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毀滅與重生——帝國內戰之卷 第一百三十七章 《永不言敗的菲里·泰勒元帥和他的九場戰爭》(6)

五、翔龍帝國干涉作戰——擊碎皇冠的最暴力討債行動

在菲里·泰勒將軍接過佩里提督的職位,承擔起耐色瑞爾帝國遠東殖民地軍政大權之後,他所面對的狀況,就是極度的殘破與蕭條,還有貿易量的大幅度萎縮。

通過倒幕戰爭的勝利(不管推倒它的人是誰,江戶幕府確實是倒了),耐色瑞爾帝國保住了在東瀛列島的勢力範圍。但這片曾經被稱為「金銀島」的土地,此時已經被戰火幾乎燒成廢土,變成了一個滿目瘡痍的爛攤子。光是人口就急劇減少了三分之二,商品購買力更是萎縮得令人落淚。

為此,身為帝國遠東利益的代表,菲里就有義務為帝國的商品開拓市場,為帝國的軍隊尋找財源。

而這個機會,很快就隨著翔龍帝國政府的一次嚴重違約行為,被擺到了菲里的面前。

1.賴賬的末代皇帝

二十年之前的DR1974年夏天,在大金王朝統治之下的翔龍帝國,遭到圖坎汗國草原騎兵的全面入侵,遼東、山西、河套等邊防要地相繼失陷,三十萬軍隊覆滅。在最危急的時刻,帝都燕京已經三面被圍,朝廷不得不下令京師戒嚴,並召集天下兵馬勤王,以圖挽回敗局。

但是,當時尚在燕京定都的大金朝廷,由於連續多次的慘敗,以及內部的腐敗與浪費,已經窘迫到了拿不出足夠的銀錢和糧食,來供養最後一點守城部隊的程度。

百般無奈之下,當時的皇帝被迫聯絡各國使節,商議借款應急之事,先後向耐色瑞爾帝國、江戶幕府、精靈王國、塞爾聯邦還有哈魯阿王國,借貸了巨額現銀來備戰,按照翔龍帝國的貨幣單位,約合三千萬兩。

二十年之後的DR1994年夏天,上述國際貸款皆已即將到期,本息合計應當向五國還款白銀五千六百萬兩。其中,耐色瑞爾帝國和東瀛列島的應還債款就高達三千二百萬兩,東瀛列島的有關當局,早已把這筆款子規劃好了用途,計畫用於島內各處城市的重建和修復。

然而,如今喪失了北方大片疆土,被迫遷都南京,而內部又藩鎮割據的翔龍帝國,這些年一直動亂不斷,財政危機比二十年之前還要更加嚴重,根本無力償付債款。

更糟糕的是,此時的翔龍帝國統治者,剛剛過完十八歲生日的康德皇帝完顏德昭,又是一個性格衝動、剛愎自用、盲目自大,甚至有些狂妄無知的人。

在傳統保守的落後教育之下,血腥殘忍的宮廷鬥爭之中,這位少年皇帝不僅養成了冷酷殘忍的性格,並且在思維上彷彿還生活於中世紀,對當今的世界格局近乎於一無所知,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自我優越感之中,認為這個世界理所當然地都要聽從他這位皇帝的主宰。

而在康德皇帝的身邊,也不存在任何一位有理智和經驗的長輩,能夠給這位冒失衝動的皇帝提供一些必要的善意指點。

此時遷都金陵的翔龍帝國,與之前的全盛時期相比,版圖已經大幅度萎縮。

首先是長城以外的全部邊境省份和附屬國,已經盡數被草原上新興的圖坎汗國奪取;其次是舊帝都燕京所在的幽州地區,也已經淪為草原游牧民南下攻略帝國腹地的橋頭堡。

過去的二十年里,圖坎鐵騎一次又一次地從燕京南下,在江淮之北肆意縱橫,前線官軍屢戰屢敗,名城重鎮接連失陷,整條中原戰線都處於崩潰邊緣。

幸好,帖木爾可汗最近突然轉移了攻擊重點,抽調主力部隊大舉西征,導致圖坎南征軍的前線兵力嚴重不足,暫時無力進一步南下。然後,在已經失控的北方淪陷地區邊緣,又陸續興起了一些獨立的割據軍閥,將戰線慢慢推到了黃河沿岸,南方的小朝廷才得以暫時避開兵火、勉強苟安。

但即便如此,這個江南小朝廷實際能夠控制的範圍,也已經只剩下了新帝都南京城的周邊千里之內,最為富庶的東南數省之地。其餘較為偏遠的行省,都在戰亂之中逐漸出現了割據自治的苗頭。

而且,即使是在這片殘存的朝廷轄地之內,也同樣是天災人禍不斷——流民、邪教、軍閥、藩王一個接著一個起來造反。革命黨計畫推翻皇權統治的起義暴動,也在沿海港口頻繁發生,而東南方的台灣島已經成了革命黨的大本營。讓這個帝國宛如一座四面漏風的破房子,長期在崩潰的邊緣掙扎。

不過,在本次干涉戰爭爆發之前,這個古老的東方帝國,貌似已經勉強撐過了外部危機最嚴重的時期,進入了一個軍事上的迴光返照階段——北方強敵圖坎汗國的勢力範圍,已經被各路藩鎮逐漸向北壓縮到了長城邊緣,整個帝國最富庶和重要的傳統核心區域,至少在名義上已經重新被朝廷收復。

南方軍閥和藩王們最近掀起的幾次叛亂,也都被順利鎮壓;尤其是這一年春天,福建水師收復台灣島的勝利捷報,更是讓皇帝感到無比振奮。

但是,由此而產生的龐大軍費開支,也讓這個衰朽的古老國度,顯得越來越不堪重負。

因此,康德皇帝鑒於嚴峻的財政形勢,又被己方虛幻的「強悍軍力」所迷惑,不僅悍然撕毀了借款協議,公然拒絕償還貸款,甚至還反過來向上海租界的列國領事勒索「保護費」,行事作風彷彿流氓一般。

按照菲里·泰勒閣下在日記里的說法:「……他以為自己駕馭著一條浴火重生的真龍,但事實上那只是一頭充了氣的橡膠布龍,看上去張牙舞爪,但只要用針尖一戳,就會立即『噼啪』一聲炸成碎片。」

2.上海租界慘案

面對康德皇帝非但不肯還債,還要倒過來敲詐勒索的卑劣行徑,上海租界方面表示了極端的憤慨,以及斷然的拒絕,並且很自然地提出了軍事恐嚇。

接下來,為了讓各國領事乖乖屈服,康德皇帝用一種讓人難以理解的思維邏輯,進行了如下謀劃——暗中挑唆京畿地區數量龐大的邪教信徒,讓他們打著「扶金滅洋」(幫助金王朝消滅外國人)的激進口號攻打租界,等到兩邊都折騰得筋疲力盡了,然後再由朝廷派人以「調解」為名,向租界方面索要好處……

在目前看來,這實在是一個餿到不能再餿的餿主意——身為統治著這片土地的合法政府,就理應對這個國家發生的一切事情負責,又怎麼能站到中立國的位置上,在外國僑民和本國暴亂者之間充當調停者,甚至還要想辦法在私下裡收好處呢?這位皇帝到底有沒有把自己看成是這個國家的主宰者啊?

可問題在於,這世上的一切餿主意,在真正露出破綻之前,聽起來都似乎是個好主意。

而更要命的是,這個國家的政府執行能力是相當糟糕的,地方官員經常故意曲解朝廷的命令,製造出各種各樣的外交衝突——跟西方世界不同,唯我獨尊的翔龍帝國,似乎從來都不把外交當做一件大事來對待,反倒是把國際關係看作是花瓶般可有可無的裝飾品,任憑地方官府插手外交事務,並且肆意胡來。

在更早的時候,這個國家據說還發生過貪婪的地方官員垂涎於外國使節的財物,而扮成強盜公然殺害使節,搶劫他們的財物,並且在事情曝光之後,依然無須承擔任何法律責任的荒謬事件。

於是,被邪教信徒收買或脅迫的上海縣地方政府,便完全違背了皇帝陛下的「中立」指示,自說自話地赤膊上陣——先是邀請上海租界總督黑日巫妖閣下前來會談,卻在會場埋下火藥,四周埋伏了兵馬,打算將總督暗殺……當這場漏洞百出的暗殺,因為情報泄露而失敗之後,更是不顧一切地在城內悍然動手,組織大批魔教徒和官兵激戰半天時間,最終殲滅了總督閣下的500衛隊,俘獲了黑日巫妖閣下。

緊接著,數萬到數十萬武裝暴民,便在政府軍的協助之下攻入租界,跟毫無防備的外國僑民展開廝殺。

——根據文明世界的邏輯,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這都意味著最野蠻的戰爭挑釁,或者說宣戰了。

隨著這根導火索的點燃,戰爭的號角已經被吹響,但愚昧無知的康德皇帝卻對此毫無準備,更沒有想到他的帝國很快就會被這根導火索引燃起爆,就此成為碎片和灰燼……

3、全面失控的帝國

由於猝不及防,以及總督大人的被俘,上海租界的僑民和當局在勉強抵抗了一段時間之後,便向東撤過黃浦江,退守浦東地區,把繁華的浦西市區丟給魔教徒們蹂躪。暴民們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渡河繼續追擊,但都被重新集結起來的租界守衛部隊打退,於是也就不肯再拚命了。

接下來,上海地方政府向帝都發報告捷。然而康德皇帝還沒有從初戰得勝的興奮之中恢複過來,這些不受控制的魔教徒,就立即將矛頭對準了本國政府——魔教暴徒在劫掠完浦西租界之後,看看再無油水可榨,就開始逐步撤退離去,轉而蹂躪周邊那些還有些油水的富庶城市……

這些人雖然口口聲聲打著排外旗號,但其實對本國人民也是一樣的燒殺劫掠,甚至更加殘酷和血腥——按照當地士紳的記載,這些魔教信徒們「胡亂釘了黃紙簿子排出一二三等毛子的罪名,甚至連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