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改變世界 第71章 搞掉翁同龢(下)

翁同龢拿到李鴻章「賣官鬻爵」的花名冊,教唆光緒皇帝這次一定要干一件載入史冊的大事,將李鴻章拿下法辦,就像當初康熙拿下權臣鰲拜一樣。

年輕的光緒皇帝也很激動,要是拿下李鴻章,「後黨」肯定大受打擊,皇帝的威嚴必然能在朝廷樹立起來。但他內心的疑慮更重,問翁同龢道:「老師,這李鴻章可不比張之洞,親爸爸十分信任他,她年紀越大,對李鴻章就越信任,好像產生了一種依賴心理,辦海防也好,賑災也好,洋教案也好,只要一出事,就找李鴻章。上次黃體芳彈劾李鴻章,親爸爸不僅沒有追究李鴻章的過失,還勃然大怒,說黃體芳妄議更張,跡近亂政,把黃體芳交給戶部議處,給黃體芳定了罪名。我們貿然再去請奏太后,罷免李鴻章,會不會又惹親爸爸生氣?」

翁同龢搖搖頭,說:「皇太后也是明事理的人,更何況她現在已經歸政,這一次我們證據確鑿。皇太后就算想偏袒李鴻章,恐怕言官們也不會就此罷休。」

光緒皇帝一拍龍椅,說:「好,朕這就去頤和園見親爸爸。」

這時,光緒已經開始親政了。早在光緒十四年,光緒帝就諭內閣,宣布將清漪園加以整修,並更名為頤和園,以備慈禧歸政後居住。

因為那裡的西苑距皇宮也不是很遠,乾隆皇帝曾經在這裡駐蹕,殿宇尚多完整,稍加修葺,可以養性怡神。而且園中萬壽山前的大報恩延壽寺,是乾隆帝為慶祝其母六十大壽修建的。光緒皇帝和醇親王就把舊名清漪園謹改名為頤和園,殿宇一切亦量加葺治,以備慈禧臨幸,作為慈禧太后六十華誕的賀禮。

頤和園的整修工程與光緒帝親政、大婚,以及慈禧太后完全歸政,都在兩三年間就完成了。光緒十五年二月,慈禧太后也就將帝國的政務交給光緒皇帝,表面上退出政壇,蕩漾於頤和園山水之間,頤養天年。

為了試探慈禧太后是不是真的完全歸政,翁同龢還指使御史屠仁守向朝廷遞交了一份奏摺,大意是建議慈禧太后在這次完全歸政後,繼續操控或者說實際上掌握政權,建議外省密折、廷臣封奏,仍按照訓政時期的體制仍書皇太后、皇上聖鑒,俟皇太后披覽後再施行,並建議皇太后繼續住在慈寧宮,以方便對朝政的處理。

慈禧太后看了屠仁守的奏摺,極端震驚和憤怒,這明顯是有人在背後指使,試探她歸政的決心。慈禧大怒,便表示垂簾聽政本屬萬不得已之舉,鑒於前代流弊和教訓,特飭及時歸政,上符列聖成憲,下杜來世口實。這是不容再作討論的事情。現在按照屠仁守的建議,歸政伊始,又降懿旨,飭令內外奏摺仍書皇太后聖鑒,仍由皇太后指示,這不是讓皇太后自壞規矩,自損名聲嗎?

表完態,慈禧太后還是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大罵屠仁守的這個建議既與朝廷先前的決策相違背,又開後世妄測訾議之端,所見甚屬乖謬。此事關係甚大,若不予以懲處,無以為逞臆妄言紊亂成法者戒,讓光緒皇帝下旨免去屠仁守的御史之職,並被宣布屠仁守永不敘用。屠仁守就這樣成了翁同龢的擋箭牌,只好回老家教書去了。

光緒十五年二月初三日,少年天子光緒帝在王公大臣、蒙古王公,以及滿漢文武百官山呼萬歲聲中駕御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宣布大清帝國在他的領導下,必將在過去三十年洋務新政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大清王朝一定能夠再現昔日輝煌,告慰愛新覺羅的列祖列宗。

不過,光緒皇帝這時並沒有完全昏了腦子,從紫禁城到頤和園,也有三四十里地,乘坐龍輦,路上就得花一個時辰,但光緒皇帝還是保持著早請安晚彙報的好習慣,軍國大事,都請慈禧太后定奪。搞掉李鴻章這麼大的事,當然先要去和慈禧商量的。翁同龢也做了周密的準備,他藏了一件「秘密武器」——那就是左副都御史張佩綸。

張佩綸流放回天津後,對李鴻章不計前嫌收留感激涕零,表示願效犬馬之勞。翁同龢此時並不知道張佩綸的思想已經發生巨變,更不知道張佩綸秘密加入了李鴻章的幕僚,見他戍邊期滿,原來又是「清流牛角」,也猜到慈禧太后本來對張佩綸的才華很欣賞,於是做了個順水人情,舉薦他為御史,想拉攏他。榮壽公主也給慈禧太后吹耳邊風,贊張佩綸是個人才,不用太可惜了,慈禧太后一高興,便讓光緒皇帝下旨,讓張佩綸官復原職,署左副都御史。

光緒皇帝那日照例去頤和園給慈禧太后請安,然後就彙報李鴻章在災年「賣官鬻爵」,翁同龢等大臣強烈要求懲辦的事。

慈禧太后一聽又有人彈劾李鴻章,面色不悅。她確實年紀越大,對李鴻章就越信任。加上最近慈禧太后推薦一個四川布政使司布政使,結果卻因不學無術被親政後的光緒皇帝給否了,慈禧強烈感覺到,光緒皇帝和翁同龢的「帝黨」,越來越威脅到自己一言九鼎的地位,這時見翁同龢竟然要朝李鴻章下手,當時就黑了臉,但礙於這次翁同龢彈劾李鴻章的罪名是「賣官鬻爵」,性質很嚴重,不好公然袒護,便召他們幾位當事人和重要的御史大臣前來清漪園議議。

不到一個時辰,醇親王、翁同龢、李鴻章、張佩綸、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先後趕到,翁同龢首先發難,拿出花名冊,打開後足足有一米長,上面秘密麻麻寫了李鴻章「賣官鬻爵」的名單和得到的銀兩,他把摺子跪呈慈禧太后:「稟皇太后,此名單是張之洞從吏部拿到的名單,經查實,李鴻章利用欽差的身份還有皇太后、皇上的信任,在三年災年共計賣官1221個,得白銀一百二十萬兩,規模之大,亘古未聞,罪無可恕,請太后和皇上嚴懲,以振朝綱!」

醇親王、劉坤一等大臣聽了翁同龢的話,對李鴻章賣官鬻爵的行為頗為震驚,竊竊私語,這李鴻章怎麼會幹這種事呢?李鴻章難道還會缺錢?

慈禧連奏摺都沒接,看著站直了身子、面無表情的李鴻章,緩聲問道:「李中堂,翁師傅所說這事,可屬實?」

李鴻章到頤和園之前,李經述就跟他說過翁同龢估計要彈劾他之事,建議他承認此事。李經述還微笑著對李鴻章說,他去準備酒宴,慶祝即將發生的大好事。

李鴻章也覺得這事沒什麼好隱瞞的,面不改色回答慈禧道:「句句屬實,不過翁師傅說少了,老夫共計出售官銜和爵位1556個,得白銀一百八十萬兩。」

醇親王等人一聽就明白了,李鴻章賣的是官銜和爵位,根本就不是實職官位。慈禧自然也明白,翁同龢只是想借題發揮而已,於是鬆了一口氣,原本準備了解此事。正要發話,翁同龢見李鴻章沒有抵賴,用鼓勵的眼神看了一眼張佩綸,暗示張佩綸站出來大膽攻擊李鴻章。張佩綸便站出來,說有話說。慈禧她很久沒有聽張佩綸慷慨激昂陳詞了,問張佩綸怎麼看這事。

張佩綸不緊不慢下跪,道:「回稟聖母皇太后,下官也有一摺子也要上奏!」

張佩綸的摺子,上面也是密密麻麻,字還比翁同龢摺子上的小一號,李蓮英一打開,拉出來,竟然有五十多米長,驚世駭俗!

慈禧太后喝了一口參茶,問道:「張佩綸,你這奏摺上的東西又是什麼?」

張佩綸說,這是一部分冤魂的名單,都是山西、河南、山東等地餓死的災民,共計三百一十萬人……下官要彈劾主管戶部的協辦大學士翁同龢瀆職,翁同龢因與李鴻章之間久懷父兄之仇的宿怨,屢謀報復,在這次千古奇災中,翁同龢還居心叵測,手握權秉,估勢弄權,遲遲不撥付賑災款項,導致數百萬災民餓死,冤魂遍野,所謂聚九州之鐵,不能鑄此大錯者!此罪罄竹難書,雖凌遲處死也不為過!李中堂不得已,才出售虛職,救萬民於水火之中,翁同龢卻又欺上瞞下,搬弄是非,歪曲事實攻擊李中堂,實乃小人行徑,不配再做帝師。

張佩綸這一番話文采飛揚,翁同龢本來已經閉上眼睛,想聽一聽他如何把李鴻章罵得狗血淋頭,萬萬沒想到,張佩綸竟然調轉頭來背後捅自己一刀,頓時目瞪口呆,更讓他目瞪口呆的還在後面,張佩綸又拿出一摺子,上面有二十餘名清流大臣的聯名,彈劾翁同龢,上面寫著「協辦大學士翁同龢辦事多不允協,以致眾論不服,屢經有人蔘奏,且每於召對時諮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見於詞色,漸露攬權狂悖情狀,斷難勝樞機之任」。

張佩綸這背後一刀又快又狠,翁同龢氣得渾身發抖,頭上冒黑煙,指著張佩綸,口中道:「你…你,休得胡言亂語……」

翁同龢的話還沒說完,張之洞站出來又補了一刀。張之洞按照和李經述的約定,站出來證實,戶部在救災過程中,確實對南方各省的救災物資存在拖延轉運,他幾次上書都未見效。

頤和園內的形勢馬上發生了驚天的逆轉,翁同龢一時成了眾矢之的,那些原本準備攻擊李鴻章的御史,也覺得翁同龢實乃小人。

光緒皇帝聽到這裡,也目瞪口呆,他萬萬沒想到,平日里苦口婆心教導他仁義愛民的老師,竟然節操碎了一地,只顧私人恩怨,置萬民的生死於不顧,李鴻章救災的事,翁同龢也敢從中作梗,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