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情定名城

寧波人從大連的香格里拉飯店到奧林匹克廣場,來回走著感受大連。那天風很冷,可是他們覺著大連的風也是國際化的風。

那是1996年秋,大連的國際服裝節在先,寧波的國際服裝節在後,寧波人開始難免不模仿大連。如同小孩學畫,往往從模仿開始。做了兩屆就想,哪怕把服裝節辦得跟大連一樣好了,也只是像大連而已。克隆和拷貝是沒有競爭力的。

到2000年,想到一個千年的結束,和一個千年的即將開始,總會有新的體驗新的目標。在新舊世紀交替的時候,尤其感受到時間的質量。對,每一屆服裝節都應該有一個新的主題新的概念。這一屆就叫:概念2000。

2001年,寧波的對外開放尤其鼓勵走出去,走到海外去。這一屆服裝節叫:新世紀海上絲綢路。

2002年服裝節請來尤其多的服裝名城:巴黎、東京、米蘭等等。(寧波人笑,說:把名城請來,我們寧波也成名城了)這一屆服裝節主題叫:名城之約。

到2003年,強調合作與發展,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服裝節主題就叫:合作與發展。

「沒有主題的活動是沒有靈魂的。」寧波朋友說。

服裝節的載體是城市的發展,尤其是服裝業的發展。而服裝業是文化密集型的、又是非常個性的。譬如彩電吧,沒有男人彩電、女人彩電、老年彩電、兒童彩電。現在的彩電款式也豐富了,但總的來講彩電不分性別。但服裝呢?一張請柬上可能寫著請著正裝,另一張請柬上可能寫著請著晚裝。如果這兩張請柬中間的時間段是種樹,那麼當然是著休閑裝。

短缺經濟年代,生產一件服裝可以賣給全國人民——這不是數量上的概念,是款式上的感覺。現在不僅要服裝的品牌,還要設計師的品牌。寧波一些大服裝企業,請來北京等地的頂級服裝設計師。更不用說請來明星為名牌代言。我看到寧波的女工宿舍里,牆上、天花板上都貼著濮存昕們(寧波羅蒙西服的形象代言人)的廣告畫。濮存昕是慈善大使公益大使,但是在寧波,怎麼成天貓在女工宿舍的天花板上?

寧波最繁華的街是中山路。中山路上最扎眼的店大多與服裝有關——雅戈爾的旗艦店、杉杉服裝公司的杉杉百貨,還有紅幫百貨等等。

「紅幫」,是寧波裁縫的一個別稱。19世紀初寧波裁縫走向上海、哈爾濱、東京、北京等地,開始做西服。如果說上海人里1/3有寧波血統,那麼上海的西服業一開始70%來自寧波。當時外國人黃頭髮紅頭髮的,便管外國人叫「紅毛」,縫製外國人的西服,便叫紅幫。紅幫做出了我國第一件西服,第一件中山裝,辦起了第一家西服店和第一所服裝學校。如今寧波的雅戈爾,生產車間里過程不落地——全部自動化。寧波襯衫的中國名牌有12個:杉杉、雅戈爾、太平鳥、洛茲等。西服名牌有11個:雅戈爾、羅蒙、杉杉、培羅成等。但是寧波的服裝人,往往還是喜歡自稱是:紅幫傳人。

服裝是有保鮮期的。款式過了,保鮮期就過了。現在的服裝業,政策是開放的,但是接軌還沒接上,運作能力還有問題。服裝業是文化密集型的。要增加服裝的文化內涵,提高服裝業的附加值,還要好好利用外腦、內腦、電腦,要浸泡在時尚之城裡。但是服裝教育和服裝理論都滯後於服裝發展。國內研究IT業、研究汽車、金融的人很多,但是有多少人在做服裝業的經濟學家?尤其缺少服裝業的中介組織。中介組織的滯後,中介服務的遠遠跟不上,是產業鏈的中斷。他說他很想當政府和企業之間的第三者。

我看寧波朋友上上下下的寧波名牌,我想他是陷進寧波裝里了。做了名城之約的活動,他們和服裝業就有了一種默默的約定,今世的約定。好像一部浪漫愛情片。

片名叫:情定名城。怎麼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