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改變世界 第88章 權力變局(4)

恭親王在宮中的耳目將安德海從中挑撥離間的事情告訴了恭親王,恭親王知道這世界上有兩種人不能得罪,一是像安德海那樣的小人,二是像慈禧那樣的女人。恭親王是想干大事的人,他不想冒然和慈禧翻臉,於是派人往慈禧居住的慈寧宮送了二十盆含苞欲放的梅花。沒想到安德海又從中作手腳,利用手中職權,吩咐小太監用開水澆梅花,結果一夜之間使梅花全部凋萎。恭親王聽說後十分惱怒,對安德海動了殺心。

慈禧這樣霸道的女人,信奉的處世原則是:「誰讓哀家不高興一陣子,哀家就讓誰不高興一輩子!」恭親王惹到了她,她也毫不示弱,1865年4月1日,農曆三月初六,那天在慈寧宮,慈禧發飆了,當頭責備恭親王重用漢人,厲聲道:「軍機處、總理衙門現在到處是漢官,這天下,咱們不要了,送給漢人吧!」

當時為了平定太平天國的暴亂,清廷才讓漢人率軍獨當一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脫穎而出。恭親王一愣,跪下問道:「太后何出此言?李鴻章等漢人,不是太后說他們德才兼備,要重用的嗎?」

慈禧並不接話,半天沉默不語,然後突然站起身呵斥恭親王:「汝事事與我為難,我革汝職。」

恭親王見慈禧不講道理,加上在地上跪久了,也很惱火。而作為攝政王,他本並不用下跪的,頓時也氣暈了,站起身表示不服,道:「臣是先皇第六子,你能革我職,不能革皇子。」

恭親王久跪,忽起立,額頭青筋突起,慈禧太后嚇了一大跳,像一個潑婦一樣大聲疾呼:「打人了,要打人了。」

恭親王一愣,當時慈禧是單獨接見他,東太后慈安那天身體抱恙,也不再場,沒有別人,慈禧這一喊,安德海馬上招來四個太監,將恭親王攆了出去。

恭親王渾身是嘴都說不清,他要去打慈禧?那可是對太后大不敬之罪。當天上朝,就有翰林院的言官參劾恭親王對太后大不敬,恭親王苦無證人,只好認栽。慈禧革去了恭親王議政王的職位。恭親王遭此大辱,對安德海這樣的小人更加痛恨。

但此時,慈禧對安德海這個乾弟弟寵愛有佳,不僅是因為他當年幫助她出宮,替她打聽咸豐皇帝的秘密,安德海還很忠心。安德海忠心到什麼地步呢?慈禧垂簾聽政,有時候一坐就是四五個時辰,坐久了有點痔瘡,安德海晚上就替慈禧慢慢舔菊,讓慈禧很舒服。慈禧對安德海偏袒到什麼地步呢,比如同治帝漸漸懂事之後,也漸不滿安德海的所作所為。一次為某事斥責安德海後,自己卻受到慈禧的訓斥,心中充滿了對安德海的仇恨,但卻無可奈可。

恭親王只得曲線救國,求助於慈安太后。現在很多歷史磚家信口開河,對慈安太后有一種誤解,說慈安太后沒有主見。其實慈安是正兒八經冊封的皇后出身,母儀天下,是「母后皇太后」,權力並不比慈禧少,1861年如果不是肅順等八大顧命太過囂張,慈安選擇固守咸豐皇帝的遺命,不跟慈禧配合,中國歷史就會改寫。國內很多歷史磚家把慈禧掌管大清王朝從1861年算起,說慈禧執掌大清四十年,完全是偷懶的說法,不然歷史上她的「乾弟弟」安德海就不會被殺,榮祿就不會被趕出京城,而且同治皇帝之所以敢自己選皇后,也是得到了慈安太后的支持。

真實的慈安太后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教育,咸豐皇帝死後,她作為皇后,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慈禧每次遇事都需要先跟她商量。恭親王奕訢和慈禧兩人的性格,都很強勢,度過了短暫的「蜜月期」後,爭吵日漸多了起來後,恭親王越來越少去西宮裡找慈禧,反而和「識大體」的東宮太后慈安太后越來親近。這讓慈禧妒火中燒,經常找京劇的名伶進宮解悶,久而久之,終於把這一國粹發揚光大,捧紅了程長庚、小叫天、譚鑫培等好多京劇名角。慈禧太后最喜歡看的,就是私情戲,比如楊雄之妻潘巧雲和和尚師哥有一腿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時慈禧心裡對恭親王的感覺,從先前的同情仰慕變成了又愛又恨。

時間到了1868年,恭親王對安德海和慈禧的飛揚跋扈忍無可忍,終於決定要動手了。那一年,同治帝已十四歲,兩宮太后有意為皇帝納後。安德海自得勢後,經常在京城作威作福,早就想找個機會到京都之外轉轉,於是趁此機他極力勸說慈禧,想親往江南為皇帝督制龍衣,說江南織物好,順便也為太后織幾件順心合意的衣服。但是清廷祖制,太監離京者,地方官員可以抓了殺掉。慈禧對安德海出宮有所顧慮,安德海便用言語刺激慈禧,說不可為「祖制」所束縛,否則當個太后也不自由。

安德海的激將法奏效,慈禧小心叮嚀他務必機密行事。同年秋,安德海離京揚帆南下。安德海恃勢膽大,離京私選十名名妓,乘太平船打著「奉旨欽差」「辦龍袍」字樣的大旗,沿河道而下,一路上招搖過市,好不熱鬧。所過州縣,官吏為之迎接,排場很大。

恭親王得知安德海離京,暗中密詔予以信任的部將山東巡撫丁寶楨做好誅殺安德海的準備。恭親王密電丁寶楨,一旦安德海到了山東,藉機逮捕,格殺勿論。

丁寶楨接到密令後,立即令德州知州趙新偵探安德海行蹤,密謀擒捕。趙新偵不敢得罪安德海,丁寶楨又命東昌府知府捉拿安德海,也未奏效。丁寶楨大怒,命令山東總兵王正起率兵追趕,在泰安將安德海捕獲,押送濟南。安德海死到臨頭還不可一世,丁寶楨當面斥責安德海違背祖訓,私出京城,不顧其他官員的勸阻,將安德海先斬後奏。

丁寶楨的奏摺送到恭親王那裡,恭親王去找慈安太后,慈安親自書寫懿旨,令丁寶楨「嚴密捕拿,就地正法,勿庸再行請旨」。

其實,此時安德海在濟南已經被誅殺,等慈禧知道這件事時,丁寶楨送回京的就是安德海的人頭了。

恭親王和慈安太后一起作決定,殺了陪伴慈禧多年的「乾弟弟」安德海,射手座的慈禧充分展現出偏激的缺點,找奕訢大吵了一架,兩人面紅耳赤,奕訢對慈禧的印象分直線下降到罵街村姑的水準,覺得她不可理喻,恭親王大義凜然地表示,自己身上背負著愛新覺羅家族和天下興亡的重任,他倆的身份變了,不能再感情用事,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的青春躁動期已過去了,大家都成年人了,是時候擔起肩頭的責任了。

「好!走著瞧,哀家會證明,軍國大事,你也連我一個女人也不如!」慈禧雖然對恭親王很憤怒,但此時無可奈何,此後幾年言行收斂了一些,對身邊的太監,比如李蓮英等,管教嚴格了。恭親王奕訢覺得要讓慈禧徹底收斂,就必須先解除她的「兵權」。但慈禧這隻母老虎,恭親王暫時不敢動。他想要虎皮,又不敢動母老虎,於是決定先拿榮祿開刀。

說到慈禧太后,又不能不說榮祿。榮祿一生追隨慈禧太后,陰險狡詐,心狠手辣,是慈禧太后的一條忠實走狗。榮祿因為在1861年的政變中護送慈禧回北京,受到了慈禧賞識。而在同治十三年,同治帝載淳病死,慈禧決定迅速立光緒皇帝,榮祿又充當了走狗的角色。他親自率領禁兵層層防布,嚴加守衛,以防發生不測。眾親王大臣見宮廷內外侍衛森嚴,兵戈耀眼,沒人敢再跟慈禧唱對台戲,只得依了慈禧。慈禧再次垂簾聽政,榮祿又立了汗馬功勞,因而更受到了慈禧的信任。為了獎賞榮祿,慈禧命榮祿擔任「以內務府大臣與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同被顧命」,並代表太后親自到醇王府迎出4歲的載湉,也就是光緒皇帝入繼大統。

恭親王也是政治老手,他知道對於榮祿這樣的軍中老虎,常用的打虎手法,應該先陞官調離崗位麻痹他,解除兵權,事就好辦多了。光緒四年,他將榮祿由步軍統領升為工部尚書,實際上是解除了榮祿的兵權。之後,在河北遵化為同治皇帝修皇陵的醇親王上奏朝廷,點名要「精於算計」的榮祿去幫忙,慈安太后又表示同意,榮祿就這樣被趕到河北遵化去修陵墓去了。

對於安德海的死和榮祿被趕走,慈禧忍氣吞聲了五年。甚至在光緒七年,也就是1881年三月初十日戌時,年僅45歲的慈安皇太后猝然崩逝於鍾粹宮後,慈禧還是沒有進行報復。

但是不報復,並不代表慈禧會忘了恭親王對她的傷害,她一直忍耐著,在等待著時機。一直到中法戰爭之後,也就是1884年,她才對恭親王來了個釜底抽薪,只要是跟恭親王有一點關係的官員,都被慈禧罷官。此後,恭親王相當於被慈喜軟禁在恭王府,被嚴密監視。從這時候起,慈禧才算是獨攬了清廷的大權,比有些歷史磚家說的晚了二十三年。

到了1890年,慈禧自己也快六十歲了,老了,醇親王又病死了,她才考慮要不要讓恭親王復出。

慈禧那天在還沒有完全修好的頤和園裡問李蓮英:「哀家和六哥鬥了大半輩子,現在是不是該和好了?六哥六十歲的壽誕快到了,哀家是不是應該請個大戲班子到恭王府為他熱熱鬧鬧做個壽?」

李蓮英充分吸取了前任太監總管安德海的教訓,為人低調,不亂說話,慈禧突然問起這麼一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