臉上髒兮兮,目光獃滯的窮酸書生判若兩人,完全沒了亡妻之痛。李經述知道他最近一直呆在李鴻章的身邊跟洋人周旋,突然來訪,應該是有重要的事情,便上前抱拳行禮,笑道:「最近洋人那邊事情多吧?幼樵兄大駕光臨,有失遠迎。有何見教?」

張佩綸點點頭,道:「經述,我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李經述請張佩綸到客廳上座,張佩綸說明了來意,主要是想來說服李經述支持李鴻章稱帝,他說:「我和劉銘傳等淮軍將領商議,總覺得共和政體並不適合中國的國情。」

李經述此時不知道張佩綸是代表他自己還是代表李鴻章來做自己的說客,道:「不管是共和還是君主立憲,或者當皇帝,只要家父作了最後的決定,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不瞞幼樵兄,我也認為共和政體並不適合現在的中國國情,但是,還真找不出第二種政體來滿足現在中國現實的需要。你也知道,劉坤一、張之洞等各省督撫沒有幾個真心愿意向同僚稱臣。」

張佩綸道:「那也總不能就此承認西安的滿清皇帝吧?」

李經述道:「這個自然,我正有事託付幼樵兄。家父現在已經約張之洞、劉坤一等南方督撫北上,如若此時再向滿清皇帝稱臣,那麼肯定會遭到庄親王的報復!你去寫幾篇文章,在《華報》和《申報》上發表,揭露滿清政權的罪惡。你妙筆生花,肯定能辦好此事。」

張佩綸道:「我是李府的女婿,這樣一來就等於把中堂大人逼上了絕路呀。」

「開弓沒有回頭箭!」李經述說:「接下來的事,就交給我了。」

「我這就去辦。」張佩綸點點頭,起身告辭。

張佩綸走後,容閎、袁世凱、譚嗣同、梁啟超、嚴復、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劉步蟾、鄧世昌等人陸續到了李經述的府邸。

在客廳坐定之後,他們討論中國適用何種政體的問題,嚴復、梁啟超比較贊同君主立憲制,不贊同共和制,梁啟超說:「中國現在四萬萬人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文盲,即便是新政後,開設了各類新學校,接受共和憲政教育的人不足百分之五,創建共和,斷難形成社會共識,會失去大多數鄉紳的支持。」

容閎反對,他說:「諸位有一個誤解,以為共和就是一蹴而就的。其實,共和只是民主的第一步,不邁出這一步,就永遠不可能享受以後的民主成果!英國人搞共和,花了三百年,美國人搞共和,到現在二百年,也還有諸多不足,世界上沒有哪一套民主制度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可以先建立共和制度,再在實踐中逐步完善。一下子開萬世之太平,不現實。」

為了說服李經述,容閎給在座的人普及了一下美國的建國歷史,這段歷史,對於李經述來說,既熟悉又陌生,不過跟他看歷史書形成的刻板印象不大一樣,讓他耳目一新。

容閎從源頭上給在座的各位淮軍骨幹通俗地講了美國的來歷。

十六到十七世紀,主要是歐洲人,一部分清教徒因為受到天主教的迫害,跑到北美洲,還有就是一部分破產的窮光蛋,去北美洲開荒。當時北美洲還是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沒有政府,在1620年,一批乘坐「五月花」號的英國人到了普茨茅斯,在船上討論通過了一項公約,即是「五月花號公約」,選了一個人出來管事,這時的北美大陸還沒有政府,他們就代表了初期的政府。

後來,因為去北美洲的英國人多了,英國就派了一個總督過去管理,於是北美洲就稀里糊塗成了英國的殖民地。後來英國要對北美生產的一項主要商品「茶葉」徵收很重的茶葉稅,在北美洲的移民就不幹了,成立了「茶」黨,並提出了著名的「沒有代表就不納稅」的著名口號,美國人表示「我們在英國議會裡面沒有議員代表,沒有討論稅率是多少,所以有權不交稅」。

英國政府當然不幹了,派兵鎮壓茶黨。在同英國打仗期間,美國人分成了兩派,一派要求和英國談判,一派要求建立一個新世界!建立新世界的代表人物就是托馬斯·潘安,他寫了一本叫《常識》的小冊子,開頭就說,「現在是從諾亞方舟以來,千載難逢的一個機會,我們可以徹底脫離舊世界。建立新世界」。

容閎講到這裡,很激動,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握緊拳頭,對李經述等在座的人大聲說:「諸位,容某人四十年前就回到中國,從太平長毛到洋務運動,再到維新,改革的結局,讓我一次次失望不已。淮軍現在的力量,據我了解,有陸軍十萬,還有世界先進的北洋水師,武裝力量比美國當初的『茶』黨要強百倍,我們完全可以徹底脫離滿清的舊世界,建立新世界,建立一個嶄新的共和世界!」

「建立新世界,這是必然的,滿清人的辮子,應該扔到歷史的垃圾堆里去了!」李經述點點頭,示意容閎繼續說,「只是不要說多數國人,在座的各位都不懂共和為何物,有勞容大人好好給我們講一講。」

「共和是談出來的,是各方利益妥協的結果。」容閎平復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坐下來繼續講,說,美國人後來在華盛頓的帶領下,並且得到法國的支持,打敗了前去鎮壓的英軍,後來談出了一個美利堅的共和國,「美國建國初的國情和中國現在的很像,各州的權力很大,所以只能是聯邦制。」

「談出來的?」馮國璋問道:「你剛才說美國人和英國人打了一仗,說到底,美國還是靠槍杆子打出來的呀!」

容閎搖搖頭,說:「美國的確打了一仗,是通過武力脫離了英國統治而獲得獨立,但是,美國並不是打出來的,而是談出來的!下面我會詳細講。」

「是嗎?」李經述說:「我們洗耳恭聽。」

於是,容閎繼續說,「脫離了英國,不等於美國就是一個國家了,而還是十三個州,用我們中國的話,叫『邦』,十三個邦。」

譚嗣同問:「『邦』就相當於我們的省吧?」

容閎道:「邦的國土面積類似於省,但不等於我們的省。美國初期的十三個邦每一個邦都有自己的議會和法律,相當於一個小國。」

李經述站起身,道:「聯邦倒跟劉坤一、張之洞想要的共和國差不多,所以他們支持聯邦共和制。」

容閎道:「是的。」

李經述問:「不過中國幾千年來,都是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採用聯邦制的話,幾乎等於陷入分裂。美國建國後是如何解決他們的國防和外交?」

容閎回答道,美國十三個邦後來派代表組成了「聯邦議會」,規定各邦自己不能擁有軍隊,統一上交國防和外交大權,隨著時間的推移,各邦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有的是和歐洲國家的貿易問題,有的是邊界問題,嚴重時都到了快打內戰的地步,這時,就有人建議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於是在1787年,在當時美國人口最多、土地面積最大的弗吉尼亞邦的建議下,各邦代表舉行了一次聯邦制憲會議,從1776年打贏獨立戰爭,到1787年才討論要不要一個統一的國家,中間經歷了12年時間,所以剛才我說美國不是打出來的,而是談出來的。

李經述點點頭,問:「這次聯邦會議是決定了北美大陸是存在十幾個邦國還是成立一個聯邦共和國?」

容閎道:「是的,所以美國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並不是像秦始皇那樣滅了邦國,然後統一中國。現在中堂大人也沒有必要滅了其他督撫,就可以統一中國,可以坐下來好好談,美國光這次制憲會議,就談了116天,將近四個月,這是一個利益分配的過程。」

李經述點點頭,若有所思,道:「後來,美國不是也有內戰嗎?」

容閎道:「美國的唯一一次內戰,也就是南北戰爭,是到1861年才開始的,也就是說,是制憲會議過去七十四年後才發生內戰,主要是廢除奴隸制引發了南方各邦的不滿。而開制憲會議建立美利堅合縱國時各邦並沒有發生衝突。」

李經述道:「這應該是憲政的功勞吧?」

容閎點頭道:「確實如此。這個談出來的國家,憲法就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而不是哪一個皇帝,或哪一位偉人,或哪一個政黨。」

劉步蟾問容閎:「我到英國留學的時候,看過選舉,各黨派選舉時,候選人相互攻擊,連祖宗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