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應昌期用雙手頂住門

1988年8月16日,應昌期第一次從台灣到達北京機場。在機場貴賓室,他說這是他「生平最高興的一天」。

少年應昌期在慈城的中城小學畢業後,只讀了半年初中就因家貧輟學,去滬謀生,又去了台灣,再沒有回來過。1988年9月,他由北京到寧波到慈城,親友們都穿起新衣圍上來。應昌期喃喃著回來了,到家了。只是眼睛濕濕的一個也不認識。唐代詩人賀知章像電影旁白似

地為他念起了詩句: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未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後來應昌期在文中寫到「當我一腳踏上故土,淚眼相望,竟無語凝噎」「萬種的民族情思,萬種祖國戀情,又一次喚起!」

中城小學的周校長,是一位細挑精幹的江南女子。她心想應昌期現在是這麼大的大老闆,會不會很難接近?正這麼想著,應昌期上前握住她的手,熱熱地說著慈城話:我早就知道你的名字了,我很高興!

不少人要陪應昌期進小學,但應昌期一到中城小學,就急煞了一樣獨自快快地走向操場。小學生們列了隊歡迎,他走過去彎下腰,捧住一個小孩的臉,親了一下額頭。然後就讓人給他和孩子們合影。只是,他說:以後不要讓小朋友這樣歡迎我,他們太累了,以後就不要歡迎我了。

周校長帶著應昌期在校內走一圈。開始是周校長一一介紹,後來不知怎的,應昌期就開始向校長一一介紹小學的這裡那裡。只是,他記憶中的小學沒有這麼破舊呀!怎麼就一點都沒修繕呢?他禁不住淚下。

校方說或者把小學修一下。應昌期說不考慮修,要造一所新的小學。第二天,當時的寧波市長和很多記者來到應昌期下榻的華僑飯店。應昌期知道有記者來,用雙手把房門頂住——他真是急壞了,他又不是要揚名,他是為了下一代!

他在門內對門外說,一定不見記者,所有的記者請退場!

於是他才和市長坐了下來。

應昌期讓校方馬上拿出一個建校方案。周校長想,這個方案怎麼規劃呢?又不知道應先生到底投資多少。不過慈城人是聰明的,她馬上想到「應氏杯」的冠軍獎金是40萬美金,那麼,就按這40萬來規劃吧。

應昌期一看規劃,說太小了。問這樣一個小學在國內是什麼水平的?周校長說是一般的。應昌期說我們要建一流的,過了五六十年後還站得住的。

應昌期在慈城投資建了小學、中學、幼兒園、醫院,共約800萬美金。每次應昌期來,總對周校長說不要為他準備什麼飯菜,他只要一碗家鄉的年糕湯。周校長後來去上海應昌期的家裡,應昌期請她住下。晚餐時,應昌期請她從客廳去餐廳。兩人正往餐廳走,就見應昌期回頭一看,又轉身回客廳了。周校長正不明白怎麼回事呢,就見應昌期進客廳去關掉一盞盞燈。

周校長想起「應氏杯」40萬美元的冠軍獎和投資中、小學等的幾百萬美元,而應昌期自己竟是這樣節約電費!

應昌期讀到了周校長滿臉的震驚。他說鈔票要用在刀口上。不該花的錢就不要浪費。

中城小學開起了圍棋課,有《圍棋》課本,有小學圍棋文化電子讀本。篇首語里寫到:自古,寧波商人是儒商,既善於理財經商又比較有文化修養。下圍棋亦如此,既要講贏利(圍地的大小決定勝負),又那麼溫文爾雅。有鑒於此,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圍棋是否就應作為我們寧波人的地方性課程呢?

與小學連在一起建的幼兒園,應昌期起名「昌棋幼兒園」,旨在從幼兒園開始就普及圍棋。慈城每年的運動會上,常常可以看到五六歲的幼兒與七八十的老者對奕。慈城小孩已經拿下1999年度的全國少兒冠軍,2001年的國際青少年錦標賽亞軍和2002年的世界混雙冠軍(男方為慈城人)。

應昌期又捐建上海圍棋教育基金和圍棋學校2000多萬美金。然後投資寧波現代瓷磚項目和利華(寧波)羊毛工業股份有限公司9000萬美金。他說錢不必傳給子孫太多。子孫有本事,自己會去賺;沒本事的再多也賠了。錢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回饋社會。

應昌期每次捐錢之前都要打電話給他兒子應明皓,說是要捐多少錢了好不好?應明皓說好呵。應昌期說這錢本來可以給你的,捐掉就不是你的了。應明皓說捐錢是好事,絕對贊成。

應明皓,一件純白T恤,一件藍色夾克,一杯白開水,一點不像常規的「老闆」。就覺得他潔凈如那T恤之潔白。末了他說起他父親對下棋的都願意見,不下棋的都不想見。我問他父親的圍棋下到幾段?他說韓國棋院、日本棋院和日本關西棋院都曾送給他父親6段棋手的證書。

有人問應昌期幾段?應昌期笑答:我是三、六18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