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龍騰四海 第47章 北洋三傑

李經述列的七大徵兵條件,當時算條件很高了,雙手平舉一百斤的體能方面暫且不說,僅識字一項,就把很多淮軍擋在門外,因為當時當兵的多是文盲。還有的淮兵,一看告示,就搖頭走開了:「這是什麼爛學堂,不抽煙不喝酒不賭博不去妓館,那還算男人嗎?這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但也有一些渴望改變自己命運的年輕人,抓住了這一魚躍龍門的大好機遇。

第一位來投奔李經述的歷史牛人,是濃眉大眼的段祺瑞。段祺瑞當時正在山東威海當普通的炮兵。他是一位命苦的少年,說起來小段還是李經述的老鄉,小李經述一歲,安徽肥西人,段祺瑞的祖父段佩是淮軍將領,七歲把段祺瑞帶到宿遷軍營,年少的段祺瑞耳濡目染,喜歡排兵布陣,舞刀弄棒。到了十四歲,祖父去世,他扶靈柩回家;十六歲那年,段祺瑞一個人離家出走,步行兩千多里,硬是從合肥走到山東威海,千里迢迢投奔堂叔段從德。但厄運沒就此放過段祺瑞,父親段從文來軍營看段祺瑞,結果被盜賊劫財害命,其實段的父親身上也就帶了幾兩銀子,死得比竇娥還冤。一年之內,母親也哀痛去世,段琪瑞家裡只留下年幼的弟妹。

十八歲的段祺瑞身負家庭的重擔,在軍營拚命打拚,想出人頭地,可惜當時的清兵,大多吃喝嫖賭,段祺瑞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正陷入深深的迷惘,在軍營里看到蓋著李鴻章大印的招兵告示,頓感興奮,立即收拾行李,帶上幾個山東炊餅,從威海又步行千里,趕到天津,剛走到李經述的大營門口,就餓暈了。

李經述聽段祺瑞講述了自己的過去,問他平時有什麼愛好。

段祺瑞說:「卑職不抽煙、不喝酒、不去妓館、不賭博、不貪污、不佔便宜,只喜好排兵布陣。」

李經述問道:「那你會什麼?」

段祺瑞回答說:「學過火炮操作。」

李經述便讓段琪瑞現場操作,他果然對克虜伯炮能嫻熟操練,就讓他進炮兵學堂。

第二個來天津投奔李經述的歷史牛人是馮國璋,當時正在天津大沽口當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馮家到了晚清是村中大戶,但到了馮國璋的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落。七歲,馮國璋入私塾讀書,特別用功,後來進到書院讀書,考試成績名列前茅,在堂叔馮甘棠的資助下,到保定蓮池書院進修,相當讀現在的自考本科,他一邊學習一邊到書院外的餐館當夥計,供自己讀書,他還要養老婆孩子,當時學生大多都從家裡帶飯,餐館那點微薄收入,老婆孩子都吃不飽飯,所以馮國璋輟學了,他立志要改變自己的貧困家庭,於是在光緒十年,背著父母妻子隻身去大沽口投了淮軍。他家裡窮,看到了北洋武備學堂的招生告示,一個月十兩餉銀,他立馬趕過去報名。

馮國璋的故事很勵志,李經述就喜歡這樣有上進心的青年,看似文弱書生的馮國璋,一見面就眯著小眼睛給李經述講《孫子兵法》,他還結合自己平日在軍營里的細心觀察,如何練兵也講得頭頭是道。

李經述一看,馮國璋正是自己需要的人才,要了!

第三個來投奔李經述的人才,是王士珍,從山海關千里迢迢趕來。王士珍看起來面容消瘦,身體羸弱,長得還有點丑,口訥寡笑,說了半天連自己的名字,是哪裡人都沒講清楚。

李經述正準備給他十兩路費打發他回山海關,王士珍說自己十七歲時考入了正定鎮總兵學兵隊,李經述便讓他講講自己在正定鎮總兵學兵隊學了什麼,王士珍立即口若懸河,怎麼排兵布陣,怎麼會操,面面俱到,極有條理。

李經述大喜,也將王士珍留在身邊備用。

李經述沒想到這告示一貼,竟然把「北洋三傑」都湊齊了,心情大爽,和這三位也交換了拜帖。

李經述、譚嗣同、徐世昌,還有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三人商議,擬定好了練兵計畫,李經述交給李鴻章。李鴻章奏請軍機處,醇親王一看,工作很細緻,還不用花朝廷太多錢,於是大筆一揮,准了!

兩千人招齊之後,北洋武備學堂最後由李鴻章拍板更名為北洋陸軍軍官學堂,李經述有意把北洋陸軍軍官學堂選在了離北洋水師學堂七八里地的地方,也就是天津海河下游的東岸,闢地一千餘畝,修築方形大土城,還在土城牆上築通道和護牆。

臨海河一面的南北兩城角處,築兩座炮台,台內地下鑿空作為貯存彈藥的地下室。然後在牆外面挖壕塹引水形成護城河,並在河邊植柳樹,城西和城北臨海河開一營門,設弔橋,城內中央為建舊瓦房五百間供士兵居住,封閉式管理。

在海河東面建彈藥軍械庫及馬廄,南面為教員住宅,還在東南角開大水池,引海河水流入,架設軍用橋樑,水池中心有一小島,栽上桃樹百株,供學員們休憩。在軍校堂址西面有寬闊草地,是平時操練的大操場和打靶場,還陸續建起講堂、廚房、澡堂、步槍暫存室及修械室等設施,日夜施工,不到三個月,一座陸軍軍官學校就拔地而起,初具雛形,李經述請李鴻章親自題寫了「北洋陸軍軍官學堂」的校名,用在青石的牌坊門上。

李經述深知軍校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工作,要讓軍官忠誠聽指揮,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核心思想,他結合當時內憂外患的大局勢,將陸軍軍官學校的核心思想定位「保家衛國」,讓徐世昌寫了一副對聯,題在校門處:「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後來,陸軍軍官學堂全體學生編為五個大隊,每大隊四百人,共編為步、馬、炮、工、輜五科,在課程設置上,軍事課設:基本戰術、應用戰術、圖上戰術、戰略學、孫子兵法、管子兵法、溝壘學、彈道學等,多是請德國洋教員上課;文化課設國文、算術、幾何、三角、地理、格致等,李經述還把淮軍大將劉銘傳、北洋水師學堂的教習嚴復也請來給陸軍學堂的學員們上課。有時為了跟朝廷大員搞好關係,也請他們來講課,比如劉坤一。

李經述還想給北洋陸軍軍官學堂定一首「校歌」,徐世昌馬上想起袁世凱說的在朝鮮練兵的那首打油詩,還結合軍官學校的授課特點,略加改動,寫了這首校歌:

朝廷欲將太平大局保,將軍統領遵旨練新操。

方今中國文武學堂造,不比市井蠢漢逞粗豪。

第一立志要把君恩報,第二功課要靠官長教。

第三行軍莫把民騷擾,我等餉銀皆是民脂膏。

第四品行名譽要愛好,第五同軍切莫相爭吵。

各營之中槍隊最為要,望牌瞄準莫低亦莫高。

炮隊放時須要看炮表,安放藥引須按度數標。

輕炮分工不愁路窄小,重炮車載馬拉不覺勞。

馬隊自己須將馬養好,檢點蹄鐵切勿傷分毫。

臨敵偵探先佔敵險要,我軍酣戰從旁速包抄。

工程一隊技藝須靈巧,陸地築壘遇水便搭橋。

輜重隊里事事算計到,衣糧軍火缺乏不需焦。

李經述把「第一立志要把君恩報」改為「第一立志要把親恩報」,定下了校歌。徐世昌結合普魯士軍歌《德皇威廉練兵曲》的曲調譜曲,把它編成了北洋陸軍軍官學堂的「校歌」,讓每個入校的軍官第一件事,就是把這首歌記牢唱熟。

在武器裝備上,李經述這次也下了血本,請駐德大使李鳳苞在德國購置過山炮、半陸路炮,步兵騎兵則買來複槍、毛瑟槍,還有天龍步槍和飛龍機槍。李經述還給軍官們買了時表、雙筒望遠鏡、雨衣雨帽、洋鼓洋號。全部採用新式練兵方法。

李經述對第一期學員傾注了巨大的心血,對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都格外照顧,比如段祺瑞的弟弟妹妹在合肥老家,李經述派人把他們接到天津,還贈送了一套住宅給他們。馮國璋家裡缺錢,李經述一出手就是一百兩紋銀,雪中送炭。王士珍和寡母住在一起,他的母親年事已高,有眼疾,李經述派人去給她找最好的郎中治病。段祺瑞、王士珍、馮國璋對李經述誓言效忠。

對其他學員,李經述也用心良苦,每一次發學餉,他都親自去送到每一個學員的手裡,對他們噓寒問暖,看看他們家裡有什麼困難,能幫助解決的盡量解決,日子久了,李經述幾乎都能叫得上每一個人學員的名字,這些學員一看這高官二代,跟以前壓榨他們油水的長官有天壤之別,對李經述也死心塌地。

北洋軍校第一期學員大都出身卑微,訓練刻苦,不久,就小有所成,出操用炮,也有模有樣了。李經述覺得時機成熟了,就請李鴻章來陸軍軍官學堂視察。

李鴻章到了校門處,看到「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的對聯,誇讚道:「好,有志氣!」再看學員們的會操,想起了自己當年練淮軍的情景,不禁誇讚李經述「將來必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李經述知道李鴻章從安徽合肥農村走出來,現在成了大清帝國的頭號漢臣,他本人就是一個傳奇,是淮軍學員們仰慕、人人慾效仿的偶像,所以趁機請李鴻章作重要講話,李鴻章猶豫了一會,覺得自己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