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剛剛見過路甬祥

我看過一部電影,片中人物只要戴副什麼眼鏡,按一下電腦的哪幾個鍵,便可以走進電腦屏幕裡邊的虛擬世界。

當然這是部科幻片。

此刻,我也戴上一副寬大的黑鏡。就覺得自己也威猛起來,也非常黑客。有句廣告詞叫

做:「年輕,沒有什麼不可以。」我此刻真覺得我沒有什麼不可以——我已經走進了一個屏幕里。

而且不是走,幾近是衝浪,那種速度帶來的快感,那種視覺帶來的衝擊!這是一座H型的新城。穿越兩行現代百分百的大樓,是建在水中的一個大會堂。穿過會展中心,是新建華爾街的商務中心。再穿越生態走廊,是一處叫人來了就不想走的生態居住區。可是我又不能不接著衝浪,這7平方公里的城市哪一處我都不能漏掉!

摘下黑色大眼鏡,我從屏幕里回到了現實。現在,沒有了黑客,沒有了H型的城市——那只是虛擬的,是寧波人對未來的嚮往吧?可是,既然把這部片子放在城市展覽館的頂層放映,是不是真會建起來?

寧波人的回答是需要5—10年。

5—10年?

怎麼建?寧波人天天衝浪?

寧波人講,今年上半年要把城市東擴規劃好,規劃定了,建起來很快的。

講得輕輕的,淡淡的。

我想我現在一定是弱智了。

寧波人笑,說這麼大一個城市展覽館,只用4個月就建成了。

於是我是升級版弱智了。

不過20年前,八十年代初,寧波人自己還不會建橋。從這岸到那岸間鋪上木船,在連接起來的木船上鋪上板子,成為浮橋。

現在,寧波人在建世界第一長投資118億的跨海大橋,在海上「衝浪」。

這20年,寧波的變化好像一個世紀。

我又走向寧波的一個新世紀工程——寧波科技園。旁人說走進科技園的這條路,叫院士路。

寧波籍兩院院士,一共86位。

林蔭道上,果然沿路立著長長一排院士的相片。

鋪起一條寧波的科技之路。

奇怪科技園的樹上怎麼好像都掛著一塊同樣大小的牌,好像等著出席什麼科技大會,人人都戴上一個會議出席證。走近一看,這片林子叫「創業林」。每棵樹的牌上,都寫著種樹人的姓名、單位、職務。博士、碩士、總裁、教授、董事長、總經理。微電子有限公司、軟體有限公司、化學與醫學中間體有限公司、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數字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新材料有限公司、光源有限公司……

又一片院士林,是國內外來幫寧波的院士們種下的樹。「師昌緒,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樹號:61000100503日期:2003.4」又一塊牌「余夢倫,院士,北京宇航系統工程所,樹號:61000310503日期:2003.4」

等等,等等。

院士林過去,是博士林。博士更多了,博士林我更記不過來了。

科技園的一萬多棵大樹,都掛著身份證,樹號就好像樹的身份證號。

每棵樹都有戶籍,在科技園的網上都可以點擊出來。

每棵樹都有兩個家——在真實生活里由物業公司呵護,在虛擬世界裡由信息中心照料。

我看這一片片的樟樹,這一列列的銀杏,都出自名門——父輩不是院士,就是博士。2002年6月科技創業中心3.6萬平米的大樓蓋起,每年進一百多家企業。樓里已經有252家科技創業企業。博士、碩士已經有一千來名,八九十名是海歸。

寧波從1999年開始舉辦高洽會——高層次人才洽談會。全國各地碩士以上凡有來寧波工作意向的,來回機票、食宿一律由寧波承擔——不管參加洽談後是否選擇寧波或者是否被寧波選擇。

寧波這樣的大氣候,才會有衝浪發展的科技園。

才有了博士後工作站。

才有了科技園辦公室才10個人的服務質數——人數相當於同級單位的五分之一。這10人中碩士、博士,包括在讀的,有8人。公務員凡攻讀碩士博士的,學費由科技園承擔。

公務員不與時俱進,怎麼做好服務?——正在攻讀博士的辦公室崔主任說。

我說你又當主任又讀博士時間怎麼安排?

他笑指他的頂頭上司:陳書記說把星期六、星期天利用起來。不過當然,這說明他對我的工作的重視。

陳書記和崔主任都大笑起來。好像兩位大俠「相逢一笑泯怨仇。」

中國社科院2003年公布的《全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結構競爭力寧波第一,制度競爭力寧波第三。

2004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政府管理服務指數排名寧波列第二。

寧波20年前,還把木船連接起來,鋪上板子搭成浮橋。

寧波10年後,城市展覽館裡顯示的虛擬城市,就是真實百分百。到那時呵——

到那時呵……我的想像再怎麼衝浪也想像不出寧波是什麼樣。對了,問問他們,問問科技園裡那些帶戶籍的綠樹,他們出身名門基因好,他們知道。

寧波科技園,由寧波市和中國科學院共建。中國科學院院長叫路甬祥。我見過。剛才進科技園的院士路上剛剛見過。

院士路上的8位寧波籍中科院院士之一,是路甬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