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改變世界 第76章 中日大戰(下)

李經述和袁世凱帶了將近兩萬淮軍回漢城後,袁世凱在朝鮮多年,熟悉漢城的地勢和防務,對李經述建言:「大人,俺們雖然人數上有優勢,但俺看大鳥圭介的數千日軍,都是日本陸軍精銳,武器裝備和軍事素質明顯比現在的淮軍要強,俺們不宜強攻。朝鮮國王已經發詔嚴懲私通日本者,琅威理、鄧世昌率領北洋水師的軍艦又封鎖了對馬海峽,後勤補給是日軍的致命之處,俺建議淮軍佔領漢城制高點,以守為攻,長時間對峙,必可拖垮日軍,不戰而勝。」

李經述認為袁世凱的分析得很有道理,問道:「依項城之見,我軍駐守哪裡比較有利?」

袁世凱指著作戰地圖上的牙山,說:「卑職認為,俺們可以牙山上駐守。這裡離漢城和仁川都比較近,我軍的海路補給都很方便。而且,聶士成現在守牙山東北的成歡,俺們可駐牙山東南的公州為後援。」

李經述就沒有著急進攻,而是把淮軍分成兩部分,自己帶領一萬人佔領牙山附近的制高點,與日本人對峙;另外派袁世凱率領另一半一萬淮軍入漢城駐紮,守住漢城的各個城門,一旦有變,內外夾擊,擊潰日軍。

當時,四川提督宋慶要求率隊進駐中朝邊界要地義州,以備不測。當時慶賀慈禧的六十大壽提上日程,李鴻章希望列強出面調停,還不想全面和日本開戰。宋慶請戰,李鴻章不允,複電四川提督宋慶說:「日必不佔朝地,義州去漢城千餘里更不必慮。」

李經述發電報給李鴻章,「日竭力預備戰守」,讓李鴻章斷了和談的念頭,和日本人背水一戰。

李鴻章回電說:「日雖竭力預備戰守,我不先與開仗,彼諒不動手。此萬國公例,誰先開戰即誰理詘。」

聶士成也收到李鴻章「不可輕舉妄動」的電報,派人詢問李經述如何是好,李經述回電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何況中堂之令,全力備戰!」

李經述心想,李鴻章雖然牛叉,但也有他思維的局限性,對英法可以議和,對小日本這樣狼子野心的國家,早一天開戰對中國就越有利,於是直接給醇親王和朝廷兵部發了一封電報告急,告急的電文飛進了頤和園,慈禧太后急招李鴻章商議。

光緒皇帝、醇親王和軍機大臣、兵部侍郎剛毅也參加了那次重要的會議。

當時,頤和園沉浸在籌備慈禧六十大壽的喜慶氛圍中,剛毅冷著面孔直著眼睛向頤和園的大門走來,卻被太監總管李蓮英攔個正著:「皇太后看戲有個規矩,不準人來人往的,剛大人,您暫且止步。」

剛毅腦門上已經掛滿了汗粒,他直著眼睛說:「下官是太后懿旨來的。」

李蓮英半點都不示弱:「奴才是奉太后懿旨在這裡攔住來客。」

剛毅拿著朝鮮前線的戰報,抹著額頭上黃豆大小的汗珠說:「下官是有要緊的公事!」

李蓮英面不改色,不緊不慢反問一句:「是您的公事要緊,還是皇太后看戲要緊?打擾了老佛爺看戲的心情,你擔得起這個責嗎?」

剛毅知道慈禧最愛看戲,不敢說他手裡的戰事電文比慈禧聽戲要緊,只好問一句:「皇太后看的什麼壽戲?」

李蓮英嘖著嘴,一臉諂媚,說:「太后她老人家,看戲都惦念著國泰民安,看的是猴戲《鬧天宮》。」

當《鬧天宮》的鑼鼓停住,藝人跪滿了舞台,高聲謝賞謝宴,山呼萬壽無疆,這倒是皆大歡喜的場面。欣賞完猴戲,慈禧喝了半晌的茶,才和光緒皇帝、醇親王、李鴻章、剛毅等人商議正事。

醇親王對李鴻章要和日本和談表示不理解,對李鴻章慷慨激昂:「日本不過扶桑一島國。大唐盛世,小日本才有眾多遣唐使前來,文字、經學、詩文、佛學、典章、技藝、服飾無一不是移植而去。近些年來,明治有維新之舉,稍有所成,竟敢藐視天朝,窺我屬邦,斯可忍孰不可忍?中堂大人,連你兒子都覺得可以和日本開戰了,打吧!」

剛毅對李鴻章的「和平外交」也早就不滿了,道:「當初中法之戰,我們打得不錯,結果卻是趁勝乞和,直到現在還有人責難聲聲,倭夷如今又來欺負我,萬萬不可再行示弱,中堂大人,貴公子都說了,北洋水師可戰,打吧!」

李鴻章默不作聲,他心想著朝廷現在大把的錢都花在修頤和園了,打仗是要燒錢的,這一點朝中卻沒人考慮。善於察言觀色的慈禧見李鴻章不發話,問道:「李中堂啊,你統帥北洋水師和淮軍多年,也就別『啞巴吃餃子,光心裡有數』了,這仗究竟能打不能打?」

慈禧問話了,李鴻章當然得回答,說:「北洋水師可打,但淮軍洋槍洋炮現在恐怕不如倭夷,不能打!」

海軍還行,陸軍不行,慈禧聽到這裡,心裡有數,道:「據說袁世凱的兵已經進了漢城,怎麼撤回來?總得有個台階,總得照顧上國的體面啊!」

一直端坐側座,裝聾作啞的光緒卻躥了起來:「朕實在忍無可忍,不能再做活啞巴了。這樣逆來順受,連朝鮮都可以任倭夷宰割,朕這皇帝也就不必再做擺設了。再不開打,天朝威嚴何在?上國體面何存?」

光緒一席話,把養心殿的人都說愣了。慈禧一聲嘆息,望著李鴻章。

這時候,葉志超先前發的「重創倭夷」電報也到了,剛毅拿著這封電報說:「葉志超帶六營兵就打了這樣的勝仗,李公子必然能打敗日本人。」

醇親王這時也站出來表態,說:「李中堂,你就豁出去大打一場吧,皇太后六十大壽,頤和園落成了,朝鮮戰事大勝了,三全其美,這可也是為貴公子建立千秋功業的機會。朝廷先嘉獎葉志超,讓其他人也向他學習,力戰倭寇吧。」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醇親王的意思,開打吧。」上司都發話了,李鴻章聽到這,知道中日不開戰已經不行了,便電告李經述,可以便宜從事,全權指揮與日本的戰事。

李經述接到李鴻章的「開戰」電報,這才喜笑顏開,召集袁世凱、林泰曾、鄧世昌等海陸將領開會,宣布:「給日本人一點顏色瞧瞧的時候到了!」

大鳥圭介的數千日軍,也駐紮在漢城外,等待援軍。三天後,日本後續的五千援兵乘「高升」號等三艘英國商船到了漢江水域。

李經述在派鄧世昌封鎖對馬海峽時就已電告各國駐華公使,美英各國如租借給日本軍艦,就是對中國不友好,所租借軍艦將被視為日本軍艦,北洋水師將有權予以擊沉。所以英美就不再借給日本人軍艦。

日本的海軍在1890年也還不是北洋水師的對手,西鄉從道很狡猾,知道北洋水師不敢和英國開戰,就高價租借了英國「高升」號等三艘商船,運送陸軍去朝鮮,僅「高升」號就運送兩千日本兵,想不聲不響把日本陸軍送到朝鮮。

但遺憾的是,商船在夜幕下可以無影無蹤,到了朝霞滿天,大海一望無際的那刻,每個煙筒都在濃煙滾滾,儘管這些商船刻意躲避北洋水師的戰艦,用的是好煤塊,濃煙似乎變輕了些,但還是留下一道道連綿不斷的煙痕。煙痕迅速被林泰曾、鄧世昌率領的北洋艦隊搜索到,他們開足馬力,瘋了似地向這些商船靠近,攔截住了這三艘商船。

林泰曾電告李經述:「發現運送日本兵的英國商船,如何處置?」

李經述毫不猶豫回電:「視同日本戰艦,俘虜或擊沉之!」

於是,封鎖對馬海峽的左翼總兵林泰曾乘「鎮遠」號,帶著中翼總兵鄧世昌的「定遠」號,將「高升」號等三艘商船攔截,不準通過漢江。

雙方在海上僵持了兩個時辰,「高升」號英國船長覺得自己是大英帝國的商船,朝鮮是對英國開放通商的國家,他們有權進入朝鮮。

「三艘船上都是全副武裝的日本兵,我們水師提督李大人有令,不允許日本一兵一卒踏入朝鮮。」鄧世昌義正詞嚴回覆:「這是戰時封鎖狀態,中方要求派人上船檢查,除非運送的真是貨物,才允許通過。」

「高升」號船上的英國人適度抗議後,就妥協了。

鄧世昌派了十名北洋水師的官兵上船搜查,還沒登上「高升」號,就遭到了船上日軍步槍的攻擊,鄧世昌電報請示李經述,李經述回了兩個字:擊沉!

於是,只聽「轟隆」幾聲巨響,漢江上白浪滔天,「定遠」號、「鎮遠」號升起重炮還擊日軍的步槍襲擊,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將「高升」號這艘笨重的商船轟出十來個幾米直徑的大窟窿,「高升」號底艙進水沉沒,船上兩千餘名日軍或戰死,或溺水死亡。另外兩艘商船,也毫無還擊之力,很快被北洋艦隊擊沉。漢江上血流成河,到處是像死豬一樣的日本兵的屍體,漂浮在江面上。那些沒有死的日本兵,也被北洋軍艦的重炮轟上了天。好不容易抓著木頭的,也被北洋水師的火銃槍手點射了。

日本的五千援助陸軍就這樣白白死在了漢江上,大鳥圭介駐紮在漢城外的日軍既缺後勤補給,又不見援軍到來,而朝鮮南部的叛亂又被段祺瑞擺平,李經述拿出朝鮮國王李熙的手詔,明確讓日本撤軍,大鳥圭介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