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改變世界 第77章 直隸提督

日本租借英國的商船「高升」號被李經述擊沉之後,西鄉從道去找日本首相大隈重信,要求宣布和中國開戰,大隈重信本來就想多搞幾年經濟建設,便借口日本海軍還需要加強建設,駁回了西鄉從道的建議。

日本在明治初期,海軍把有力艦和新銳艦編成主力部隊「常備艦隊」,老朽艦編成沿岸防備的二線部隊「警備艦隊」。常備艦隊一直到1889年7月29日才組建,力量跟北洋艦隊不是一個量級。西鄉從道握緊刀子,拔了出來,鋒利的武士刀閃著寒光,問大隈重信:「我們大概還要忍耐多久?」

大隈重信面不改色,說:「接下來日本將舉全國之力來發展海軍,否則日本將被中國水師圍成一座孤島,寸步難行。我想五六年時間足夠了。西鄉大人有生之年,一定會看到日本艦隊擊敗中國艦隊。」

西鄉從道面色稍微平復了一些,把拔出鞘的武士刀收回,說:「難道我大日本帝國五千戰士,就這麼冤死在漢江了嗎?」

大隈重信說:「當然不是。我們可以找英國人幫忙討回公道。」

英國商船「高升」號被北洋艦隊擊沉,英國《泰晤士報》報道後,英國輿論對中國很不友好。大隈重信便派人藉機找對中國人很憤怒的英國出來調停,讓大鳥圭介去找英國駐朝大使朱爾典,讓他出面和李經述談判,企圖將日軍開進漢城,駐守日本公使館。

這時,俄國陸軍中將安德列夫已經帶一萬俄軍到了朝鮮,也駐紮在漢城外。英國方面雖然對「高升」號的遇襲表示強烈不滿,但一萬俄國的北極熊到了朝鮮之後,英國的態度隨即發生了改變,願意居中調停中日兩國。

因為英國人知道,斯拉夫人天生就對土地是很貪婪的,搞不好就把朝鮮給佔了,那樣會損害英國在遠東的利益。當時,俄羅斯帝國的軍事實力還比較強,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歐洲五大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19世紀後期的歐洲相繼進行工業革命時沒有緊隨時代的步伐,導致其經濟實力遠不及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強國。但俄國人的泛斯拉夫情結比較嚴重,他們主張斯拉夫人和俄羅斯人有著共同的歷史和血統關係,語言文化相近,宗教信仰相同,居住地域毗鄰,有著共同的命運和利害關係,俄羅斯民族是斯拉夫人的領導者和「保護者」,依靠沙皇才能保障斯拉夫人的前途,俄國沙皇想建立以俄羅斯為「盟主」的大斯拉夫帝國,使斯拉夫人擺脫奧地利和奧斯曼帝國的統治,達到使俄國的歐洲疆界向西面和南面推進的目的。北極熊經常覬覦他國的國土,在晚清,曾讓中國割讓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英國駐朝大使朱爾典極力拉攏李經述,想讓清軍阻止俄國兵進入漢城,因為一旦俄國控制朝鮮,將威脅英國在東亞和遠東的利益。

李經述問袁世凱是否認識這個朱爾典,袁世凱說:「他是愛爾蘭的一個農家子弟,跟俺是老朋友。」

朱爾典在1876年就作為一名見習翻譯首次來華,開始與中國結下不解之緣。在中國期間,他工作出色,後被派往朝鮮。當時的朝鮮與英國並沒有所謂的邦交關係,英國一直承認中國為朝鮮之宗主國,英國在朝鮮僅派總領事駐紮漢城,並直接受駐華公使管轄。朱爾典在朝鮮前期,正是中國力圖繼續維護與朝鮮的屬藩關係,但日、俄等世界列強不斷侵蝕朝鮮的時期。此時袁世凱正在朝鮮,由於列強對朝鮮窺視已久,不滿中國對朝鮮的宗主地位,加之袁世凱外交之專橫,導致日、俄、美等國與袁世凱關係進一步惡化。只有英國與袁世凱關係密切。時英國總領事貝德祿、禧在明等與袁世凱都關係甚好,對袁世凱所推行的加強控制朝鮮的政策助力也甚大。朱爾典也就是在英國與袁世凱關係密切的這一時期與袁相識,並成為密友的,兩人經常在一起喝酒。

李經述一聽袁世凱和朱爾典比較熟,說:「你看英國人調停的誠意如何?跟日本人和談怎麼樣?」

袁世凱說:「英國人最希望維持朝鮮的現狀,也就是說支持中國控制朝鮮。朱爾典也託人給俺帶話了,希望朝鮮保持穩定。如果我們硬攻日本人,有可能會使日本人和俄國人聯起手來,那俺們淮軍就不佔優勢了。而且如果拒絕英國人的調停,英國人很可能會租借軍艦給日本人,望大人三思。」

李經述想了一會,考慮到日本陸軍也都是新式武器,如果此時和日本開戰,淮軍確實不佔優勢,加上他也想儘快回國練新兵,推動中國憲政改革,便答應和日本人談判。

於是,大鳥圭介、英國駐朝大使朱爾典、李經述、還有俄國中將安德列夫坐到了一起,在牙山附近的一家驛站談判。

李經述開門見三,要求日本撤軍:「眼下最要緊的,是平定朝鮮的叛亂。現在中國已經派兵做到了這一點,日軍應該馬上離開朝鮮。」

大鳥圭介很狡猾地問:「朝鮮叛亂,為何貴國可以出兵,而我國不可以出兵?」

大鳥圭介猜想李經述必定會拿宗主國的規則說事,那就正入了他的圈套。英國公使朱爾典雖然支持中國控制朝鮮,但宗主國規則和萬國公法畢竟有區別。李經述一聽就明白了大鳥圭介的奸計,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反問道:「貴國為何要出兵?」

大鳥圭介大義凜然道:「朝鮮暴民作亂,日本出兵為了保護日本國僑民和各國公使館。」

李經述望了安德列夫一眼,道:「想必俄國也是為了保護僑民而來?」

安德列夫點點頭,用俄語嘰里呱啦說「是的」。

李經述說:「現在暴民已平,各國大使館很安全,日本兵和俄國兵為何還賴在漢城外不走?」

大鳥圭介一時無語,又把問題繞了回去:「貴國可以出兵,為何我國不能?」

李經述拿出朝鮮國王的手詔說,「中國是應邀前來平定亂黨,而日本是擅自出兵,說得難聽點就是趁火打劫,如果日兵進入漢城,那必然會招致俄國等其他國家的軍隊也進入朝鮮。」

李經述這一番話滴水不漏,朱爾典頓覺眼前這年輕人,真是前途不可限量。出於英國的利益考慮,他也希望維持朝鮮現狀,便督促日軍退回國內。

大鳥圭介還想抵賴,朱爾典正色道:「誰要想改變朝鮮的現狀,英國就出兵幫助中國維持秩序!」

大鳥圭介知道日本海軍現在還不行,只好表示妥協。中國、英國、日本都同意維持朝鮮的現狀,俄國不敢獨吞朝鮮,不久退兵,安德列夫帶一萬俄軍回國。朝鮮依然是中國的附屬國,這場巨大的危機便暫時化解。

葉志超回國後,本來是要被械送京師,下刑部審訊,李經述沒想到他走了大運,竟然得到了光緒皇帝下旨褒獎。李經述一問,才知道葉志超謊報軍情,清廷也就信以為真了。李經述便將前線的實情告知了李鴻章。

李鴻章知道實情後十分震怒,馬上派人把葉志超叫來,痛心道:「曙青。你跟隨我多年,應該熟悉老夫的稟性,老夫最討厭欺騙我的人。念在你我是同鄉,還有你過去的戰功,現在給你兩個選擇,一是你自己稱病辭職回鄉,二是我上奏朝廷,告知太后和皇上實情。」

葉志超不傻,他犯的欺君之罪,要是被清廷知道了,那就會殃及家人,於是撲通一下跪在李鴻章的面前,「多謝中堂大人給我一條活路!」

葉志超去職後,李鴻章上奏朝廷,直隸提督一職由北洋水師提督李經述兼任,慈禧太后非常滿意,她一向對李鴻章也比較放心。

至此,李經述手握北洋水師和七萬直隸重兵,他的人生,即將翻開嶄新而輝煌的下一頁!因為直隸提督掌管直隸轄區的清軍綠營,節制七鎮總兵,兼轄河屯一協、三屯等營,共計七萬餘兵。李經述以葉志超的兩萬淮軍大敗於五千日軍為由,請求李鴻章讓自己督練新軍,李鴻章表態支持,奏請朝廷。李經述知道,接下來將是強大淮軍的時候了,練出五六萬新兵是強國之本,也是將來自己推翻滿清最大的籌碼!

李經述的北洋軍官學堂校長一職,李經述舉薦了自己的老鄉段祺瑞接替,李鴻章見段祺瑞也是安徽合肥人,而且他的家人也是淮軍出身,加之對段祺瑞「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的人品比較欣賞,考察一番,便同意了,還向李經述誇讚段祺瑞有「當年文正公的君子風範」。

這一次順利擺平了朝鮮的危機,清廷論功欣賞,李經述原來的朝鮮通商大臣一職由袁世凱接任,袁世凱相當於官升了一級,回京給慈禧太后謝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